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绞股蓝系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据有关资料得知,我国有11种2亚种,而平利县就有6种1亚种和本县培育的11个新品种。平利是我国人工栽培绞股蓝最早的县,1985年就开始了野生品种驯化和人工丰产栽培研究工作,已总结出一整套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已将绞  相似文献   

2.
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系葫芦科绞股蓝属雌雄异株植物。因其体内富含84种绞股蓝皂甙,其中6种与人参皂甙的结构相同,故而被称为“南方人参”或“第二人参”。绞股蓝具有降血压、血脂、抗衰老、抗癌变、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自2 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利用。陕西省平利县是我国绞股蓝GAP生产基地之一,平利五和绞股蓝科贸有限公司和平利绞股蓝研究所于1 998年用两个当地常栽绞股蓝株系杂交,选育出一种生长势旺、田间产量高的新株系,几年的栽培实践表明,该株系高产稳产,皂甙含量较高。绞股蓝普遍为二倍体,其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系葫芦科绞股蓝属的草质藤本植物。以前认为,该属全世界约有6种,我国有4种,但近年认为,全世界约有13种,我国有11种,其中有7种为我国特有种,广西有3种。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日本学者在研究绞股蓝中,发现绞股蓝含有人参皂甙和甘茶蔓  相似文献   

4.
我国绞股蓝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广大地区,野生资源非常丰富。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查等方法汇集整理了绞股蓝属植物分类地位、野生绞股蓝种质资源调查与分布、地方栽培品种类型以及资源利用情况,旨在为今后绞股蓝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绞股蓝总甙片调节血脂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甙片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高甘油三脂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45例 ,随机分为 A、B、C三组 ,A组予绞股蓝总甙片 80 mg每日 2次治疗 12 w(周 ) ;B组予绞股蓝总甙片 80 mg每日 2次 ,联用非诺贝特 2 0 0 mg每日 1次 ,治疗 12 w后停用非诺贝特 ,继续绞股蓝总甙片治疗 4w;C组予非诺贝特 2 0 0 mg每日 1次 ,治疗 12 w。各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 4、12、16 w分别检测 TC、TG、HDL - C等指标 ,观察副反应。结果 :(1)治疗4w各组 TC、TG平均值明显降低 ,第 12 w TC、TG及 HDL - C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2 )停药后 4w,A组各项检测指标稳定 ,C组明显反弹至治疗前水平 ;(3)治疗 4、12 w有效率 ,A组为 6 2 .2 %和 82 .2 % ,B组为 71.1%和 91.1% ,C组为 6 8.9%和 86 .6 % ;停药 4w的 A、C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77.8%和 2 0 .0 % ,继续用药的 B组有效率为 84.4% ,A、B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C组却明显低于 A、B组 (P<0 .0 5 )。结论 :绞股蓝总甙片能有效降低 TC、TG和升高HDL - C,停药 4w疗效仍较稳定 ,无明显副作用 ,价格低廉 ,可作首选的调脂药物。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种绞股蓝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不同溶剂对2种绞股蓝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对提取物中总黄酮进行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不同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最优提取方案为无水乙醇于90℃回流提取2 h。据初步鉴定,绞股蓝提取物中含有黄酮以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无论是Ⅰ型绞股蓝还是Ⅱ型绞股蓝,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其他溶剂提取物,且Ⅰ型绞股蓝中无水乙醇提取物清除能力较强,在浓度为0.6 mg/ml时反应30 min,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51.20%。无水乙醇、浓度75%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维生素C。[结论]野生绞股蓝提取物抗氧化性稍高于人工栽培的绞股蓝,但2种绞股蓝抗氧化效果差异并不大,说明南通地区的土壤等环境适合绞股蓝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绞股蓝中毒死蜱残留量SFE-GC/MS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绞股蓝中毒死蜱残留量的超临界CO2萃取(SFE)和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的检测方法(SFE-GC/MS)。【方法】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动态萃取CO2体积为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设计L16(43)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绞股蓝中毒死蜱的最佳萃取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检测模式对绞股蓝中残留的毒死蜱进行检测,并对毒死蜱在绞股蓝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绞股蓝中毒死蜱的适宜条件为:采用先静态后动态的萃取方式,静态萃取时间为20 min,动态萃取条件为:压力41.370 MPa、温度50℃、CO2体积30 mL。毒死蜱超临界CO2萃取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8.87%~112.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58%~13.78%,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在推荐用量(75 mL/hm2)和加倍用量(150 mL/hm2)条件下,毒死蜱在绞股蓝上的动态残留半衰期分别为2.36和2.21 d,喷药30 d后,已检测不到其在绞股蓝上的残留量。【结论】建立的毒死蜱SFE-GC/MS检测方法具有萃取效率高、无污染、经济等优点,适合于绞股蓝中毒死蜱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野生与养殖斑鱯(Mystus guttatus)肌肉生化组成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对野生与养殖斑鱯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斑鱯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斑鱯(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斑鱯(P0.05)。野生与养殖斑鱯肌肉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在野生与养殖斑鱯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野生斑鱯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7.20%)显著高于养殖斑鱯(5.86%)(P0.05)。野生和养殖斑鱯群体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差别不大,且必需氨基酸含量符合WHO/FAO和鸡蛋蛋白标准模式。野生和养殖斑鱯肌肉中均检出16种脂肪酸,其中野生斑鱯肌肉中检出C15∶0和C20∶3n6而未检出C20∶0和C22∶6n3,而养殖斑鱯肌肉中检出C20∶0和C22∶6n3而未检出C15∶0和C20∶3n6。将野生斑鱯肌肉中的各种脂肪酸含量与养殖斑鱯相比较,发现除C20∶0、C20∶3n6、C15∶0和C22∶6n3外,其他各种脂肪酸含量在两种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斑鱯肌肉中的C22∶6n3含量为0,显著低于养殖斑鱯(1.16%)(P0.05)。大类脂肪酸中,野生斑鱯的∑PUFA及∑n-6PUFA均显著高于养殖斑鱯(P0.05)。  相似文献   

9.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药名七叶胆。1976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分离得到并确定了绞股蓝植物化学成分中含50多种皂甙(Gynosaponin),其中4种与人参皂甙(Ginsenoside)Rb_1~-、Rb_3~-、Rd及F_2完全相同~[1]。绞股蓝对某些癌细胞增殖有抑制效果,并有显著的镇静、催眠、降血脂和治疗偏头痛等作用~[2]。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了有关的饮料、茶剂、保健食品等~[2,3]。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绞股蓝 (Gynostemmapentaphyllum)系葫芦科植物 ,又名七叶胆 ,民间习用作消炎解毒 ,祛痰止咳药 ,现已知绞股蓝中含有多种皂甙 ,其中有几种与人参皂甙Rb1、Rb2 、Rb3、Rd1等结构完全一致( 1) 而有“南方人参”之称 ,由于我国绞股蓝资源丰富 ,国家科委 1986年将其作为名贵中草药列入星火计划 ,号召加以开发和利用。茶叶 (Camelliasinensis)是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 ,以其色泽柔润 ,清香甘醇 ,益于健康而深受我国人民喜爱 ,在不少地区 ,饮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据文献报道 ,绞股蓝与…  相似文献   

11.
苦丁茶 (LlexlatifoliaThunb)系冬青科大叶冬青树。其具有独特的饮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苦丁茶D1是本站科技人员从老态野生苦丁茶实生树群体中选出 ,经过十几年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分枝早、分枝多、分枝部位低、形成茶蓬早、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的优点。 2 0 0 2  相似文献   

12.
三星黄叶甲(Paridea angulicollis)属鞘翅目、叶甲利,已知分布于吉林、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和台湾等省,是危害栝楼属名贵中药材绞股蓝的重要害虫。据调查,在江苏,无论是栽培的还是野生的绞股蓝受害率均高达50%以上,但目前有关此虫的研究报道不多。为掌握其发生规律,以便有效地开展防治,作者于1988~1990年对该虫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有关资料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3.
水仙花系属石蒜科水仙属(Narcissus),其野生原种约有80个,野生品种100多个。经过人们的长期选育和培育,目前水仙花的栽培种达8000多个、十大类。即:喇叭水仙(黄水仙)、大杯水仙、小杯水仙、重瓣水仙、仙客来水仙、西班牙水仙、丁香水仙、多花水仙(中国水仙属此类)、口红水仙、原种野生水仙和杂种水仙。  相似文献   

14.
绞股蓝 (GynostemmapentaphyllumMak .)又名“七叶胆”、“七叶参”等 ,为葫芦科、绞股蓝属的多年生攀缘草本药用植物。有与人参相似的药理作用 ,故有“第二人参”和“秦巴人参”之美称。目前已开发出绞股蓝皂甙片、冲剂、糖浆等数种成品药和茶、酒、可乐等数十种保健饮料和食品。在国际市场上每吨绞股蓝皂甙 (干品 )售价 1 0万美元 ,经济效益很好 ,是农民致富项目之一。现将绞股蓝人工种植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1 生态环境绞股蓝喜温耐阴湿 ,不耐高温、严寒和干旱 ,又怕积水 ,适宜种植在夏季日平均气温低于 30℃且有遮阳的湿润地带。适宜在…  相似文献   

15.
绞股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绞股蓝(Gynosi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 )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它含有84种皂甙,18种氨基酸,19种微量元素.绞股蓝营养丰富,作用多元,兼治多病,健身益寿,值得开发. 1 栽培技术 以选择阴凉潮湿、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土地种植为好. 1.1 繁殖方法 种子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4~48小时后播种,播后盖1~2cm细土,再盖1层草遮荫,待苗长至4~6片真叶,便可移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 ,对陕西省大规模饲养的 2个蛋用品系鹌鹑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两个群体中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 1.87,多态位点比率为 6 0 % ;引用国外同类研究结果 ,对国内外 2 1个鹌鹑群体用 7个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计算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系统聚类 ,结果在 0 .12 5 2 6 7水平上 2 1个群体聚为 2类——野生群体和家养群体 ,家养群体中大体重鹌鹑与一般体重鹌鹑遗传距离较远 ;且 Mpi- IC,Mpi- ID和α- Gpd B基因为野生鹌鹑特有的基因 ,野生鹌鹑群体的基因多样度低于家养鹌鹑 ,在中性位点家养群体比现存同种野生群体保持着更高的基因杂合度。  相似文献   

17.
野生和池塘养殖花鲭肌肉营养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野生花鱼哥和池养花鱼哥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Xn-6及Xn-3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P〈0.05)。但池塘养殖花鲭单位重量肌肉组织所含的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的量,除EPA略低外,n-6系列PUFA总和、n-3系列PUFA总和及DHA均高于野生鱼。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决明子、大枣、山楂复合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绞股蓝、决明子、大枣、山楂为主要原料,配以柠檬酸、蜂蜜、蔗糖、稳定剂等辅料,经科学加工成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保健饮料。就绞股蓝、决明子、大枣、山楂复合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配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出该饮品的最佳配方为D4B2E4C4A2,即澄清的绞股蓝、决明子、大枣、山楂混合汁用量为35%,蔗糖8%,蜂蜜2.8%,柠檬酸钾0.2%,柠檬酸0.4%,水53.6%(上述百分比均为质量分数)。通过小试还确定出产品最适稳定剂配方为A2B1C2,即羧甲基纤维素钠0.20%,黄原胶0.01%,果胶0.15%,混合使用时稳定效果最好。此外还简述了绞股蓝、决明子、大枣、山楂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为绞股蓝、决明子、大枣、山楂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应用和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黑曲霉突变株与野生株的木聚糖酶酶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J506)是经过紫外线诱变得到的突变株.电泳结果表明,突变株粗酶液中蛋白质的种类与野生株差别较大;木聚糖酶谱检测发现,突变株粗酶液中有3种类型木聚糖酶,而野生株中只有2种.试验还表明,突变株粗酶液中木聚糖酶活性比野生株提高了约30%,突变株木聚糖酶最适pH值为6.0,在6.0~10.0范围内稳定,野生株木聚糖酶最适pH值为5.4,在7.0~10.0范围内稳定;突变株与野生株木聚糖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2℃,在20~50℃之间都比较稳定;突变株木聚糖酶的t1/2为55℃,野生株为53.5℃;在40℃保温24h,突变株剩余酶活性为86%,野生株为57%.  相似文献   

20.
辣(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及其制种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自 198 0年开始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 ,通过回交转育方法 ,于 1984年选育出羊角形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2 1A”、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17A”。至 2 0 0 0年测配6 17个辣 (甜 )椒杂交组合 ,其中F1育性完全恢复的组合为 196个 ,占全部组合数的 31.7%。在这 196个组合中 ,辣 /辣组合 12 7个 ,占 6 4.8% ;甜 /甜组合仅 11个 ,占 5 .6 %。经配合力测定 ,选育出 3个具有优质、抗病、丰产特点的一代杂种 2 1/LS3 (“苏椒 3号A”)、2 1A/LS2 和 8A/LS7(“碧玉”)。辣椒雄性不育系繁种、制种技术研究表明 ,利用大棚繁种 ,不育系∶恢复系为 2∶1,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生产的杂交种子量明显高于露地繁种。应用辣椒雄性不育系繁制一代杂交种子 ,比常规去雄繁种节省工本 5 0 % ,且纯度达到 1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