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分析道路观景者的视觉需求出发,分析了不同观景者视觉空间的组成及其特点,分别阐述了基于动态景观、静态景观以及动静兼具的道路构造物景观的视觉设计方法,对满足高速公路道路生态景观中不同视觉需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位于暖温带极端干旱区的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为研究地点,选择了表现5种植物景观构成特征的典型荒漠植物群落(半开敞空间、垂直空间、完全封闭空间、覆盖空间和开敞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HP法建立了节水型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模型,并对不同景观类型的植物群落景观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形态、色彩搭配、物种多样性、物种适应性和乡土特色是影响节水型园林植物群落景观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这5种类型植物群落的景观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长泰县文昌公园为例,在分析项目现状与生态学模式基础上,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营造过程中景观格局优化的方法,以营造整体和谐、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空间,为今后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道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设计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生态设计是随着全球工业化速度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现、自然资源短缺和生存危机加剧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问题反思、理论探索、理论发展和设计实践4个过程,持续了近百年的时间。生态设计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产品的生态设计、建筑的生态设计、城市的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等领域;景观生态设计大致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4个阶段及其类型;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是将道路景观的环境影响控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美学和景观游赏融为一体的设计;按照生态设计的理念,上海道路景观分为4种类型:景观生态型、景观生产型、生态游憩型、生态防护型。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河南省郑州市文化公园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采用美景度分析法(SBE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文化公园内20处样本植物群落(乔灌草类型样本4个、乔灌类型样本10个、乔草类型样本5个、灌草类型样本1个)进行美景度评价,通过评价分析,实现将植物群落景观的美景度量化.结果表明,不同背景人群的景观审美基本一致;文化公园20个样...  相似文献   

6.
以镇海城区公园绿地为例,对植物配置进行了探讨。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弊病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了植物群落的概念和解决当前绿化中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构建人工植物群落,提倡一种更加自然、生态、质朴的风格,从而创造真正的自然生态景观,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基础建设的支柱是公路的施工建设,各级政府部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用于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使高速公路发展异常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质量问题,特别是高速公路边坡的防护工作未能落实,为公路的后期使用带来了风险。基于此,本研究从高速公路的边坡防护入手,深入分析各生态恢复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护设计原则及后期的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护坡应用及护坡植物群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被的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2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护坡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生态护坡技术方法和适应范围;从植物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理论出发,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根据中国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列举出了适合于中国6大区域生态护坡的植物群落,并提出草灌结合种植技术为生态护坡最佳植物群落选择的理论;最后对生态护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环境的恶化,诸如雾霾的出现,已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如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逐渐受到关注.其中植物群落的布置设计已经从原来单纯根据经验转变成一门系统的学问.合理的植物群落设计不仅可以营造出舒适惬意的生活工作环境,还可以有效防风固沙、降低噪音污染、改善空气湿度等,是城市美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对其设计原则及诸多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路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汽车噪音、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因此要加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工程设计,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以及景观美化方面的要求要提高。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景观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Sabina vulgaris群落分布区内随机选择24个臭柏灌丛,测定臭柏灌丛边缘匍匐枝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上的年生长量,并且在各个臭柏灌丛的边缘和中心设置小样方,测定小枝密度、枝下枯枝长及气体交换特征,研究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动态.结果表明:①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以10.2 cm·a-1的半径生长量向外扩大,群落扩大的速率在年度间差异较大,在各个方向上差异较小.②臭柏群落的扩大速率随地下水的下降而减小.③群落景观的边缘效应明显,群落边缘比中心有较大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图3表3参15  相似文献   

12.
陈亮明  朱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57-1359,1363
在对我国大学城建设中面临的景观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城景观环境设计的生态对策,并对广州大学城景观环境设计与建设的生态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桂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7-4748
研究合理的植物群落空间比例分配,不仅可为绿量计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而且还能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介绍植物群落生态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包括群落生态关系设计、植物序列选择、垂直结构设计、栖息地设计与保护和生态功能设计.在此基础上,指出合适的空间比例分配主要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群落的功能来确定,但植物群落空间比例分配还随树种的生态习性、季相和平面结构等的变化而变化.最后,从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群落的功能出发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出景观群落适宜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绿地的比例应该在1:2 ~6:20 ~25:25 ~35,而功能群落可依据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调整某一层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15个20 m×20 m人工植物植物群落样地进行调查,从视知觉保健型(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植物空间体现两方面阐述了校园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分类及其保健效应,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宁杭高速公路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宁杭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重要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道路功能、生态防护和景观效益等角度出发,对宁杭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进行了功能定位,提出了中央分隔带、边坡、互通立交区和服务区的树种选择和具体的栽培模式,为宁杭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规划及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苏北、皖北等地区的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为城乡园林植物造景注入新鲜元素,并彰显地域特色,选择江苏云台山的天然或半天然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群落、赤松(Pinusdensiflora)群落和盐肤木(Rhus chinensis)群落,以植物造景和园林应用前景为立足点进行线路和样方调查,结合群落学相关理论,分析了3类植物群落的物种构成、重要值、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以及部分种的观赏特征和特殊功能,总结各群落的景观特色和配置模式.最终提炼出9种以野生植物为素材的群落配置模式,它们多具备较好的观赏价值或生态效益,适用于高速公路、加油站、滨水绿地和校园等处,构建秋色叶、岩石园或疏林草地等植物群落景观.  相似文献   

17.
自工业革命以来,空气质量问题愈发严重,逐渐出现“碳污染”现象,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热点话题。1997年签署的《京都协议书》让学者开始对碳排放进行研究,并提出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固碳释氧从而改善气候环境的理论。因此,对植物固碳效益的研究不仅可以为高固碳化植物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也对未来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针对校园绿地方面的讨论不足,校园绿地植物群落固碳效益的研究缺乏定量化分析。因此,本文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基于调研分析与数据统计,分别从植物固碳能力的评价和群落特征因子对固碳效益的影响2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对各类植物固碳量的比较和植物群落的树种组成、平均胸径、栽植密度、郁闭度和层次结构对固碳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校园植物群落存在的问题,进行高固碳化植物配置,为校园绿地高固碳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校园固碳水平;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低碳校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师范大学南院人工植物群落——风景游憩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绿地带植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采用酒精燃烧法、比重瓶法、重铬酸钾——碗.酸氧化法和分光光度法对绿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为:土壤物理特性测试,包括比重和吸湿水分析等;化学特性测试,包括有机质和全磷等;植物群落特征的调查,包括乔(灌)木层及草本层。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结论:风景游憩林的垂直结构为两层,缺少灌木层,水平结构均呈聚集分布,刺槐、雪松、禾草、荠菜为优势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全磷含量少;校园绿地对校园局地小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客土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1991、1999和2007年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将其按地貌分区,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植被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99年是研究区16a植被景观结构变化的转折点,植被覆盖状况前期恶化后期好转.1991-1999年两区极低和低级植被覆盖度占绝对优势,继续增强,风沙区55%-70%,丘陵区70%-80%.高等级比例均在5%以下,持续下滑.2007年两区的优势级别提升为低级和中级,风沙区比例55%,丘陵区70%.极低级别比例减小,风沙区40%-20%,丘陵区50%-15%.高级比例不同程度增大.(2)1999年前后植被景观格局反向演变,两区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程度不同.植被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减小后增大,等级问交替分布规律先弱后强.风沙区景观形状由复杂到简单,破碎度先增后减;丘陵区破碎度持续增大,形状变化微小.整体上来看,风沙区植被多样性高整体性好,植被均匀度指数大,交替分布规律明显,丘陵区植被格局较差.但外界对风沙区的干扰比丘陵区强烈.(3)植被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中始终保持多核心模式,核心面积、形状甚至类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风沙区核心多为无植被斑块,丘陵区多为高植被覆盖度斑块.核心外围植被分布具有梯度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应用丰富度指数R、Shannon-Weiner指数H′、Simpson指数λ和均匀度指数E1研究了植物群落对铁矿开采的生态响应,探讨了不同干扰强度下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依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系统,结合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将调查的32个样方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代表了铁矿开采不同功能区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根据H′值将不同功能区的物种多样性排列如下: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矿区外山沟>矿区资源整合界线>矿界内西部>矿界内东部>矿区公路旁>炸药库>选煤场>尾矿库>破碎场>开采区,反映了铁矿开采活动对周边环境干扰强度逐渐增大。Simpson指数λ能很好地反映优势种在植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