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跟朋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吃面,由于客人不多,我们就顺便和小老板聊了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正>今天惹祸了办公室的鱼缸里养了几只透明的小虾,领导戴着眼镜看半天,问我养的什么。我说:"虾啊!"领导一愣,走了……我也愣了,赶紧大声地解释:"虾啊领导!领导虾啊!领导真是虾!"警察来了我和朋友一起到银行汇款,车临时停在路边。为了怕交警贴条就把朋友留下看车,并跟他说有交警过来了告诉我一声。进去几分钟果然有交警来了,那个朋友风风火火地闯进银行大声吼  相似文献   

3.
报低价报高价都不是长久之计 那时候我还在广州做机器业务。业务收入主要靠提成,那时我恨死老板了,因为他把机器的价格定得很高,好多单都做不下来。就是能做下来的,几乎都是一再跟老板反映,突破底价而成交的单。反正能卖多低我就卖多低,销量才是第一的。我跟客人一伙,一起对付我那个又笨又硬的老板。我那时做业务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多跑,二个是低价。  相似文献   

4.
最好的年礼     
正年初二一早,我收拾完正要回娘家,突然想到还有事没做,就赶紧朝文印店跑去。"周老板,新年好啊,帮我打印个东西。""新年好!咦?大过年的怎么有空来,不回娘家了?"周老板关切地问道。"马上就回,带着这个回。"我指了指手机。老公带着孩子正在外面等我,上车后,我拍了拍包,告诉他都准备好了。和往年一样,初二的回家路不那么顺畅,我们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资》2016,(7):21
正春节的热闹打破了浙江岭南乡丁山村往日的宁静:停车场一直保持着拥挤状态,村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而除了走亲访友的客人手中拎的礼盒、前来观光游客手中捧的相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村民手中拿着捡拾来的空农药瓶、旧农药袋。"哎!你们也在逛啊?你今天捡的瓶子多呦,我刚带家里的客人去爬上面的冰川石浪,也在石头缝里捡了几个破袋子。""塑料瓶是我带这几个朋友去下面溪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的元旦和春节挨得近,"双节"给我们最大的信号就是——要休息一下了!按照往年习惯,家家户户做好十天半月的饭菜,然后天天吃还不用干活!想到这些,我就想起另一个人,是不也该给他老人家放个假?谁呀?土地爷啊!现在少见了,过去农村,包括城市,家家户户都会敬土地爷。记得我小时候在洛阳老家宅院的二门隔墙上就见过一个小龛,粉底黑字写着"土地",土地爷的泥像给破了四旧了,但土地爷的形象通过影视补救回来。记得87版《西游记》里,土地爷忙得很。土地爷没有龙王  相似文献   

7.
正有次在广场看到一个小孩被他妈妈扒光了裤子,闺女立刻问我为什么要这样,我说这孩子尿裤子了。闺女立刻反问,这个妈妈为什么不回家给他换,这样当众光着屁股,多丑啊!我忽然间被问住了。虽然并不觉得这么一个小孩当众换衣服有多丑,而且自己当年其实也对孩子做过这样的事。这时一反思,却忽然觉得,是啊,孩子虽然小,难道就没有尊严吗?有些事情,非得眼睁睁看别人同样做了,才知道有多可怕!我们这代的妈妈,大概很少有没看过育儿  相似文献   

8.
笑话     
<正>1老婆不小心放了一个巨响的屁,把边上睡觉的女儿给嘣醒了。女儿迷糊地看着她:妈妈你要我起床叫我就好了,为什么要用这么吓人的方式。2本人在办公室的鱼缸里养了几只透明的小虾。一天领导路过,说怎么没看见你养的鱼啊?我说虾啊!领导一怔,面带不悦地走了。我感觉好像哪里不对……领导,你听我解释……3我问老爸到我结婚他准备问男方要多少彩礼钱,老爸语重心长坚定地说:"不要了,养了你这个祸害  相似文献   

9.
茶余饭后     
正我寝室里一哥们拿着镜子,照了半天自己。然后说了句:"真帅啊!"结果室友听到,答道:"你这种人也太狠了,骗别人不过瘾,你连自己都骗啊!"某人发工资时发现少了一元钱,他勃然大怒找到会计。会计对他说:"上个月发工资时,我多给了你一元钱,你恼火了吗?"他说:"偶尔一次失误,我完全可以谅解!但我不能容忍第二次失误!"  相似文献   

10.
<正>新年刚过,一位小我十几岁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她要准备辞职了。我一惊,忙问为何要辞职?是不是找到了更好的下家?因为年前她还说过年底时为公司谈下一个大项目,年终老板给发了个大红包呢!没想到她回答说:"没有找下家呢,就是想停下来出去走走,看看风景,给自己充充电。不然感觉自己就像一次性电池,快耗尽所有的能量了。你不是曾经告诉我人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修整修整再出发吗?"我无语,心想小姑娘学得挺快啊!前不久我确实刚和她说过,我自己就像一架生锈的机器,从身  相似文献   

11.
山东宁阳县葛石镇的蔡礼义经营玉米谷类面条生意,2年盈利4万元。他的餐馆采取每天只供200碗面条的经营策略,被当地食客称为“200碗”老板。2002年4月,蔡礼义购进1台玉米谷类筋道面条机,在泰安郊区加工面条销售。头几天,人们不相信玉米及高梁能够生产面条,生意很不景气。于是,他在门前放一蜂窝煤炉,来人就做一小碗面条让他们尝。这一来,人们打消了疑虑,面条生意开始火起来,每天收入100余元。不少买面条的人还要求他煮碗面吃,于是他  相似文献   

12.
几个月前,一位朋友突然给我挂来电话,说他不想在那个单位干了,得重新找过一份工作,并托我帮他留意点.当时,我一听就觉得很奇怪,应该说,他是我们这帮朋友中干得最出色的一个:当上了董事长助理,月薪四五千元,深得老板器重,时不时还可以得到老板的“红包”.这么好的工作,这么高的工资,别人可是求之不得,而他却为啥不干呢?难道是犯了错误被老板炒鱿鱼了?可他说,不干纯粹是为了想换个环境,他说在那个公司干了三四年,有点“老油条”了,一时半会儿又无法升职,再这样下去怎样行?……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刻     
<正>来个整数今天和朋友出去吃饭,最后结账。老板说:"304元,收您300元吧"。我说:"要是吃了307元的,是不是也可以收我们300元呢?"老板比较爽快:"那是当然。"我擦了擦嘴:"服务员,再给我拿一瓶可乐,要冰的。"爷爷活了104岁昨天看见一小孩在大冬天吃雪糕,出于关心,我上前告诉他,这样会吃坏身体的。小孩告诉我,他爷爷活了104岁。我问:"吃雪糕吃的?"他说:"不是,我爷爷从不管闲事!"  相似文献   

14.
产品销售的核心与关键就一个字"值"——也是顾客购买消费的唯一判断标准,顾客买与不买就在于此!很多顾客没有购买某商品,会找多个借口,但那些只是借口的托辞,真正导致不买的驱动力是:不值。顾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托辞就是:你们的商品价格太贵了。顾客为什么觉得贵,还是两个字:不值。买了不值得买的商品就叫贵。比如,小王买了一部手机,回去后看到自己的朋友也在网上买了一部,一问价格比他买的还便宜,而且比他的手机还要好,这时,小王就会说:我买贵了,不值,早知道就不买了!人们在做不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常常会说:你这样做,不值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9,(10)
正小区新开了家面馆,老板的女儿特别漂亮还单身。所以最近我就一直带我妈去吃面,每次不是加个卤蛋就是加个鸡腿,就是为了给她留个好印象。今天又带我妈去,她直接问:今天加卤蛋还是鸡腿?我暗喜,她记得我了!正想着怎么跟她多聊几句的时候,我妈凑上去笑眯眯地说:今天跟我儿子加个微信吧!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16,(3)
正在微信流行的今天,有媒体做了一项调查:如果父母发来微信验证,你会不会将他们加为好友?会不会在朋友圈将他们拉黑?结果发现多数子女拒绝将父母加为好友或将父母"踢出"自己的朋友圈。这项调查还真切合实际!女儿就曾把我"拉黑"过。当时我感到很伤心,老伴却很豁达,他对我说:"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内容很多都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和心情,子女潜意识里害怕被父母束缚,他们渴望自由,把父母拉入朋友圈的黑名单完全可以理解啊!"老伴的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老孟在火锅店与朋友吃饭,期间去了一趟洗手间,他又看见了挂在卫生间墙上的那幅漫画。一年前老孟来这里的时候,也挂着这幅漫画,这就说明这幅漫画一年都没有换过。他越想越兴奋,立刻冲到朋友身边问,你们看见墙上的那幅漫画了么?朋友们都说,看见了啊!  相似文献   

18.
从百度里搜索:郑州天价"牛肉面",一碗108元;杭州天价"大富大贵面",一碗588元;日本一家饭店曾将一碗面卖到110美元的天价,折合人民币693元.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主人公山西小伙王军,更是将一碗面卖到了8万元的天价.  相似文献   

19.
幽默     
《农家致富》2012,(2):63
答非所问地理老师问:河水往哪里流啊?一学生猛站起来唱到:大河向东流啊!老师没理会他接着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阿?那学生又唱到:天上的星星参北斗阿!老师无奈:你有病吧?学生:你有我有全都有阿!老师怒:我让你退学!学生:风风火火闯九洲阿!看边胡甲今天在超市遇见了乙,乙就跟甲说:"昨天晚上我那四个朋友可真够愚蠢的了。"甲问:"怎么说?"  相似文献   

20.
龙井看采茶     
年青时,每逢家里来了客人,哥哥嫂子们总是泡茶接待。一下子客堂间里散发出一股清香,在客堂外的小走廊上也闻得到。客人们和哥哥嫂嫂在谈论:“这是‘明前’?‘雨前’?“什么‘明前’,‘雨前?”?“都是龙井茶啊!”“龙井茶有这么多花样?”“可不是,有头茶二茶三茶哩!”正在这时,从姊从她家的灶间走到院子里,望见我,她大约听到一点哥嫂和客人们的谈天说地,她把我一把拉到她家,叫我坐在灶间旁边的吃饭间里,靠着方桌,泡了一杯茶,放在我面前,说:“喏!你喝杯龙井茶!”这是我第一次喝到的龙井茶。后来,我长大了些,到南通上海等地念书,都听到人们问我关于浙江的龙井茶。为了求学,我南北东西,国内国外都跑,常遇到人们询问浙江的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