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甜叶菊新品种江甜2号在不同移栽密度下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水平,以明确江甜2号最佳移栽密度,2015年进行了甜叶菊新品种江甜2号不同移栽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中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以7 000株/667 m2左右的移栽密度较为适宜,不仅地上部总量大,而且叶茎比高,最终干叶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双株移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油菜育苗移栽为单株移栽,致使油菜移栽密度低,是生产上大面积油菜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提高油菜单产及生产效益,本试验对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方式、设5种不同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高产栽培水平下,翔油一号一穴双株移栽适宜密度范围3 500 ~4000穴/667 m2,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皖甜1号’甜叶菊花蕾为试验材料,利用正交设计L9(34),分别以MS、B5和N6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A、6-BA以及蔗糖和低温预处理、暗处理时间等条件,对甜叶菊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对甜叶菊花药愈伤组织分化影响。试验得出甜叶菊花药愈伤组织最佳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3 mg/L 6-BA+0.5 mg/L NAA+60 g/L蔗糖+6 g/L琼脂,低温预处理1 d、暗培养14 d有利于甜叶菊愈伤组织的诱导,甜叶菊愈伤组织分化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1 mg/L 6-BA+0.2 mg/L NAA+30 g/L蔗糖+6 g/L琼脂,不定芽在不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伸长后,接种在1/2 MS+0.1 mg/L NAA+20 g/L蔗糖+6 g/L琼脂培养基上生根效果好,生根率可达93.33%。该试验初步建立了甜叶菊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获得了甜叶菊花药培养再生植株,为甜叶菊新种质的创制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甜玉米新品种的应用和推广,2011年我站受国家玉米产业与技术体系广州玉米综合试验站委托,在漳平市进行春季甜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设在漳平市良种场,海拔:160m.试验田土壤为沙质黏土,排灌方便,前作马玲薯.参试品种为粤甜16号(对照)、粤甜19号、粤甜20号、粤甜22号、粤甜23号,共5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施肥量和榨菜移栽密度对苎麻/榨菜套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阐明在不同施肥量和移栽密度条件下,榨菜/苎麻套作后对榨菜和苎麻的影响。以多倍体1号苎麻和湘苎X1为材料,在长沙和桃源分别进行施肥量和榨菜移栽密度试验,研究了高肥、正常施肥量、低肥及榨菜低密度和高密度对榨菜产量、效益及苎麻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苎麻农艺性状随施肥量的不同而不同,从产量来看:正常施肥处理产量>高肥处理>低肥处理;从平均断裂强度来看:正常处理>低肥处理>高肥处理;从单纤维支数表现来看:正常处理>高肥处理>低肥处理。榨菜随移栽密度的增加其产量和效益降低,密植榨菜可以提高苎麻的年产量。在正常施肥量(施727.5 kg/hm2复合肥)条件下,榨菜和苎麻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综合榨菜/苎麻的经济效益发现榨菜移栽密度株行距为50 cm×50 cm时的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新引进泰国辣椒新品种正椒12号在遵义县适宜栽培密度,特进行3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正椒12号最适宜密度3335株/667m2,规格为行穴距80cm×25cm,产量最高,达310.2kg/667m2.  相似文献   

7.
冉代辉 《种子科技》2017,(9):158-160
德虹油一号是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最新审定通过的油菜新品种,为了解德虹油一号的栽培特性,特设置1组栽培试验,以期找到德虹油一号种植的最佳播期、移栽叶龄、种植密度以及施肥水平和施肥方式,从而更好地按照该品种的生长特性进行栽培,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挖掘该品种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为该品种的全面推广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
为香料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配套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处理,研究了新品种云香2号的田间表现,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小,而氮用量对于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均大于种植密度。一定范围内种植密度和氮用量对调制后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影响小,因此可不作为内在品质因素考虑。新品种云香2号适宜的行株距是40 cm×10 cm,推荐的氮用量为90 kg/hm~2。  相似文献   

9.
浙甜7号播期、栽培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章贤  卢华兵  郭国锦  楼肖成 《种子》2007,26(6):106-107
通过对甜玉米新品种浙甜7号不同播期、栽培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得出了浙甜7号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表明,浙甜7号在浙江春季干种子直播或地膜覆盖栽培,最佳播期为3月23至3月28日,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49500~54000株/hm^2,密度过高产量反面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育苗方式对棉苗素质及其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2 0 0 2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进行 ,旨在实现工厂化育苗。供试品种为苏棉 1 2号 ,随机区组试验 ,3次重复 ,设 6个处理 :( 1 )B1 :大田常规土制营养钵为对照 (钵径 6.5cm ,高 8cm) ;( 2 )B2 :5 0孔穴式塑料育苗盘 (孔径 5cm ,深5cm) ;( 3)B3:72孔穴式塑料育苗盘 (孔径 4cm ,深 5cm) ;( 4 )B4:1 2 8孔穴式塑料育苗盘 (孔径 3cm ,深 5cm ) ;( 5 )B5:芦管 (管径 0 .8cm ,高 1 0cm) ,芦管内填土浸水腐沤 1周后播种。 4月 5日播种 ,3叶期移栽 ,移栽密度每公顷 4.5万株 ,行距 75cm ,株距 30cm ,小区面积 47m2 。育苗营…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引进6个甜玉米新品种:粤甜16号、粤甜19号、粤甜22号、粤甜23号、粤甜25号、粤甜B1在漳平市良种场种植,通过对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产量、品质等性状比较分析,表明粤甜22号、粤甜16号2个品种表现为产量高,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1126kg、1052kg,明显高于其他4个品种;抗病抗倒性强,其对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茎腐病等均有较高的抗性;果穗外观和食用品质较优,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以甜叶菊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处理时间对甜叶菊萌动种子进行诱导,研究表明含有2%DMSO的0.1%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种子1 d可有效诱导甜叶菊多倍体产生,其诱导率为20%。多倍体表现出叶色深绿,叶片增大,有扭曲皱缩,叶下表皮气孔增大,密度减少,开花延迟,花蕾增大等现象。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研究显示,诱导获得的多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有加倍;流式细胞仪鉴定研究表明,多倍体植株DNA含量为二倍体的两倍。该研究为大量甜叶菊多倍体育种材料的获得提供了方法,为进一步选育优质高产甜叶菊新品种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索中浙优1号在荔波县不同栽培密度及栽培方式下的丰产和稳产性,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及栽培方式对中浙优1号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密度为22.58万丛/hm2、栽植方式为等行栽植,规格16.65cm× 26.64cm,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2014年莆田市种子管理站根据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安排3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永珍7号、粤甜22号两个品种综合现状均表现较好,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甜叶菊穴盘苗移栽田和裸根苗移栽田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穴盘苗移栽田与裸根苗移栽田相比较,缓苗期缩短12 d,植株成活率提高17.5%,株高高10.2 cm,茎粗粗0.17 cm,一、二、三级分枝发生早、数量多,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茶肥1号"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为2 667株/666.7m2(行距×株距为50.0cm×50.0cm)处理茶肥1号种子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21.38kg/666.7m2,较其他处理增产4.5%~24.1%。  相似文献   

17.
丢秧是一种适宜贵州省山地区的轻简化栽培技术,为探索水稻新品种江两优3号的适宜丢秧密度,开展了5个不同丢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江两优3号最适丢秧密度为12 000窝/667m2,单产最高,达687.01kg/667m2,比10 000窝/667m2和180 00窝/667m2显著增产,但与16 000窝/667m2和14 000窝/667m2无明显差异,说明在凤冈县江两优3号适宜丢秧密度为12 000~16 000窝/667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宽窄行及播种密度对玉米弘大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紧凑型玉米弘大8号进行6种不同宽窄行和5种密度的组合试验。探讨紧凑型玉米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宽窄行行距下弘大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最佳种植密度分布79500-91500株/hm2之间;同一密度不同的宽窄行处理,弘大8号的产量不同,宽行80 cm窄行40cm的产量最高。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实行宽窄行种植可增产。弘大8号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组合是:宽行80 cm窄行40cm,密度79500株/hm2,产量为9950 kg/hm2。  相似文献   

19.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苔肥施用量、摘苔高度等四个因素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一种双收的油菜籽产量、菜苔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苔肥施用量4kg、摘苔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一种双收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产量达136.67kg/667m^2、菜苔产量迭541.67kg/667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产值达最大1201.67元/667群。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播期、移栽密度与氮肥用量对西兰花品种台绿5号在本区种植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影响,试验按播期、密度、氮肥水平三因素设立,按单裂区试验处理排列。试验结果表明:台绿5号在本区栽培最佳的播期在8月25日之后,移栽密度在2600~3000株/667m^2,纯氮量在22.5~28.2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