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动物免疫学是近代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人与动物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牛痘疫苗的开始普及应用,到现在实现了人类痘病的绝迹。这是应用疫苗免疫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个成功典范。1950年开始消灭牛瘟的战役中,疫苗免疫有效地切短了传染病传播中三个环节中的一环,把易感动物牛变成了对牛瘟病毒无敏感性的动物,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牛瘟病。  相似文献   

2.
<正>一、牛瘟根除的可持续性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病原根除应该是最可持续的措施,因为一旦清除,病原将无法恢复。不过,情况可能不一定与天花根除方案所呈现的历史经验一样。很难说服各个国家销毁其储存的病毒,即便这是经各个国家批准的国际公约,也不足以对官方的病原库采取这样的措施。如果牛瘟病毒已经停止在家养的牛、水牛群和野生有蹄动物(曾经是牛瘟病毒的天然宿主)中传播,那么必须搞清楚是否存在疾病死灰复燃的  相似文献   

3.
正小反刍兽疫(PPR)是小反刍兽的一种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PPR病毒感染绵羊和山羊可引起临床症状,而感染牛则不产生临床症状。该病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防治小反刍兽疫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1病原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  相似文献   

4.
行政     
《兽医导刊》2016,(1):75-76
正农业部公告我国将消灭牛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5月宣布全球消灭牛瘟。农业部在2015年12月21日发出第2339号公告,我国除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作为我国牛瘟病毒唯一指定保藏机构,其余各兽医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有关疫苗企业、个人,自2016年3月1日起不得保藏任何含牛瘟病毒材料,不得开展牛瘟全长基因感染性克隆合成等活动。否则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全国动物诊疗专项整治行动圆满完成为持续规范动物诊疗市场秩序和兽医从业行为,  相似文献   

5.
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是一类主要感染牛、羊、骆驼等多种动物,并引起病畜死亡、流产的人畜共患病病毒.该病毒可通过与病畜的血液、器官接触以及蚊虫叮咬等途径感染人,但至今未见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牛瘟是一种病毒性、热性、急性的传染病,也被称为烂肠瘟。本文就牛瘟病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牛瘟的防控建议,希望能够为牛瘟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1牛瘟的流行特点牛瘟流行病学的分析探讨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染动物群体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牛瘟最大的传染源就是病牛,患病无明显症状处于潜伏阶段的牛与病牛的排泄物和口鼻分泌物中含有许多牛瘟病毒,特别是鼻液的分泌中牛瘟病毒含量特别高,可以经过牛消化道系统或者直接接触感染。除病牛外,带有牛瘟病毒的家禽、犬类、猫科类、饮水、饲料等均可间接传染牛瘟,不过受牛瘟病毒自身较低的抵抗力影响,这些间接传染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7.
正小反刍兽疫(PPR)又称羊瘟或伪牛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上报的疫病,也是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该病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病畜发病特征是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有肺炎。自然发病主要见于绵羊、山羊、羚羊、印度水牛、单峰骆驼、中国岩羊、美国白尾鹿等,以山羊发病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  相似文献   

8.
《中国牛业科学》2013,(2):90-90
该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该病人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该病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2 0 0 3年 2月 18日称 ,巴基斯坦宣布消灭牛瘟 ,使全亚洲千年来第一次进入无牛瘟状态。根据国际兽疫局的规则 ,一个国家宣布无牛瘟状态 ,必须是在至少 2年内无暴发 ,而且已经停止免疫并有有效的监测机制 ,而巴基斯坦的最近一次牛瘟暴发是在 2 0 0 0年 10月。根据 FAO的全球消灭牛瘟计划 (GREP,Global Rinderpest Eradication Programme)负责人称 ,全球力争在 2 0 10年消灭牛瘟 ,而亚洲消灭牛瘟的胜利 ,增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 (现在仅非洲的部分地区还有牛瘟流行 )。该负责人还指出 ,亚洲各国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1流行病学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达100%,常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患病动物临床症状表现为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病畜、潜伏期带毒的动物以带毒的畜产品都是危险的传染源,特别是犬科动物常常成为人畜狂犬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据统计,95%以上的人狂犬病由带毒犬传染,传播途径主要是动物咬伤,皮肤黏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畜唾液也可感染,也可经气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防控牲畜口蹄疫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人曾因接触口蹄疫病畜及其污染的毛皮,或误饮病畜的奶,或误食病畜的肉品等途径而感染,因  相似文献   

12.
1目的1验证无牛瘟国家或地区;2宣布无牛瘟。2监督的定义和目的疫情监督是提供某国或某地区无疫或无感染证据必不可少的措施。实施疫情监督应具备1通知畜主或兽医注意的疫情报告系统;2对宿主动物进行统计学采样及疫病发生、传播的临床症状及其他迹象的有效检测计划。任何疑似疫情应立即隔离检疫和检验确证,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监督是指发现疾病或感染后采取的官方行为,监测仅指数据收集活动,在田间数据的收集方面与监督相似,但属非官方行为。3宣布无牛瘟的步骤目前牛瘟控制目标是,从部分国家无疫到实现全世界无疾,最终全球根除牛…  相似文献   

13.
1造成牛羊口蹄疫发生的原因以及症状1.1造成口蹄疫的原因口蹄疫病毒属于一种小RNA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小RNA病毒,属于一类传染病。口蹄疫主要由受感染动物传播,会对宿主的上皮细胞进行感染,疤痕的皮肤上受感染都是感染源,对病畜的口腔黏膜、消化道黏膜,或者是蹄部细胞生产有着巨大影响。从而导致病畜的呼吸系统出现炎症,病畜呼吸困难、消化系统出现出血导致进食困难。口蹄疫可通过直接接触、气体传播或直接接触受污染的产品、水和牧草进行传播。牛羊口蹄疫的特点是宿主广泛,传染性强。  相似文献   

14.
牛瘟病毒对许多消毒剂敏感,因为它的体积大,有液态包膜,并对酸碱都很敏感,在通常应用的消毒剂中,强碱的消毒作用最好,甘油、酚、甲醛都能很快破坏牛瘟病毒的感染力。病毒分布于全身各处体液及脏器中。在出现临床症状前1d就可以在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发现牛瘟病毒。所以,病毒可以污染畜栏和屠宰间,或者随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带毒动物的长途运输传播到外地。在出现发热症状后的第3d病毒排出量达到最大,退热后则停止排毒。在最初发热的24h内或退热24h后不可能发生接触感染。动物免疫性及抗病力:如果不存在遗传的免疫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烈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动物传染病之一。口蹄疫病毒毒力强,有7个血清型,可感染30多种动物,发病快,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迅速,疫源难以根除,染病幼畜死亡率极高,常年病畜生产性能下降,危害极大。国际兽疫局(OIE)将此病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该病的流行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人类生活和健康,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国家声誉,故有“政治经济病”之称。  相似文献   

16.
认真做好狂犬病免疫预防和管理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其临床特征是病畜呈现狂燥不安和意识紊乱,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病畜和带毒的野生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延脑、大脑皮质、海角、小脑和脊髓中,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排出体外,在临床症状中出现前10~15 d临床症状消失后面6~7 d,唾液中均含病毒。因此,对被犬等咬伤的动物和人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蚊类是传播多种动物虫媒病毒的重要生物媒介。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气候变暧,蚊类分布范围扩大,传播动物虫媒病毒的能力增加。动物虫媒病严重影响家畜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中国蚊科的区系分布和种类,分析了传播动物虫媒病病毒的蚊种类及其我国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重要动物虫媒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口蹄疫 由偶蹄兽感染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侵害多种动物(羊、牛、猪、骆驼等)和人。传染源是病畜和带毒动物,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也可随空气流动传播,无季节性。  相似文献   

19.
犊牛病毒性腹泻又称黏膜病。该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养牛较发达国家。1980年以来,我国从西德、丹麦、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引进奶牛、种牛,从而将该病带入我国。牛、鹿、猪均可感染该病。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带毒量较高。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该病直接或间接均可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相似文献   

20.
马流行性感冒(Equine influenza,EL)简称马流感,是由马A型流感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马流感为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2—10d,多在感染3—4d后发病。马流感病毒引起马、驴、骡等马属动物发病,无年龄、性别和品种差别,病毒传染很广,以前未发生过马流感疫情的澳大利亚,2008年也报道发生马流感疫情。病畜咳嗽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方式。此病也可通过空气、污染的饲料、饮水经口感染,配种也是此病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极为迅速,由于病畜感染以后能获得长时间的免疫,因此,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