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 茂名市是省内大蚕区之一,早在三、四十年代,这里的高州县、化州县就有蚕桑生产。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茂名市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茂名市所屑的高州、化州、电白、信宜四县及茂南区都有蚕桑生产。一九九○年全市桑园总面积为38428亩(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八五年为41000亩),产茧3790吨(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八三年为4250吨)。两项均约占全省的1/5。化州县是全国蚕茧基地县,一九七六年产茧超万担,一九九○年产茧超  相似文献   

2.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3.
一、蚕桑生产的概况近几年来,我县的蚕桑生产发展较快。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八十担,到一九八四年,全县有十七个区一百五十五个乡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六户种桑养蚕,共种桑一万三千五百亩,饲养蚕种六万五千张,产茧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担,比一九八三年桑地面积扩大三千六百七十九亩,蚕茧增加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担;而比一九七九年桑地面积扩大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亩,蚕茧增加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九担。一九八五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二年,我县农业生产全面丰收,特别是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自八○年至八二年,二年来全县新辟桑园(包括“四边桑”)面积发展到近六万亩,八二年蚕茧产量猛增到六千担,比八一年增长四点兰悟,·'相当于解放后三十年番茧产量的总和,我计八兰年产茧量可以达到一万五千担至二万担。我县蚕桑生产在煊短的二、三年内获得如此迅速发展,工作中的体会是: 解放,恩想发  相似文献   

5.
梧州地区的蚕桑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产量最高是1927年,年产生丝34万多斤,折合鲜茧5万9千担.后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蚕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产量不断下降.解放以后的1952年产茧量是613担.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调整茧价、改进技术等一系列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政策.1959年曾出现一个高潮,桑园面积达到4845亩,产茧量1676担.后来,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蚕桑生产又转入低潮,1972年老蚕区长洲岛划归梧州市后,全地区的蚕茧产量只有318担.粉碎“四人帮”后,我地区的蚕桑生产才又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1977年桑园面积达到5666亩,养蚕8667张,产茧2951.6担,分别比1976年增长97%、58.7%、54.4%.1978年的产茧量达到4482担,比1977年增长51.8%.1979年产茧量达到5219担,又比1978年增长16.4%.今年,据初步统计,全地区现有桑园面  相似文献   

6.
解放后,我区蚕茧生产有了发展.五十年代,年产茧量在2000~3000担左右,1958年,产茧量曾跃到5000担,1959年以后,一度跌下,年产茧只有580担;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蚕茧产量逐年回升,但均未达到万担水平.1971年我区蚕茧产量开始达到万担水平并连年增产.1984年蚕茧产量超过了广西历史最高水平,达66011担(历史最高水平是1983年65,00担)、1985年出现更大的突破,年产茧10万担,涌现出三个万担县.蚕茧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区缫丝工业的发展,全区先后开办了7个缫丝厂.  相似文献   

7.
<正> 千金公社是浙江省湖州市蚕桑生产的重点产区,有专业桑园(不间作其他作物的桑园)9348亩。近两年来,该社蚕茧连续获得丰收,平均每年增产蚕茧1188担,83年总产茧15190担,亩产茧162.5斤。三年来的蚕茧生产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宿迁市蚕桑生产发展很快。桑园面积由1975年的3100亩,逐年递增至1984年的75500亩,发种量由4300张到117478张,蚕茧产量由1832担至51529担。但是蚕桑生产并不一帆风顺,至目前桑园面积仅有63066亩,而产茧只有63000担。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桑茧丝绸得以迅速发展,条块分  相似文献   

9.
德庆县丝绸公司在县委的领导下,立足生产、扶持生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有力地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使蚕茧收购量逐年增加.七九年全县桑地4234亩,产茧6387担;八一年发展到10457亩,比七九年增加1.47倍,产茧10015担,增长63.8%,跨进省第六个产量万担县的行列.八二年随着农村实行"双包"之后,大力扶持专业户重点户种好桑,养好蚕,使蚕桑生  相似文献   

10.
德庆县马圩公社是一个蚕桑新区,是我县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的公社之一。从七八年八月在公社农场试种三亩桑开始,八一年便发展到十一个大队,七十六个生产队,种桑943亩,投产776亩,六十九个生产队养蚕,收入174350元(纯茧款)第一次跨进产茧千担公社。今年有八十二个生产队种桑1389亩,投产943亩,七十一个生产队养蚕,全社蚕桑持续增产,蚕茧造造丰收,全年养蚕2283张,收入219694元(纯茧款)产茧1323.45担,比去年增长26.16%。  相似文献   

11.
浙江是全国蚕茧主要产区之一,最高的1931年产茧136万担,后因日寇的入侵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蚕桑生产奄奄一息,1949年下降到21万担,亩桑产茧仅16斤,张产茧春为24斤,秋19.7斤,蚕病严重发生,损失巨大。新中国建立以来,组织小蚕共育,推广蚕桑技术,提高蚕种质量,贯彻预防为主开展消毒防病,使大面积的蚕病流行逐渐  相似文献   

12.
我县的蚕茧商品生产,继1983年增产丰收的基础上,1984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产.蚕桑生产发展迅速,83年全县桑园5987.8亩,产茧9079担,84年桑园面积发展到6870.6亩,养蚕35870张,产茧13930担.比83年增长53.4%,实现了产茧超万担,并且涌现了许多高产典型,全县蚕桑收入超千元的有41户,收入万元的有4个村.蚕桑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我们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县蚕桑生产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养蚕重点户专业户,接着是蚕桑专业村也不断涌现和发展,从84年十个增加到85年七十个增长6倍。蚕桑专业村大大推动了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从84年产茧只有3909担增加到85年10167担增长1.60倍。全县85年70个蚕桑专业村桑地面积达3680.5亩,占全县桑地面积38%,其中产茧50担以上的蚕桑专业村有32个,桑地面积2484亩,饲养量9848张占全县养种量49%,养蚕总收入1084034  相似文献   

14.
八三年我县试种桑22亩,采桑叶养蚕生产蚕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至九○年,桑园面积达18000亩,产茧40000担,收购蚕茧30000担,成为我省的蚕茧主产县之一。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劳动集约产业,需要掌握种桑养蚕技术,才能种好桑,多养蚕,养好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蚕桑业才得以巩固和发展。我县是新蚕区,蚕户种养  相似文献   

15.
我县一九八四年蚕茧生产又是一个丰收年,蚕茧持续增产增收.桑园面积由83年二千三百亩增至二千八百亩.养蚕由一万零三百张,增至一万二千三百张.增长百分之一十九.社会产茧量由二千七百担(国家收购二千六百担)增至五千一百二十担,增茧二千四百二十担,增长百分之八十九点六二.产值由四十万元增至七十五万元.增加三十五万元,增长百分之八十点五.蚕茧的持续增产增收,为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一年来对发展蚕桑生产我们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相似文献   

16.
泉水公社(土並)山大队共有19条自然村,26个生产队.全大队592户人家,总人口2802人,劳动力1104个.总耕地面积4189亩.其中水田1905亩,旱田787亩,坡地1497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恢复蚕桑生产,去年产茧259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桑园面积由去年261亩至今春扩大到360亩,养蚕户也由314户增加到396户,其中种桑一亩以上的有218户,2亩以上的有63户.全大队的桑地以地界桑为主,只有少部分是密植桑.今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桑树生长茂盛,蚕桑生产形势非常喜人.到6月30日止,已收茧的蚕种541张,产茧218.9担,预计今年产茧可达450担,为实现千担茧大队将迈出可喜的第一步.今年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绵阳市中区沉抗乡,距绵阳市城区21公里。全乡有2.2万亩耕地(其中水田9000亩,旱地1.3亩),1.5万人口,分为11个行政村,105个生产合作社。全乡有小桑园4530亩,“四边桑”70多万株。从1988年开始起步建设万担茧蚕桑基地,三年内蚕茧产量翻了两番。1991年全乡养蚕1.5万张,收购蚕茧9000担,蚕茧收入405万元。蚕茧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一九八三年我县蚕茧质量情况我县1949年产茧1050担,1972年突破万担关;1973年产茧14504担;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1980年产茧达22541担;1982年产茧31052担,为1949年的29.5倍,1983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为害,蚕茧总产仍达到30558担。目前全县栽桑养蚕已遍及到11个区,95个乡831个村,5700多个村民小组35000个养蚕户。其中蚕茧总产万斤以上的村有61个,5万斤以上的乡有18个,10万斤以上的乡1个,养2张蚕产茧120斤有10466户,总产蚕茧153.57万斤,养蚕5张以上,产茧300斤以上有874户,总产茧28.65万斤。1982年农村蚕桑收入达到了605.24万元,人均9.13元。所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县有蚕桑任务的有29个乡一个蚕桑场,现有桑园面积3.5万亩,其中成林桑1.86万亩,85年收购蚕茧680吨,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1978年产茧增长一倍。但我们在发展蚕桑生产方面经历了一段曲折过程,以往发展蚕桑,没有总体规划,往往采取行政命令、  相似文献   

20.
我县蚕桑生产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由原来的一千多亩,发展到如今的一万二千亩;蚕茧收购量由1983年的1466.45担,增加到去年的3281.45担,增长1.23倍;平均亩桑产茧160.82斤,比1983年的146.6斤提高9.7%;平均单张产茧32.6斤,比1983年的22.9斤提高42.6%。蚕茧收购量今年可望达到七千担。回顾往昔,有很多教训。过去认为我县是个山区,文化落后,技术水平低,经济薄弱,蚕桑要搞上去靠钱靠物。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