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郁金又名玉金、玉京、川郁金,为姜科植物郁金、莪术、姜黄及毛莪术的干燥块根(其根茎为姜黄、莪术、毛莪术,其块根为郁金)。莪术具有行气破瘀、消积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防治腹部肿块、积滞胀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郁金具有解郁、行气、止痛、化瘀、利胆的功效,适用于防治胸胁胀痛、黄疸、痛经、癫症等。二者均为常用的中药材。  相似文献   

2.
蔡涛 《福建农业》2013,(12):79-80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的干燥块根,姜黄又名川郁金,广西莪术又名桂郁金。郁金性寒,味辛、苦,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的作用。温郁金主要分布于浙江南部,广西莪术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姜黄主要分布于四川、福建、广东、台湾,是泉州市主要药用经济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莪术(Curcuma wenyujin)是一种中药材,俗称姜黄,又名温郁金,主产浙江瑞安,"浙八味"之一。地下部包括肉质块茎和块根,块茎称为莪术或蓬术,块根称为郁金。块茎洗净去须根后切片  相似文献   

4.
姜黄     
《天然产物分离》2006,4(6):39-40
姜黄(curcumalong c.),别名黄姜。姜科。多年生草本。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人药的郁金为姜黄及温郁金、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姜黄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癜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痈肿等症。  相似文献   

5.
温郁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郁金,姜科姜黄属植物。该属植物药用价值广泛,常用中药郁金、莪术和姜黄均来源于该属植物的块根或根茎。块根药用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利胆退黄、止痛等功效;根茎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等症。为了发展效益农业,我市于2002年引进试种,平均每667m^2。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温郁金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PLC方法对温州7个产地连续2年的温郁金药材挥发油、吉玛酮和莪术醇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批次温州产温郁金药材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要求,其中2012年各产地温莪术平均挥发油、吉马酮及莪术醇含量分别为4.07%,0.36%和0.07%;片姜黄平均挥发油、吉马酮及莪术醇含量分别为3.02%,0.25%和0.05%,且以瑞安马屿产温郁金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2013年各产地温莪术平均挥发油、吉马酮及莪术醇含量分别为5.07%,0.45%和0.09%;片姜黄平均挥发油、吉马酮及莪术醇含量分别为3.33%,0.27%和0.05%,且以文成金星的温莪术药材和瑞安顺泰的片姜黄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贵州南北盘江地区姜黄属植物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为该地区药材品质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贵州南北盘江地区6种姜黄属植物(根及/或根茎)中姜黄素、去甲姜黄素、双去甲姜黄素的含量,色谱柱为InertsilODS-18色谱柱,流动相为无水甲醇-异丙醇-水-冰醋酸(20∶27∶48∶5,V/V/V/V),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420 nm。[结果]采自贵州安龙的姜黄其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为5.94%;采自贞丰的郁金其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低。采自兴义不同基原的郁金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不同;姜黄中的含量最高(3.27%);毛郁金的次之(0.005 4%);莪术中的最低(0.001 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可为贵州南北盘江地区姜黄属植物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5种姜黄属(Curcuma L.)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其贮藏期根茎的相关特性与人工栽培条件下的开花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直接用肉眼分辨南岭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var.naulingens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而南昆山莪术(C.nankunshanensis)、郁金(C.aromatica)、大莪术(C.elata)则需切开根茎通过颜色分辨;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水培条件下姜黄属植物的开花率优于土培;南岭莪术开花率最高,且其根茎内蛋白质浓度最高;南昆山  相似文献   

9.
对浙南5个产地的温郁金物候期与品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产地温郁金出芽期、苗期及叶丛期相差不大,但采收期瑞安、乐清、永嘉产地均在12月20—25日,而泰顺产地的则在翌年1月初;5个产地以瑞安陶山的莪术(含姜黄)鲜产量最高,667 m2可达2 602 kg,郁金鲜产量则以瑞安马屿产区最高,达329.3 kg;5个产地的莪术挥发油得率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以永嘉乌牛产区最高,可达3.1%。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几种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对姜黄属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COR,USA),对几种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姜黄属植物进行光合日变化、光强度-光合速率曲线和CO2-光合速率曲线等光合指标测定,并对比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几种供试姜黄属植物的光合日变化参数、光响应参数和CO2响应参数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均未出现"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大小为姜黄>广西莪术>顶花莪术>川郁金>温郁金>大莪术>郁金,且各植物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亦存在显著性差异;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光补偿点(LCP)均小于45μmol/(m2·s),差异不显著,而光饱和点(LSP)在350~1350μmol/(m2·s)之间,差异较大;CO2饱和净光合速率均在14~23μmol/(m2·s)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羧化效率、CO2饱和点和CO2补偿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供试7种姜黄属植物均具有较强的耐阴特性,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对强光也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不同植物对光适应范围以及对强光利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结合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适当调控其生长环境因子,根据每种植物对光照适应性采取适当遮阴或向阳措施,并适当增加环境中CO2浓度,进一步提高其光合利用效率和增加药材产量.  相似文献   

11.
郁金类药材贮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传统贮藏经验与现代贮藏新技术,从4个方面探讨温郁金类药材的贮藏方法,包括块根类药材、含挥发油类药材、姜黄属药材及贮藏过程中成分变化或产生新成分药材,类比这3种具有相同性质药材的贮藏方法,以期为温郁金科学合理贮藏提供参考,减少因贮藏不当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姜黄又名黄姜、毛姜黄,为姜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姜黄的根茎。块根药用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利胆退黄、止痛等功效;根茎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胸腹肿块、腹痛、跌打损伤等症。在黄姜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疫病等。虫害主要是金龟子、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损害较重。本文就主要这三种病虫害加以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育温郁金优良品种。[方法]通过引种栽培,建立种质资源圃,分析其生产性状和品质特征,从而选育出温郁金优良种苗。[结果]温州市瑞安沙洲村温郁金植株产量最高,挥发油含量、莪术二酮含量和吉马酮含量最高,2年区域试验结果为编号13的温州市瑞安沙洲村温郁金各项生产指标和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地方种苗,单株鲜品块茎、根茎产量平均达1.8 kg。莪术平均挥发油含量、莪术二酮含量和吉马酮含量分别为6.75%、1.545%和0.537%,明显高于其他产地温郁金种苗。[结论]13号的瑞安沙洲村温郁金种苗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特别是莪术挥发油含量高,适宜在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不同栽培方法对中药莪术(莪术、郁金)产量与效益的影响,为指导广大农民种植中药莪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产量效益最好、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次之、露地栽培最差.2011年、2012年地膜覆盖栽培莪术产量分别为14 708.8 kg/hm2、15 112.0 kg/hm2,比露地栽培增长23.4%、19.8%;郁金产量分别为25 998.1 kg/hm2、31 411.2 kg/hm2,比露地栽培增长26.0%、27.3%;莪术+郁金净效益分别为521 432.6元/hm2、612 074.2元/hm2,比露地栽培净增效益33.5%、32.4%;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产量和效益较地膜覆盖栽培下降.因此,三种栽培方法中地膜覆盖栽培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露地栽培,探索不同种植技术对中药莪术(莪术、郁金)产量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产量效益最好、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次之、露地栽培最差。地膜覆盖栽培2011、2012年莪术产量分别为14 701.49、15 104.48 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23.6%、19.8%;郁金产量分别为25 985.07、31 395.52 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26.0%、27.3%。地膜覆盖栽培莪术+郁金净效益分别为521 432.6、612 074.2元/hm2,比露地栽培净增效益28.8%、28.4%;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产量和效益较地膜覆盖栽培下降。因此,地膜覆盖栽培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红火炬郁金(Curcuma hybrida'Red Torch')是姜科姜黄属植物,既可作园林绿地用花也可作鲜切花.目前对红火炬郁金采后研究极少,为探索其适宜的采收处理方法,本研究依据红火炬郁金盛花期时花葶的生长情况,将其划分为5个发育时期进行采收,瓶插于去离子水内进行保鲜研究,并将同一发育时期的红火炬郁金分别离水0、...  相似文献   

17.
莪术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莪术、绿丝郁金及其栽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并评价莪术各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莪术各部位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均有一定差异,其中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本研究结果可为莪术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姜黄属(Curcuma L.)植物的10个种12份材料进行了鲜切花应用、盆栽观花应用、盆栽观叶应用与地栽应用等方面的观赏特性综合评价,并对就该12份材料的株高、花梗长度、花梗粗度、花序长度、花序直径等28个单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考察评分,按评分标准计算其综合得分.结果显示,在姜黄属植物的观赏应用上,上部苞片先端颜色与花序直径是较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在观赏应用综合评价上,等级为Ⅰ的有大莪术(C.elata)、春秋姜黄(C.attenuata)的顶生花与侧生花、南昆山莪术(C.nankunshane  相似文献   

19.
<正>广莪术,别名桂莪术、毛莪术,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其性温,味苦、辛,用于治疗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肝脾肿大、血瘀闭经等症。广莪术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一般在初春开始下种,冬至前后开始收。我们来通过视频学习一下广莪术的种植技术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原子吸收法和气相色谱对温州6个产地温郁金及温莪术药材随机抽样进行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各批次的温郁金药材重金属含量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的要求,均未检测出禁用农药残留,合格率100%;温莪术药材总体情况良好,但其镉含量则普遍超过绿色中药材生产标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监管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