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北浅滩南部海域鱼类资源密度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在苏北浅滩南部如东水域获得的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苏北浅滩如东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研究鱼类优势种对总资源密度的贡献和水域环境对鱼类分布、产卵及索饵习性的影响,探讨这些特征反映这一水域的渔场属性。结果显示:5月和9月鱼类尾数密度分别为1.33×103ind/km2和2.02×103ind/km2、重量密度分别为76.35 kg/km2和35.12 kg/km2;两个季节鱼类资源密度平面分布特征呈现相同的规律,都是东部外海水域高于西部沿岸一侧水域;鱼类种类数秋季高于春季;种类数与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与资源密度相似,也是东部外海水域高于西部沿岸一侧水域。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水深对资源密度相关关系较显著,水深较高的海域往往是资源密度集中分布的区域。5月,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对尾数和重量贡献率均较大,为最重要的优势种,而鱼(Miichthys miiuy)对鱼类尾数贡献率最大,也为该季重要的优势种;9月,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对尾数贡献率最大,对重量贡献率也较大,为9月最重要的优势种。相比我国其他海域,优势种几乎都为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因而可以认为,苏北浅滩以及外侧吕泗渔场海域是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苏北浅滩对于吕泗渔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丰、枯水期杭州湾东北部渔业资源多样性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不同时期杭州湾渔业资源多样性及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等分析方法对杭州湾东北部水域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时期共捕获40种渔业生物,其中丰水期捕获34种,枯水期捕获22种,两时期Jaccard相似性系数仅为40%,为中等不相似水平(middle nonsimilar level)。丰水期优势种为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枯水期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刀鲚(Coilia ectenes)、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狭颚绒螯蟹(Eriocheir leptognathu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丰水期渔业生物的重量密度为294.82 kg/km2,尾数密度为83.19×103ind/km2,枯水期渔业生物的重量密度为85.76 kg/km2,尾数密度为33.88×103ind/km2。丰水期尾数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16~2.35,重量H'变化范围为0.36~2.22,尾数H'与尾数密度呈现显著相关性(P=0.0040.05);枯水期尾数H'变化范围为1.24~2.03,重量H'变化范围为0.81~2.10,尾数H'与尾数密度也呈显著相关性(P=0.0240.05)。研究表明,丰、枯水期杭州湾东北部渔业资源数量分布与种类的洄游习性和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多样性指数偏低,可能预示着杭州湾东北部渔业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春季渔业资源进行调查。[方法]依据2014年4月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调查水域共鉴定游泳动物23种,隶属6目16科。其中,鱼类8种,占总种类数的34.78%,占渔获物总重量的80.08%。渔获物尾数组成以虾类为主,占渔获物总尾数的61.26%。拖网调查海域优势种为凤鲚、安氏白虾、日本鼓虾、鮸鱼、红狼牙虾虎鱼。渔业资源平均重量密度为93.365 kg/km2,平均尾数密度为7.265万尾/km2。虾类是调查海域的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最大种类。蟹类头足类在重量和尾数方面比例小。调查海域的12个站位多样性指数均小于2,个别站位小于1,总体而言调查海域游泳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偏低,均匀度分布水平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评价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年4月和9月闽江口和兴化湾海域浮性鱼卵、仔鱼调查资料,比较和分析了这两个海域浮性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产卵场位置和产卵期等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闽江口鱼卵、仔鱼共出现4目7科8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同期兴化湾鱼卵、仔鱼共出现5目9科10种。9月闽江口产卵场主要位于南部水域,与闽江口南支为径流主要通道有关,也与径流所受到柯氏力有关。而兴化湾产卵场则主要位于中部水域,这是外来涨潮水和内湾水交汇的主要海域。闽江口浮性鱼卵、仔鱼的种类主要是洄游性鱼类,例如白姑鱼和小公鱼。而兴化湾是塘鳢科和鰕虎鱼科的鱼类,往往具有地方性栖息习性。在9月,兴化湾海域浮性鱼卵和仔鱼的数量分别是5ind./m2和9.58ind./m2,闽江口分别为197.17ind./m2和20ind./m2。兴化湾鱼卵和仔鱼的数量远远低于闽江口海域。也就是说,闽江口渔场作为鱼类产卵场,其重要意义要大于兴化湾渔场。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8年3月和6月衢山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衢山岛海域甲壳动物十足目(Decapoda)和口足目(Hoplocari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分析主要优势种密度对其总资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航次拖网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十足目18种,口足目1种。3月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是衢山岛海域的主要优势种,6月的日本鼓虾无论在重量还是尾数上都是主要优势种。3月和6月两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重量密度分别为840.65 kg/km2和923.52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797.34103 ind/km2和647.32103 ind/km2。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呈现调查海域南部水域高于北部的分布趋势。依据贡献率β值,衢山岛海域总密度与主要优势种密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依据2016年3月朱家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朱家尖水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渔业资源生物4类33种。调查海域的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最大种类分别是鱼类和虾类。调查海域优势种均是东海沿岸常见种类。调查海域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均匀度分布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7年5月和10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大连湾大型底栖甲壳类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连湾海域共有甲壳类10种,其中虾类5种,蟹类5种;春季甲壳类资源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分别为41.62 kg/km2、2117 ind./km2,秋季分别为404.18 kg/km2、67 333 ind./km2;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春秋两季优势种无共有种.研究表明:大连湾甲壳类资源生物量、生物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平面分布格局表现为湾口和湾内空间异质性较高,主要是由于部分优势种在湾口海域聚集造成的;大连湾甲壳类群落结构表现出种类组成较稳定、物种多样性低、空间分布异质性高的态势,主要是由于港口航运对甲壳类群落的扰动及水环境的污染所致.应加强对水质污染的控制,注重对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6年11月(秋季)岚山港区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此调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59种,包括鱼类38种、甲壳类16种、头足类5种。此调查海域的平均重量资源密度和平均尾数资源密度分别为411.36 kg/km2和102.53×103 ind./km2。优势种主要为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尖海龙(Syngnathus acus)、短蛸(Octopus minor)。渔业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2.309、3.381和0.720。与该海域同一季节历史资料相比,甲壳类重量比例和数量比例均有增高的趋势,同时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依据2015年5月、10月岱山岛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岱山岛水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渔业资源生物3类23种,秋季3类21种。秋季的平均渔业资源重量密度和渔业资源尾数密度都明显小于春季。秋季的平均渔业资源尾数密度则是春季的1.6倍,春季的平均渔业资源重量密度为秋季平均重量密度的2.0倍。春季和秋季优势种均是东海沿岸常见种类。调查海域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均匀度分布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深圳鹅公湾水域渔业资源的季节变动及其形成原因,为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2年8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13年3月(春季)和5月(夏季)4个季节在深圳鹅公湾水域进行渔业资源拖网调查,对该水域的游泳生物种类组成、资源密度、优势种组成、长度谱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季节变动分析.[结果]从深圳鹅公湾水域共渔获游泳生物113种,隶属于3纲14目50科78属.其中,夏季游泳生物种类数量最多(61种),秋季最少(53种),春季和冬季均为56种.夏季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和尾数密度最低(分别为5959.20 kg/km2和356.45 ind/km2),但其鱼类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1.99%和42.19%).游泳生物长度谱的季节变动表明夏季捕捞强度最小,秋季捕捞强度最大.鹅公湾水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动明显,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季节变动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结论]深圳鹅公湾水域游泳生物资源种类、生物量和结构季节变动明显,夏季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高,而秋季和冬季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差,主要是由于捕捞强度季节差异(夏季捕捞强度低,秋季捕捞强度高)所致.尤其随着秋季捕捞强度的增大,k选择种类将被r选择种类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