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扬州市麦田草相特点及杂草防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扬州地区麦田杂草种类、分布状况,通过倒“W”形九点取样法调查,结果表明麦田杂草有26科81种,其中里下河地区优势种为日本看麦娘、牛繁缕、菵草等;沿江地区优势种为菵草、日本看麦娘、牛繁缕等;丘陵山区优势种为日本看麦娘、猪秧秧、野老鹳等;同时发现当前存在着杂草抗药性增强、防治技术不到位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强抓土壤封闭处理、合理选用除草剂及开展技术宣传培训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宁南山区农业资源及合理利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宁夏南部山区的土壤、土地、气候、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资源特征,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改良利用的途径及发展农林牧业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草原区沙地放牧草地合理利用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草原区沙地放牧草地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出现大面积退化和沙化现象的分析 ,探讨了沙地放牧草地合理利用的途径 ,认为对于沙地放牧草地的保护 ,重点应放在草地的合理利用方面。通过以草定畜 ,合理调整载畜量 ;建立合理的利用制度 ;发展季节畜牧业 ;调整畜群结构 ,增加良种畜比例 ;以及改良天然草地 ,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等措施 ,达到草原区沙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宁南山区雨水高效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南部山区彭阳县“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综合示范区”进行降雨、土壤水分、雨水高效利用模式实地监测及农作物产量和雨水利用情况调查分析,表明:示范区的5种雨水高效利用模式是:(1)小流域集水,水库、塘坝拦蓄;(2)坡面集水 退耕还林还草雨水叠加利用;(3)道路路面集水利用;(4)场院、屋面集水,庭园经济利用;(5)土壤扩蓄增容、水资源就地拦蓄利用。它们对于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雨水的合理分配及利用有着积极的作用;水库、塘坝及水窖储存的雨水补灌缓解了作物需水期水分不足的问题,雨水的就地拦蓄及叠加利用促进了作物及林草的生长,提高了雨水的经济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根据宁南山区的实际情况,在注重生物培肥的同时,应适量增加化肥投入,走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培肥土壤的途径。适当当地生物培肥土壤的措施有: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夏季绿肥压青和秸秆还田等,其中以合理轮作更具有现实性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由玉米、草带、辣椒构成的不同间作群体对云南山区旱坡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和间作辣椒的草带根际微生物数量均高于其它间作和单作处理,其草带的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数量平均值分别是玉米顺坡单作和辣椒单作的4.49倍和22.00倍,3.91倍和6.10倍,6.15倍和26.29倍,4.75倍和5.72倍;间作草带的玉米和辣椒其各类根际微生物数量均高于玉米和辣椒单作;玉米间作辣椒行比为4∶4和6∶6模式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多于2∶2模式。总的来说,玉米间作辣椒、玉米间作草带和辣椒间作草带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多于各作物单作,为进一步改善旱坡地土壤根际微生物环境和明确间作群体根际土壤微生物效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贺文艳  毛萌 《农药学学报》2018,20(2):146-152
五氟磺草胺作为苗后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田中杂草的防除,其对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对五氟磺草胺在水土环境中的转化规律与归趋开展定量研究,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五氟磺草胺在稻田水土环境中的吸附、降解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归纳和分析。指出目前对五氟磺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的研究报道较少,尚未见有关其在水土环境中运移方面的研究,同时应加强其对水土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除草是茶园一项重要管理措施。杂草在茶园中吸收肥料和水分,直接影响茶树正常生长,杂草又是病虫的中间寄主,从而加重了茶树病虫的发生为害。人工除草费工费时。因此,开展茶园化学除草,是加强茶园田间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茶园杂草的种类与分布茶园杂草除依发生时间可分为春草、夏草、秋草外,根据地理环境可分为山区杂草和平地杂草两类。山区杂草大多为适宜于酸性土壤生长的杂草,有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木  相似文献   

9.
高塬沟壑区果园土壤管理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果园生草法、覆草法、生草覆盖法、覆膜法、清耕法5种土壤管理制度的土壤含水率、地温、果树枝条生长量、果品产量、质量、土壤管理投入、产出方面的比较分析,提出生草覆盖法、覆草法、覆膜法是高塬沟壑区值得推广的几种土壤管理制度。并根据试验结果,经过技术集成研究,首次提出优化的果园行间生草二元交替覆盖的土壤管理方法,即采用行间生草,行内果树一侧覆草,一侧覆膜,2a-3a轮换1次的土壤管理方法,建议在果园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生草对沙地葡萄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清耕为对照,运用BiologEco板技术,分析生草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结果表明:生草处理的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清耕对照,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以生草0~20 cm土层处理最高;与清耕对照相比,生草处理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强度均显著增加,平均增幅顺序为:羧酸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聚合物。主成份分析表明,清耕对照和生草处理分布在不同区域,表明两处理土壤微生物存在一定的代谢差异性,生草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并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羧酸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酚酸类化合物3类碳源的影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生草有利于葡萄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建立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建该地区山地生态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水资源开发强度、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对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贡献率较大,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植被覆盖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适当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是维护该区生态平衡、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西内陆区水循环的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河西内陆区的水资源系统完整性和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 ,从水循环角度考虑 ,对河西内陆区界定了降水资源、广义水资源、狭义水资源 (径流性水资源 )、生态需水量、可利用水资源及工程供水量等定义 ,并对河西三流域各种定义的水资源数量及相互关系进行最新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 ,应用 Microsoft Access97建立基于 Windows平台的绿洲农区土壤资源 (土系 )数据库 ,为干旱地区 (特别是绿洲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农业合理布局、农用土地土壤质量评价、田间养分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半干旱退化山区普遍存在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的现状,利用该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波动性大、雨水资源收集量有限、造林成活率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劣等特点,研究开发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技术。通过实施集雨蓄水径流林业工程措施,充分拦蓄坡面径流,防止了水土流失,大大提高了水分的利用率,造林成活率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河西地区灌漠土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室分析及温室盆栽,研究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张掖、武威、金昌及民勤等四地灌漠土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张掖九公里土壤主要缺N,其次缺Cu,从最佳处理(OPT)中减N、Cu处理,盆栽试验植株干物重分别下降了45.81%、17.44%;武威五爱村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N、P、S、Cu,减N、P、S、Cu处理与最佳处理相比相对产量分别下降31.13%、28.87%、20.82%、16.69%;民勤羊路灌漠土缺N、P、Cu、Fe、Zn,不施N、P、Cu、Fe、Zn的相对产量分别为47.38%、68.77%、70.91%、78.40%和80.21%;金昌小井子农场土壤主要缺P、N、Mn、Zn,从最佳处理中减P、N、Mn、Zn处理,植株干物重分别下降了31.79%、14.53%、22.31%、21.77%。可见河西地区灌漠土氮、磷普遍缺乏;张掖和武威等地的微量元素铜,金昌和民勤等地的微量元素锌分别表现缺乏,铁、锰、硫个别表现不足。通过实验室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植株干物重关系的对照分析,发现实验室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在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对应的养分亏缺临界值的元素上,表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即测得土壤养分缺乏时,盆栽试验中不施该元素的植株干物重均显著低于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旅游形象提升的河西走廊区域旅游营销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河西走廊地带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比起其他省区,差距却十分明显,原因之一就是旅游形象定位、旅游营销策划和市场宣传上存在着弱点。基于此,在分析河西走廊现状旅游资源特征和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之上,结合旅游市场调查和旅游地空间竞争分析,对地方文脉进行深入剖析,构建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形象。最后,提出河西走廊区域旅游营销策划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甘肃省在全省48个县、区对农田害鼠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明确了本省农田的主要害鼠有27种,隶属2目6科14属。根据动物地理区划原则,可将本省农田害鼠分布划分为4个生态区域。①陇东旱塬区,农田害鼠有15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和大仓鼠;②陇南阴湿山区,有12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③中部干旱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中华鼢鼠和褐家鼠;④河西走廊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和五趾跳鼠。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近43年降水资源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选取甘肃省63个地面测站降水量资料,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省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越冬作物生育期、春小麦生育期和秋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1987-2003年与1961-1986年相比,时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河西中东部为增多趋势,河东为减少趋势,分界线与黄河走向基本一致;河东年降水量减少的幅度和速率比河西增加的幅度和速率都大,河东气候向暖干化发展的趋势加快;旱作区降水量减少,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可利用降水资源更加紧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东部人工增雨试验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随机试验,运用序列试验法、区域对比试验法、区域双比试验法和区域回归试验法,分析了1997-2004年5~9月份在河西走廊东部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发现,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8年平均累计增加降雨量131.5 mm,平均相对增雨率为26%.说明河西走廊东部进行的人工增雨效果是明显的,进行人工增雨是可行的.人工增雨为河西走廊东部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改善环境、增加水库蓄水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甘肃河西地区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生态问题是制约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减少 ,中部绿洲人为破坏和北部荒漠区土地沙漠化是主要的生态问题。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导致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欲实现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 ,需从水土资源适宜配置、加大投资、改变经济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