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实验以"随珠"草莓为试材,通过对地面栽培和高架基质栽培草莓生长进行连续观测记录,对比不同栽培方式下气象条件对草莓生长情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日光温室大棚草莓种植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草莓种植期间温度维持在22℃~28℃最佳[草莓生长对温度不宜过高(大于28℃)],温度过高对草莓生长有抑制作用;光照影响草莓的着色和品质,冬日光照寡淡,多雾霾天,必要时可采取人工补光增加光照;相对湿度过大(大于90%)容易诱发草莓灰霉病等病害,生长期湿度过高应及时采取人工通风等手段降低棚内湿度;地面栽培方式的果实品质、产量均高于高架栽培方式,本实验中高架采用盆式栽培槽对根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草莓灌溉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封闭式栽培下草莓灌溉水肥利用率,研究了基质含水率和温度影响下的草莓灌溉策略优化方法。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对草莓果期基质含水率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基质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并结合日平均温度进行K-means聚类分析,提出一种草莓优化灌溉策略。试验结果表明,灌溉第1阶段基质含水率快速上升,在灌溉结束时达到峰值,每次灌溉基质含水率平均提高21.5个百分点;第2阶段快速下降,在20 min内基质含水率平均下降3.5个百分点;第3阶段变化趋于平稳,在30 min内基质含水率平均下降1.2个百分点。在每个灌溉周期内,含水率呈线性下降趋势,在整个果期内,其斜率随日平均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由0.0114增加至0.0365。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基质含水率变化和日平均温度区间进行定量灌溉,理论上果期每株草莓仅需要4.51 L水,可节水15.4%,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沼肥对温室无土栽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以1∶1的泥炭和珍珠岩混合物为栽培基质,设施沼肥组和施化肥组,每组设置3个施肥水平,相同施肥水平的沼肥组和化肥组栽培基质含等量的氮、磷、钾。研究结果表明,在2 L栽培基质中施用100、200和300 g沼肥,与施用化肥相比可使草莓产量分别提高24.37%、32.00%和50.23%,还原糖分别提高51.96%、80.84%和79.26%,维生素C分别提高35.86%、41.86%和39.28%,硝酸盐分别降低84.51%、89.99%和92.28%。因此,沼肥用于无土栽培草莓不仅可以提高草莓产量,还可显著改善其品质,对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搭建了高架无纺布栽培试验台,采用滴灌方式灌入10.0,22.5,45.0,90.0,120.0 mL的水,滴灌流量分别设定为1.30,0.95,0.50 L/h,并在滴灌点剖面的垂直和水平2个方向共选取了6个特征水分监测点,利用烘干法测量各个监测点的基质含水率,试验分析基质初始含水率、滴灌流量以及滴灌量对基质剖面水分的扩散规律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架栽培单株作物1次滴灌量需低于90.0 mL;滴灌结束后20 min是水分扩散的高峰期,20 min后,水分扩散速度减慢,60min时基质水分趋于稳定;滴灌基质初始含水率越大,水分水平扩散速度越快,最终的扩散距离也越大,湿润半径也更大;3个不同的滴灌流量处理,前20 min内基质水平扩散距离增量分别为3.70,3.80,4.00 cm,60 min后扩散距离分别6.61,6.72,6.90 cm,处理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距离滴灌滴头水平距离相同的10 cm深度处的基质含水率高于5 cm的基质含水率;栽培槽内水分分布均匀后,高架栽培槽内各监测点的基质含水率的最大差值为36%,而0.50 L/h时该值为24%,滴灌流量0.50 L/h栽培槽内基质含水率分布较为均匀.因此,草莓高架栽培水分监测点设计需根据基质水分空间与草莓根系的耦合,选择根系附近10 cm深处进行含水率监测;实际生产中,需要确定合适的灌水上下限,适宜进行高频灌溉,每次滴灌单株草莓滴灌量不宜高于90.0 mL.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草莓立体基质栽培生产模式,严格按照《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定期监测示范基地环境、营养和水源条件,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微灌施肥条件,制定立体栽培草莓水肥一体化技术管理方案、节水灌溉制度和兼作套种、立体栽培  相似文献   

6.
以草莓为试材,利用草炭、棉花秸秆、菇渣、蛭石和细沙为原料,研究不同混配基质对草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草莓无土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处理T1(V草炭∶V棉花秸秆∶V蛭石=1∶1∶1)为最佳配比,其理化性质理想,栽培的草莓株高、茎粗及叶片叶绿素SPAD与对照CK(V草炭∶V蛭石=2∶1)无显著差异,而株产量优于对照。因此,腐熟后的棉花秸秆可代替部分草炭,处理T1(V草炭∶V棉花秸秆∶V蛭石=1∶1∶1)可作为草莓无土栽培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7.
草莓地膜覆盖栽培比普通方法栽培产量提高22%-28%。根据多年实践,从品种选择、选址建园、定植、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面介绍了草莓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周增产 《农业工程》2012,2(2):52-55
作为世界草莓最高级别的学术论坛,世界草莓大会被誉为“草莓界的奥运会”。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草莓品种也在集中建设的草莓博览园中向各界展示。通过对草莓博览园温室结构、覆盖材料、保温系统及浅层地能技术应用的介绍,展示了低碳节能技术在草莓博览园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草莓产业是镇江市特色农业的优质名片,是面向高附加值现代化农业发展出的设施农业首选项目,是乡村振兴的优选路径之一。随着草莓品种改良、繁育方式、栽培及管理技术的逐步升级,草莓单产水平有明显提升,草莓生产现代化程度也逐步提升。文章阐述了设施草莓生产的意义和关键技术,针对镇江市草莓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设施草莓栽培机械化技术在镇江市的推广,加快新型先进设施草莓栽培装备与技术在镇江市推广应用,为设施草莓轻简化栽培过程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镇江市整体设施果蔬栽培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杨振华  王锋  张迪  张雯 《农业工程》2021,11(4):128-131
为了探索适宜陕西关中气候特点的立体草莓栽培苗期水肥供给最佳浓度组合,以“A”字型3层槽装填无土栽培基质(草炭∶蛭石∶无机盐=1∶2∶1)为栽培体系,以2个基质含水量(W1、W2),3个水溶肥浓度(F1、F2、F3)组成的W1F1、W1F2、W1F3、W2F1、W2F2、W2F3及CK(清水,基质水分含量100%)处理,研究在草莓立体栽培槽架中,不同梯度处理水肥供给对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1F2(基质含水量30%,水溶肥浓度0.1%)在保障植株正常营养生长情况下,未造成植株徒长,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较多,根冠比大于高水肥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草莓汁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制作草莓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经正交组合,确定草莓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草莓汁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6%,接种量4%,以海藻酸钠与芋头粉为稳定剂,发酵温度44℃,发酵时间为3.5h。草莓酸奶成品质地细腻,风味优良,适合大众消费。  相似文献   

12.
常莉  张清涛 《农业工程》2017,7(6):46-48
草莓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经济价值也非常可观,然而草莓对于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研究了基于单片机的草莓大棚温度控制系统,概述了总体的设计方案,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阐述了设计理念,并详细介绍了各个环节的原理及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3.
草莓产业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然而草莓生产的大部分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尤其是起垄环节。针对京郊缺乏草莓专用高效起垄机的问题,开展对比试验,从作业效率、作业效果和作业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K802P型草莓开沟起垄机所起的土垄高度达33.9 cm,土垄紧实未出现塌陷现象,能够满足京郊草莓的农艺种植要求,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作业效率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基于Hough变换的成熟草莓识别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图像区域特征来识别被遮掩、重叠或紧靠的草莓果实非常困难,提出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成熟草莓识别方法。先对Lab彩色模型下α通道图像进行分割,利用提取的草莓轮廓信息,根据草莓轮廓的数学模型进行Hough变换,实现成熟草莓的识别。为减少运算量,在Hough变换之前,先进行区域标记,获取有效图像信息区域。草莓轮廓信息提取和Hough变换在各个有效区域中进行,由于参数空间大大压缩,运算量也得到减少。试验表明:当成熟草莓轮廓信息丢失小于1/2时,无论单个分离的成熟草莓,还是被遮掩、重叠或紧靠的成熟草莓,皆有很好的识别效果,识别平均相对偏差为4.8%,能满足草莓采摘机器人对目标识别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草莓生产作业机械的设计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草莓逐步成为部分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但草莓的种植仍然停留在人工作业上,限制草莓生产的发展。根据草莓生产中的作业工序,本文着重对育苗机械、铺膜机和残膜回收机、移栽机械、灌溉施肥机械、喷药机械、收获机械以及分选机械的设计特点以及目前的技术水平进行了分析,为促使草莓生产实现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草莓产业已成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然而草莓生产的大部分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尤其是起垄环节。本研究针对京郊缺乏草莓专用高效起垄机的问题,开展对比试验,从作业效率、作业效果和作业成本等方面测试3台不同类型的起垄机。试验表明:3台机器中,日本生产的K802P型草莓开沟起垄机所起的土垄高度达33.9cm,且土垄紧实未出现塌陷现象,能够满足京郊草莓的农艺种植要求,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作业效率提高10倍以上,生产成本减少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草莓立体种植是一种高效、节能和无污染的规范化生产模式。为有效提高草莓种植空间利用率和更好实现草莓生长环节中的光照控制,设计了一种移动式草莓人工光立体种植装置。装置总体结构由铝合金栽培架、行走底座和链轮架等组成。基于总体设计方案,对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详细结构设计、参数计算和校核。开展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光照设计、给排水设计均能满足草莓生长要求,设计的装置平移方式可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装置运行稳定,草莓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8.
温室无人化能较好地解决现有温室培育过程中采摘与搬运主要依靠人力完成,且倒料费时、费力及导轨铺设成本高等问题。以草莓大棚温室培育无人化搬运为试验对象,设计开发了一种应用于草莓无人化管理的自动循迹搬运车。该搬运车利用红外传感器对路面上设定的迹线进行自动检测,通过对路径进行计算与分析,自动校正运行轨迹,实现智能循迹搬运。通过机构创新,设计并制作了可自动倾倒且料斗门能同时开启的倒料机构。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人化循迹搬运车在设定传感器离地面距离d=2cm、直线段运行速度υ≤1.2 m/s时,能快速稳定地跟踪黑线前进;在转弯处运行速度υ≤1 m/s时,跟踪准确运行平稳;当两条迹线垂直时,搬运车能在垂直转弯处跟踪准确且运行平稳,搬运车整体性能稳定且转速在一定范围内对循迹的影响较小;当搬运车倒料角度α≥75°时,能保证草莓被全部被倒出,即倒料最小倾斜角αmin为75°。温室无人化循迹搬运车的设计为解决水果的无人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溉模式下草莓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模式下草莓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确定草莓节水灌溉适宜模式。【方法】采用3种灌溉模式:充分灌溉(FI,CK)、分根灌溉(PRI)和亏缺灌溉(DI),PRI和DI模式下设置3个水分胁迫水平:轻度(LS)、中度(MS)和重度(SS),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水分胁迫对草莓叶片叶绿素量、光合与蒸腾速率、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MDA)量的影响。【结果】DI与PRI灌溉模式下,草莓叶片叶绿素a(Chl a)和叶绿素b(Chl b)量都显著低于CK,且随着基质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下降趋势;与DI模式相比,PRI模式下草莓叶片叶绿素量相对较高;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DI和PRI草莓叶片蒸腾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分别为35.2%~44.7%和21.0%~47.0%,而净光合速率变化不明显;MS和SS水平下DI和PRI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较CK高101.8%~117.9%和68.8%~149.8%;不同水分胁迫水平下,PRI草莓叶片脯氨酸(PRO)累积量显著高于CK(19.0%~26.0%),且在LS和MS水平下显著高于DI;PRI草莓叶片MDA累积量仅在SS水平下显著高于CK(30.2%),而DI草莓叶片MDA累积量在MS和SS水平下显著高于CK,分别为34.4%和56.4%。【结论】PRI模式草莓比DI模式具有更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耐旱性,PRI-MS组合为草莓节水灌溉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