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试验通过棉花引种试验,鉴定比较所引棉花新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及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其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吐鲁番地区棉花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和种子管理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参试品种共5个:兴农6号、新陆中46号、新陆中45号、中棉所69号、中棉所79号。对照棉花品种为吐鲁番当地主栽品种岱字-80。  相似文献   

2.
玉米、棉花间作是群众在生产斗争中总结出的又一种夺取粮棉双高产的间套种方式.在我县已种植多年.近年来,由于生产条件逐渐改善,栽培水平不断提高,粮棉品种又较丰富,玉米、棉花间作面积正在逐步扩大.去年,我场进行了江苏棉三号与玉米间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间作田粮棉都增产.江苏棉三号开花、结铃、吐絮集中,比岱字棉15号早成熟5—7天,收花结束期,比岱字棉早10天,是与玉米间作较理想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3.
一、我省棉花良种推广及目前退化情况解放初期,我省沿江棉区主要种植德字五三一品种,淮北棉区主要种植斯字二B品种。1952年前东流棉場引进岱字十五号,通过区域試驗,皮棉比德字五三一增产11.25%,1953年試驗增产29.8%,并在东流、貴池等地示范,取得同样結果。1954年沿江棉区开始推广岱字十五号,至1956年全面普及。1956年肖县棉花原种繁育場举行的区域試驗中,岱字十五号比斯字二B增产20%。淮北棉区于1957年开始推广,至1959年全面普及。1959年后,岱字十五号种植面积約占全省棉田面积的95%左右。  相似文献   

4.
岱字棉15品种1949年引入我国后,多年来是长江中下游棉区的主要推广品种,并从中选育出洞庭1号,沪棉204,通棉5号等优良新品种.六十年代,我国又引进光叶岱字棉,在国内也种植了较大的面积.七十年代后,陆续引进岱45Λ,岱16,岱25,岱70,岱80等品种.各地对这些新引进的品种都很重视,不少单位对这些品种作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关於“三开一凉”温汤浸种影响棉种发芽率的问题,作者於1955年早春开始进行了试验,为了把试验结果立即提供当年生产上参考应用,曾根据室内发芽试验结果,先行发表(见本刊1955年第1号):认为(1)1954年由于棉花生长期内长期阴雨,生育期延迟,棉籽成熟度较差,因而建议1955年种植岱字棉15号,不宜进行三开一凉温汤处理,以免因烫死种籽太多而影响缺苗;(2)证明三开一凉温汤浸种影响发芽的情况,各品种(斯字棉4号、德字棉531、珂字棉100号及岱字棉15号)间的差异极为显著,并认为今後推行该项技术,如遇品种、气候或地区条件不同,宜先经过试验,然後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岱杂1号是湖南省棉花种子有限公司与美国岱字棉公司合作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5年在湖南省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6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2012两年被湖南省农业厅确认为湖南棉花主推品种之一,2011年至今在沅江市大面积推广,深受广大棉农青睐。1特征特性在湘北洞庭湖区种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属中熟  相似文献   

7.
1950年山西晋南专区在运城农业试验站开始将岱字棉15号列入品种比较试验,当年亩产395.9斤,1954年亩产790斤,1955年亩产423斤,四年平均产量为643.5斤,比对照品种斯字四比增产36%。居所有对此品种的第一位,因而根据省农业厅指示,1956年在本区平川各县的农场作示范繁殖,并在安邑、临猗两县作大面积重点推广,全区共种植259,220亩,估总棉田的7%。1956年我区推广的岱字15号棉花种籽,系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南部地区原有棉花推广品种斯字4号和斯字517号,以及近年来推广的岱字棉15号和徐州209等4个品种。目前一般混杂退化严重,生产力降低,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新育成的运城一号和运城三号也满足不了整个生产的需要,因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运城棉花研究所(以下簡称运城棉花所)于一九五九年引入岱福棉进行試驗与試种,目的是鑑定其在本地区的适应性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早在1957年与高密县农场合作,开始进行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当时从岱字棉15号选择大量优良单株,经过连续的鑑定选育,从中获得新品种高密933。根据1961—1962年,山东省及黄河流域棉区全国区域试验鑑定结果,该品种籽、皮棉产量均高,早熟增产极为显著,比岱字棉15号增产度棉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品质的优劣和纺织关系很大。但是棉花品质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本文即在探讨岱字棉15号品种在湖北武昌气候条件下品质变异情况。此文所应用的材料均来自华中农学院农学系1956年部份试验单株记载,计有丰产试验15株,营养钵育苗移栽试验45株,棉花马铃薯套种试验10株。各单株于始花期起,每花系一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动机 1954年本所进行棉花晒种试验,因恐晒过的棉籽发生硬粒现象,播後影响缺苗,乃於4月中旬将晒及未晒的少量岱字棉15号棉籽进行‘三开一凉’温汤处理,结果发芽率皆不足40%;另又以未经晒过的岱字棉15号棉籽进行三开一凉温汤处理,并以冷水浸种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处理的棉籽其发芽率为32%,对照为88%;以上两次浸种结果,均一致表示岱字棉15号棉籽经三开一凉温汤处理,将大大降低其发芽率,因而引起我们对三开一凉温汤浸种在长江流域棉区对岱字棉15号的使用价值发生了怀疑。‘三开一凉’为全国各棉区近年来推行较广的种籽处理技术之一,但在长江流域对岱字棉15号的效果如何迄未看到系统资料。去年沿江滨湖棉田被淹甚多,今年两湖岱字棉15号棉种多自外省调入,加以去年夏秋,长江流域普遍多雨,棉花生育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当地主栽棉花品种岱字-80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进行了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棉花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棉花3414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当地主栽棉花品种岱字-80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进行了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 ,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棉花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岱字十五号棉花良种退化现象和原因分析宿松县位于长江中游北岸,为安徽省重点棉区之一。自1951年推广岱字十五号棉花良种以后,单位面积产量和纤维品質較过去种植中棉大大提高;但由于缺乏完善的良种繁育更新制度,棉花机械混杂机会多,变異性大,退化严重,因此降低了良种在生产上的增产作用。目前岱字十五号棉花良种退化征状,主要表現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形态方面1.株型:正常株塔型,比較紧凑,下部第一、二果枝較短,茎秆紫紅色,茸毛少,光滑;退化株株型或松散或过紧,主茎节間  相似文献   

15.
鸭棚棉为湖北省农业综合试验站于1951年从岱字15号棉中选出,属零式果枝类型。据1957年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检查组在长江流域棉区六个试验点的了解,皮棉估产,平均可超过岱字15号33.5%。已往各地所选得的短果枝品种,尤其是零式类型的,往往带有很多缺点,如生长势弱,落叶早,蕾铃脱落率高,抗病力弱,吐絮不畅,品质低劣等性状,生产上无直接利用价值,而鸭棚棉则为例外,是十分值得珍视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北农1号(原代号7757)是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棉花育种组从岱字棉16×遗棉2号的后代中,经连续多年选育而成。自1981年起,连续三年参加了河北省冀东早熟棉区的区域试验,其产量与鲁棉一号相当,但纤维品质明显地优于鲁棉一号。并于1984年春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定名为北农1号,决定在冀东棉区推广,以代替黑山棉和鲁棉一号。现将该品种的主要性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棉花生产上接班杂交抗虫棉品种,进行推广应用,提高棉花产量,我们进行了杂交抗虫棉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10个,它们分别是慈抗杂2号、湘杂棉5号、TH-05、2号、01-45、农杂66、南抗9号、8号、01-80、慈抗杂1号,对照品种为湘杂棉3号.  相似文献   

18.
华中地区,秋季多雨,影响棉花成熟期延迟,致部分棉籽不能充分成熟,发芽率较低,尤其是岱字棉15号此种现象更为普遍;根据苏联先进经验:晒种可提高棉籽发芽率,提早成熟期;本所1954年试验:室内发芽及苗期观察结果,以晒种四、五十小时效果较好;(该试验7月中旬为积水淹没,无後期结果。)为继续探寻晒种处理的具体技术措施及其对岱字棉15号的生育影响,以便确定晒种在本地区的使用价值,提供推广应用的参考,特又於1955年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9.
棉花新品种岱杂2号F1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岱杂2号F1大田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株型紧凑,生长稳健,抗倒耐肥能力强,高温成铃率高,产量高,稳产性能好,适应性广,可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面积。  相似文献   

20.
棉田产量的构成由株数、铃数、铃重三个因素决定,这三个因素有机相关,并互相制约.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的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验证稀植能增强棉花个体发育,提高单株结铃性,从而充分利用本地的光热资源优势,总结鄯善县棉花栽培的高产经验.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岱-80,试验地土质为壤土,前茬棉花,面积2 000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