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阶段施用氮肥对大豆氮吸收及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阶段施用氮肥对大豆吸氮及固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时间对大豆氮吸收、根瘤干重及固氮,具有重要影响。仅施25kg/hm2的启动氮,两个大豆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根瘤干重和固氮率。在开花期或种于形成初期,再追施50kg/hm2氮,两个大豆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氮吸收总量和固氮总量。大豆的根瘤干重与固氮率呈线型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1.大豆出苗一周,主根上开始结瘤。自分枝期开始,根瘤迅速着结膨大。“丰收十一”结瘤高峰出现在鼓料期,“黑农十一”结瘤量以初熟期为最高。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根瘤鲜重多一倍左右。根瘤鲜重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侧根根瘤的着结,自盛花期开始侧根根瘤量就占绝对优势。 2.早晚熟大豆品种根瘤固氮活性相仿。侧根上根瘤活性不亚于主根根瘤。大豆单株根瘤固氮量主要取决于根瘤着结量。两个大豆品种单株根瘤量高峰均出现在鼓粒期。侧根根瘤在大豆一生的共生固氮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3.大豆根瘤主要分布在土层上层,10cm以下显著减少,30cm以下无根瘤。在鼓粒期小根瘤(1—2毫米)有很高的固氮活性。根瘤内含物是红色的,根瘤就有固氮能力。由红变绿是根瘤的衰败过程,颜色的变化是不可逆的。 4.磷钾肥对结瘤及固氮能力均表现有益影响。在磷钾肥基础上施用氮肥,由于氮量不同反应不一,低量氮肥促进了结瘤和增加固氮量。高氮肥不但抑制了结瘤,也影响了根瘤的固氮能力。深层施氮减轻了根瘤密集区氮素浓度过高对结瘤的危害。 5.早熟品种“丰收十一”每株一生固氮0.736克可供全株氮量的63.6%。晚熟品种“黑农十一”每株一生可固氮2.06,克占全株氮量的87.7%。因为是盆栽,数值可能偏高,但可以看出早熟品种的单株固氮量和占全株  相似文献   

3.
不同供N方式对大豆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供N方式对大豆生长和结瘤同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供N和非持续供N对大豆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在苗期,非持续供N与持续供N相比,对大豆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在仡期以后则是持续供N对大豆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大;持续供N和非持续供N对大豆结瘤同氮的影响不同,大豆根瘤数量表现为非持续供N>持续供N>无N,表明氮肥的持续施用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生长有抑制作用,不利于大豆根瘤的生长发育;不论何种方式供N对大豆同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均有抑制作用,使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且氮肥的持续施用对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要显著高于非持续供N,表现为持续供N<非持续供N<无N,因此,氮肥的持续施用使大豆的同氮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肥管理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黄淮平原是我国夏大豆的主产区,诱处4号大豆是针对本地区大豆产量徘徊而引进的一个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发挥单株优势适合稀植的高产新品种。大豆因根瘤而具有固氮能力,但仅靠大豆本身的固氮功能不能满足大豆生长旺盛对氮素营养的需求。在开花期、结荚期追施氮肥对大豆...  相似文献   

5.
1983—1985年我们应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对大豆氮磷营养中的一些特点,土壤养分供应和根瘤固氮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植株三种氮源(肥料氮、土壤氮、根瘤固氮)之间和两种磷源(肥料磷和土壤磷)之间互相制约关系,同时还看出氮营养和磷营养之间的联因效果及氮肥发挥肥效的条件。即在磷肥,钾肥与马粪配合施用基础上,凡增施氮肥的都有增产效果。 大豆的氮素来源以根瘤固氮为主,其次是土壤氮,对所施化肥氮摄取量最少,而且随施氮肥量的增加以及随施肥时间的拖后,植株固氮量也有降低的趋势。 大豆在磷素吸收过程中,对肥料磷和土壤磷的吸收量随大豆的生育都有不断增加,但土壤磷素是大豆的主要磷源,各生育期吸收量都高于肥料磷。  相似文献   

6.
硝酸盐对大豆共生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施用硝酸盐的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硝酸盐对吉林20号和长农4号的共生固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硝酸盐在生育前期对吉林20号根瘤固氮酶活性有促进作用,酰脲含量增加,在生育后期有抑制作用。但生育前期低浓度硝酸盐对长农4号根瘤固氮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酚脲含量减少。施用硝酸盐对大豆根瘤尿囊素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生育前期比后期明显,高浓度比低浓度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乙炔——乙烯还原法(Hardy等人1968)使用SP—2305型气相色谱仪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大豆结瘤固氮和产量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大豆施肥必须考虑大豆共生固氮的特点,施肥既能促进根瘤的发育发挥其固氮能力,又能给大豆补充营养。2、在当前生产条件下,种肥每亩施磷5~10斤于种籽下3~5厘米时,据大豆根瘤菌的固氮酶活性测定,大豆生育期的单株固氮量较对照增加61.4%,达到了“以磷增氮”的效果。增产7.9~14.9%。因此,大豆增产重视磷肥的施用是必要的,在缺磷的土壤上效果更显著。3、氮素作追肥,亩追施氮7斤于垅侧开沟深施复土和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氮肥,亩施尿素1.5~2斤加水60~80斤。氮素主要抑制大豆主根根瘤的发育,对侧根根瘤的发育是促进的,单株根瘤数比对照高16.2~67.6%,单株根瘤重增加4~14.9%,增产10.1~13.1%。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氮肥,增产4.3~5.9%。  相似文献   

8.
缺磷胁迫对大豆根瘤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砂培培养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对大豆根瘤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抑制了大豆根瘤的生长,表现为根瘤干重重下降,根瘤数量减少;缺磷胁迫显著降低了大豆的固氮能力,表现为根瘤吲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缺磷胁迫降低了大豆的固氮量,固氮量随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固氮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无磷(0μmol·L~(-1))与高磷(50 μmo·L~(-1))以及低磷(30μmol·L~(-1))与高磷处理间均达到了5%的显著差异.因此,缺磷胁迫抑制了大豆的结瘤固氮作用,使大豆的同氮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根瘤促生剂对大豆促生结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梦亮  张蕊  王俊宏  张婧 《大豆科学》2011,30(2):246-249
研究了不同浓度根瘤促生剂对大豆植株干重、根瘤菌数量、根系活力、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浓度根瘤促生剂对大豆各项生理指标均有促进作用,浓度较高时显著抑制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结瘤及营养吸收等功能.均表现为处理组T3(根瘤促生剂终浓度为0.143%,v/v)高于其它4组,其中T1和T4对固氮酶活性和豆血...  相似文献   

10.
大豆不同生长阶段施用氮肥对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甘银波 Stule.  I 《大豆科学》1997,16(2):125-130
以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阶段施用氮肥对大豆结瘤、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每公顷仅施25kg的启动氮,两个大豆品种虽获得较高的根瘤干重,但仅靠其自身固氮功能,不能满足大豆生长及丰产的要求。在大豆开花期(R1)或种子形成始期(R5),每公顷再追施50kg氮肥,两个大豆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干物质重和产量。在播种前或开花前期,施用过多的氮肥,严重抑制了两个大豆品种根瘤的生长,降低了其自身的生物固  相似文献   

11.
减氮、加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大豆固氮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是大豆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大豆是豆科作物,具有共生固氮能力,据估算东北黑土区大豆共生固氮潜力在150~200kg/hm2之间,同时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的根瘤菌对氮的响应表现为使用过多的氮肥会抑制根瘤菌的繁殖生长,但少量地使用化肥有利于提高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根瘤数量,进而提高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基于上述事实我们提出了"减氮、加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模式,该模式将大豆产量提高了15.3%,氮肥节约了33.3%。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资料。对根瘤菌固氮数量的估计,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根瘤固氮时期与大豆生育时期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却比较一致。山东农科院认为夏播大豆出苗后12天,根瘤小米粒状时即开始有微弱的固氮作用。桥本  相似文献   

13.
大豆保护性施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晓波 《大豆科学》2001,20(2):138-140
大豆籽实的需氮量相当于一般禾谷类作物的二倍 ,淀粉类作物的三倍 ,但由于大豆具有根瘤共生固氮 ,其氮素营养特性与其它作物不同[1] 。加之作为肥料的化合态氮时常对根瘤的固氮作用产生强烈地抑制 ,从而使大豆的氮素施肥技术更为复杂。自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发展的大豆保护性施氮技术已成为大豆氮素营养与施肥研究的热点 ,并将在大豆的优质、高产栽培中发挥巨大的作用。1 大豆保护性施氮技术的理论依据大豆生育初期依靠消耗种子储藏氮素维持根瘤固氮是可能的 ,但发芽数周后开始出现氮素缺乏症 ,施用氮素基肥又往往抑制根瘤的着生、肥大和固…  相似文献   

14.
氮用量对花生结瘤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用量对花生结瘤、氮素积累、根瘤固氮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比较了3个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花生根瘤数随生育期推进而增多,施氮量越低根瘤形成越早,且数量增加较快。同一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间单株根瘤数和根瘤干重达差异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增加根瘤数和根瘤干重逐渐减少。增施氮肥有利于花生氮素的吸收积累,花生的氮素吸收总量和氮肥利用率在一定范围内均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加,但氮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而下降。花生根瘤固氮量及其占植株总吸氮量比例随着氮用量提高而逐渐降低。相同施氮水平和生育时期,远杂9102结瘤数和根瘤干重高于白沙1016和鲁花12,且随生育期延长差异越来越大,生育后期差异达显著水平;氮素吸收总量和根瘤固氮量以远杂9102最高,白沙1016次之,鲁花12最低。  相似文献   

15.
大豆根系特别是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对土壤中的NH 4非常敏感,尿素酶抑制剂NBPT能够抑制土壤尿素酶的活性并减缓NH:的水解速率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为探索利用NBPT提高大豆生长发育的途径,对施用NBPT的大豆,利用氧化还原法,乙炔还原法和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了大豆根系活性,根瘤固氮活性和植株含氮量,并测定了大豆根瘤的数量和重量.结果表明,NBPT提高了大豆整个生长期的根系活力,对根瘤固氮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根瘤数量和重量都有增加,因而大豆植株的含氮量也随之增加,根系生长得到促进.NBPT作为氮素由于施用量小对大豆根系及根瘤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大豆连作障碍因子对大豆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阐明目前连作障碍因素对大豆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连作障碍因素对大豆根瘤形成、生长发育和固氮功能的影响是未来大豆连作障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指明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拟要达到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和谐"号大豆为材料,研究了腐植酸钠与根瘤菌剂和不同肥料处理对大豆共生固氮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腐植酸钠、钼酸铵、根瘤菌剂(КБ11+ММ117)进行拌种和生育期间叶面喷施腐植酸钠处理,增加了叶面积和光合势,提高了根瘤数量、根瘤干物质积累量和固氮效率,最终获得的籽粒产量高达2 360 kg.hm-2,较对照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18.
追肥方式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取适当农艺措施可降低连作大豆产量损失,为明确黑土平原区不同追肥方式对连作大豆的效果,在生育后期喷施叶面肥或沟施氮肥,调查大豆根瘤鲜重、植株地上地下干重、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结果显示:后期增施肥能增加根瘤鲜重,是对照的1.3~1.6倍,大豆地上地下干重都明显高于对照,叶面积指数增大.在黑土平原区后期追肥较对照大豆增产11%以上,病虫粒率降低,提高商品品质.喷施叶面肥和土壤追肥的大豆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花生品种间根瘤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大粒种大于小粒种。特异固氮酶活性,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小粒种略高于大粒种,全生育期固氮酶活性出现两次高峰,与单株根瘤量的增长相一致。氮素种肥能抑制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其抑制程度与氮肥量呈正相关,抑制时间发生在生育前期。固氮活性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大豆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玉库  张瑞朋  谈伟 《杂粮作物》2006,26(3):200-203
氮是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元素之一,是构成大豆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成分。综述了大豆氮素在各器官的分布状况及氮对大豆生理指标、根瘤固氮、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氮代谢与其它元素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