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壤理化特性是土壤综合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土壤质量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以山东省鲁中、鲁东山区35块典型赤松人工林样地为对象,取样测定了13个土壤指标,研究了林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赤松林地的土壤综合肥力。结果表明:山东省赤松人工林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整体上均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效磷含量较低;土壤pH均为酸性,电导率(EC)普遍很低,变幅为19.6~115.6 μS/cm,阳离子交换量(CEC)也整体较低;供试样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处于“适中”等级的分别占74.54%和65.71%;所有样点的土层厚度均处于适中水平;土壤粘粒含量的平均值仅为9.35%,均处于“较低”或“很低”水平,导致粉粘比相对较高。不同样地间的土壤综合肥力存在较大差异,以烟台市昆嵛区和淄博市沂源县的赤松林土壤综合肥力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县区;鲁中山地赤松林的土壤肥力指数要高于鲁东丘陵区。林分密度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之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贵州安顺不同土壤调理粉剂处理下“瀑布毛峰”茶园土壤为供试样品,通过样品测试与理化分析,对CK处理(0 kg/hm2)、A处理(600 kg/hm2)、B处理(750 kg/hm2)和C处理(900 kg/hm2)下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水平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调理粉剂处理下,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r、Hg、Pb、Cu、Zn、Ni、As和Cd的变异程度各异,且土壤中这8种重金属含量也各不相同,其中pH、Cr、Pb和Ni含量在C处理中最高,As、Hg和Cd含量在A处理中最高,Cu和Zn含量在B处理中最高;对各重金属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Ni与Pb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表明两者之间的同源性极高,其余元素之间相关性特征不明显;由综合污染指数(P)得出A处理为轻度污染,CK处理、B处理和C处理均为中度污染,不同处理土壤中Cr均在国家Ⅱ级标准(GB15618—2008)规定范围内,样点达标率为100%,在所选定的污染评价因子中,Cu的贡献率最高,为土壤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Cd和Ni;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中Hg属于强生态风险,其余7种重金属处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96.79,总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Hg对RI的贡献率最大,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十四五”期间宁夏高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及对环境承载压力的影响,基于宁夏畜禽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化学需氧量(COD)、氮磷产生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畜禽粪便的耕地负荷。基于计算畜禽养殖环境适宜性、土地承载力及养分承载力,评估“十四五”期间将面临的环境承载压力。结果发现:(1)全区畜禽养殖所带来的COD、氮、磷排放量分别为123万、6.86万、7440 t。(2)从全区的环境承载压力来看,全区畜禽养殖环境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各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能力均大于畜禽养殖量,而利通区养殖量是粪污土地承载能力的3.1倍,超出当地土地承载能力,养殖污染风险极大。银川市区、利通区及泾源县无法实现粪肥全部还田,养分承载压力大。(3)“十四五”期间,畜禽养殖量逐年增加,在2025年氮排放量达12万t,比2020年增加了5万t;磷及COD排放量达1.2万、251.7万t,分别是2020年的1.7、1.5倍。在2025年耕地负荷预警值更是达到了3.50的高度,因此从适当控制养殖规模、严格执行生态消纳、加强粪污肥料化利用、科学治污、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及政策扶持6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按8km×8km网格将聊城市耕地分为136个采样点,调查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与内梅罗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并以此判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并对8种重金属进行各样点的含量差异分析;最后,应用ArcGIS8.3,以污染评价结果为数据支持,进行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研究。新的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依次为Hg>Cu>Cd>Zn>Cr>Pb>As>Ni;各元素总体平均变异程度为:Zn> As>Hg>Cr>Ni>Cu>Pb>Cd;土壤各重金属污染分布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区域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凉夏”事件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影响,对2020年夏季(6—8月)降水、气温和日照资料及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计算甘肃陇东2020年夏季为区域性“强凉夏”(区域性“冷夏”);2020年夏季平均气温除6月上旬较历年同期偏高、7月上旬、8月上旬略高外,其余时间平均气温均较历年同期偏低,尤其是7月中旬偏低了3℃;各县夏季平均气温除环县、西峰较历年同期正常略低外,其余各县均普遍偏低,镇原偏低2.1℃,其中镇原、华池为历史记录次低值;夏季降水量较历年同期明显偏多,雨日偏多,其中正宁降水量和环县雨日为历史第二多;夏季日照较历年同期明显偏少,西峰、宁县为历史最少;“强凉夏”造成大秋作物生育期延长,较历年平均值延长12天左右;气候产量虽为正效应,但并非丰产年;生殖生长后期的持续低温寡照及土壤持续过湿,是造成产量较正常年份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但由于降水充足,尤其是关键生育阶段土壤水分充足加之春玉米生长的特殊性和自适应调整,是气候产量仍为正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了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乡村振兴、耕地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扶沟县为例,采用分层抽样和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豫东典型农区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做了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政策的认知水平较低,52.7%的农户完全不了解国家的宅基地政策、47.3%的农户部分了解;受访农户对宅基地认知存在较大误区,超过50%的农户认为宅基地能够买卖。(2)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较低,仅有28.57%的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不愿退出的主要原因为“习惯在这里居住”、“退出后务农不便”、“想要留给下一代居住”以及“无能力购买新房”,分别占总数的34.4%、21.6%和20.8%、18.4%。(3)最受农户认可的补偿方式是安置补偿,占总人数的68.0%;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农户最少,仅有14.3%。(4)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宅基地数量、家庭年收入、对宅基地政策的了解程度、家庭总人口、年龄等5方面,相关系数分别为3.840、1.028、0.850、-0.414、-0.858。因此,大力发展区域产业经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是提高农户退出意愿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分析江苏省及三大区域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推进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江苏省和2018年13个地级市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2000—2001、2003—2013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指数略高于土地城镇化指数,属于土地城镇化滞后型;2002、2014—2018年江苏省土地城镇化指数高于人口城镇化指数,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江苏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等级分别为失调(2000—2001年),中低度协调(2002—2004年),中度协调(2005—2008年),中高度协调(2009—2012年),高度协调(2013—2018年)。(3)江苏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滞后型空间呈现“南北”结构,江苏省城镇化水平不均衡且两极化现象突出。(4)除徐州市外,江苏省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阶梯状分布”,其中南京市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最高,宿迁市最低。该研究得出了江苏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时间演变规律及空间格局特征,为江苏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及时掌握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耕地质量等级、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土种间养分含量差异,为今后平川区科技化种植和合理施肥提供有效的依据。依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运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研究了平川区耕地质量的等级、养分空间分布和不同土种间养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平川区耕地质量处于五至十等级,无一至四等级地,七等级地为耕地主体,面积为13543.35 hm2,占平川区总耕地面积的34.51%;平川区耕地养分整体水平较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为低水平的耕地呈现“两极”分布;有效磷含量处于低水平的耕地较集中,其他等级耕地分布较分散;速效钾含量处于高水平的耕地集中分布在平川区南部的乡镇;平川区6个土种中深层耕种灰钙土各养分含量整体较高,且变异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9.
农户是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践行者”,也是调整效果的“检验者”,探究其认可度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可持续发展实施至关重要。基于江西省510份农户的调查数据,从生计资本视角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就农户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认可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分析。研究发现:(1)样本农户生计资本总值与各项生计资本指数都较低,五大生计资本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生计资本指数最高、自然资本指数最低。(2)人力资本中,文化程度、是否有非农技能和家人健康状况都呈显著影响;自然资本中,承包地面积呈显著正向影响;物质资本中,货车数量呈显著负向影响;金融资本中,家庭年收入和贷款难度都呈显著影响;社会资本中,是否有村干部和是否经常参加村会议都呈显著影响。在此结果基础上,提出了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相关宣传,也要因地制宜,在稳定的承包关系下,根据村庄实际情况选择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09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结合气候、植被、地形和土壤4个自然因子,利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延安地区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0—2009年研究区NPP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延安地区NPP的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3)降水、植被类型、高程和气温为延安地区NPP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因子,任意2种自然因子交互作用的贡献率均高于单因子。研究区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和气候波动变化是导致NPP年际增加的主要原因,NPP空间分异受多种自然因子的交互影响。开展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都区作为国家大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其水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对水稻生长,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人民身体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扬州市江都区水田土壤8 大重金属和666、DDT 2 种有机污染物的累积污染指数、单项污染指数以及综合污染指数的分析,以期了解扬州市江都区水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江都区水田土壤8 大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666 和DDT无明显累积现象,Cd、Cr、Cu、Zn、Ni、666 和DDT 100%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Hg、As、Pb 有98.7%的样点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94.8%的样品土壤处于清洁水平,3.9%的样品土壤处于尚清洁水平。综上所述,江都区耕地土壤未受到重金属和666 和DDT的明显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AHP 与GIS 的白银区耕层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因子权重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是影响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根据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计算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权重,并将其应用于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结合地统计学软件,对白银区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银区耕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污染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As、Zn、Cu、Cr、Pb;耕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48,污染等级总体为安全级;经相关性分析,Pb与Zn、Pb与Cu、Zn与Cu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白银区除中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处于玷污、污染水平外,其余大部分地区耕地耕层土壤处于安全级;本底级、安全级、玷污级、污染级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4.83%、70.33%、2.72%、2.12%。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解郑州市郊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该区域农田(小麦田、蔬菜地、休闲地)土壤重金属Pb、Cu、Cr、Zn、Cd的含量进行总量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N. L. 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小于1,属于土壤未污染,按照单项污染指数进行排序,其大小顺序为:Cd>Zn>Cr>Cu>Pb;就小麦田、蔬菜地和休闲地而言,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土壤处于清洁水平,污染等级为安全;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获得各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各样点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判断土壤重金属为低生态风险水平。总之,郑州市郊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北京市蔬菜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选取北京市43家蔬菜基地土壤进行了重金属砷,汞、铅、镉、铬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通过采用单因子染污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被监测区域范围内土壤各项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GB/T 18407.1—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规定的限量值,土壤中各项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均<1,综合污染指数为0.257,土壤未受到污染,土壤环境质量为1级,属于清洁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同时发现大部分监测点位重金属含量高于北京市农业土壤环境自然背景值,结果表明监测点土壤中产生了重金属累积,个别蔬菜基地的重金属铬含量较高,已经达到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5.
准确掌握黑土区典型区域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松嫩高平原黑土区的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通用流失方程(USLE)、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从土壤侵蚀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两方面评价研究区2009年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其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特征为一等地所占比重最高,依次向二、三、四、五等地递减,质量较差的耕地土壤主要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高低主要与土壤类型、坡度坡长及Cd、Hg两种重金属元素污染存在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18个乡镇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差别较大,万发镇、富江乡和德祥乡的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巴彦镇和兴隆镇的部分耕地因受到Hg元素的污染,红光乡的部分耕地因受到Cd元素的污染,导致其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蒲城县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分析,选取0~20 cm土层深度的表层土采点37 个,对比分析了土壤中Mn、Sr、Pb、Zr、Zn等5 种重金属含量及累积情况,并采用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蒲城县农业土壤存在一定的Mn、Sr 累积趋势,但分区差异不是特别明显。从单因子污染指数看,蒲城县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Sr 的污染。Sr 的单因子污染指数都大于3,处于重度污染,Mn、Zn、Pb 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小于1 处于清洁状态。总体来看蒲城县农业土壤重金属Sr 的含量严重超标,制约了蒲城县农业的发展,对人体也造成极大危害,应及时做出对策,Mn、Pb、Zr、Zn的含量存在超标,但并不严重处于可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宝鸡市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城市化和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宝鸡市城郊结合部为研究区域,对土壤样品Cu、Zn、Pb、Cd和Cr 等5种重金属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同时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中除Cd的平均累计含量已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中的二级标准外,其它4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累计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城郊农田土壤大多数采样点重金属污染处于尚清洁水平,S3和S5点处轻度污染,S7点中度污染,S6点为重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5种重金属的污染顺序为Cd≥Cu≥Pb≥Zn≥Cr;5种重金属中Cd是生态风险最大,单个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Cd>Cu≥Pb≥Cr≥Zn;综合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在S6和S7处综合为强生态危害,S3、S5和S10处中等生态危害,其余采样点处为轻微生态危害。源解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的Pb、Cu、Cr和Zn来为同一污染源,而Cd为另外某一污染源。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本文在河北省选取12个县的无公害果品产地作为土样采集点,分析土壤中重金属Hg、As、Pb、Cr、Cd的含量及其污染状况,利用SPSS软件分析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土壤污染综合评价值范围在0.085~0.991之间,等级范围在Ⅰ~Ⅲ级之间,其中8个县评价等级为Ⅰ级;1个县为Ⅱ级;3个县为Ⅲ级,各重金属之间除Pb与Cd在0.05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性,其它重金属元素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状况为安全级,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可以满足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9.
怀化市郊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怀化市郊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以及为怀化市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INNOV-X土壤重金属分析仪测定了怀化市郊不同乡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Cr、Cu、Zn、As和Pb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结果表明:怀化市郊各乡镇、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Cr、Cu、Zn、As和Pb含量基本上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单项污染指数(除个别采样点外)以及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即不存在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适合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但有些乡镇和地类的综合污染指数较高,污染等级达到了警戒级,如杨村乡和盈口乡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87和0.71,苗圃和果园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96和0.73,尤其是苗圃,即将接近轻度污染。因此,采取预防并控制怀化市郊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措施对于怀化市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小俸  唐嶷  胡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358-361
以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统计,掌握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中八种重金属Cd、Hg、As、Cu、Pb、Cr、Zn、Ni,除Hg和 Cr未受污染外,其余六种均受到轻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s> Ni >Pb> Cu >Cd、Zn> Cr> Hg,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 As >Pb> Zn> Cu> Cr> Ni> 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