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一代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安徽省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新一代排放情景,和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3.0",针对安徽省,笔者选择1971—2000年作为基准期,采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安徽省未来气候变化特征,重点评估近期内即未来20年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结果显示,未来20年不同情景下安徽省平均气温均为上升,全省平均增温幅度约0.9~1.1℃;而降水量变化具有不同特征,较低排放情景下降水量以上升为主,高排放情景则以下降为主。到2050s全省平均气温相比于基准期将升高1.6~1.7℃,升温幅度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全省降水量相比于基准期将下降50~90 mm,各地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另外,通过对降水和气温的模拟,预估未来该地区旱涝演替更加频繁,高温热浪等事件也将进一步频发。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08,(11):49-49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最新研究成果称,在某些情况下,用粮食作物等制造生物燃料不仅达不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3.
地表太阳紫外线-B(UV-B,波长:280~320 nm)辐射增强和气候变化均是当今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平流层臭氧层损耗以及大气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是驱动这两大全球性问题的主要因素。UV-B辐射增强会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地球化学进程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平衡,改变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一步对气候变化产生作用。笔者对UV-B辐射增强对陆地生态系统CO2排放的影响途径(凋落物和土壤)和影响机制(有机物中难降解分子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碳、有机物非生物光化学降解以及光引发产生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总结,阐述了UV-B辐射增强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途径(植株组织化学结构变化和根系分泌物组分变化),及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中与环境要素相互作用下的排放规律。此外,气候变化背景下,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减少可促进UV-B辐射增强产生的有机物光降解作用,进而促进温室气体的...  相似文献   

4.
浅析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进展以及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受肥料、耕作方式、土壤水分、温度、质地、有机质、地膜覆盖、机械化操作等多种因素影响。针对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应主要从减少排放、加强移除、替代(避免)排放等3方面着手,因地制宜,发展新型肥料、合理灌溉、科学地耕作和管理土壤,实现增产增汇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5.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笔者旨在对其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结果表明:安徽省2005、2010、2012、2014年的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折合二氧化碳当量(CO2 e)分别为3916.97万、3246.90万、3182.70万、3313.20万t,CH4、N2O各占一半左右;其中又以种植业为主,约占70%左右。种植业的排放量相对稳定,4个年度的上下变化约45.11万t,仅占2012年种植业排放量的1.85%,这是由于安徽省的种植业从种类、规模到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养殖业排放量变化则非常大,2005年排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份,这是由于安徽省农业生产模式由畜力向机械化转变、耕牛存栏量大幅度减少造成。随着奶牛、肉牛存栏量的增加,养殖业的排放量呈增长趋势。综上,安徽省的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发生较大的增加,有效措施应该采取起来以抑制畜牧业排放量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立式深旋耕作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立式深旋耕作(VRT)技术对马铃薯全生育期农田温室气体(CO2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设置立式深旋松覆膜种植马铃薯(VRT-P)、旋耕覆膜种植马铃薯(TT-P)、立式深旋松露地无作物(VRT-FL)和旋耕露地无作物(TT-FL)4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量、温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等,研究VRT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VRT能显著提高0~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在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和淀粉累积期,VRT-P处理较TT-P处理分别增加了9.8%、8.4%、14.6%和18.9%,VRT-FL处理较TT-FL处理分别增加了12.3%、9.1%、10.7%和26.8%;0~25cm土层土壤温度在现蕾期显著增加。农田土壤温室气体N2O和CO2排放通量呈现夏秋高而冬春低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在马铃薯生育期内VRT-P处理的N2O和CO2排放通量较TT-P处理分别提高39.9%和26.1%,在休闲季节分别提高11.2%和35.9%;VRT-FL处理的N2O和CO2排放通量较TT-P处理分别增加62.8%和4.4%,在休闲季节分别增加了41.5%和4.8%。种植作物对温室气体排放有显著影响,VRT-P处理的N2O和CO2排放通量较VRT-FL处理分别提高了78.2%和41.9%,TT-P处理的N2O和CO2排放通量较TT-FL处理分别提高了107.3%和24.1%,均达到显著差异。VRT提高了土壤温度和湿度,可显著提高土壤温室气体(N2O和CO2)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09,(5):44-44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稻田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接近世界稻田排放总量的1/2,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源头。蔡祖聪等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稻田“平了反”。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施用过氧化钙(CaO2)对南方双季水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设置不施CaO2(CK)和早稻旋耕前一次性施用CaO2 2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以明确秸秆全量还田下施用CaO2对双季稻产量、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温室效应(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CaO2显著增加了2018和2019年晚稻产量,增幅分别为3.44%和2.65%,但对早稻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用CaO2显著降低了早稻季CH4累积排放量、GWP和GHGI,降幅分别为14.73%、14.74%和15.09%,但是对N2O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施用CaO2对晚稻季CH4和N2O排放均无显著影响。与CK相比,施用CaO2显著增加了2018和2019年的周年产量,增幅分别为1.93%和2.58%;但对CH4和N2O累积排放量、GWP及GHGI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施用CaO2有助于协同实现双季稻增产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07,(4):41-41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由于全球范围种植转基因作物,农民减少使用除草剂,不用耕作,从而,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0.
唐刚  廖萍  眭锋  吕伟生  张俊  曾勇军  黄山 《作物杂志》2021,37(6):101-975
翻耕有利于秸秆还田,为了探究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措施对双季稻产量和温室气化排放的影响,在晚稻季设置浅旋耕和翻耕2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监测当季晚稻和第2年早稻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以阐明秸秆全量还田下晚稻季翻耕对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及产量的影响。与浅旋耕处理相比,晚稻季翻耕显著降低了当季晚稻CH4累积排放量(19.04%)、综合温室效应(19.19%)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22.02%),而对N2O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晚稻季翻耕对第2年早稻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无显著影响。可见,翻耕的减排效应只体现在当季。此外,浅旋耕和翻耕处理对当季晚稻和第2年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均无显著影响。短期来看,秸秆全量还田下晚稻季翻耕有利于协同实现双季稻稳产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笔者根据历年国内相关文献,就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CO2、N2O和CH4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进行较全面的综述。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农田土壤CO2和CH4的排放通量,对N2O排放通量的影响表现为不确定性,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有一定影响,对各温室气体影响程度和影响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2.
Landfill sit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shows tha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the landfill sites are 40% 50% of the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America. The greenhouse gas output is computed in the text an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ain components of yielding gas are food and paper is made. Some measures of cutting greenhouse gas yielding are suggested. At last it points out that some research about these measures should be made in the futur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稻田是大气CH4和N2O的重要排放源,减少稻田CH4和N2O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炭具有含碳量高、难分解、比表面积大、疏松多孔等特性。利用生物炭可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学性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水稻产量。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了国内外生物炭的研究历史及特性,全面评述了生物炭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理,以及对稻田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综合温室效应(GW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NEEB)的影响等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生物炭在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森林动态演替模型是基于个体模拟与预测的模型,广泛应用于森林长期动态变化,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有效工具。本文简要阐述了森林动态理论,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应用模型研究森林与气候之间关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解析了森林动态演替模型的分类与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森林动态演替模型的研究价值。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森林动态演替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国际上相关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国内演替模型预测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了森林动态演替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森林动态演替模型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断升级优化,对森林保护、林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可为进一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同时,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出全球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日光温室内气温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日光温室气温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指导农户采取调控措施,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条件,促进品质和产量提升。研究选取温室外气温、日照等气象因子,建立随机森林算法预测模型,就室内最低、最高气温进行拟合预测分析和预测因子重要性评估。结果表明,温室内最低、最高气温拟合值与观察值的拟合度分别达99.69%和99.85%,温室外最低气温是室内最低气温的重要预测因子,室外日照是室内最高气温的重要预测因子。同时建立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多元回归、逐步回归模型,通过对各个模型中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等3个指标进行比较,得出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模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气温预测模型精确度较高,可推广应用到后期日光温室气温预测中。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不同认证管理的梨园(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的梨园)为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运用相关的方法量化肥料施用产生的温室气体和能源的消耗,对不同认证管理的梨园肥料施用引起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不同的方法量化肥料施用的能源消耗,取得的结果完全不同,说明方法选择的重要性以及适用性;比较3种不同认证管理的梨园肥料施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有机梨园则比绿色认证管理的梨园和常规梨园排放量少,而有机梨园施入的有机肥氮对梨园造成环境负荷的风险则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