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施氮和施磷水平对农田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分析土壤环境因子和碳、氮、磷含量与全量养分生态化学计量和速效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相关关系,阐明不同施肥水平对农田土壤养分动态平衡的影响。以黄土高原春小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布设N、P添加试验,试验处理包括对照(CK)、低氮(LN)、中氮(MN)、高氮(HN)、低磷(LP)、中磷(MP)、高磷(HP)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1)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磷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NH4+-N、NO3--N含量(P<0.05);氮、磷养分添加对全氮(T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N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C/N、C/P、N/P、C/AP、AN/AP,显著降低了土壤C/AN(P<0.05);P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C/N、C/P、N/P、C/AP、AN/AP,显著增加了...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特征及碳(C)、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比,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水田、旱地、草地、林地土壤养分在表层(0~20 cm)的分布情况及差异性。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为丰富,而土壤全磷含量普遍缺乏,两者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与全磷呈正显著性相关(P<0.05),与有效磷呈负显著性相关(P<0.0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磷与全钾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C:N值以水田最高,土壤C:K值、C:P值和N:K值均表现为草地最高,N:P值以林地最大,P:K值以旱地最高。根据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推断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整体土壤养分水平,表现为水田>草地>旱地>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充分体现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可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与种仁品质性状关系,以浙江省不同油茶栽培区7个试验点的‘长林’系列良种林分为对象,分析了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以及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和角鲨烯、维生素E、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油茶栽培区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在32.66%~142.26%之间,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性氮含量间、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有机肥和磷钾肥平衡应用是提升油茶林地土壤营养供给能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土壤氮磷比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多不饱和脂肪酸、角鲨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氮磷比是影响品质性状形成的重要因子,比值在7.60~26.92之间,有利于促进油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本研究可为油茶林地土壤高效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微生物胞外酶活性通常可以用来表征土壤的肥力状况,土壤C-、N-、P-获取酶的活性比值(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是土壤微生物的养分获取和能量分配的指标。但有关生态酶化学计量学的相关论述还较少。本研究从氮沉降角度出发,综述了土壤生态酶对氮沉降的响应,充分探究了氮沉降背景下土壤生态酶(GLU、NAG、LAP、AP)以及氧化酶(PHO)的活性变化。同时,还讨论了温度、水分、pH、生态系统类型对C-、N-、P-获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土壤生态酶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贵州省主要茶叶产地(贵定县,都匀市和湄潭县)为研究对象,探究贵州省不同茶园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茶园产地为酸性土壤,根据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贵定县、都匀市和湄潭县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和有效P平均含量均为一级,贵定县、都匀市和湄潭县土壤速效K平均含量为二级,全K含量偏低,为五级或六级。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彼此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且大部分为正相关。总体上,贵州不同茶园产地(贵定县、都匀市和湄潭县)土壤肥力较好,全K含量偏低。在茶园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6.
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机质特征及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湘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区域特征,对湘西州488个烤烟主产区植烟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机质总体上属适宜水平,平均值为2.2%,变幅为0.3%~5.4%,变异系数为39.9%,41.5%样本有机质处于适宜范围内,"缺乏"和"偏低"的植烟土壤样本共占43.5%,"丰富"和"偏高"的植烟土壤样本之和为15.0%,不同植烟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0),水稻土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土红灰土,总的来说,从东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向州中部及东南方向有机质减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有机质含量增高的趋势,植烟土壤有机质与海拔为显著正相关(P=0.01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有效硼的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000、0.0098、0.0029),与有效硫、交换性镁、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36、0.019、0.042)。  相似文献   

7.
探究连作对兰州百合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为解析兰州百合部分连作障碍机制及农田养分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种植年限(1、2、3年)的兰州百合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兰州百合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且种植3年后含量显著增加。土壤C/N、C/P呈增加趋势,种植2、3年较种植1年相比,C/N显著增加了18.91%、13.57%;C/P种植3年较种植1年相比显著增加了14.71%;N/P无显著变化。(2)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兰州百合种植年限的增加呈U型变化趋势,其中,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各种植年限间差异显著,同种植1年相比,种植2、3年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9.71%、38.79%,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3.31%、14.17%,种植2年土壤的脲酶活性较种植1年降低了17.17%,种植3年较种植1年升高了15.15%,过氧化氢酶活性种植2、3年较种植1年相比分别降低了7.80%、4.92%;(3)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与土壤酶活性间连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C/N与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C/P与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呈负相关关系。(4)典型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存在明显的影响,pH与土壤养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兰州百合土壤呈酸化趋势。短期连作能为兰州百合提供良好的养分环境,但养分趋于失衡。在对百合农田进行管理时,应注意调节酸碱度,合理施肥,平衡养分。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华北平原生物可降解地膜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为寻求更加环保的替代方式,解决地膜覆盖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设置普通PE地膜覆盖(PM)、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BM)、秸秆覆盖(SM)3种不同覆盖处理,以裸地不覆盖(CK)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沈阳东陵古松根区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古松的纵向和横向研究了沈阳东陵不同深度古松土壤磷酸酶活性及与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距树干4m处可能是古松根系吸收养分较强的地方,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磷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磷酸酶可以表征古松根区土壤中磷素的含量状况;古松根区不同深度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土壤理化特性是土壤综合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土壤质量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以山东省鲁中、鲁东山区35块典型赤松人工林样地为对象,取样测定了13个土壤指标,研究了林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赤松林地的土壤综合肥力。结果表明:山东省赤松人工林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整体上均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效磷含量较低;土壤pH均为酸性,电导率(EC)普遍很低,变幅为19.6~115.6 μS/cm,阳离子交换量(CEC)也整体较低;供试样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处于“适中”等级的分别占74.54%和65.71%;所有样点的土层厚度均处于适中水平;土壤粘粒含量的平均值仅为9.35%,均处于“较低”或“很低”水平,导致粉粘比相对较高。不同样地间的土壤综合肥力存在较大差异,以烟台市昆嵛区和淄博市沂源县的赤松林土壤综合肥力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县区;鲁中山地赤松林的土壤肥力指数要高于鲁东丘陵区。林分密度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之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桂西北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广西雅长林区3种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C、N、P、K等养分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状况等进行研究,探讨土壤养分变化和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森林的演替,3种森林类型植被下土壤C、N、P和K含量中,N素(全N和有效N)含量不断积累;有机C、P和K含量则表现出一致性的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即演替初期低-中期高-后期低的变化规律;C/N呈逐渐降低趋势,均值大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而C/P、C/K、N/P、N/K和P/K则均呈升高趋势,均值大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C与N/P和N/K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全N与C/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C/K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全P与C/K、N/K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了解山东省苹果的生长状况与土壤的相关关系,指导科学施肥,本文以山东省48个果园的‘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地上部矿质元素和果实品质与土壤元素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和果实中的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与土壤中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都较显著;果形指数与13种指标的相关性都较显著;单果重除与土壤有效硼和全盐含量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外,与其他11种土壤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且均为正相关;果实光洁度与土壤有效硼的相关性显著,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果实硬度与土壤有机质和pH值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钙和有效铁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土壤全盐的相关性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达到0.643。因此,山东省果园应当注重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相似文献   

13.
生态化学计量学中碳(C)、氮(N)、磷(P)等元素的比例与分配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因C、N、P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它们的供应限制着植物生长及微生物的功能。然而,目前人类活动已经大大改变了C、N、P循环,从而改变了养分运输的模式、数量和养分限制的程度,导致温带森林养分不足的状况发生了改变。笔者分析了国内外温带森林叶片及凋落物的C、N、P 含量、化学计量比特征、限制性元素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并与热带及亚热带森林进行了对比,同时,将全球森林的叶部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总结。此外,笔者还综述了部分影响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因素,为未来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提供参照。由文献数据得出建议,将植物新鲜叶片、离体叶片、土壤及微生物共同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的树种,加强其生态因子各种不同参数(如凸度、垂直结构、演替、温度及降水量等)对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4.
3个苹果品种叶片矿质营养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矿质营养在苹果树体发育过程中变化的特点、进一步阐明苹果树矿质营养积累机制,以‘望山红’等3个苹果品种叶片为试材,测定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N、P、K、Ca、Mg、Fe、Zn、Mn、Cu、B矿质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片发育过程中,N、P和B呈"降—升—降"的趋势,K和Mn呈"升—降—升"的趋势,Ca、Mg、Zn和Cu呈"升—降"的趋势,Fe一直呈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N与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与Mn之间、Ca与Cu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Mn与B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K与Mg之间、Ca与Fe之间都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苹果树叶片发育中10种矿质营养积累机制不同,部分矿质营养积累过程存在协助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农田黑土酶活性与养分间的关系,在黑龙江省选择了3个典型黑土区域的127个样点,研究其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C/N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5种酶活性和8种养分的特征值不同;不同区域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相关性表现各异;进一步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3对典型变量,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1,0.4859和0.4322,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说明农田黑土壤酶活性和养分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郭琪琳  吴海云  李欢  刘庆 《作物杂志》2020,36(2):41-325
选取3个鲜食型、3个淀粉型和3个紫甘薯品种,于不同生育期采集地上部茎、叶样品,测定其碳(C)、氮(N)、磷(P)含量,研究不同类型甘薯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叶中C、N、P含量范围分别为391~399、26.3~29.1、2.90~3.10mg/g,茎中分别为421~428、11.6~15.2、4.99~5.77mg/g,其在茎、叶中的差异大于甘薯类型间的差异;茎中C含量随生育期延长略有增加,但茎、叶中N和P含量则随生育期延长而降低,茎、叶中C、N、P含量随生育时期的变化大于甘薯类型间的变化。不同类型甘薯叶中C/N、C/P分别以紫甘薯和淀粉型甘薯最大,说明紫甘薯和淀粉型甘薯有较高的碳同化能力;3种类型甘薯叶中N/P为8.57~9.97,表明N元素是甘薯茎叶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以鲁东南丘陵平原区的某镇为例,利用采集的200个农田表层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M、TN、AN、AP和A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2 g/kg、0.75 g/kg、87.27 mg/kg、50.55 mg/kg和103.20 mg/kg,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属于稍缺水平,变异系数依次按大小排序为AP>AN>AK>TN>SOM,全部为中等变异程度。地统计分析表明,5种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符合指数模型,通过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插值来绘制了养分含量等级空间分布图,总体来说研究区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水平都较低,其他有效组分在含量等级及分布范围相对于有机质和全氮的状况要稍好。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强。  相似文献   

18.
杨爽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2):84-89
本研究利用2017年墨脱县农田测土配方项目土壤调查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墨脱县耕层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养分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以期为墨脱县耕地土壤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前墨脱全县土壤SOM、AN、AP和AK平均含量为89.18 g/kg、201.25 mg/kg、11.23 mg/kg、313.17 mg/kg;90%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处于丰富水平;83%的土壤样本碱解氮含量处于丰富、稍丰等级;84%的土壤样本速效磷含量在中等及中等以下肥力水平;46%的土壤样本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SOM、AK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AN含量由北至南呈升高趋势,土壤AP整体上没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墨脱县耕地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素养分较丰富,磷素养分缺乏现象普遍,钾素养分部分区域缺乏。为提升墨脱县耕地土壤肥力水平,各乡镇应该因地制宜进行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