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在室内循环水系统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3个品系养殖生长对比试验。大口黑鲈‘优鲈1号’、‘优鲈3号’、‘浙鲈2号’随机分配到9个养殖缸中,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缸中30尾鱼(初始均重6.08±0.12g),养殖8周。试验鱼存活率高于98.89%(P>0.05),体生长‘优鲈3号’>‘优鲈1号’>‘浙鲈2号’,但无显著差异(P>0.05);‘浙鲈2号’的体长变异系数和体重变异系数最小(P>0.05)。各品系形态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浙鲈2号’和‘优鲈3号’(P<0.05)。肌肉常规营养组成和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浙鲈2号’的肠蛋白酶和肝脏蛋白酶活性最低(P<0.05)。各品系血清中10项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表明大口黑鲈‘优鲈3号’生长性能相对较好;‘浙鲈2号’在体增长、营养组成和血清生理指标等方面的表现和优鲈系列相近,显示出良好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2.
评估了大菱鲆3个世代选育后(G0、G1、G2和G3)收获体重的遗传参数及遗传进展,分析数据来自于4个世代构建的总共590个家系的12980尾个体。G0、G1、G2和G3的收获体重性状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19±0.08、0.18±0.09、0.51±0.09和0.29±0.16,跨世代的遗传力为0.16±0.03。根据每一世代所有个体和留作亲鱼个体的平均估计育种值计算了选择差,在G0中为45.6 g,在G1中为13.1 g,而在G2代是 -27.9 g,每代平均10.3 g。遗传进展分别为10.2、37.4、0.3 g,分别相当于2.06%、8.76%、0.04%。经过3个世代选育后的收获体重性状的累积遗传进展为10.86%,平均每代3.56%,表明大菱鲆体重性状的选育工作总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胡萝卜素含量及人工饲料制作方法对七星瓢虫幼虫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胡萝卜素及其他组分组成的不同状态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幼虫进行饲养,对七星瓢虫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成蛹率、成虫数量及体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以50 mg/kg浓度胡萝卜素及其他组分饲养的幼虫的成蛹率为75.00%±5.00%(n=20)、成虫率为71.75%±2.00%(n=20)、幼虫期为(11.68±0.10)天(n=20),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胡萝卜素饲养组;体重(0.0325±0.0007) g(n=20)则显著低于其他浓度饲养组,蛹期(3.70±0.11)天(n=20)与其他浓度饲养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干粉饲料加糖水的组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幼虫的蛹期(3.80±0.06)天(n=20)和体重(0.0357±0.0006) g(n=20)与糊状饲料饲养组的蛹期(3.55±0.10)天(n=20)和体重(0.0345±0.0010) g(n=20)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干粉饲料加糖水的组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幼虫的成蛹率57.50%±2.00%(n=20)和成虫率41.25%±5.00%(n=20)均显著高于糊状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成蛹率18.00%±2.00%(n=20)和成虫率17.00%±2.00%(n=20),而幼虫期(9.93±0.17)天(n=20)则显著低于糊状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幼虫期(11.68±0.16)天(n=20)。50 mg/kg浓度的胡萝卜素组成的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其成虫率和成蛹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干粉状人工饲料显著优于糊状人工饲料,研究明确了1组较优的七星瓢虫幼虫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城市园林绿化实际栽培和应用过程中通过调整钙肥施用量控制木本观赏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可能性。本研究以木本观赏植物‘桐棉’为研究对象,在Hoagland营养液配方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调查‘桐棉’植株外部形态生长指标和各器官的生长量数据。结果表明:100%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株高、根长和茎粗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6.67±4.81) cm,(105.00±4.04) cm 和(24.07±0.84) mm;1%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株高、根长和茎粗均是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中的最小值,分别为:(10.67±1.20) cm,(19.33±2.96) cm和(2.20±0.12) mm。100%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总生物量、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等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8.02±12.01) g,(119.85±5.68) g,(157.29±6.39) g和(50.89±0.94) g;1%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总生物量、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等指标均是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中的最小值,分别为:(10.24±0.81) g,(3.92±0.39) g,(3.05±0.39) g和(3.28±0.13) g。钙浓度为100%和150%的2个试验处理中,‘桐棉’植株在65天左右出现花蕾;钙浓度为1%、10%和300%的3个试验处理中‘桐棉’植株均未出现花蕾。本研究充分证明Hoagland营养液配方中的钙矿质营养元素浓度比较适合木本观赏植物‘桐棉’的生长发育,钙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桐棉’植株的前期营养器官生长和后期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细基江蓠对半封闭式拟穴青蟹养殖池塘水质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减少青蟹疾病爆发的风险、提高青蟹产量。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养殖后期在半封闭式青蟹养殖池塘中放养细基江蓠,结合水体理化因子、青蟹产量与存活率等指标探讨细基江篱对养殖水体的水质改善作用。结果发现:DO、pH分别在放养细基江蓠之后第10天、20天开始显著地高于同期的对照池塘,盐度从第20天开始显著地低于同期的对照池塘;NH4+、NO2-浓度从第10天开始低于同期的对照池塘,无机磷(IP)与化学需氧量(COD)指标由于起始浓度比对照池塘高,在整个监测期间基本一直高于对照池塘,但是,在第40天两口池塘的IP浓度的差异逐渐缩小。此外,拟穴青蟹的产量、存活率分别比对照池塘高出14.30 kg、2.23%,其他各品种的产量与存活率也均高于对照池塘。上述结果表明,细基江蓠改善了半封闭式拟穴青蟹养殖池塘的水质,降低了水体理化因子恶化的可能性,提高了青蟹与其他养殖品种的产量与成活率,使得控制、减少青蟹病害的发生成为可能,值得进一步地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蒜秸秆饲喂对小尾寒羊增重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按照大蒜秸秆添加比例不同,把30只小尾寒羊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10只,测定了不同饲料营养成分,不同组别小尾寒羊采食量、日增重、肠道疾病发生及羊肉品质等相关指标。与玉米饲料、玉米秸秆对比,大蒜新鲜秸秆的钙和粗纤维含量较高,蒜素含量为17.80 mg/100 g。不同大蒜秸秆饲料添加比例对肉羊增重影响显著,随着添加比例增加对肉羊增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比对照组日增重增加35.29%和17.65%,大蒜秸秆作为粗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粗料中添加大蒜秸秆比例较高(本试验70%)的条件下,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顺-9-油酸、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370.58%和60.70%,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肉味氨基酸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4.98%、3.82%和1.51%。肉羊养殖中,粗饲料中大蒜秸秆对比常规青贮玉米作为主要成分饲喂,对于小尾寒羊肉羊增重和羊肉品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为新疆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和75%肟菌·戊唑醇WG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最高达到82.64%、77.28%、71.36%和70.93%。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为61.11%~64.89%。建议在生产上推广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的轮换使用,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提高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素水平对湿地植物光合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三江平原湿地优势植物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控制试验,利用开顶式气室(OTC)模拟环境大气CO2浓度变化,设置E0(380 ±20 µmol/mol)、E1(550 ±20 μmol/mol)和E2(700 ± 20 μmol/mol)3个CO2浓度;在每个OTC内设置 N0(0 g N/m2)、N1(4 g N/m2)和N2(8 g N/m2)3个氮素水平。结果表明,N0条件下,与E0处理相比,E1和E2处理(72 天)后小叶章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11%和12%(P<0.05),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氮素含量(CO2熏蒸72 天)、小叶章株高(CO2熏蒸86 天)均显著低于E0处理(P<0.05);N1条件下,与E0处理相比,E1和E2处理(72 天)后小叶章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5%(P>0.05)和10%(P<0.05),其叶片氮素含量(P<0.05)、小叶章株高均低于E0处理;N2条件下,E1和E2处理(72 天)小叶章净光合速率均呈稍增加的趋势(P>0.05),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氮素含量和小叶章株高无显著变化(P>0.05)。N0、N1和N2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均显著增加了小叶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本研究表明长期CO2浓度升高可能通过降低小叶章叶片光合酶活性,进而降低了其净光合速率,而施加高浓度的氮肥可以缓解长期高CO2浓度对湿地植物光合及生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灵芝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粪便NH3和H2S释放量的影响。试验选择300只35周龄体重和生产性能接近的健康地方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3%、0.6%灵芝粉的基础日粮,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1)0.3%试验组和0.6%试验组的产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蛋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2)0.6%试验组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0.3%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0.3%试验组和0.6%试验组的蛋壳相对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试验组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3%试验组(P<0.05)。(3)0.3%试验组和0.6%试验组粪便NH3释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降低23.69%和26.50%;0.6%试验组粪便的H2S释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降低27.51%。饲粮中添加灵芝粉可以显著提高蛋鸡生产性能,降低料蛋比,改善鸡蛋蛋品质,降低粪便NH3和H2S释放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温胁迫下菜豆种子的发芽能力,并探讨水杨酸对菜豆种子发芽期热胁迫的缓解作用。以菜豆品种‘A18’种子为试材,分别设置常温对照(CK1)与高温对照(CK2),并在高温下设置4个SA浓度处理组:T1 (0.005 mmol/L)、T2 (0.01 mmol/L)、T3 (0.05 mmol/L)、T4 (0.1 mmol/L),浸种6 h后进行发芽试验与生理试验。对各处理种子在萌发时期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常温对照组(CK1)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高达(97.61±2.09)%和861.13±81.30。高温对照组(CK2)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为(56.67±3.33)%和306.50±62.33,较CK1分别下降了41.94%和62.13%。高温下,随SA处理浓度的升高,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处理组中T2组表现最好。与CK2相比,T2组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41.18%、25.33%及67.04%;SOD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O2-.及MDA含量减少。0.01 mmol/L的SA处理可缓解高温带给菜豆种子的不利影响,提高菜豆种子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生态型香蕉品种青果皮的功能活性物质,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联用法(UPLC-MS/MS)对各香蕉品种青果皮的主要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使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2.1 mm×100 mm,3.5 μm),甲醇(A)-0.2%甲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进样量5 μL,柱温35℃;在负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种酚酸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奎尼酸、原儿茶酸、儿茶素、绿原酸、阿魏酸和芦丁)分离效果良好,质量分数分别在1~200、1~2000、1~200、1~200、1~200、2~200、1~500 μg/L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992),平均加标回收率(n=6)84.37%~92.17%,RSD≤10.96%。试验所建立的UPLC-MS/MS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同时测定香蕉青果皮中7种酚酸化合物的含量。不同生态型香蕉品种青果皮中主要酚酸含量差异显著,非鲜食蕉的青果皮酚酸含量显著高于鲜食蕉,尤其以非鲜食蕉中‘Pahang’青果皮酚酸含量最高,达到2.12 mg/g。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的品质优势,通过调查和研究,对武都‘大红袍’花椒的感官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杂质、灰分和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其理化特征;通过对挥发油得率、成分以及特征成分的测定与比较,探究挥发油特征;结合产地地理气候条件,对‘大红袍’花椒的适生条件进行讨论。武都‘大红袍’花椒感官特征为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花椒中的杂质、水分和灰分分别为(0.48±0.06)、(4.87±0.09)和(4.56±0.24) g/100 g,含量较低。金属元素锌、铁、铜含量分别为(20.30±7.58)、(18.34±12.64)和(7.25±3.87) mg/kg;有害金属铅和镉的含量分别为(0.18±0.03)和(0.004±0.006)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武都‘大红袍’花椒富含挥发油,得率为6.09 g/100 g,共有16种主要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3.67%,包括烯萜类(69.99%)、醇类(17.92%)和酯类(5.76%),其中D-柠檬烯(25.69%)、芳樟醇(17.41%)和α-月桂烯(10.45%)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武都‘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得率及其芳樟醇、α-月桂烯和罗勒烯等特征成分含量高于甘肃秦安、四川汉源和陕西韩城等邻近产地。武都地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适中,适宜‘大红袍’花椒的栽培生长,所产花椒优质独特。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阐明云南文山州常用畜禽饲用秸秆的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含量和综合等级,为该州饲用秸秆的养分评价和配置提供依据。以文山州近年广大畜禽养殖户常用的草果、‘西畴芭蕉芋’、‘文金1号’、‘文紫椒3号’、小米辣、滇重楼、象草和玉米‘文青贮2号’秸秆为材料,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秸秆的可溶性糖、总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用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测定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了秸秆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综合等级。结果表明:滇重楼秸秆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63.603±0.218 mg/g(DW)和16.637±0.038 mg/g(DW),‘文青贮2号’秸秆的总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均最高,分别约为283.008±2.507 mg/g(DW)和(3.598±0.055)%,‘文紫椒3号’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约为(11.864±0.202)%;可溶性糖、总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不同秸秆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8种秸秆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综合等级为:滇重楼>‘文青贮2号’>小米辣>‘文紫椒3号’>西畴芭蕉芋>象草>‘文金1号’>草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对马铃薯桃蚜F0代成蚜和F1代的干扰作用。通过在室内组建不同亚致死剂量下马铃薯桃蚜生命表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亚致死剂量对马铃薯桃蚜繁殖、发育和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LC10LC25LC40分别处理马铃薯桃蚜成蚜后,成蚜的平均产蚜量显著小于对照,其平均寿命也显著短于对照。其中阿维·吡虫啉LC40组的平均产蚜量最低,为9.52头,平均寿命最短,为8.07天。与对照组相比,F1代的若蚜期显著延长,成蚜期显著缩短。对F1代种群参数的影响体现在,净增殖率(Ro)、内禀增长率(rm)以及周限增长率(λ)都显著降低,种群加倍时间(Dt)显著延长。即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亲代成蚜后,会明显抑制其寿命和产蚜量,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F1代种群再猖獗。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不同遗传背景群体与养殖模式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优化养殖组合并引导消费,实验选择2个鲈鱼苗种群体为材料,搭配2种模式,设定4个组,经8个月养殖后,按国标法检测各组样本肌肉营养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组肌肉含水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组ΣTAA、ΣEAA、ƩNEAA、ΣHEAA、ΣDAA、ΣEAA/ΣNEAA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C、D组各样本ΣEAA/ΣTA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ΣEAA/ΣTAA值显著高于A组(P<0.05);各组之间的ΣDAA/ΣTAA值无显著差异(P>0.05)。A组样本共获得16种脂肪酸含量数据,B和C组分别获得13种脂肪酸含量数据,D组获得12种脂肪酸含量数据;B组SFA、MUFA、EPA+DHA、PUFA、UPA、FA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只有UFA/SFA这一指标显著低于C和D组(P<0.05),但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所测得4种常量元素中K含量最高,且B组的含量(4239.33 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Na含量次之,且B组的含量(306.87 mg/k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槽养殖的YL3产品有一定的蛋白质积累优势;传统池塘养殖TL的产品有一定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优势,并具有较高的钾钠比。  相似文献   

16.
南晓洁  周伟  郭尚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9):120-124
为了解决菌渣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开展了蘑菇菌渣施用条件下对糯玉米氨基酸含量影响的研究。以糯玉米杂交品种‘晋糯18’和‘晋糯20’为试验材料,研究菌渣施用对其鲜食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蘑菇菌渣的施用,‘晋糯18’和‘晋糯20’鲜食籽粒氨基酸相对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不同品种的不同氨基酸增幅有所不同,范围在2.94%~13.11%之间。表明在糯玉米种植区域,以蘑菇菌渣作为肥料有利于鲜食籽粒氨基酸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探讨菌株R57对黄芪的抑菌防病和品质提升作用,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无菌发酵液的体外抑菌效果、浸根法测定离体防病效果、灌根法测定盆栽防病效果;采用灌根法处理黄芪,HPLC-UV-ELSD法测定药效成分含量变化;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分类地位。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R57无菌发酵液对根腐病菌F. solaniF. acuminatum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02±1.71) mm和(19.96±2.42) mm。离体试验中,R57治疗性处理对2种病菌引起的根腐病在7天和15天时均有显著防效,保护性处理对F. solaniF. acuminatum侵染分别在7天和15天时有明显防效,拮抗处理仅在7天时对F. solani侵染有抑制作用。盆栽试验中,R57发酵液对F. solaniF. acuminatum引起的根腐病,保护性防效分别为61.27%±4.89%和64.33%±8.25%,治疗性防效不显著。R57发酵液施用还可显著促进黄芪中主要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苷的积累。经鉴定,菌株R5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具有“防病提质”的双重功效,可作为微生物制剂的多功能菌株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8.
侧条厚唇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侧条厚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以期为侧条厚唇鱼肌肉的营养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侧条厚唇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依次为(77.20±0.42)%、(19.70±0.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