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桑园的立体种植 ,是蚕业生产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立体种植 ,不但可以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综合经济效益 ,而且还可以降低丝绸市场处于低潮时对蚕业生产带来的冲击 ,稳定已有的桑园面积不受毁坏。针对贵州省蚕桑生产中桑园栽植密度和常规剪伐型式 ,笔者于 2 0 0 0年对 10 0 0株 /6 6 7m2 的成片春伐桑园在桑树生长期 (4~ 11月 )的立体套种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桑园贵州省蚕研所春伐桑园 ,树型低干 ,栽植行距 1 33m、株距 0 5m ,桑品种为云桑一号。桑园土壤为黄壤土 ,地力中等。1 2 套种模式试验设桑树 +花生模式 ,花生隔…  相似文献   

2.
攀西地区桑树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的产量主要由叶片的光合性能决定,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对桑树来讲更是如此。为了研究提高桑叶产量的措施,自1999年以来,采用S形选株、棋盘式随机排列法,在攀西地区的西昌市、会东县、德昌县、米易县、普格县等县市,对不同种植模式的桑品种的光合特性作了系统研究,并对南叶一号桑园的群体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对不同产量类型桑园的留条方式、数量、单叶面积、单叶重、LAI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出在现有栽植条件下,要保证产量在45.0t/hm2以上,对于密植桑园,应每株留条7条,平均条长1.7m以上;对于中产、高产、丰产桑园,单叶重应分别达到20.4、20.6、22.3g以上,单叶面积春季应分别达到4.33、4.86、5.02cm2/(片·d),夏秋季节应分别达到3.16、3.50、3.65cm2/(片·d);较合理的LAI在春蚕五龄期应在10.5~11.98,夏蚕五龄期在6.29~7.44,秋蚕五龄期在9.68~11.0。  相似文献   

3.
以桑树品种‘强桑1号’为试材,进行叶面喷施5个浓度(A~E处理依次为2.5、5.0、10.0、15.0、20.0 g/L)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CK(蒸馏水)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桑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使用处理后桑叶喂食家蚕,分析处理后桑叶对蚕茧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的单株枝条长、叶长、净光合速率、桑叶产量、全碳含量、全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处理C时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20.12%、24.71%、18.37%、32.99%、20.69%、21.00%、24.88%和42.82%;桑叶的叶宽、叶面积和全氮含量在处理D时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9.87%、45.06%和19.55%。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在处理C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CK提高了11.64%、25.64%和11.42%。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各处理排序为C>D>E>B>A>CK,其中处理C(10 g/L)对桑树枝条的生长、桑叶的产量和品质、蚕茧质量和品质的促进效果最佳。综上,适当浓度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桑树枝条的生长,提高桑叶产量与质量,喂食处理后的桑叶获得的蚕茧产量和品质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4.
移栽时剪根对水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水稻移栽时设置6个剪根处理,研究剪根对水稻生育时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时剪根对株高无明显影响;移栽时留根长度在0~0.5cm会推迟水稻的生育时期,降低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导致产量降低;移栽时留根长1~2cm,虽然分蘖数降低,但有效分蘖数和产量构成因素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薄壳山核桃夏季修剪的最佳修剪时间和最佳修剪措施,以5年生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波尼’(Carya illinoensis‘Pawnee’)为材料,研究夏季不同修剪时间、不同修剪措施对不同长度当年生枝条萌芽数和成枝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未经修剪的枝条没有萌芽数,经过修剪的枝条均有一定的萌芽数。6月14日,对于20~50 cm的一年生枝条,短截1/5效果最好,平均萌芽数为1.67,10~30 cm的成枝力达到73.3%,且有30的长枝条;对于50 cm以上的一年生枝条,以短截1/3效果最好,平均萌芽数为2.75,10~30 cm的成枝力达到68.18%,30 cm的成枝力为18.18%。6月28日,20~50 cm和50 cm以上的枝条同样是分别短截1/5和短截1/3效果最好。因此,对于薄壳山核桃‘波尼’幼龄树,6月14日修剪效果最好,20~50 cm的一年生枝条短截1/5,50 cm以上的一年生枝条短截1/3有利于薄壳山核桃枝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不同种源辣木在北方种植的适应性,为辣木在北方优良种源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以5个种源的辣木为试材,采用实地调查、人工霜箱控温等方法,对其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和抗寒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间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种源。结果表明,5个种源的辣木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的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种源中H种源的株高最低,为267. 57 cm,但其冠幅、地径和分枝数均最高,分别为137. 57 cm、5. 01 cm和50. 33;在产量性状中,不同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产量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H K F S J,H F K S J,H F S K J。其中,H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 22,0. 93,1. 76 kg/m~2,产量最低的为J种源;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结冰点在-1. 60~-4. 37℃,过冷却点在-3. 42~-5. 63℃,其中H种源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为最低,其抗寒性最好。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H K S G J。因此,H种源可作为在北方地区培育和推广的潜在良种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7.
雪青梨适宜冬季修剪量及枝条再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良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六年生雪青梨树冬季修剪量(去枝量)以40%左右为宜。冬季修剪后,树上总留枝量平均为216.7个,果枝留量121.3个,生长枝与结果枝比例为1:1.3。全树平均花序留量为207.7个,按照丰产优质标准,疏果后每株平均留果85.3个,当年平均产量26.4 kg/株,达到了幼树早期丰产的要求。在结果的同时,当年果枝形成率可达到47.1%,完全能够满足翌年丰产的需求。采用上述程度冬剪后,生长季枝条再生率(新生枝增加的比率)达到61.4%,生长季枝果比为4.1:1。冬剪对枝类比有一定的影响。冬季修剪前树冠长、中、短枝比率为24.8%、14.9和59.9%;冬剪后人为变化为15.7%、18.2%和66.2%,冬剪相对去枝量分别占原长枝、中枝和短枝数量的61.6%、26.0%和33.0%。然而,由于生长季新生枝条的出现和增加,长、中、短枝比例又恢复为25.5%、13.8%和60.7%,基本与上年冬剪前相同。采用上述方法修剪后,当年发生的新梢总数与上年修剪前枝条总数基本持平,说明若仅从维持生长与结果相对平衡的角度考虑,上述修剪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旨在确定较优的微喷弥雾调控灌水技术方式。分析在不同微喷弥雾调控灌水技术方式下对葡萄枝条数、叶片数、节间长等生理指数和产量指标的影响。在不同弥雾微环境调控技术处理下,葡萄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由于叶面积指数与叶片数、枝条数及单叶面积等有关,不同处理中WP4、WP5的叶面积指数最大,WP2和WP3居中,而对照CK处理最小。在产量的表现上,对照处理的产量为29275.5 kg/hm2,仅高于WP5(28591.5 kg/hm2),WP3产量最高,为38313 kg/hm2,相比对照高出30.9%,其后是WP1、WP2和WP4,分别为33906 kg/hm2、33361.5 kg/hm2和32124 kg/hm2。葡萄微喷弥雾调控灌水技术在灌溉定额9150 m3/hm2,每天喷水1次,每次1~2 h,每次喷水量在105~120 m3/hm2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葡萄产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桑园基础资料相对缺乏而限制了桑园碳汇评估的客观现实,本研究以统计资料较为完整的蚕茧产量数据为基础,在假设四川地区所有桑园都采用片叶育进行养蚕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统计资料的桑园碳汇估算模型(mulberry garden carbon sequestration estimation model,MCSD,以下简称:本研究模型)。本研究以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的灌木模型(shrub model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 measurement guide,SMFC,以下简称:对照模型)为对照,对比了两者在计量2000—2018年四川省桑园桑树碳汇贡献的差异。结果发现:(1)本研究模型估算出四川桑园桑树年均碳密度为10.13 t/hm2,折算出四川桑园2018年碳储量为142.39万t。(2)桑叶和桑枝作为桑园碳汇的主要来源,其碳汇量分别占桑园总碳汇量的44.44%和26.65%。(3)以2000年为基准,本研究模型估算出2000—2018年间四川桑园的碳储量累积达1636.25万t。(4)到2018年,桑叶和桑枝的累积碳汇贡献分别占比60.94%和36.55%。(5)而对照模型的计算结果比本研究模型低了10.73%,且未考虑桑叶收获年和收获量的问题,不能全面地反映桑园的累积碳汇贡献。桑园碳汇评估是实现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结果对于未来标准化评估中国不同地域不同利用方式下桑园生态系统碳汇效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月季冬剪下来的枝条可以进行扦插繁殖,对此,笔者摸索出了一种冬藏春插全光育苗法,简单易行,成活率高,幼苗粗壮,成型快,开花早。冬剪时,将剪下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成熟枝条,剪成10厘米长的小段(一般3芽),上端在芽上平剪,下端在节下斜剪成马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宜川东北地区种植的饲用油菜新品种,以6个双低油菜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刈割时期的生物产量、植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及油菜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进行测定,并对饲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初花期进行第1次刈割,各品系具较好再生性,整个生长季可实现2次刈割,刈割间隔为 35~37 天;2 次刈割时鲜草产量分别为 43.24~50.89、13.94~20.03 t/hm2,年鲜草产量为 57.40~70.46 t/hm2,年干草产量为 6.11~7.28 t/hm2,其中,‘中绵油 783’鲜草产量最高,为 70.46 t/hm2,显著高于(P<0.05)其他参试品系。(2)初次刈割时各品系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南油 714’株高显著高于(P<0.05)其他品系,达 162.11 cm;‘中绵油 783’叶片数最多,为 19.11 片;‘南油 658’茎叶比最低,为 0.91。(3)第1次刈割时‘南油12’粗蛋白含量为15.64%,显著高于(P<0.05)其他参试品系;...  相似文献   

12.
对2个蚕豆品种进行花期打尖处理,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差异,提出花期打尖处理的最适层数,为蚕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花期打尖层数的增加,蚕豆株高逐渐增加;单株总荚数、总分枝数(达蚕1号)、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均先增后减;始荚高度、单荚粒数、总分枝数(成胡15)、主茎节数和荚长受打尖处理影响较小;产量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打尖层数为第8层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表明,蚕豆产量与百粒重、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总荚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株高与百粒重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打尖层数与蚕豆产量的关系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最适打尖层数为第8~9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果桑夏伐枝条的饲用价值,明确其作为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采收生产上推广面积最大的果桑品种‘粤椹10号’(Y10)和‘嘉陵30号’(J30)的夏伐一年生枝条,分析其鲜、干产量、营养品质等;并与其他常见农业副产物的饲用价值进行比较。Y10和J30的夏伐一年生新鲜枝条生物量分别为19798 kg/hm2和15820 kg/hm2,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最高,干重叶茎比分别为4.03(Y10)和6.51(J30)。两个果桑品种叶片氨基酸组成全面且丰富,含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11.00%~12.90%。一年生枝条的蛋白含量(13.77%~15.83%)、粗脂肪(2.21%~2.30%)、粗灰分(9.32%~10.84%)、中性洗涤纤维(21.96%~22.66%)和酸性洗涤纤维(10.76%~11.69%)等营养参数优于茎秆,略逊于叶片。枝条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5.30~5.46%,可消化干物质占干物质的79.79~80.51%,相对饲用价值为327.82~340.76。果桑枝条较稻草、红薯...  相似文献   

14.
海滨锦葵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成江  钦佩  何祯祥 《作物学报》2005,31(10):1310-1313
对海滨锦葵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1) 种子产量与果实数、地径、结果枝比、结果枝数、百粒重间呈十分显著的正相关(r = 0.945、0.770、0.567、0.497、0.397),与粗脂肪含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 = 0.348);但与结果枝高度间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r =-0.343);粗脂肪含量与百粒重、结果枝底径和地径间呈十分显著正相关 (r = 0.389、0.383和0.358),但与结果枝枝下高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 =-0.397)。(2) 果实数对种子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其后依次是叶长、地径、结果枝长、百粒重、分枝数、结果枝角度、结果枝高度和株高;14个产量因子中有5个对产量有直接的负效应,包括叶宽、叶长宽比、结果枝数、结果枝底径和结果枝比。相关、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相结合的分析表明,对果实数、地径和百粒重的直接选择可有效增加种子产量;选择结果枝高度低的植株对种子产量改良有益;结果枝数和结果枝比的选择有助于提高种子产量,因其通过果实数和地径的间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大麦鲜草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旨在为湖南饲用大麦整株的利用提供指导。以湖北‘华大麦9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饲草株高,分蘖数,鲜重和饲草品质等测定,分析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大麦鲜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华大麦9号’的生育期169天,在抽穗时株高达到最高,分蘖数在3~5之间。大麦在环洞庭湖区域种植整株收获做饲草利用,刈割时期可以从始穗期开始,以齐穗期为最好,留茬高度可以是5~10 cm,其中5 cm留茬高度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华大麦9号’留茬高度为5 cm,刈割时期为齐穗期,总产量达到42.23 kg/小区。不同时期刈割其粗灰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粗蛋白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差异不显著,以始穗期最高;粗纤维含量以成熟期最高;而粗灰分含量在不同刈割时期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A line × tester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in mulberry (Morus spp.)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interaction in the expression of various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including leaf yield. Eight clonal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3 of them were designated as lines (♀) viz. Berhampore-1, China white and MS-5 and 5 of them were called as testers (♂) viz. Mandalaya, Kosen, Assamjati, MS-1 and Kajli. Combining ability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these parents along with their F1 hybrids for the variables laminar index, growth rate, weight of 100 dry leaves, number of primary branches per plant, plant height, nodal distance, leaf-twig ratio, aerial biomass, moisture content, moisture retention capacity and leaf yield. Broad genetic variability was observed among the genotypes. The ratio of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indicated the predominance of non-additive genes in mulberry. While China white (female) and MS-1 (male) were the best general combiners among the parents, Berhampore-1 × Kajli was the best cross for leaf yield. Results suggest that selective crossing followed by proper screening may be the best approach for breeding of high yielding varieties in mulberr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高粱属新材料‘SX-1’的基本性能,对其饲用潜力进行初步评价,本研究以‘晋牧1号’高丹草(Sorghum bicolor × S. sudanense cv. ‘Jinmu No. 1’)为对照进行连续2年品比试验,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等进行测定。新材料‘SX-1’表现为多年生且雄性不育,第1年抽雄期刈割时平均株高为311.33 cm,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263.00 cm),分蘖数为12.00~13.00个,第2年分蘖数极显著提高(可达40个以上)。建植第1年鲜草总产量为110822.43 kg/hm2,显著低于(P<0.05)‘晋牧1号’(125846.43 kg/hm2);但干草总产量(22300.71 kg/hm2)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19039.32 kg/hm2)。‘SX-1’建植第2年鲜、干草总产量为150373.33 kg/hm2和28866.77 kg/hm2,分别较‘晋牧1号’高10.53%和38.00%,同时较第1年增加了35.69%和29.44%。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年平均分别为9.98%、53.28%和2.20%,均与‘晋牧1号’(10.05%、53.93%、2.09%)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年均为35.25%,显著低于(P<0.05)‘晋牧1号’(45.20%);粗灰分为8.59%,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7.57%)。相对饲用价值为107.27,高于‘晋牧1号’(92.61)。新材料‘SX-1’生物产量高、耐刈割、饲用品质优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多年生高粱血缘的高粱属种间杂交种是选育饲草高粱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在日粮中添加桑叶粉对?麒麟?肉鸡早期生长性能和组织器官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麒麟?母肉鸡144只,随机分为A、B、C和D 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3.0%和5.0%的桑叶粉的饲粮,进行为期28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桑叶粉能一定程度地降低?麒麟?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提高料重比,当添加量达3.0%以上时显著提高料重(P<0.05),添加量达5.0%时显著降低平均日增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和内脏绝对重量和相对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可一定程度提高肠道长度及相对指数,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从提高生长性能方面考虑,在1~28日龄的?麒麟?肉鸡日粮中不必添加过多的桑叶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生物炭的施入对Cr(Ⅵ)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理响应及铬吸收的影响。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试验设5个处理,测定了玉米苗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叶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过氧化物酶活、过氧化氢酶活等生理生化指标,并测定了玉米根系、地上部分的Cr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Cr(Ⅵ)胁迫条件下,地上部分鲜重相对于CK1增幅分别为12.73%、32.73%、38.40%,其中BC450、BC600处理相对于CK1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BC600处理根系铬含量仅为1.258 mg/kg,相对减少铬吸收量65.75%,同时地上部分铬含量仅为0.36 mg/kg;丙二醛、脯氨酸、CAT酶活、POD酶活、SOD酶活等指标随明显增加(P<0.05);其中BC600的处理相对于铬胁迫CK1明显降低丙二醛、脯氨酸含量、POD、CAT、SOD酶活(P<0.05),而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P<0.05)。通过综合评定,施用生物炭处理,玉米苗期受到的Cr(Ⅵ)胁迫程度低于对照,生物炭对Cr(Ⅵ)具有一定的固定效应,其中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