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科学合理地利用浅层咸水资源。【方法】依托短期定位试验开展了在第3年和第4年不同咸水利用方式下(CK:造墒和蕾期灌淡水;T1:造墒和蕾期灌咸淡混配矿化度3 g·L^-1的微咸水;T2:淡水造墒蕾期灌矿化度5 g·L^-1咸水;T3:造墒和蕾期灌矿化度5 g·L^-1咸水;T4:淡水造墒蕾期不灌水)棉花长势、叶绿素荧光参数、土壤盐分累积及其运移的变化。【结果】T1和T2处理的齐苗率、株高、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及霜前花率与CK无显著差异,土壤盐分含量较CK有所增加,但未对棉花生长产生明显抑制。T3处理的棉花长势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较CK显著降低,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较CK明显增加。【结论】从土壤质量安全和咸水高效利用的角度考虑,连续4年用3 g·L^-1的咸淡混合水灌溉或用淡水与5 g·L^-1的咸水轮灌不仅能节约淡水,且不影响棉花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当地在棉花生产中安全利用咸水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科学合理地利用浅层咸水资源。【方法】依托短期定位试验开展了在第3年和第4年不同咸水利用方式下(CK:造墒和蕾期灌淡水;T1:造墒和蕾期灌咸淡混配矿化度3 g·L~(-1)的微咸水;T2:淡水造墒蕾期灌矿化度5 g·L~(-1)咸水;T3:造墒和蕾期灌矿化度5 g·L~(-1)咸水;T4:淡水造墒蕾期不灌水)棉花长势、叶绿素荧光参数、土壤盐分累积及其运移的变化。【结果】T1和T2处理的齐苗率、株高、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及霜前花率与CK无显著差异,土壤盐分含量较CK有所增加,但未对棉花生长产生明显抑制。T3处理的棉花长势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较CK显著降低,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较CK明显增加。【结论】从土壤质量安全和咸水高效利用的角度考虑,连续4年用3 g·L~(-1)的咸淡混合水灌溉或用淡水与5 g·L~(-1)的咸水轮灌不仅能节约淡水,且不影响棉花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当地在棉花生产中安全利用咸水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安全利用微咸水,促进番茄高效可持续生产,以京番301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土槽培、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微咸水(EC=3 m S/cm)直接灌溉为对照,研究了微咸水不同灌溉方式对坐果期、盛果期、盛果后期番茄植株根、茎、叶及不同生育期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番茄植株根、茎、叶及果实中的10种矿质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呈规律性的变化,根、茎、叶中6种大量矿质元素含量均为N、K、Ca大于P、Mg、Na,4种微量元素含量以Fe、Mn较高,Zn次之,Cu最低;除K外,幼果期果实中5种大量矿质元素含量最高,K在成熟期果实中含量最高,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以Fe、Zn较高,Cu和Mn较低。果实中K含量与其余9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而Mg与Zn、Cu、P 3种元素,Na、Mn与Fe、Zn、Cu、P 4种元素间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2)微咸水参与灌溉提高了番茄植株各部位及品质形成期果实中全Na的含量,以微咸水直接灌溉提高幅度最大。与淡水灌溉相比,微咸水直接灌溉植株各部位全N含量也有所提高,但不利于果实对N、P和4种微量元素的吸收与积累。淡水灌溉有利于提高植株各部位全效P、K及Zn的含量,进而促进果实对N、P、K及Fe、Zn的吸收与积累。微咸水淡水按生育期轮灌可提高植株各部位Ca、Mg、Fe的含量,微咸水淡水按次轮灌和按生育期轮灌下幼果期、成熟期果实中Ca、Mg含量也较高。混合水灌溉和按次轮灌植株各部位Cu和Mn含量较高,因此品质形成期混合水灌溉下果实中Cu含量、按次轮灌下果实中Mn含量也较高。综上,短期微咸水灌溉或降低微咸水的矿化度灌溉(轮灌、混合水灌溉)不仅能够节约淡水资源,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微咸水直接灌溉对植株生长的不利影响,并补充植物所需的N、Ca、Mg、Fe、Mn、Cu等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成分的栽培基质在微咸水和淡水灌溉下对作物生长和品质影响.以单一玉米秸秆为对照(S)、设置添加生物炭(SB)、蚯蚓粪(SE)、生物炭+蚯蚓粪(SBE)4个栽培基质处理,分别进行微咸水和淡水灌溉,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相同栽培基质下,不同灌溉水处理对苗期株高和茎体积相对生长率无显著影响,在拉秧期SE微咸水相对淡水灌溉增加了株高相对生长率,相对淡水增加了79.49%,且总生物量和根冠比无显著差异;S和SB处理,微咸水相对淡水灌溉显著增加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SE降低蒸腾速率,SBE和SB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且SB缓解微咸水胁迫效果最优;相同栽培基质下,微咸水相对淡水灌溉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SB处理下含量最高,相对淡水增加了5.56%.SE和SB处理,微咸水相对淡水灌溉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53.84%,50.15%,但产量间无显著差异.相对S处理,SE处理增加淡水灌溉下蒸腾速率,具有最高的Fv/Fm,在淡水和微咸水灌溉下,SBE降低了根冠比,SB增加水分利用效率.相对S处理,SB在微咸水灌溉下增加可溶性固形物效果最显著,SE降低有机酸含量和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效果最显著.因此,在不同水灌溉下添加生物炭和有机质可以促进番茄生长、缓解盐胁迫危害以及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智能循环供液系统,以番茄‘丰收’作为供试材料,探究一定时间内单株不同供液量对温室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番茄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T3(供液量4.5 L)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与其他5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供液量6.0 L)株高、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Vc差异较为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各处理之间差异较小。定植135天,T4处理株高比最低株高处理T6高出24.4%;结果期,T4总产量和单果重分别高出T1处理29.0%和9.5%;T4处理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高出T1的34.3%和10%,T3处理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T1高出17.8%和27.1%。因此,过多和过少供液量均不利于温室槽培番茄生长产量的增加和果实品质的提高,供液量为每2 h单株供液量在4.5~6.0 L,番茄产量和品质两者兼优。  相似文献   

6.
根区通气空间大小对设施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根区通气空间大小对设施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采用基质下部铺设拱形网架,通过设置3种不同网架高度(T1:15 cm、T2:20 cm、T3:25 cm),形成根区不同大小的通气空间,以无通气处理为对照,测定了生长期间的根区气体浓度、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根区CO_2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其中CK的CO_2浓度最高(2.1%);而O_2浓度变化幅度较小,以T2处理为最高(19.3%);T2处理植株的长势在整个过程中表现最好,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都表现为;通气处理有助于干物质的积累,在生长后期T2处理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和营养品质。说明适宜的根区通气空间有利于改善番茄植株根区O_2和CO_2气体环境、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猪粪发酵沼液对无土栽培番茄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猪粪发酵沼液在保护地无土栽培番茄上施用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种不同稀释倍数(清沼比为1︰1、2︰1、3︰1)的沼液以混灌方式施用以及以沼液和清水轮流灌溉等4种处理,通过采集番茄果实,测试包括Vc、还原糖、粗蛋白、可溶性固形物、铜、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多项品质指标,研究沼液灌溉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可提高番茄果实Vc含量,但不能提高还原糖的含量,轮灌方式施用沼液可提高番茄果实的粗蛋白和可溶性固体含量,并且铜、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的含量均未增高,以轮灌方式施用沼液可在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番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硫酸钠盐胁迫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本文通过试验探讨盐胁迫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设施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SJX”、“WFS”和“HDL”三个番茄栽培品种为试材,在开花结果期进行不同浓度的Na2SO4盐溶液处理。结果表明:随着Na2SO4盐浓度的增大,三个番茄品种均表现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下降。果实的硬度在高浓度的盐胁迫时升高,而在低浓度的盐胁迫则降低;不同番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0.1~0.4mol/L盐胁迫的条件下呈单峰曲线变化;盐胁迫处理后,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含量增加,糖酸比下降。盐胁迫降低了番茄果实的产量,改变了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的含量和糖酸比,从而引起番茄果实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指导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中前期的合理灌溉,以春茬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滴灌方式灌溉,设置4个不同基质势处理(-10、-15、-20、-25 kPa),研究其对设施番茄中前期生长及光合指标的影响。随着滴头正下方0.2 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的降低,灌溉水次数明显减少;株高、茎粗、叶长生长指标随着基质势降低逐渐减小,-10、-15 kPa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生物量随基质势下降逐渐减小,低于-15 kPa的基质势番茄植株鲜重降低明显,-10、-15 kPa间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等光合指标随基质势降低呈减小趋势,-10、-15 kPa处理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与其他2个处理达到显著水平;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随基质势降低逐渐减小,-10、-15 kPa处理间指标差异不显著,而>4 mm的粗根系数量以-15 kPa基质势处理下最高,与其他3个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滨海盐碱区番茄中前期生长阶段,以控制滴头正下方0.2 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下限-15 kPa指导灌溉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沼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本研究于2010-2011年进行,通过沼肥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沼肥施用量对番茄株高、单株结果数、果实成熟率、成熟单果质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番茄的株高、单株结果数均有明显改善,但番茄果实成熟率以及成熟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在T4(沼肥52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时番茄产量达到最高,为84375 kg·hm-2。番茄中Vc、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在随着沼肥用量增加而呈现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均出现在T5(沼肥600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分别为127.37 mg·kg-1和6.03%。番茄中硝酸盐的含量却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时痕量灌溉管适宜埋深,以番茄仙客1号为试材,研究了春季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痕量灌溉管不同埋深对灌溉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溉管埋深20cm和30cm处理与表面覆土相比,分别增产6.1%和15.2%,同时品质有所改善。灌溉管埋深10cm、20cm和30cm与表面覆土相比,耗水量分别降低15.7%、10.6%和5.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5%、19.6%和24.0%。灌溉管埋深30cm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因此,灌溉管埋深30cm是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春茬番茄较适宜的灌溉管埋设深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麻地膜覆盖在设施大棚内对樱桃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浙樱粉1号’为实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麻地膜覆盖、塑料地膜覆盖及对照(不覆盖),比较了不同覆盖措施对‘浙樱粉1号’株高、茎粗、单株鲜重、结果数量及樱桃番茄鲜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施大棚内采用麻地膜覆盖增加了‘浙樱粉1号’株高、茎粗、结果数量及樱桃番茄鲜果重。麻地膜覆盖对设施大棚内种植的樱桃番茄有增产作用,麻地膜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塑料地膜对环境污染,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光温耦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根区温度与LED补光耦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根区加温、2种光照强度与2种光质配比3因素裂区试验,另外设置了根区不加温与不补光对照,共10种组合处理。结果表明:根区加温与补光都能显著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提早番茄上市时期与提高番茄的营养品质,其中补光密度为40 μmol/(m2·s)更能显著提高番茄的生长与产量以及果实品质;而补光光质红蓝比为3:2时更能促进番茄生长以及提高番茄的产量,但光质红蓝比为1:1时,更有利于提早番茄果实前期转色日期,且能增加番茄果实的糖度。另外,根区加温与光强耦合相比于根区加温与光质耦合效应更能促进番茄生长以及提高番茄的产量。总体表明,根区加温与光密度为40 μmol/(m2·s)及光质为红蓝比3:2的耦合处理更符合日光温室番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4.
Salinity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limi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Saline areas around the world are increasing and sources of fresh water are decreasing.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the use of brackish water to supplement regular irrigation has demonstrated a need for finding new potential plants with tolerance to irrigation with saline water which can be used in industrial agricultu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irrigation with brackish water of Crambe Abyssinica, a plant commonly used for industrial oil production and for ornamental purposes and with high economical value, especially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Aral Sea region, is feasible. One more goal was to study how it influence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eed and oil yield and som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osmotic potential and accumulation of fresh and dry weight. The effects of three salinity levels, 3, 6 and 9 dS m?1, were investigated in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during two consecutive years.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growth of Crambe abyssinica in arid zones and irrigation with mild saline water up to EC 6 dS m?1, mostly common in these areas is feasible, suggesting tolerance to moderate salinity levels and feasibility of its culture in areas of the Aral Sea with adequate salinity levels. Consequently,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biomass and seed yield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plants irrigated with brackish water, Crambe abyssinica might be cultivated as an alternate source of green biomass and for industrial vegetable oil under conditions not suitable for conventional plant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灌水频率与灌水量对南瓜耗水特征与水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河西地区沟灌条件下南瓜需水规律与产量效应,于2014,2015年以甜栗南瓜为试材,研究不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南瓜耗水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果实形态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苗期灌水45 mm(T1),苗期灌水45 mm+伸蔓期灌水30 mm(T2),苗期灌水45 mm+伸蔓期灌水45 mm(T3),苗期灌水45 mm+伸蔓期灌水45 mm+开花坐果期灌水30 mm(T4),苗期灌水45 mm+伸蔓期灌水45 mm+开花坐果期灌水45 mm(CK)。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果径大小逐渐增加,而不同灌水频率对南瓜瓜形指数无显著影响。南瓜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着灌水频率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不同生育期阶段耗水量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开花坐果期伸蔓期苗期发芽期,日耗水强度大小依次表现为:伸蔓期开花坐果期苗期发芽期。2个试验年度中,T2(2014年)和T4(2015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最大,较T1和C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4.80%,19.71%(2014年)和25.59%,1.89%(2015年)。T2、T3、T4和CK处理的产量分别较T1处理显著增加了24.59%,29.75%,23.07%,21.20%(2014年)和39.81%,55.22%,71.85%,74.93%(2015年)。通过回归分析,表明在河西绿洲灌溉条件下南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耗水量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因此,南瓜伸蔓期和开花坐果期为南瓜需水关键期,在该生育期内适度灌水可显著提高南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水方式淋洗下滨海盐土的水盐运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快速改良滨海盐土,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探讨了不同灌水方式淋洗下滨海盐土的水盐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咸水的入渗速率要明显高于咸淡交替和淡水入渗。在灌水淋洗后,土壤盐分含量均大幅下降,以先用咸水再用淡水灌水淋洗方式脱盐效果最好,脱盐速度最快,淡水淋洗方式脱盐速度最慢。脱盐后,3个处理土壤的pH值均上升,淡水淋洗土壤pH上升幅度最大,先咸后淡灌水淋洗土壤pH上升幅度最小。采用先咸后淡灌水方式淋洗滨海盐土的综合效果最好,为淡水资源短缺,咸水资源丰富的盐碱地区的盐土淋盐改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