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食品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入手,分析了创新和实践能力在食品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食品专业本科教学中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认为,只有将创新和实践能力融合到食品专业本科教学中,才能解决目前该专业培养中存在的重工程轻科学,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从而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食品专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从指导食品专业高职学生创业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食品专业学生创业的4个重要条件,即良好的创业平台、优秀的指导老师、恰当的锻炼机会和合适的创业项目.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食品专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核形式等方面对"岗位基本技能实训"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加强实训过程的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改进考核方式,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提升食品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为指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围绕大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3个重要因素:知识+技能(方法)+兴趣,合理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5.
探讨食品专业生产实习学生去向特点,为产教融合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专业生产实习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食品检测机构和食品企业是学生实习的主要去向,其中到食品检测机构实习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且以集中实习为主;广东和广西是学生实习的主要聚集地,其中以广东一线城市为主;实习单位地理位置、实习待遇、上班制度及学生择业等因素影响实习去向。可见,本科食品专业与广东一线城市食品检测机构深度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食品专业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浪潮,科学定位自己的办学层次,明确办学方向,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从而构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专业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生化分离工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物技术产业崛起,生化分离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生物技术人才也备受企业青睐。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对"生化分离工程"的教学改革必不可少。通过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试方式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为食品专业毕业开拓更宽的就业领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食品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变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具有德才兼备、能力卓越的高质量食品人才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食品专业导论"是面向新生开设的专业引导课程,在激发学习能动性、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深入分析课程改革基础与现状,研究构建"食品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形成以"课程内容建设、多模态融合、高频次路演、实践基地拓展"为育人体系的教学方法,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 改革食品专业实践教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实践性教学是食品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分析与探讨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提出了改进思路和设想,以促进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平台构建、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应用型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措施及建议,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运用WSR理论,以食品科学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为例,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规范对食品和包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细化,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依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结合学校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建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级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建立,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克服教学资源较为匮乏、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状况,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目前应用型大学食品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应用型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地区实际,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食品微生物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结合本专业地处内蒙古乳品、肉品工业发达的地区优势,对现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使教学效果更加符合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定位。  相似文献   

17.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食品化学"是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食品化学"课程为例,分别从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9个方面阐述"食品化学"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大量课程改革文献资料,笔者发现食品行业越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来自不同食品岗位的工作者各抒己见,为食品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但是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有一条始终不变的主线,那就是实践和创新思维在其中的运用。只有具备了反复精进的实践和不断追求创新的思维,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才是有回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