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该文以陕西地区应用户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为目标,设计了不同配置类型的系统,并进行了性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光伏组件在陕北地区发电量最大,陕南地区发电量最小;同时冬季发电量小于夏季,春、秋季节发电量最小。根据以上特性,针对不同地区分别进行系统的选型配置,性能分析表明配置可满足无电户的基本生活用电。  相似文献   

2.
1应用背景我国拥有大量的民用建筑屋顶资源,屋顶光伏发电前景十分广阔,将光伏发电应用到农村地区,既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又能够提高太阳能利用规模,对于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设备采购成本较高,加之管理经验不足,阻碍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进程。本文通过搭建光伏发电试验平台,选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其发电量及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并基于TRNSYS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建模,模拟其运行特性,对系统规模化建设运行与成本回收进行分析,论证其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娇娇 《农村电气化》2022,(11):61-64+68
基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微电网光伏发电的实际运行数据,通过Matlab建立光伏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通过调整光伏系统参数,基于理论构建了光伏阵列仿真模型,并通过遮挡试验,探索遮挡对于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光伏仿真结果与光伏系统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比较,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参数进行了修正,为中央研究院的微电网系统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光伏发电的技术特点和在北京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北京地区光伏发电的并网准入功率进行了测算,采用北京商业区的一个典型变电站来测算光伏电站的最大可接入容量。在计算时,取系统在最大运行方式下运行,光伏电站出力最大和夜间零出力;最小运行方式下运行,光伏电站出力最大和夜间零出力这四种极端情况分别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徐健 《农机化研究》2021,43(2):240-245
为进一步实现农业设备设施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深度耦合,以绿色智能灌溉为例,针对生态农业理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控制模型应用展开研究。在深入理解当前技术成熟的太阳能光伏系统组件构成及发电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太阳能组件光伏的能量流动特性与载荷结构,搭建适用于农田灌溉设备的发电功率控制模型,进行系统硬件合理选型与软件控制精确设计,形成完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展开应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得到该光伏控制系统的理论计算发电功率与实际应用发电功率误差控制在5%范围内,符合农田作业实际且测试效果良好,灌溉机组的作业综合性能效率可平均保持在85%以上,可很好地推广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在农业设备设施,为助力我国生态农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农村电气化》2010,(9):65-65
7月18日,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的单体建筑光伏发电一体化项目——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  相似文献   

7.
陕西"太阳-太阳"光伏发电扶贫工程,是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解决陕西剩余无电人口用电困难的爱心工程和惠民工程,采用户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解决无电户的基本生活用电。光伏组件是户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  相似文献   

8.
以远红外发热纤维软板为载体,设计一款户用型光伏发电供暖系统。选用PWM整流桥和boost/buck升降压斩波电路结合作为主电路,并对逆变器基本电路进行研究,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测试结果表明,该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的节能效果比较理想,比公共电网直接供电节能23%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自然环境剧烈变化条件下,传统光伏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中存在的控制精度低和误跟踪现象,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最大工作点电压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预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工作点电压,并用预测电压来修正恒电压控制法的参考电压,从而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对误差在0.04以内,控制方法能够快速、稳定地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有效避免误跟踪现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农业灌溉存在的水资源浪费、耗电量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光伏发电技术的智能灌溉系统,主要由水泵、无线传感网络、光伏发电装置和中央控制中心组成。系统通过DV-Hop算法对需灌溉区域进行定位,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法确定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灌溉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光伏发电装置可为该智能灌溉系统提供稳定的能量,且灌溉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及时响应环境变化,针对农田实施灌溉。  相似文献   

11.
在节能环保的时代背景下,要提升我国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能输出利用率,实现对并网电能质量的改善和优化,就要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进行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分析,较好地避免电网电压谐波对于并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和干扰,省略对三相电容电流的检测,使光伏发电系统在协调的状态下优化运行,并最大程度上满足并网系统的要求,节约运行成本,提升电能输出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新型能源阳光工程的推动下,住宅户用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兴起,使电能的存储及延迟使用成为关注热点。分析超级电容在离网型住宅户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及稳定性,详细探讨其充、放电控制方法,为超级电容更加高速、有效的应用于住宅户用小型光伏发电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电源是一种分散配置在配电系统中的小规模发电系统,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户用风光互补系统建设的独立系统结构、并网系统结构、光伏发电并网的实现方式和并网控制系统、分布式电源运行监测系统、分布式光伏最大输出功率跟踪系统、分布式电源并网系统的电能质量问题、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电源互补储热系统、分布式电源在农网应用实例等问题,指出发展分布式电源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乌鲁木齐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独立风-光-蓄混合发电系统,提出了基于直流总线的独立风-光-蓄混合发电系统结构,对混合系统中的风力发电机、光伏模块及铅酸蓄电池等关键部件进行建模,经济模型采用总净现值成本和平准化能源成本模型,可靠性模型采用负荷失电率.依据乌鲁木齐地区风能、太阳能和户用负载数据,利用遗传算法对该地区独立风-光-蓄混合发电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独立风-光-蓄混合发电作为一种新型发电方式,可以减少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优化的混合发电系统包括1台风力发电机、12.561 1 m2的光伏模块和14.701 9 kW·h的铅酸蓄电池,负荷失电率为0.019 8,系统最小总成本为87 262元.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在建的大型单体光伏发电项目之一、云南省最大的光伏电站即建水南庄光伏电站电流源源不断送到了红河电网50 kV惠历变,标志着该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南庄并网光伏电站工程项目是目前国内较大、云南省最大的单体电站。预计投资27.8亿元,光伏发电容量为300 MVA,年均发电量约365 GWh。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成本逐步下降,各地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也越来越多,其安装运行也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现以2 kW离网家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为例,介绍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安装及注意事项。1 2 kW家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2 kW家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主要设备有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和交直流逆变器等。其中,系统的核心元件是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2 kW家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播种单体仿形机构性能难以检测的问题,设计了俯仰式播种单体仿形性能检测试验台。阐述了试验台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高速传动系统、液压升降系统、监控系统以及关键部件参数进行设计。应用ANSYS软件对台架整体和关键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检验俯仰式播种单体仿形性能检测试验台的实际检测效果,以德邦大为1205型牵引式免耕精量播种机播种单体为研究对象,先以液压杆伸出量与传送带速度为试验因素,以监控系统误差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试验得出,在液压杆伸出量为0~200 mm范围内,监控系统角度传感器最大误差为0.69 mm;在传送带速度8~19 km/范围内,光电编码器最大误差为0.18 km/h。确认监控系统准确性后,再以单体速度为试验因素,采集速度8、10、12 km/h下地块的起伏数据为目标曲线,以地形起伏模拟曲线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试验得出,所设计的试验台可有效模拟田间地面的起伏频率与起伏量,绝对误差平均值为1.86 mm,满足播种单体仿形性能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光伏发电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建立,光伏建筑一体化,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的构建,光伏发电在LED照明等领域。这些领域也是未来光伏发电主要研究的方向,本文在写作中主要是根据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分析,提出对光伏发电站的优化措施,保证好光伏发电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易受光照强度和外界温度的影响,需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才能使光伏电池始终输出最大功率,是提高光伏电池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传统电导增量方法,提出一种新型双并联Boost电路的功率预测改进电导增量法最大功率跟踪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建模与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跟踪速度更快、稳态性能更好、纹波系数更小,减小振荡的同时又能避免发生误判,可有效实现对太阳能发电系统输出特性的优化,对于光伏发电系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热水、生活燃气和冬季采暖的问题,研发了光伏、光热和沼气互补的新型热电气联供系统,笔者在2014年12月12日~2015年3月31日在甘肃民勤地区进行了室外试验,测试并研究了该系统在整个采暖季内的产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供暖期该系统发电量260.7 k Wh,总产沼气110.71 m3,试验户供暖期共用680.70 kg标煤,比达到试验户同等温度水平的对比户节约标煤5819.30 kg。理论分析了系统的节能环保性和能源经济性,与传统供能系统相比,该一体化热电气联供系统每年为农户可节省用能费用11046.20元,投资回收期为4.37年,太阳能主动供暖节能率可达到89.5%。试验研究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