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热处理是指果蔬采后在适宜温度(一般在35℃~50 ℃)下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活动处理,以降低酶活性,达到贮藏保鲜的效果.处理方式包括热空气、热蒸汽、热水浸泡、远红外线及微波处理.采后热处理技术能减少果蔬贮运期间的腐烂,为无毒、无农药残留的采后病害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因此,热处理技术又成为近年来研究果蔬保鲜的重要课题.   ……  相似文献   

2.
果蔬受到真菌、细菌或病毒侵染时,自身能诱导产生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根据它们的结构亲缘关系和生物活性,PRs被分为17个功能家族。在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中,利用激发子诱导产生果蔬抗性已逐渐成为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一种安全、高效的保鲜方法,这也成为果蔬采后抗病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果蔬病程相关蛋白的分类、功能、诱导表达,以及蛋白组学技术在果蔬采后PRs表达水平上的应用,以期为果蔬病程相关蛋白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果蔬采后硬度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细胞壁变化对果蔬采后硬度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细胞壁的构成及组成成分,分析了细胞壁变化导致果蔬采后硬化和软化的原因,阐述了木质素合成代谢相关酶对果蔬采后硬化的影响和细胞壁降解相关酶对果蔬采后软化的影响,以期为果蔬保鲜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果蔬护色保鲜技术与商业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色保鲜是果蔬采后贮运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对于保持果蔬品质、延长贮藏保鲜期、提高人们的购买欲望、增加市场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影响果蔬非自然色泽呈现与发展原因进行分析,对采后果蔬护色保鲜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提出采后果蔬护色保鲜需要加强的关键技术,为果蔬护色保鲜深入研究和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能量代谢是一切生物体生存的基础,采后果蔬作为活的生命体仍进行着能量代谢。近年来研究表明,稳定的能量状态是延缓采后果蔬衰老、延长贮藏时间、保持贮藏品质的关键。对采后果蔬能量状态的调控措施及能量状态与酶系统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以期为通过能量状态进行果蔬采后保鲜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利用拮抗菌、诱导抗病性、天然抗病物质以及抗病基因工程等生物防治途径在果蔬采后病害控制上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为研究无公害的果蔬采后保鲜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冷害是采后果蔬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对果蔬的贮藏品质及商品价值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冷害对采后果蔬叶绿素含量及果蔬褐变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旨在为采后果蔬冷害的深入研究与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硫化氢(H2S)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体的一系列生命活动,并在果蔬采后生理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H2S的理化性质、发展应用历史及其在果蔬采后生理调控机制中的信号分子作用,讨论了H2S对果蔬生理代谢的调控作用,包括对果蔬采后抗逆性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采后果蔬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果蔬在低温贮藏环境下极易发生冷害,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延缓果实衰老、减轻果实褐变及冷害程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一氧化氮及其在采后果蔬耐冷性中的应用,包括NO对果蔬耐冷性和叶绿素的影响,探究了NO诱导采后果蔬耐冷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包括NO对果蔬抗氧化系统、细胞膜结构、脯氨酸代谢、酚类代谢、CBF表达和其他生命活动的影响,为采后果蔬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静 《保鲜与加工》2014,14(4):49-52
酶促褐变是导致果蔬组织褐变的主要原因,控制酶促褐变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果蔬采后褐变的发生。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果蔬采后酶促褐变控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采后果蔬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贵州省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2006~2012年,采用色谱法,对贵州省9个市(地、州)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蔬菜批发市场等地抽取的各类蔬菜4835个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006~2012年贵州省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超标率由8.74%下降到1.40%,总体呈下降趋势,蔬菜农药残留情况逐年好转;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超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药检出种类从高毒、禁用农药向低毒的毒死蜱、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百菌清等农药转变;白菜类、绿叶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较最高,豆类蔬菜和瓜类蔬菜农药残留率较低。针对贵州省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现状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利用酶抑制分光光度法检测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的原理、最主要影响因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酶抑制分光光度法出现假阳性、负抑制率以及该方法不适用于检测韭菜等蔬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卢珍萍  田英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131-137
农药的使用对农作物,尤其是蔬菜和水果的害虫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合理的农药使用会带来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蔬果中农药残留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近10年中国四大经济区域蔬果中的农药残留现状以及在不同蔬果类型、购入来源和季节情况下的农残差异,探讨了去除蔬果中农药残留的家庭加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和蔬果中农残的有效去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清洗对不同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通过超声波清洗来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研究高效、安全的农药去除条件,以期为蔬菜的采后超声波清洗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得出不同蔬菜的超声波清洗条件的最佳组合,进而比较不同蔬菜的农药残留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波清洗对于叶类菠菜、小白菜和茄果类青椒的农药残留去除效果较好,农药去除率分别达到92.7%、92.1%、90.2%,但是对于块根类胡萝卜、白萝卜的清除效果不明显,最佳农药去除率仍低于30%。超声波清洗处理对不同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是不同的,叶类、茄果类蔬菜的去除效果要优于块根类蔬菜。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臭氧化水对果蔬进行消毒保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适宜的臭氧浓度是保障消毒可靠性和使用经济性的基础。本文在简要介绍臭氧化水在果蔬消毒和去除农药残留的应用及其主要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氧化还原电位(ORP)法在线测定果蔬消毒用臭氧化水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说明ORP法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测定果蔬消毒用臭氧化水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探索采后浸泡苯并噻二唑(BTH)处理对火龙果采后果实抗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能力、贮藏品质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火龙果采后贮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火龙果‘软枝大红’为材料,采用0、50、100、150、200 mg/L BTH浸泡采后火龙果果实,观察接种桃吉尔霉病斑面积及病情指数变化、采后腐烂时间和腐烂率变化,综合比较筛出最佳BTH浓度,随后进一步测定贮藏期间对照和最佳处理浓度的品质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相比,100 mg/L BTH浸泡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火龙果果实接种桃吉尔霉后的病情指数(P<0.05),提高总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升贮藏期间CAT、SOD、POD、CHI、GLU、PAL活力。100 mg/L BTH浸泡处理对采后火龙果果实抗桃吉尔霉效果最佳,可提高火龙果果实的抗病、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提升贮藏品质和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7.
叶类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超声波清洗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通过优化超声波清洗条件降低叶类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研究高效、安全的农药去除方法,以期为叶类蔬菜的采后超声波清洗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比较超声波处理与清水漂洗处理在农药去除率中的差异性,并且从超声波功率、清洗时间和清洗温度等方面探究超声波处理对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清除效果,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超声波清洗条件的最佳组合,最后结合超声波清洗对叶类蔬菜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从而得出叶类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超声波清洗最佳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当超声波功率为100 W,清洗时间为5 min,清洗温度为19℃时,得到菠菜的最佳清洗效果,农药去除率可以达到92.7%;当超声波功率70 W,清洗时间5 min,清洗温度19℃时,得到小白菜的最佳清洗效果,农药去除率达到92.1%。而且菠菜、小白菜经超声波清洗的去除效果要显著优于清水浸泡去除效果。根据不同清洗条件下抗坏血酸保留率的比较分析,得出:在使用超声波清洗叶类蔬菜时,超声波功率不应超过100 W,清洗时间控制在5 min内,清洗温度不超过25℃,这样既能够有效地去除叶类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同时对营养成分也具有较高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缩短用于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的酶抑制分光光度法的检测时间对抑制时间为10分钟时的最适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最适条件确定标准,即保证酶的活性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的基础上(0.1333 min-1 ≤k1 ≤0.2667min-1 [ 1 ]),选择抑制率(以甲胺磷为抑制剂)最高时的温度和pH值作为最适条件。确定了抑制时间为10分钟时的最适条件为:抑制温度47.0℃,pH值为7.7。进而在此最适条件下确定了新的检测结果判断标准:当酶抑制率≥58%时,蔬菜中含有某种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为阳性。  相似文献   

19.
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动态及降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寻找有效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选用百菌清、氰戊菊酯、乐果3种使用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农药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上农药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施药当天氰戊菊酯、乐果、百菌清3种农药在生菜中的残留量要明显高于番茄,分别高出42.9%、44.9%、57.8%,第7天3种农药在番茄和生菜的残留量分别为154~285μg/kg、258~528μg/kg。施药当天乐果、百菌清、氰戊菊酯3种农药在大棚中芹菜上的残留量较露地分别高出2.9%、7.1%、6.0%。在5~20天期间露地芹菜的农药降解速度也明显高于大棚。氰戊菊酯的沉降试验表明:1天内沉降量为农药用量的8.77%~19.64%。农药在蔬菜上的起始浓度与蔬菜食用部分表面积比有关;大棚蔬菜的农药降解速度要明显慢于露地蔬菜农药的降解速度;农药的沉降现象是影响大棚农药残留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