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树莓的营养保健价值与市场前景浅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树莓(Raspberries)又名覆盆子、托盘、刺莓、马林等.是蔷薇科(Rosacea)悬钩子属(Rubus.L)半灌木果树.该属果树野生种很多,栽培种主要有树莓(空心莓亚属)和黑莓(实心莓亚属).树莓与黑莓的主要区别在于果实成熟时与花托是否分离.树莓果实成熟时与花托分离,形成外形似帽状的复合果;黑莓成熟时果实与花托不分离,成为复合假果(花托可食).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树莓为国际上"第三代水果",我国政府亦将树莓发展列入国家"948"计划.  相似文献   

2.
<正>树莓属于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全世界已经鉴定的野生树莓有400多种,可以人工栽培和食用的仅有36种。我国约有150多种,可以人工栽培和食用的有红树莓、黑树莓、紫树莓、大杨莓等30多种。1形态特征树莓为落叶灌木,高达1 m以上。小枝红棕色,幼苗时密被刺毛,茎上生有直或微弯曲的皮刺。单叶互生,具有长叶柄,长达5 cm,有钩刺;托叶条形;叶片卵形或近圆形,长5~12 cm,有3~  相似文献   

3.
树莓的特性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树莓(Rubus idaeus L.)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落叶果树,小灌木,又名木莓,东北地区俗称托盘、马林果、覆盆子等,具有较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我国树莓野生资源(悬钩子属)十分丰富,华北各地均有分布。我国树莓栽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其他地区尚未形成规模生产,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及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种植和发展树莓具有广阔的前景。1 植物学特征树莓为落叶小灌木,枝条直立,密生皮刺,叶绿色、叶背灰白色,有小刺;花两性,花瓣白色或粉红色,花瓣、萼片各5枚,萼片宿存,雄蕊多数离生,雌蕊多数着生于突起的花托上。果实为聚合果,成熟时可分…  相似文献   

4.
树莓属蔷薇科 ,悬钩子属 (Rubussp )多年生灌木 ,一般分为五个亚属 ,即刺毛莓亚属、软枝莓亚属、大花莓亚属、空心莓亚属和实心莓亚属。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 ,在亚热带和热带有少量分布。全球树莓果实产量仅 2 4万t,在中国尚无商业栽培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攀西地区 (四川省攀枝花市和西昌地区合称 ) ,光热充足 ,地貌复杂 ,气候类型多样 ,为引进和栽培树莓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在退耕还林过程中 ,结合干旱河谷特点 ,我们在 2 0 0 0年与法国Andnos合作引进了红树莓的 3个品种 :Will lamette、Meeker和Yeastill,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5.
红莓,又称沙窝窝、托盘、木莓、马林、插秧泡、地仙泡、刺萢、红树莓等,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半灌木藤条,具有食用、园林、药用等多种用途兼用型树种,对其进行栽培繁殖具有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树莓在生产栽培中包括树莓(Raspberry)和黑莓(Blackberry)两大亚属类群。是第三代水果之一[1,2]。树莓浆果柔嫩多汁,色泽鲜艳诱人;果汁中除富含糖、酸、维生素外,几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铁、钾、磷等矿物质的含量都明显高于苹果、柑橘、葡萄等第一代水果;还含有促进人体抗衰老物质,包括SOD、维生素E及花  相似文献   

7.
树莓(Rubusidaeus L.)又称木莓、马林果、托盘、覆盆子等,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小灌木,已有600余年的栽培历史,栽培较多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波兰、加拿大等。我国虽是树莓原产地之一,但人工栽培历史只有80余年,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新疆的伊犁、昌吉、乌鲁木齐等地区已有少量栽培。树莓果实为聚合浆果,柔嫩多汁,色泽宜人,风味独特.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维生素E、SOD、氨基酸等;除鲜食外,还在医药、化妆、保健、食品、加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在我国北方较高纬度地区,树莓种植及产品开发正逐步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新兴产业。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树莓属(Rubus L)又名悬钩子属,是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Linllaeus Carolus)于1937年建立起来的以欧洲木莓(R.caesiu L.)为模式种的所谓"困难"分类属(陆玲娣,1983)[1],因其植物茎上有刺如悬钩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柳国兴  张永和 《北方园艺》1996,(2):W008-W010
1992-1995年我国在大庆盐碱地引种树莓,通过抗黄化栽培等技术获得莓引种成功,4年生红树莓666.7m^2产达669.6kg,达到省内树莓高产水平。选出了红树莓等3个优良品种,并总结出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树莓、黑莓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树莓和黑莓是悬钩子属(RubusL.)栽培果树的2大类,近年来树莓、黑莓成为国内新兴的重要浆果。综述了两莓组织培养和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茎尖、叶片、胚和原生质培养及两莓在基因转化方面的成就,分析了基因型、培养基及附加物、培养条件等对两莓组织培养成苗的影响,并对影响两莓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阐述,最后对两莓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熊红 《山西果树》2002,(3):41-42
树莓又称木莓 ,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 ,其种类有 :红树莓、黑树莓、黄树莓和紫色树莓 ,其中有夏季结实类型 (1年 1次结果 )和四季结实类型 (1年多次结果 )。于 2 0 0 1年 3月中旬在西昌、德昌、普格等市县引进定植威廉米特和梅凯两个红树莓品种 ,生长表现好 ,果实 5月份成熟 ,品质优良。现总结如下。1 适宜的生态条件1.1 温度光照条件 树莓适应性强 ,但要获得优质高产 ,需要种植在相对冷凉、潮湿的二半山区。凉山州为山原地区 ,气候冷凉湿润 ,冬季有适当的低温 ,有利于树莓的生长和结实 ,且不需特殊管理就能安全越冬。树莓对光照要求中等…  相似文献   

12.
几个树莓品种抗寒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电导法、组织变褐法和萌芽生长法研究不同树莓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强,树莓枝条的电解质渗透率、褐变程度均明显上升,萌芽率明显下降。空心莓类群(Raspberries)品种抗寒性较强,其半致死温度为-30~-35℃,致死临界温度为-40℃;实心莓类群(B lackberries)品种的抗寒性较弱,其半致死温度-15~-20℃,致死临界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3.
树莓部分野生种及栽培品种花粉亚显微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对树莓属有育种潜力的分属于空心莓组和木莓组8个野生种及从国外引进的分属于黑莓种群和树莓种群的17个栽培品种共25份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所观察树莓花粉均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P/E为1.67~2.26),大小多为25.52 μm × 15.37 μm ~50.06 μm × 25.65 μm。花粉外壁纹饰在组内和栽培种群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变异丰富,在不同种之间、甚至在不同品种之间区别明显。空心莓组的5个种和树莓种群的品种的外壁纹饰以条纹—穿孔状为主,黑莓种群的品种主为条纹状和条纹—穿孔状,与木莓组的3个种的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粉大小和外壁纹饰特征可基本反映树莓属下组及栽培种群的划分,树莓种群品种与空心莓组的插田泡和茅莓的亲缘关系较近;而黑莓种群与木莓组的3个有果用育种潜力的任一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树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小浆果,又称木莓、托盘、马林果。其聚合果营养丰富,除含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外,还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高钾低钠,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除生食外尚可加工成果酱、果糕和清凉饮料。目前寒地栽培的美国红树莓、澳洲红树莓、波兰黄树莓及美国黑树莓、紫树莓均需埋土防寒才能越冬,而且其平均果重均小于丰满红。丰满红由于树体矮小更便于进行设施栽培,提前延后应市,延长供应周期,增加产量,从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1 主要性状 1.1 果实性状聚合果近圆球形,纵横径2.5厘米,平均单果重6.9克(带花托),最大双生果重16.2克。每果由  相似文献   

15.
《北方园艺》2006,(6):F0004-F0004
为促进树莓生产的快速发展,实现品种的改良,2000年春,尚志市浆果栽培科技示范中心三莓研究所从国外引进20余种单、双季红树莓种苗,在试验基地进行栽植,经3年的栽培试验,筛选出了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良种品种。  相似文献   

16.
树莓为悬钩子属的一种新兴果树。目前,国内栽培面积不足1000hm^2。薛城区园艺所自1985年先后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引进红、黑、黄、蓝树莓十余个品种试验、示范、推广。1990年在薛城区南石镇高楼村树莓基地发现根癌病发生较重,经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为树莓根癌病,现将其发病情况及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树莓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辉  王宏 《河北果树》2002,(5):34-35
树莓是蔷薇科植物 ,又名木莓、托盘、马林、覆盆子等 ,是多年生小灌木。在果树分类学上属浆果类树莓属 (Rubus)果树。约有 4 5 0多种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寒带、温带 ,少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南半球。我国野生资源十分丰富 ,大约有 2 10种 ,南北各地均有分布。1 树莓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树莓为落叶或常绿 ,直立或匍匐 ,灌木或亚灌木 ;枝条上常密生皮刺或刺毛 ;枝条寿命短 ,1~ 2年枯死 ,而由地下部萌生新梢。叶互生 ,单生或三小叶 ,羽状复叶或掌状复叶 ,有托叶。花两性 ;稀单生 ,多集生在总状、平房状或圆锥状花序上 ;萼片 5 ,常宿存…  相似文献   

18.
刘金成 《北方园艺》2017,(9):209-210
<正>树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f.)属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 L.)多年生灌木类落叶果树,又名悬钩子、木莓、马林果等。果实色泽诱人,柔嫩多汁,风味独特,被誉为"黄金水果"和"水果之王",果实富含花青素、SOD、黄酮、鞣化酸等抗氧化物质,具有抗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能,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1])。阜新地区是树莓的适栽区~([2]),人工栽培始于2004年,现为辽宁省最大的红树莓种植区域,已成为  相似文献   

19.
悬钩子属植物种类繁多,属内系统演化规律一直存在争议。以近缘的同为蔷薇科蔷薇亚科的蔷薇属黄刺玫(Rosa xanthina)和草莓属野草莓(Fragaria vesca)为外类群,基于ndhF序列利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推论法构建了中国悬钩子属下3组17亚组的53个种(变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ndhF序列在本研究涉及到的分类群中较保守,序列比对后长度为1 182 bp,其中变异位点88个(占7.44%),信息位点47个(占3.97%)。空心莓组(section Idaeobatus)的序列变异速率较木莓组(sect. Malachobatus)和刺毛莓组(sect. Dalibardastrum)快。木莓组需要结合其他进化速率相对较快的序列进一步研究。系统树分析表明,木莓组和刺毛莓组聚为一支,空心莓组则被划分为4支(BI),呈多系进化现象。中国悬钩子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路线为复叶类群到单叶类群,空心莓组较木莓组原始,支持陆玲娣等对悬钩子属的系统演化观点。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优良树莓种质的鉴定和分类,也为悬钩子属系统进化积累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树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莓属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spp.)多年生落叶果树,小灌木,又名木莓。树莓果实甘甜芳香,营养丰富,口味极佳。其含糖量为5.58%-10.67%,含酸量为0.62%~2.17%,且富含各种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质。树莓不仅是鲜美的生食果品,也是深加工的上好原料。树莓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我国以黑龙江栽培最多。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