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爱社 《河南林业科技》2002,22(3):23-24,2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今后农业发展方向。林业微调整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林业微调整的地位 ,国家、政府、学者和农民在林业微调整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实施林业微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山西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林区赖以生存的条件发生了变化 ,目前的经济结构已不适应新形势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要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必须对当前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进行林区经济结构调整时 ,必须首先调整林区的产业结构。因为没有发达的林业产业 ,就没有发达的林业 ,更谈不上发达的经济。那么如何搞好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呢 ?就上述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 林区产业结构调整要有明确的战略指导思想林区产业结构是林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 ,它是指林业内部的营林业、林产加工业、多种经营业 ,以及…  相似文献   

3.
生态保护和建设与农牧业结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建设既是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又是农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离开农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和建设就无法顺利推进。我区人均占有耕地8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而且粮食自给有余,这就为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快生态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回旋余地。这几年,乌盟实施“进退还”战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过程。通过调整,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在退耕中粮食总产增加、农牧民和财政增收,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与“两个提高”的双赢目标。各地…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潮中,如何发展林业,特别是如何实现商品林建设与种植粮食、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的合理搭配,促进农业生产长短结合,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发展的快速扩张,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出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林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廊坊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林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发展林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林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重点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林业与其他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同一性与特殊性出发,针对目前在林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中存在的重数量(比例)结构调整而轻质量结构调整、在林业经济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重客体结构调整而轻投资主体结构调整的倾向,分析了在林业经济质量结构、投资主体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重视林业经济质量结构和投资主体结构的调整,并探讨了相应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智光 《林业科学》2004,40(5):197-204
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 ,对江苏省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既是江苏林业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实现总体战略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首先分析了江苏林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体系。进一步地 ,就林业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 ,得出了符合江苏林业产业实际情况的一整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案 ,从而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吉林省东辽县树种结构进行了调查,得出树种结构单一对森林资源危害极大的结论,同时提出了调整树种结构的具体办法,探讨加强树种结构调整工作,以便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是以涵养北京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为主,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功能区域。该区域的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升级以建设、保护首都生态环境屏障为前提。本文在对北京市森林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对森林资源结构优化调整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着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原则,对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结构的生态特性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森林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出调整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真实林分三维场景为模型,结合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真实林分结构的调整优化可视化模拟。[方法]以湖南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杉木与鹅掌楸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模拟技术,基于三维虚拟环境建立林分结构调整可视化模拟系统,实现对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行可视化模拟。通过对林分的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开阔比等结构的计算分析,结合公告板显示技术和射线查询算法,在MOGRE构建的林分三维场景中对林分结构调整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结果]样地林分结构经过调整后,平均树高由12.8 m变成13.6 m,平均胸径由17.1 cm变成18.6 cm;林分平均角尺度由0.449变为0.481,分布格局由调整前的均匀分布变成随机分布;林分平均大小比由0.511变为0.519,样地内林木生长更具有优势;林分平均混交度由0.093变为0.129,林分结构更加稳定,林分的整体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结论]本研究采用可视化模拟技术和样地调查数据,构建虚拟三维森林环境,在三维场景中,森林经营者不仅能查看样地中每株林木构筑性属性,观察林分样地的整体状态,还能对林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在虚拟森林环境中对样地林分结构调整进行可视化模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千岛湖区林业结构现状分析 ,提出了林业结构调整的八项措施 ;结合千岛湖区实际 ,就如何大力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森林分类经营基础理论,森林结构调整的原则,林种结构、林分结构和树种结构调整的方法与技术,生态公益林树种选择和造林成活率,生态公益林效益计量理论、主要计量模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为浙江省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兴区瀛海镇宏农村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采取农户以土地入股的保底式经营方式,把本村1000亩土地全部调整为良种苗木基地,经过一年的培育,出售优质种苗350万株。宏农庄村在进行结构调整中开阔思路,大胆创新,成立了“宏农羸明良种苗木培育有限公司”,从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林业局引进了金丝垂柳、1010、1011、金枝国槐、欧美杨等当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优质林木新品种。在经营方式上,他们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但不脱离土地的形式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并对农户进行企业化管理,让农户在基地务工并给予报酬,同时使农户成…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以来,盐城市的林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做好林业结构调整工作,首先要把建设高标准沿海防护林体系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努力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具体人从10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工作。(1)加速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速生树种。(2)适当扩大经济林比重。(3)推广”大行距、密株距“造林模式。(4)建立林木良种繁育体系。(5)建立银杏良种采穗圃、采粉园。(6)大力发展银  相似文献   

15.
冀北山地林分结构化经营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点格局理论和林木空间整体结构理论相结合,以健康稳定的森林结构特征为目标,在森林结构化经营的4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对林分保留木与采伐木的确定、林木水平分布格局调整、树种组成调整、竞争关系调整、径阶结构和林分更新结构调整等方法,实现森林的结构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林业行业也面临着林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经济林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被列为调整的内容,现就经济林在林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思路,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如何优化瓮安县林业产业及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面对入世后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举国上下都在继续、深入地进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过,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生产经营小型分散和承担风险能力弱等因素,有的调整成功了,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有的调整失败了,反而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何让农村、农业、农民在结构大调整中实现“多赢”?就笔者看来,把林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可以让农民少担风险、多得实惠。过去,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与干部任期短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不少乡镇…  相似文献   

19.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结构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沙地,选择轻度染病的樟子松中龄林为对象,进行4种方式的林分结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结构调整促进了林分生长,控制了松枯梢病的发展,改善了林下植被状况和林分土壤水分状况,缓解了林分在干旱期的水分胁迫。综合不同结构调整方式促进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和改善林分环境条件的效果:伐3留2、伐4留2方式好于伐2留2、伐3留3方式,生产上可根据现有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结合混交树种特性,采用适宜的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林种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生态、社会和经济领域。虽然我们最终的量化指标是以经济收益来反映,但这里面实际上就已经包含了生态及社会的效益。对这样一个复杂系统进行结构调整,必须采用科学、系统和可靠的方法,通过综合定量分析各要素而建立数学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