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9年7月7-9日永州市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针对永州地区2019年7月7-9日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初步的诊断,从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过程受高空槽、低空急流及中低空低涡切变线影响,低层的辐合上升和高空的辐散抽吸有利于强烈的上升运动;较好的初始水汽条件以及中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满足了强降水所需的水汽条件,永州本地比湿达14g/kg以上,且位于水汽辐合中心;强降水落区一直处于切变线南侧,强劲西南急流中,中低层切变系统基本重叠;此次过程主要以混合型降水回波为主,属稳定性降水,回波移动方向与回波带的走向基本一致,形成"列车效应"。  相似文献   

2.
王喜  张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268-427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1年7月4~7日蚌埠市一次连续性暴雨,对其环流背景、相关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为今后预报员对汛期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资料、卫星云图产品,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16年7月25—26日铁岭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7月25—26日铁岭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稳定维持的贝湖低涡,受东部阻塞高压影响,使低涡底部槽加强,不断分裂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在辽宁北部交汇,导致铁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对流层中低层的切变线、急流和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天气动力条件;地面气旋和两高之间强辐合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造成铁岭暴雨、大暴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1年6月18日龙州县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中高纬两槽一脊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变以及高压脊线位于23°N附近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影响系统;暴雨发生时,该地区水汽明显增强,边界层抬升运动明显,存在强垂直上升运动,而且龙州县等降雨区位于高能区,层结极不稳定,这些均是导致暴雨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17-19日,受低槽东移和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的共同影响,郸城县发生持续性暴雨天气,通过天气形势和物理量特征分析,得出两高压脊长时间对峙造成较长时间降水的重要决定因素,低空急流输送的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触发了暴雨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2008年7月15日辽宁中部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玉  杨俊玲  孙英歌 《农技服务》2011,28(1):128-129,131
利用高空及地面等各种实况资料的分析,从动力抬升、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等对暴雨形成条件及急流与暴雨落区的关系等方面对2008年7月15日辽宁中部地区暴雨天气进行总结,为以后做好暴雨天气及落区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9年7月22日阜阳市沿淮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牛雪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3):143-146
该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安徽省气象自动观测网资料对北京时间2009年7月22日发生在阜阳市沿淮地区强降水过程的环流形势、地面流场、散度及水汽通量散度进行了空间上与时间上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势力较强,其在南北位置上较为稳定少移,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吹向淮河流域,与之前的西北干冷空气汇合,促使降水开始增大;低空辐合引起垂直运动,随之出现强烈的辐合辐散,引发垂直对流产生,是此次暴雨过程产生的启动机制;在整个降水过程中,散度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水最大时刻,对应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散度作为强迫项激发了地面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与次级环流的形成,同时水汽的大量辐合为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使得此次暴雨得以发展与维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阳高县2015年7月27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50 h Pa低空,阳高县2015年7月23—26日受暖气团影响,前期降水天气较少,温度较高,大量不稳定能量集聚,有利于后期暴雨天气发生发展;降水开始前,低层西南气流风速逐渐加大,为阳高县源源不断输送水汽;降水天气过程中,整层湿度值明显加大,下湿上干结构逐渐变化,强辐合中心位于中高层;降水开始前,中高度层以上和以下均为明显的下沉和上升运动,低层到高层强上升运动明显,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1.
2018年7月6日甘南玛曲局地暴雨天气过程,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环流形势,亚洲中低纬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副热带高压较强,甘南恰好处于副热带高压内部,受西南气流影响,584dagpm线西伸到青藏高原西部地区,青藏高原东部有低涡生成,巴湖槽东移到90°E附近时,槽后冷空气分裂南下进入低涡与低涡相结合形成北槽南涡形势,且低涡一直维持在高原东部,使河西中部到高原中部出现暴雨天气。这种形势下,过程以阵性天气开始,以非阵性天气结束,过程雨强不强,但持续时间较长。本次暴雨过程作为汛期暴雨的特殊典型,应当引起预报员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贾旭轩  蒋大凯  张炳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30-11232
利用2008年7月14日~16日的NCAR/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辽宁省常规自动站降水资料,对于辽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等熵分析,根据等熵面上的等压线、等比湿线以及风场的变化特征,得出暴雨落区并且与等压面的分析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330K等熵面上的暖湿输送带为暴雨产生提供了丰沛水汽条件,等熵面上气压与风场的分布有助于了解气流的升降。与等压面分析相比,等熵面上的分析更能直观的判断降水落区,预报效果优于等压面分析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3.
明惠青  杨宝伟  唐亚平  李岚  孙丽  息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69-11271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15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这次暴雨的形势场演变过程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预报误差,得出预报该地暴雨的一些地方性指标,借以指导以后的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14.
暴雨是宁夏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2002年6月8日,宁夏出现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贺兰山沿山一带及韦州达到了大暴雨,暴雨过程达到历史同期极值.2006年7月14日,宁夏中北部地区又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银川、惠农两站创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水量历史同期极值.就2次极值暴雨过程的降水特点、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雷达实况分析及常用物理量参数进行对比.对发生在宁夏的2次极值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机制:500 hPa冷槽、700 hPa高原低涡等,并对宁夏暴雨发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天气系统如:地面锢囚锋、台风位置及强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天气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对2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物理成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4年7月11日夜间到12日上午山西省阳泉市所辖3个站全部出现暴雨的环流形势、水汽、热力、动力条件分析,发现降水过程中稳定的环流背景、充沛的水汽输送、不稳定能量的缓慢释放、动力和热力条件的相互作用使扰动加强维持等条件是该次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今后类似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中下旬,宁夏出现连续降雪、持续低温的极端天气事件.从1月11日到31日,宁夏各气象站降雪天数达10~18 d,21日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大部分地区创1993年以来最低气温,到31日气温持续较低.利用天气学原理对这次持续阴雪天气及21日后出现的极端低温天气的天气形势、主要影响系统等进行分析,得出:在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形势稳定,即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阻塞高压稳定,鄂霍次克海低涡稳定,中亚到西亚地区的低槽或低涡稳定等大的环流背景下,高原槽活跃,南支锋区强而稳定,波动活跃,造成了连续的降雪天气;又由于冷空气以扩散、渗透形式南下,所以宁夏维持长时间的低温和阴冷天气.  相似文献   

17.
气象条件对宁夏马铃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的方法,结合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对宁夏西吉县2008年的马铃薯试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宁薯4号和陇薯3号的品质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宁薯4号和陇薯3号的淀粉、还原糖及Vc含量都因气象因子的改变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宁薯4号,淀粉的积累受气象因子影响程度的强弱为累计降水量>日照时数>积温(≥10℃);Vc含量的积累受气象因子中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大,且呈正相关;而还原糖含量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15日至22日,宁夏出现了连阴雨天气过程,连续出现8个降雨日.对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湿度场垂直分布、主要影响系统以及不稳定能量变化情况等进行重点分析,初步揭示此次连阴雨过程的成因,为今后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预报经验.同时对T213预报产品的释用进行详细说明,为精细化订正预报因子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泰安市2010年7月19—20日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泰安市2010年7月19—20日暴雨实况及灾情,对此次降雨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西南涡东移北抬共同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实况资料等对2018年8月13日至15日大连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是副高外围云系台风摩羯残余环流以及北部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其中降水前期13日至14日白天主要是受副高外围云系和北部冷空气的共同影响。14日夜间至15日白天台风摩羯残余环流入渤海后加强,此次环流入海发展过程中始终位于500 hPa 高空槽前和副高外围云系后部,槽前正涡度平流、槽后冷空气的汇入以及强烈暖平流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原因。高空辐散、低空辐合以及强上升运动提供了环流发展的动力条件,雷达回波强度上主要降水时段出现了类似列车效应的强降水回波带,而VIL值维持在20m2以上,数值模式中欧洲中心对于第一阶段的降水预报较理想,而对于环流入海加强这一现象所有模式都没准确及时的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