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针对传统有机碳源使用费用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采用农业废弃物甘蔗渣作为碳源,开展甘蔗渣在不同pH、不同粒径、不同投加量条件下的单因素试验和在不同硫酸盐还原菌(SRB)投加量、不同甘蔗渣粒径及其不同投加量条件下的正交试验,研究碳源释放规律以及SRB利用甘蔗渣的最佳组合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7的体系、甘蔗渣粒径和投量分别为60目、3.5 g·100 mL~(-1)废水时,甘蔗渣中纤维素水解速率及葡萄糖水解速率均较慢,有利于还原糖的持续积累。在100 mL废水中,SRB投加量为71.2 mg、甘蔗渣粒径和投量分别为100目和4.5 g时,SO_4~(2-)去除效果最好、还原糖水解速率最小,为正交试验的最佳组合。在此组合条件下,甘蔗渣持续供给碳源96 h后,反应体系中SO_4~(2-)去除率和还原糖释放量仍分别高达75.23%、64.03 mg·g~(-1),氧化还原电位(ORP)低至-224 mV。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亚临界水提取豆渣中还原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亚临界水对豆渣中的可溶性大豆多糖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豆渣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亚临界水温度为140℃,液料比为30:1 ml/g,提取时间为7 min,压力为1.2 MPa,盐酸提取量为6ml,该条件下还原糖得率达到57.2%.[结论]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法最大的优点是提取时间明显缩短,且多糖得率提高.一般在多糖酶活力测定时,DNS添加量为3ml较适宜,且还原糖含量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3.
改性甘蔗渣吸附水溶液中酸性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胜华  王瑾  朱龙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78-5080
[目的]寻找新的、低值的、具有高效染料吸附能力的生物材料来加强染料废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方法]以磷酸改性处理后的甘蔗渣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的酸性橙和酸性金黄染料进行吸附研究,探讨了溶液的pH值、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改性甘蔗渣用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将其同没有经过改性处理的普通甘蔗渣进行比较。[结果]在染料浓度50 mg/L、吸附剂投量2.0 g/100 m l、pH值2、吸附温度35℃、吸附时间180 m in的情况下,改性甘蔗渣对酸性金黄和酸性橙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7.8%和96.4%,相对于没有改性的普通甘蔗渣,其吸附率分别提高了63.3%和65.7%。[结论]通过酸改性的甘蔗渣是一种良好的酸性染料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4.
廖政达  蓝峻峰  谢济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01-13502,13505
[目的]研究甘蔗渣苯酚液化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苯酚与甘蔗渣质量比、催化剂用量等对甘蔗渣液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液化工艺。[结果]在甘蔗渣苯酚液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对液化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反应时间,5%~8%催化剂用量对液化效果影响不大。甘蔗渣苯酚液化的最佳工艺:催化剂用量7%,液化温度160℃,苯酚与甘蔗渣质量比为6,液化时间110 min。在此工艺下,甘蔗渣的液化率为98.67%。[结论]该研究为甘蔗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蔗渣制取活性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蔗渣为原料,以ZnCl2为活化剂,采用先活化再炭化的方法制取生物活性炭.通过比较得率和碘值,得到了制取活性炭的优化条件:活化剂ZnCl2浓度为2.0 mol/L,活化剂与甘蔗渣的质量比为5∶1,活化时间为24 h,炭化温度为500 ℃,炭化时间为50 min,以N2作为保护气,流量为2.5 L/min.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值为510 mg/g,得率为35.4%,比表面积为653 m2/g,平均孔径为2.4 nm,孔体积为 7.1×10-2 cm3/g.  相似文献   

6.
糠醛渣防治碱土及增产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工业副产品糠模型渣是个强酸性有机物料,它对碱土改良和预防土壤次生碱化效果明显,在降低土壤PH值、碱化度、提高土壤渗水性、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等方面效果显著,由于改善了作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提高了产量。同时它的2利用也在消除环境污染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生物降解剂对甘蔗渣进行降解处理,制备低分子量可溶性糖,考察降解条件对水溶性、酸溶性和碱溶性低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结果表明,N源用量、水分含量、菌液用量及发酵时间均对低聚糖产量存在影响,在发酵后的甘蔗渣中,碱溶性低聚糖含量最多,可达2.96%;水溶性低聚糖含量最高,为1.21%;酸溶性低聚糖的含量相对偏少,最高可达0.42%。  相似文献   

8.
以甘蔗渣为原材料,在限氧条件下经600℃碳化制备生物炭RC,经800℃碳化制备生物炭HC,分别研究两者对Cr (Ⅵ)的吸附-还原反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S)等对甘蔗渣生物炭表面性质进行表征,从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等角度探讨甘蔗渣生物炭对Cr (Ⅵ)的吸附-还原反应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甘蔗渣生物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活性基团,且随着碳化温度升高,甘蔗渣生物炭表面孔隙度和芳香化程度增加,而含氧官能团OH、C O等相对含量则降低。HC对Cr (Ⅵ)的吸附-还原去除效果最好,总去除量高达117.28 mg·g-1,较RC增加了82.42 mg·g-1,其中吸附反应的去除量为76.00 mg·g-1,比RC增加了67.99 mg·g-1。随着碳化温度升高,生物炭缺陷程度降低,电子传递能力增强。HC对Cr (Ⅵ)的还原量为87.40 mg·g-1,较RC增加了57.03 mg·g-1。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甘蔗渣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模型适用于HC对Cr(Ⅵ)的吸附,Freundlich模型适用于RC对Cr (Ⅵ)的吸附。XPS和FTIR分析结果显示,甘蔗渣生物炭对Cr (Ⅵ)的去除机理为静电吸附、还原和络合作用,其中RC、HC吸附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2.98%、64.80%,还原反应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87.12%、74.52%,表明甘蔗渣生物炭对Cr (Ⅵ)的去除过程以还原为主。  相似文献   

9.
从湖北恩施渔塘坝高硒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还原Na2SeO3的细菌EGS12,16S rDNA测序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开展Na2SeO3对细菌菌株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2 mmol/L Na2SeO3的LB培养基中37℃摇床培养87 h,对Na2SeO3的还原率为97.31%。  相似文献   

10.
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ZnCl2活化的方法制取生物活性炭.通过对比得率和碘值,优化了制取活性炭的活化剂浓度、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比表面积测定等仪器分析试验,探讨了活性炭制取过程中对强度和吸附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取吸附稳定性好、强度高的活性炭优化条件为:活化剂ZnCl2浓度为2.0mol·L-1,活化剂与甘蔗渣的质量比为5:1,活化时间为24 h,炭化温度为500℃,炭化时间为50 min,以N2作为保护气,流量为2.5 L·min-1.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值为510 mg·g-1,得率为35.4%,比表面积为653 m2·g-1,均孔径为2.4 nm,孔体积为7.1×10-2cm3·g-1,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处理领域.  相似文献   

11.
还原糖和总糖是评价烟叶化学成分的两个常用指标,而生态因素对二者造成的影响要大于品种等其他因素,因此适宜的生态条件才可能生产出糖类含量适中、化学成分协调的烤烟。分析了影响烤烟还原糖、总糖含量的重要因素,概述了温度、光照、海拔、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生态因素对烤烟还原糖、总糖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旧瓦楞纸箱稀酸水解制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晶  万金泉  赵银中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12-17314
[目的]探讨稀H2SO4水解旧瓦楞纸箱(OCC)制还原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稀酸在高温下水解OCC,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稀H2SO4水解OC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3%,水解温度180℃,水解时间60min,液固比16:1(ml:g),还原糖得率为68.481%。其还原糖得率明显高于稻草、玉米秸秆等原生植物纤维的得糖率,而酸浓度又远远低于浓跋水解的酸浓度。[结论]对于OCC酸水解过程,前30rain半纤维素先于纤维素水解,30—60min主要为纤维素水解,60~120min炭化作用超过了纤维素的水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凤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83-5184
[目的]分析刺山柑果实中还原糖及总糖的含量。[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对刺山柑果实中还原糖及总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应用水提法(100℃)提取的刺山柑果实中还原糖的含量在11.6%左右,提取温度对提取结果有明显影响;刺山柑果实中的总糖含量在24.5%左右。[结论]刺山柑果实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曹旭平  陈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37-5138
采用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对中国糠醛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糠醛出口竞争力很强,但存在附加值低、净贸易条件波动大、生产企业规模小以及国内市场恶性竞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高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17-18018
[目的]研究南瓜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还原糖含量变化规律,为提高南瓜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04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南瓜试验基地进行,以蜜本南瓜为材料,对生长发育过程中南瓜果实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授粉后10~50 d,南瓜还原糖含量为1.45~1.15μg/kg,随着生长发育呈下降趋势;授粉后10 d,还原糖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45μg/kg。[结论]随着南瓜果实成熟度的上升,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技术测定成品卷烟中总糖和还原糖及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发达  朱立军  戴亚  王鹏  施丰成  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81-6182,6188
选取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采用近红外方法建立其总糖、还原糖和绿原酸含量的近红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检验。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和绿原酸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06%、2.47%和3.34%;t检验结果表明,样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贮藏温度对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 (系 )甘农薯 1号、甘农薯 2号、甘农薯 3号的块茎为试验材料 ,在 1 5~ 2 0℃、5~7℃和 4℃下分别贮藏 1 2 0 d,并将 5~ 7℃下贮藏 6 0 d和 4℃下贮藏 90 d的块茎分别转移到 1 5~ 1 6℃和 1 8~2 0℃的条件下保存 1 0 d和 2 0 d。结果表明 ,1 5~ 2 0℃下贮藏的块茎还原糖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 ,在 5~ 7℃和 4℃下贮藏的块茎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 ,当其转移到高温条件下 ( 1 5~ 1 6℃和 1 8~ 2 0℃ )保存 1 0d和 2 0 d后 ,块茎还原糖含量又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对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不一样 ,在高温下还原糖逆转为淀粉的能力不同。甘农薯 1号具有较高的高温逆转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用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贵明  蒋爱华  薛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58-3258,3264
研究了用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NS试剂的适宜用量为2.0 ml;样品及标准溶液测定时,显色液体积必须一致;沸水浴显色时间不低于2 min,显色定容30 min后于520 nm处测定有色溶液的吸光度。  相似文献   

19.
云南烤烟不同品种和产区还原糖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1998~2008年全省12个植烟州(市)的19 207个烤烟烟叶样品进行了不同州市和不同主栽品种烟叶中的还原糖分析,并对2004~2008年的12 910个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云南烤烟还原糖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部叶还原糖含量平均为23.08%,中部叶平均为24.85%,下部叶平均为25.15%;还原糖含量呈增长趋势,近2年来趋于平稳。各州(市)间烤烟相同部位的还原糖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楚雄烤烟的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文山相对较低。云南4个烤烟主栽品种烟叶还原糖含量总体上是云烟87较高,上部叶和中部叶与其它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K326较低,中部叶和下部叶与其它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生产中栽培的5个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干物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品种不同贮藏时期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时期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