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绿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绿化美化工程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了公路形象。以往人们没有形成对公路也要进行绿化美化的概念,认为修路只要主题工程搞好就完事。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之相关的公路绿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之相关的公路绿化,特别是新建高速公路的绿化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公路绿化不仅具有隔离、减噪功能,更有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的生态效益。因此,公路绿化美化工程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了公路形象。全面加强公路绿化建设是公路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船 《现代农业》2011,(4):106-107
公路是国家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广大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我国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命脉。如何适应新形势,发现新问题,研究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不断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建设中的合同管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合同管理中监理工程师主要负责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合同管理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合肥六安市域快线为例,实地调查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用PPP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分析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用PPP模式的优化路径,最后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提出一些易于操作的对策措施以进一步加快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用PPP模式的对策,旨在推进、规范、优化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改善投入资金的不足和提高运营效率,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交通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与我国水稻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1978—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和水稻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在多维要素框架下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化对水稻生产的综合作用路径。研究表明:1)水稻产量经历了波动增加、快速减少和平稳增加的阶段,公路里程数和农业机械投入则先平稳后快速增长;2)各省水稻产量、公路里程数、农业机械投入的差异明显,水稻生产主要分界线发生了自"秦岭淮河线"向"400 mm等降水量线"的转变;3)公路里程数和农业机械投入增加均可显著促进水稻产量增加,且公路里程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条作用路径。因此,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和农业机械化生产要素配置是提高水稻生产能力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定西市自然条件十分严酷,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人民生活贫困。基于此,作者就定西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即以国家投入为主体,加大对农田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和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定西市自然条件十分严酷,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人民生活贫困.基于此,作者就定西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即以国家投入为主体,加大对农田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和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乡村交通的大力投入,许多地方的乡村公路建设迅速,通达工程通到了各村。但是,由于人员、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使乡村公路建设工作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有的乡村公路通达几个月之后,又出现不通达;有的虽然可以通行,但存在着晴通雨阻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些贫困村,自己受益的路出了问题竟不管不问。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乡村交通干部素质偏低,难以适应迅速发展的乡村交通管理需要是主因。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三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越来越大,也促使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提升农民收入有取到了关键作用。一、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1、破解农村交通发展瓶颈交通是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很多农村地区就是因为交通建设滞后,而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有加强交通建设,不断夯实农村地区的交通发展,才能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提升公路建  相似文献   

11.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则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6—2016年江浙两省县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构建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研究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公路建设水平都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本地区公路密度的增大不仅能显著缩小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对其他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公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的浙西南、苏北、苏中及农村地区的资金倾斜力度。且各级政府应积极统筹规划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政府和浙江省政府应统筹规划、积极协调各县市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与浙江省之间、各县市之间也应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以进一步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总效应。  相似文献   

12.
公路桥梁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着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公路桥梁建设施工工序多,并且施工技术复杂,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因为使用这种技术具有投入资金少、施工方法简单、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本篇文章主要对公路桥梁建设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公路桥梁事业进一步发展起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争  杨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17-9118,9148
运用VEC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政府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化肥、农膜及农药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政府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农户农地投入具有协整性,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能够引起农户农地投入的增加,当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健全,农户会相应地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交通基础设施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六要素"的一部分。通过文献梳理,在探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199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两者的互动关系假说。结果表明,1)总体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表现为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反方向的促进作用较弱。2)分森林公园类型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仅分别与中资源比较优势区和资源利用不足型地区的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存在显著互动关系。3)分交通基础设施看,仅有公路交通建设与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的互动关系;1998—2007年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反向影响不显著。4)不同交通基础设施与不同森林公园类型的交叉组合看,铁路交通建设仅在森林公园的高资源比较优势区对旅游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公路交通建设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等级公路交通建设的影响更大。对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森林公园旅游业态。  相似文献   

15.
在自治区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公路经营权转让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交通建设最为方便可行的途径,也是基础设施领域中相对成熟的方式。本篇文章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公路的转让价值与投资回收期,对我区近年来在公路经营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陈永燕 《甘肃农业》2012,(11):98+105
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渐增大,古浪县掀起了新一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潮,2000年~2012年,全县完成重点水利工程40多项,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在工程建设的实践中,古浪县积累了一些建设管理经验,以下就古浪县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际,浅谈了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湘西自治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飞速发展,形成了分布点多、覆盖面积广等特点。但是由于湘西自治州小型农田水利单个工程的投入不多、建设地点较为分散,并且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邹平县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步伐,以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县乡公路为重点,全面改造提升现有公路的等级,预计总改造里程850公里。为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早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素有“九州通衢”之称的襄城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公路建设,建设规模由原来的年投资千万元增加到上亿元。在这种新形势下,襄城县公路局党委在抓宣传思想工作中,紧紧围绕公路建养这个中心,找准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点,以每年围绕中心工作坚持开展一项“重点活动”为载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使整体工作有主有次,有章有序,有声有色,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临江市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市委、市政府在交通、安全饮水、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方面突出边境特色,重点向农村倾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历史最高,民生问题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