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原则.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建设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根本.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要求.家庭承包制确立了农户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明晰了农户的产权关系,为农户开展互助合作提供前提和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农生产面对大市场的弱势竞争地位,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和作用,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1 新形势下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能够与我国农业现行组织形式相适应,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的稳定发展.我国以“公司 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充实、完善和发展.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联合与合作的形式,有利于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将农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利益,提高农民投入生产的积极性,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吴永炷 《北京农业》2007,(27):65-67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广大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一个创新,为了进一步规范发展福建省大田县屏山乡茶叶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屏山乡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和所取得成效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广大农民群众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对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一员,农机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农机化发展的主力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社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形式,广阔的农业和农村为合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合作社是我国广大农民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主创办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新时期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作为市场经济主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充实、完善和发展 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联合与合作的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业经营形式,是我国农村杜会主义集体经济改革探索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7.
杨东升 《甘肃农业》2005,(11):44-44
针对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足与弊端,从加强服务、指导经营,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整合资源、合作经营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完善和改进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农村经济结构在更高层次上的推进,农业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必须努力拓展农经工作的新领域,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取消了农产品的统购统销,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框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如何与国内外市场衔接,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真正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本形成,农民真正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经济逐步得到了发展,农村社会实现了稳定。但是,农村社会出现的矛盾纠纷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已成为影响  相似文献   

11.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现实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产业化、农业市场化及农民的收入等息息相关。对影响其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的约束日益增强。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支撑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威胁着2020年我国农民收入倍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利用DEA-Tobit二阶段回归模型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综合效率较低,相对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偏低可能是主要原因;另外,农业科技投入、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农户家庭经营规模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应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性转移,加强对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此来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张艳平  吕平  程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50-12754
采用对山东胶州和青州2个地区农户的调研数据,对影响白菜种植户参与合同农业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对合同农业的支持和宣传、农户的家庭固定资产量、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对农户参与合同农业有呈正相关作用;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农户参与合同农业的可能性将减小;风险厌恶的农户不愿意签约;有保底价的合同形式更受农户欢迎。青州和胶州这2个地区变量对农户是否参与订单农业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我国最典型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在带动农户增收以及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等发面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任何一项制度设计和组织形式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结合对新疆玛纳斯县的调研,认为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化经营存在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契约风险等三重风险。针对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风险,应从龙头企业、农户、中介组织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等多管齐下、统筹兼顾,共同对风险进行防范,从而使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化经营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正孕育着一次重大的组织制度创新,这就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自主、自治的产物,但是由于中国农民的分散性及农业产业自身的脆弱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必须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政府部门应当发挥扶持、引导作用,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坚持农民自愿民主,通过典型示范引导,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农场(户)组织结构角度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为政府决策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云南省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云南省、中国年鉴,采用列举对比法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云南省农业结构呈以下特征:(1)云南省大部分农业生产者仍采用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2)在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仅有少数农户加入合作组织;(3)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低,较少受过专业培训;(4)农户收入低,且大部分收入均用于生活必须开支;(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不健全;(6)生产率低,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者;(7)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处于分散状态。【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组织、加大农村金融贷款扶持力度、合理有序地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导向工作,切实有效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以农村家庭责任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互助组织,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农民将手中的农产品销售到市场中,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本文主要是从财务管理视角探究镇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状况,通过分析镇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财务现状,发现了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财务人员专业素养过低、财务内控制度不规范、监督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镇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知识、规范财务内控制度、完善财务监督体系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Whether promoting cash crop production can increase household welfare has long been the focus of the food policy debate. This study first investigated 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behavior in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It then examined how households’ commercial pulse production improves their economic welfare. We used a dataset of 848 households collected from 2018 to 2019 to estimate 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behavior in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by the Heckman two-step model. The endogenous treatment regression (ETR) method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on household economic welf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ctors such as market purchase price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s, farmers’ access to loans, and government subsidies promoted smallholders’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production costs and perce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risks constrained smallholders’ commercial pulse production. Overall, commercial pulse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household farm income but there was a limited impact on household off-farm incom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olicies aiming to increase households’ cash crop production and market acces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pulse farme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农场(户)组织结构角度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为政府决策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云南省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云南省、中国年鉴,采用列举对比法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云南省农业结构呈以下特征:(1)云南省大部分农业生产者仍采用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2)在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仅有少数农户加入合作组织;(3)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低,较少受过专业培训;(4)农户收入低,且大部分收入均用于生活必须开支;(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不健全;(6)生产率低,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者;(7)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处于分散状态。【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组织、加大农村金融贷款扶持力度、合理有序地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导向工作,切实有效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廖敏  吴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37-39,62
30a的改革开放,土地集体所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增长的潜力有限,小农经营模式导致增收困难,石油农业导致生态污染严重,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从公平的角度来讲,当前的土地制度不可抛弃,如何降低个体农户所面临的这种风险,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破解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这两大难题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