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发展现状 面积稳步增加,产量、产值大幅提高2007年底,湖北省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1.92万hm^2.产量333.2万t,产值达到48.5亿元,面积和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17位和第12位。与2002年相比,水果面积增加了9万hm^2,增幅达到39%;产量增加较快,5年共新增产量110万t,增幅达49-3%;  相似文献   

2.
一、京郊果树产业基本情况 2008年,北京市果树面积16.44万hm^2。其中,苹果面积1.29万hm^2。产量12万t;梨面积1.57万hm^2.产量16万t;桃面积3.15万hm^2,产量39万t;葡萄面积0.45万hm^2,产量5.5万t;李面积4267hm^2,产量1.4万t;杏面积7067hm^2,产量2.7万t;樱桃面积1667hm^2,  相似文献   

3.
王熙龙 《果农之友》2008,(10):10-10
风味玫瑰杏李属早熟杏李品种.源于美国.2001年冬从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引进.通过多年观察试验.该品种在伏牛山区表现冠幅小.果个整齐度高,肉质细嫩多汁有香味,品质优,早果丰产。在试验园区内该品种第2年结果,第5年进入大量结果期。根据测产,5年生单株平均产量25千克.每公顷产量达2.1万千克:7年生单株产量35千克,每公顷产量达2.9万千克。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8年生大乌圆龙眼结果树全年施肥3次,以重施花前肥产量最高,次为重施采前肥.重施壮果肥产量最低;年株施纯量2.3kg,其中N 0.852kg、P2O5 0.426kg、K:O 1.022kg,N、P、K比例为1.0:0.5:1.2.能有效提高果实品质;大庆有机肥是一种变废为宝的新型有机肥.对提高龙眼产量与品质具有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2011年陕西省果区气候有利于果品生产.加之果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果品产量、质量有较大幅度提升。预计2011年全省水果总面积为114.27万hm^2,总产量达1420万t.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3.1%。其中,苹果面积63.93万hm^2,产量960万t.  相似文献   

6.
青石山区用野生酸枣嫁接大枣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5生态效益,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实现试验园2年结果、3年丰产,7年生平均每667m^2产量1810.8kg,开发园平均每667m^2产量1126.6kg。  相似文献   

7.
2011年天津全市水果种植面积预计达3.43万hm^2.预计总产量可达32万t,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苹果种植面积预计0.47万hm^2,产量5万t;梨0.40万hm^2。产量3.5万t;桃0.40万hm^2,产量6万t;葡萄0.53万hm^2,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与食物需求的增加,世界蔬菜总产量大幅度增加,2007年世界蔬菜总产量为11.5亿t,比1990年增长2倍多,比1961年增长近5倍。其中,中国、美国、印度、土耳其和意大利是世界主要蔬菜生产大国,年均蔬菜产量均超过1000万t。2007年世界蔬菜生产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产量,占世界份额):中国(5.65亿t,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蔬菜产业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贵州省蔬菜产业的基本情况2006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达49.45万hm^2,产量876万t,产值约85亿元,比2001年分别增加33%、40%和60%。此外,2006年西甜瓜、草莓种植面积2.6万hm^2,产量54.2万t,产值约3.8亿元;食用菌(干鲜混合)产量7.5万t,产值6亿元。  相似文献   

10.
【导读】2012年苹果面积与产量双增长,面积和产量分别达8.59万hm^2和80万t,比2011年分别增加5.5%和5.3%。果品销售高开低走,优果优价拉开档次。同时,生产成本上涨和技术工短缺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也更加突出。2013年临汾市苹果生产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1.
广西兴安县自1968年开始从事柑桔商品生产,到1997年止,柑桔种植面积达7572.4hm^2,柑桔产量达13.04万t,全县人均产柑桔352.5kg,是全国重要的柑桔生产基地。2002年柑桔面积已降至6125.9hm^2,产量降至62288t.分别下降了19.1%和51.8%,2003年产量5万t以下。面积和产量锐减,柑桔黄龙病的发生蔓延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11年,陕西省延安市苹果面积发展到20.05万hm^2,产量240万t,同比增产18.5万t,增长8.4%。其中。早、中熟苹果产量31万t,增产6万t;晚熟苹果产量209万t,增产12.5万t。果品质量明显高于上年.优果率达到78%。目前,早、中熟苹果已全部售完。以红富士为主的晚熟苹果已销售90多万t,销售45%。2011年该市苹果总产值60亿元,人均收入上万元的果农户将达到5.2万户。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漳州市于1996年引进美国优质甜脐橙试种获得成功。1998年投产,平均每666.7平方米产量2420千克,1999年达2480千克,2000年达2800千克,2001年达2950千克,2002年达3058千克,5年平均每666.7平方米产量2801.6千克,表现适应性强,丰产、稳产、高产、优质、高效。其特征特性及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4.
邱勇 《西南园艺》2012,(8):28-30
2007年在重庆市潼南县红棕紫泥夹泥田里进行水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N〉P〉K。水稻的最高经济产量为530.04kg/667m^2,对应施肥量为N=12.5kg,P20,=9kg,K20=4.5kg;最佳经济产量为515.71kg/667m^2,对应施肥量为N=10kg、P205:3kg、K20=0kg。NP交互作用对水稻的产量均有促进作用,NK、PK交互作用对水稻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为21.82%,磷肥的利用率为4.04%,钾肥的利用率为16.25%。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多效唑对重回缩木亡果树综合效应的影响,促使重回缩后的木亡果树尽快恢复产量,进行了本试验。试验以2005年重回缩的20年生紫花木亡果树为试材,于2006年4月用多效唑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未能诱导重回缩树在第二年形成花芽,到2007年6月,施用10g、7.5g、5g多效唑(有效成份15%)及对照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5.67、30.47、25.32、23.55kg,7.5g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最高,对照最低,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多效唑处理显著抑制枝梢生长、促进果实体积增大;多效唑处理后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刘春荣 《中国果菜》2005,(5):i0003-i0004
衢州市2004年柑桔总产量达77.6万t,其是柑产量51万t,胡柚15万t.温州蜜柑7.1万t.脐橙、象山红桔橙、雪柑、衢桔、香抛等其它品种的产量合计约4.5万t。至2005年5月上旬.全市已出口柑桔鲜果2.57万t.其中柑1.1万t.早熟温州蜜柑1.03万t,  相似文献   

17.
苹果作为静宁县优势产业.得到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苹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4.67万公顷,占耕地的46.5%,户均0.49公顷,人均0.107公顷.2007年结果园面积1.1万公顷,产量19.8万吨,产值3.71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2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2008年挂果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009年挂果面积2万公顷.产量30万吨.产值6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300元以上.占当年农民收入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从台湾引进的短低温桃“台农甜蜜”桃(Premier,原产巴西)结果早,需冷量极低,在福建农林大学实验场2001—2002年≤7.2℃的低温时数仅54、133、190、301小时的条件下连续4年表现丰产。5年生树累计株产量达235.5kg,每667m^2产量为9387kg。可溶性固形物9%~14.5%。2004年平均单果重达148g,最高达165g,果实风味佳,品质优。  相似文献   

19.
马风镇位于海城市东部山区,七山一水二分田,是以山区为主的乡镇。全镇近1万户3万口人,主要产业是果树。2002年有‘南果梨’树60万株,产量2500t,年产值350万元。经几年的努力,2007年有‘南果梨’100万株,产量约1.75万t。产值4500万元。2008年因花期受冻产量1.5万t。其中‘南果梨’专业村祝家,2002年仅有‘南果梨’5万株.产量500t.产值仅70万元,现今‘南果梨’已达10万株,产量达7500t,产值达2000万元。楼房村祝恩家同是马风镇‘南果梨’示范标准园,面积为0.33hm^2,有果树146株,其中‘南果梨’100株,2002年(8年生)产量2000kg,2003年产量5000kg,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在重庆市潼南县石骨子夹泥土壤上进行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N〉K〉P,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影响效果呈现K高于N。玉米的最高经济产量为472.36kg/667m2,对应施肥量为N=14kg,P205=4.5kg,K20=4.5k;最佳经济产量为461.66kg/667m。,对应施肥量为N=7.0kg、P20,=0kg、K20=3.0kg。NP、NK、PK交互作用对玉米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玉米对氮肥的利用率为9.91%,磷肥的利用率为0,钾肥的利用率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