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疆发展红枣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我团于2002~2003年开始栽种枣树,枣树成活率较低。2004年改进栽植方法,35.2hm2枣成活率达到90%以上,枣苗当年生长高度50cm以上,取得枣树当年定植的良好效果。1苗木质量1.1枣苗质量是定植成活率主要因素一定要选择品种优良、品质纯正、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的1级苗木。优质枣苗,其营养物质贮存多、发芽快、缓苗时间短、定植成活率高。1.2植株选择植株粗壮,茎干挺直,地径粗度1cm以上,主侧根4条以上,须根多、损伤小;体内营养物质贮存多的无病虫苗木。1.3根系活力枣苗根毛是吸收营养及水分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2.
玉米茎腐病与品种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振华 《种子》1997,(4):41-44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玉米茎腐病的危害,玉米茎腐病的症状特点及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讨论了玉米品种对茎腐病的抗性,抗性遗传及影响抗性的环境因素,提出了玉米抗茎腐病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增加枣园经营者的前期经济收入,在枣园建园期和幼树期,可选择枣树间作矮杆中草药,降低幼树期的生产成本,提高枣园的综合经济效益。枣树抗逆能力强,萌芽晚,生长发育期集中,与矮杆作物间作,如板蓝根、生地等中药材,由于植株较矮,根系浅,不与枣树争光,是理想的枣园间种作物。枣药间作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农时,营造田间小气候,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北枣南种速生高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枣树栽培方式在北方五省(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是育苗、起苗、定植、定干和整形等,导致因起苗伤根太多而使栽植成活率低、长树慢,影响枣树速生、多结、高产特性的发挥。而海南省采用就地播种育苗,并采用丛状留株建园及改用拉倒篱壁整枝的新模式,既可实现666.7m2栽555株枣树的高密度,又可充分发挥枣树的速生和高产特性。海南省枣树建园当年即可大量挂果,甚至连续挂果,第1年株产枣果2.6kg,666.7m2枣园产枣果1443kg,第2年株产枣果4.8kg,666.7m2枣园产枣量2664kg。  相似文献   

5.
<正>一、病害的识别及其防治(一)豇豆立枯病(豇豆基腐病)症状:幼苗和大苗均可发病。主要危害种子、种芽和子叶,严重时也危害茎基部和根部。出苗前受侵,种子、种芽和子叶变褐腐烂。出苗后发病,先在茎基部着生椭圆形至长条状红褐色凹陷斑,后病斑逐渐扩展绕茎1周,病部干缩或龟裂,土壤潮湿时茎上病斑出现浅褐色蜘蛛网状霉。病斑还向根部扩展,造成根部坏死。此病进展较慢,幼苗发病时不折倒。发病初期常见病苗叶片白天萎蔫,晚间恢复。若土壤潮湿时,白天叶片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来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130-134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如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产中使用的高抗茎腐病的玉米品种不多等因素,致使田间病原菌数量增加,我国玉米茎腐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针对玉米茎腐病危害逐年加重的现状,本文系统综述了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发病症状表现、病情分级标准、病害侵染规律、抗性鉴定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犁河谷向日葵病害发生种类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研究表明,新疆伊犁河谷向日葵病害11种,主要有向日葵白锈病、褐色茎腐病、黑茎病、霜霉病、菌核病、褐斑病、炭腐病、黄萎病、锈病、细菌性茎腐病、花叶病毒病等,采取综合的农业、物理机械、化学防治等措施,加强检疫、培育抗病品种、轮作倒茬、适时晚播、焚烧残茬,科学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残留化学农药,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危害,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向日葵油料产品.  相似文献   

8.
<正>枣黑腐病又称缩果病、褐斑病或萎蔫果病,俗称干腰、黑腰等,是各枣区均有发生的枣树主要病害之一,可引发果实腐烂和提早脱落,一般年份病果率在25%左右,流行年份可达50%以上,暴发年份会激增到70%以上,甚至使枣果绝收,对枣果的品质和产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
枣尺蠖和枣壁虱防治指标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984—1986年对枣尺蠖和枣壁虱防治指标的研究及应用结果.初步提出,枣尺蠖的防治指标为百股平均幼虫7.5头,枣壁虱的防治指标为叶平均虫量0.5头.研究及生产示范试验证明,枣树开花前(5月中旬)为最佳防治时期;采用主治和兼治相结合,治虫与施肥相结合,辅以夏剪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只在花前喷药防治一次,即能很好地控制枣树的5种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0.
非生产期内不同橡胶苗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非生产期内不同砧木类型橡胶苗对橡胶树茎围生长和可开割率的影响,利用从同一批次苗木中按砧木大小及其胶乳分级后选出的4种袋装苗和籽苗芽接苗(袋装苗),进行大田非生产期内的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定植时5种袋装苗之间的接穗直径存在显著差异,至开割前各种苗木茎围差异不显著,小苗和随机苗具有相对较快的茎围增长速率;定植7年后随机苗的可开割率最低,但达到开割标准;所有苗木的茎围生长呈现出规律性的增长,均拟合同一线性方程。说明对橡胶苗木进行分级后定植,有利于提高橡胶树的可开割率,非生产期内橡胶幼树的茎围生长呈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11.
枣炭疽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磊 《科学种养》2012,(2):31-31
1.发病情况枣炭疽病有的枣区叫烧茄子病,是枣树果实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和河北省的重点枣区均有发生。枣果染病后,受害处出现淡黄色斑痕,之后逐步发展成不规则的水渍状黄褐色斑块。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中间凹陷,果肉味苦,不能食用。受害严重的枣园,病果率高达80%以上,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8种药剂对枣果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枣缩果病、枣黑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70%甲基托布津、70%代森锰锌、3%中生菌素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防效较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9.91%和76.60%,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50%和81.89%;70%代森锰锌500倍液和8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31%和72.19%,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43%和84.48%;3%中生菌素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15%和76.2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00倍液和300倍液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2%和78.85%。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北方枣区大面积发生枣锈病,且发病程度严重,造成枣树早期落叶,导致枣果产量低、质量差,有的枣树甚至绝产,早期落叶还会影响到来年的枣果产量和质量,给枣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6年, 对121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茎腐病的鉴定与评价。在1213份玉米种质中, 鉴定出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的材料207份, 占鉴定总数的17.1%, 主要来自中国的内蒙古、河北、山西及美国等地。抗性材料159份, 占鉴定材料数的13.1%, 主要由源自中国的内蒙古、云南、山西和美国等地的种质构成。由此可见, 玉米种质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抗腐霉茎腐病资源, 且抗性水平与地理来源有关。自交系和农家种中对肿囊腐霉茎腐病表现高抗的种质分别占鉴定种质总数的18.7%和10.6%, 表明自交系中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资源较农家种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正>枣轮纹病又称枣浆果病、枣黑腐病,广泛分布于中原和华北等地,主要为害果实,一般年份病果率达15%~20%,严重时病果率达40%~50%,引起枣果提前脱落,品质降低,甚至不能食用。发病原因:引发枣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轮纹大茎点菌。其菌丝无色有隔,扁圆形或球形的深褐色子囊壳有孔口,上端稍大下端稍窄的棒状子囊内有8个子  相似文献   

16.
枣树种植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风沙荒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的区域,枣树的种植可以极大的改善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且效益突出、惠民成效显著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枣黑斑病在多个枣产区发生普遍,给职工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枣黑斑病分布及危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为综合防控枣黑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合阿克苏地区土壤的基本供肥特点和丰产园果农施肥平均水平及高限水平设置不同的施肥梯度,对不同处理茎粗和枣吊生长、产量、品质及效益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茎粗、枣吊的增长量及灰枣产量和品质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总施肥量2.50-5.50ks/株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灰枣产量随之增加,增产效果显著:在枣树总施肥量8.00-10.00kg/株范围内,灰枣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略有下降.说明过量施肥易造成树体营养元素的失衡.在养分离子之间存在着拮抗作用,从而影响树体对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产量。在一定施肥范围内枣树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产量则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10.枣龟蜡蚧危害枣树情况的调查与防治方法的研究单位名称:衡水学院评价日期:2011.01.04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通过对同一栽培条件下,受枣龟蜡蚧危害的两种枣树上的不同品质枣果(可食用和不能食用)的钙、磷、总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干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引起。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近几年在河北省中南部已成为常发性病害。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茎腐病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影响河南省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介绍了河南省玉米茎腐病的病原、症状和发病规律,分析了其发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从而为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