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空间洛伦茨曲线的北京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北京山区各区县1995—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应用经济学洛伦茨曲线以及基尼系数的概念进行北京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2002年空间基尼系数为0.325,下同)和园地(0.276)分布最不均衡(过于集中),耕地(0.258)和未利用地(0.234)次之,林地(0.18)分布相对均衡(比较分散);在时间尺度上,园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不均衡程度有所减弱,而耕地、林地却有增加。这说明北京山区各区县5种主要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该结论可为山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喀斯特典型县域——都安瑶族自治县1977年航片故据,1988、1999和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空间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都安县28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疏林地、有林地、草地和沟谷耕地在各乡镇分布不均衡,灌丛地、建设用地、裸岩地和坡耕地在各乡镇分布的面积比例大致相等;在时间演变上,坡耕地、裸岩地、建设用地和有林地朝着均匀的方向分布;灌丛地、草地和沟谷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朝着相对集中的方向分布。该结论可为喀斯特县域合理利用土地、石漠化综合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缑武龙  黎诚  胡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43-19544,19551
基于安化县各乡镇1998和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应用经济学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定量化研究某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安化县各乡镇5种主要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在空间尺度上,未利用地和耕地分布最不均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园地次之,林地分布相对均衡;在时间尺度上,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不均衡程度有所减弱,而园地、未利用地却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2000,2003和2007年三时相的昌平区土地利用信息,以高程150 m为界限划分为山地生态涵养区和平原经济发展区。分析表明,平原经济发展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向城矿居用地转化,而山地生态涵养区各组分变化并不明显。应用空间洛伦茨曲线和空间基尼系数分析揭示三时相不同土地用途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水域和城矿居用地的空间分布在三时相最不均匀,集中于平原经济发展区,耕地和林地比较均匀,未利用地分布变化较大。7年之间耕地、林地和水域在向均匀方向发展,城矿居用地先趋于不均匀后转向均匀发展,未利用地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1年重庆市忠县土地利用数据,构建9种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数据体系,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熵与空间洛伦茨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忠县28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基于县域尺度下的空间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忠县土地利用信息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且从空间角度将全区分成信息熵高值区、信息熵中值区、信息熵低值区,平均信息熵值为1.24 Nat,信息熵最高值为1.63 Nat,信息熵最低值为0.69 Nat;重庆市忠县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的分布最为均衡分散,水域、未利用土地分布则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各乡镇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从而优化全县土地利用结构,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昌吉州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昌吉州各县市1998~2007年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数据,应用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及基尼系数的概念进行昌吉州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的定量化研究.[结果]在空间尺度上,渔业产值(2007年的基尼系数为0.59,下同)和林业产值(0.19)分布较不均衡,农业产值(0.07)和牧业产值(0.08)分布相对均衡;在时间尺度上,林业产值和牧业产值趋向分散,而农业产值和渔业产值趋向集中.[结论]昌吉州各县市农林牧渔业产值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山东省各市2003要2012年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数据,应用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理论,对山东省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结构分布:农业产值、牧业产值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基尼系数分布在0.10~0.24,3种产值在山东省分布较均衡;林业产值的基尼系数分布在0.33~0.36,产值的空间分布比较集中;渔业产值的基尼系数在0.57~0.59,产值的空间分布非常集聚。时间结构变化:林业产值趋向集中,农业产值、牧业产值、渔业产值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趋向分散。通过研究产值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山东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宁岸新  秦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58-5061
基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9~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应用经济学中衡量财产、资源分配程度的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方法进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结构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在各用地类型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分布较为均衡,空间基尼系数分别为0.064、0.183;园地分布较为集中,空间基尼系数为0.485。过去10年间,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以及交通运输用地分布趋向均衡,其余地类分布趋向集中,其中园地变化最大。空间洛伦茨曲线理论可直观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域上的配置及其对比关系,基尼系数可对集中情况进行定量化研究,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宏观角度研究新疆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二元相关分析方法,对2012年新疆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耕地比重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呈正比;建设用地比重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呈正比,与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成反比;园地比重与人口密度呈正比.牧草地比重与人均粮食产量呈正比.[结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利用这种相关关系有助于加强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吉林西部宜农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期为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模糊数学方法,依据系统性、主导性、有效性、可行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耐性定律,按照农作物生态幅要求确定合理评价标准;原始数据基于GIS技术处理,应用EXCEL中VBA程序完成评价计算。[结果]吉林西部宜农Ⅰ等地5512km2、Ⅱ等地25985km2、Ⅲ等地7907km2,不宜农地6312km2。根据评价结果,土地利用调整的重点区域是镇赉县、大安县、乾安县、通榆县、长岭县西部,改善灌排条件、治理土地盐碱化、退耕还林还草是土地利用调整方向。[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吉林西部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吉林西部土地沙化气候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沙化比较典型的吉林西部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白城、洮南、镇赉、大安、前郭、乾安、通榆和长岭8个县(市)。通过对这8个区域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区域气象要素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气候变化对土地沙化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降水逐年减少,气温逐年递增,如果不加以治理,土地沙化现象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李淑杰  窦森  王利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46-848,882
首先,根据自然环境条件把吉林省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土地利用区,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根据社会、经济指标把3个区细分为6类土地利用区。其次,针对各分区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控措施。最后,探讨了协调区域间土地利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DPSIR模型与TOPSIS算法的吉林省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度诊断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构建基于DPSIR框架的吉林省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TOPSIS算法结合障碍度模型对其健康状况及障碍因子进行动态综合诊断。结果表明:(1)吉林省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呈先递减后递增的总体提升态势。(2)DPSIR子系统中,C_(驱动力)、C_(状态)、C_(影响)基本呈递增态势,C_(压力)呈现"W"型变化态势,压力较大且很不稳定,C_(响应)长期处于偏低态势。(3)准则层障碍度排序历年一致,即Y_(压力)Y_(状态)Y_(影响)Y_(驱动力)Y_(响应);指标层主要障碍因子: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土地垦殖率、地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化水平。引入DPSIR模型可以从系统角度看待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将其与TOPSIS算法相结合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应用熵值法计算耕地集约利用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出耕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并分析湖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影响湖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重要的因素为机械化率、动力投入、化肥投入、粮食安全系数和劳动力投入指数。湖南省各市州耕地集约利用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性,总体上呈东高西低的特点。高度集约利用区主要是位于长株潭和环洞庭湖地区;中度集约利用区主要分布在湘中南地区,低度集约利用区主要分布于湘西地区。  相似文献   

16.
Soil macro-arthropods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in Jilin Province of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emphasis laid on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in relation to the types of land-use, i.e., farm yard, farm land and Three-North Forest Shelter Belt. Soil macro-arthropods were hand-sorted in the field. A total of 2 357 soil macro-arthropod individuals was captured and fell into 70 familie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ype of land use affected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of soil macro-arthropod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ad a strong impact on the soil macro-arthropods community, the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s changed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macro-arthropods in the soil profile, and improved the richness and abundance of macro-arthropods in the lower soil layers especially in July.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different groups of soil macro-arthropods had various responses to land use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