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非干旱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的科学检讨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黄土高原、华南花岗岩丘陵、南方岩溶山地和西南干热河谷既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也是非干旱气候区的造林困难地区。以上 4区的大部分地区可以依靠生态修复恢复植被 ,但C层大面积裸露的华南花岗岩丘陵、严重石漠化的岩溶山地和侵蚀强烈的干热河谷泥岩坡地 ,通过生态修复恢复植被难度较大 ,应辅以工程整地、引进外来树种和种植植物篱、藤本植物等人工措施 ,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2.
大田系闽江流域源头,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种类繁多,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和生态的自我修复。多年封禁治理实践表明,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治理中轻度林地水土流失的一条有效途径。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剖析了流域生态自我修复的有利因素,并针对流域生态和社会经济特征,提出相应的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对策和切实可行的4条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典型植被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黑河下游额济纳旗绿洲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在实地调查该 旗绿洲的主体--典型植被和收集有关植物资源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查明了典型植被现状 ,经过分析讨论认为,为了有效保护和拯救现有典型植被、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 应抓紧制定保护和发展规划,增加其生态用水量,大力推行围栏封育,进一步扩大自然保护 区规模,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人工植被、适当引进优良水土保持经济植物等.  相似文献   

4.
植被类型以松栎混交和柞树为主的青杠扒小流域是豫西南长江流域浅山丘陵过渡区的典型代表,2005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生态修复试点小流域。10年来,河南省相关部门根据该流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特点和土地利用方式,正确处理生态和生存问题,配置适合本区的生态修复措施,如发展绿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封禁力度等,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经验在同类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浅谈生态修复的含义及其实施配套措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行植物生态系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正确理解生态修复的含义是制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配套措施的基础。探讨了生态修复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实施的限制条件 ,并根据江西省近 3年的生态修复试点经验 ,浅析了政策法规、管护、宣传和其他配套措施的作用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能源开发是巩固生态修复、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建设成果的支撑和保障。长期以来,农村能源问题一直是造成森林砍伐、植被破坏、生态恶化的主要成因之一。近年来,安义县着力探索通过发展小水电,推广沼气池、节柴灶和液化气等,开源节能,解决了群众的烧柴替代问题,保证了“封山不封灶、封山不减收”,为大面积封育保护,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自我修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中,遵循自然规律,在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同时,采取禁牧、轮牧、休牧和生态移民等措施,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同时,内蒙古重视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机构建设、执法体系建设、生态保护和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等经验值得南方省市学习借鉴。建议进一步推广生态自我修复工程,扩大生态修复范围;自然生态修复与人工生态修复结合;生态保护与生态移民、资源开发与城市化结合。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主要的土壤类型有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泥炭土、盐碱土及风沙土 ,不同的土壤类型有其适生的植被类型。在分析土壤类型与植被类型相互因果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不同区域实施生态修复的建议。在人口分布较少的地区 ,应主要实行生态的自我修复 ,可适当采取必要的人为干预 ;在人口密集的农林牧业区 ,应以防为主 ,重点防止陡坡开荒 ,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大力营造农田、草原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充分利用自然之力,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促进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探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分析宁夏彭阳县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效果,认为黄土丘陵区利用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恢复植被效果良好,植被恢复的目标应为当地潜在的植物群落;小面积的高效开发是大面积封育保护的基础,实践证明畜牧产业化开发应是该区域发展的方向;搞好项目后期管理是生态修复成功的关键,宣传教育人们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1.
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新时期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采取新的措施 ,依靠大自然的力量 ,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加快植被恢复 ,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是费省效宏、快速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因地制宜 ,分区采取“以改促封”、“以建促封”、“以调促封”、“以移促封”等多种措施 ,为生态的自我修复创造条件。同时要处理好依靠大自然力量和依靠人工治理的关系、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大面积封育保护的关系、封与育的关系和封与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赣江流域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抗侵蚀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以及土壤水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方法]选取3种不同成土母质(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每一种母质又设置了3种植被覆盖条件下的红壤,应用静水天平法测定土壤的水稳性指数,并研究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赣南红壤的水稳性随浸水时间延长而减弱,这种减弱变化不受母质类型和植被覆盖的变化而改变。林草地和灌草地土壤水稳性在浸水过程中土壤的水稳性指数较为稳定,下降幅度小,(林下)裸地土壤浸水后水稳性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以(林下)裸地作为对照,3种母质的林草地、灌草地的水稳性指数均有显著提高。[结论]静水天平法特别适合研究土壤水稳性的动态变化规律。赣江流域红壤地区的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河水漫溢干扰对土壤盐分的影响——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漫溢后出现明显的植被群落变化的原因和不同漫溢方式对表层土壤盐分的影响,为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和人工植被的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土壤溶液电导率法测定塔里木河下游漫溢区和非漫溢区399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盐分含量,探讨不同漫溢干扰方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塔里木河下游土壤的含盐量较高,但在漫溢干扰后土壤表层盐分均出现明显的下降;漫溢方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漫溢前的土壤总盐含量与多次漫溢后差异达极显著,与少次漫溢和冲刷差异显著,与长期渍水差异不显著。[结论]漫溢干扰后土壤表层盐分有所降低是植被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其中中等频次和持续时间的漫溢干扰更有利于表层土壤盐分的淋洗和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区考察组获得的资料为依据,对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的基础和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植被恢复的目标和策略。黄土高原天然群落恢复的基本措施是封育,有条件的区域应实施人工促进,使植被自然恢复力与人为促进力相结合;人工植被建设应充分利用乡土树草种,合理利用外来种,采用防护性整地和管理措施,造林种草后引导乡土物种进入群落,进行天然化培育;以流域为治理单元,优化景观斑块空间布局和面积构成,逐步改造具有退化特征的人工群落,使建群种能够自我更新,群落可永续利用;政府部门在政策上要保护现有成果,扩大自然修复比例;保护大户承包治理的积极性,鼓励多元化投资,进行植被建设;扩大黄土区植被建设和科研投资力度,培育黄土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Severe soil and water loss has lead to widespread land degradation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a great deal of effort was made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o reduce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loess plateau. However, due to water shortage the efficiency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as not as satisfactory as expected. As part of a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oject, we conducted research aiming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pattern and soil water dynamics. The goal was to find vegetation types appropriate for the loess plateau with scarce water resources. In 1986, fifteen plots of land were planted with five vegetation types: pine woodland, shrubland, sloping cropland, alfalfa and semi-natural grassland. Soil water content, runoff, soil erosion were measured for each plo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uch as rainfall, evaporation and temperature, were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by an automated meteorological st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ver pattern and soil water dynamic was evaluated by using statistical models. We found that: (1) soil water loss occurr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nd it reached the maximum in the second half of July; (2) soil water was not fully replenished from rainfall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3) pine woodland induced the largest water loss to surface runoff, followed by sloping cropland, alfalfa, semi-natural grassland and shrubland; the poor capability of pine woodland for water conservation may be attributed to soil compaction and poor ground coverage under the tree; (4) in most cases, soil water of the five vegetation types was low except for shrubland and semi-natural grassland where it was moderate-high during a few periods. These conditions inhibit sustainable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semi-arid loess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的发展极为重要。白银市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矿农交错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以工业为主体的强烈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共同作用,使白银市区产生了诸如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进一步短缺和天然植被遭到人为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白银市区生态退化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根据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根据白银市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白银市区生态恢复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流域的环境治理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分析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可以看出在历史时期 ,特别是近 5 0年来的水土资源开发 ,使流域上、下游维护生态环境的水分条件失调 ,植被退化和沙漠化急剧发展 ,已威胁到塔里木盆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既迫切又及时 ,采取“治理上游、改造中游、拯救下游”的工程措施 ,可起到调控流域水资源分配 ,改善河流沿岸荒漠林 ,保障输送一定水量恢复下游生态的控制作用 ;但还必需采取整个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的一系列根本措施 ,进行生态建设 ,使流域上下游协调发展 ,才能有效遏制住环境退化。根据塔河实际 ,还提出了近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植被恢复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明确植被恢复条件下流域水资源的演变趋势,为指导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科学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结合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长序列气象、水文数据,分析流域尺度水循环要素的演变趋势,分析植被恢复对关键水循环要素演变的影响作用。[结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川河流域丘陵山区植被覆盖快速增加,仅2000—2019年期间平均增幅14.98%,最大增幅52.2%。1956—2019年,流域年降水量相对平稳,但年径流量呈不显著衰减趋势,平均降幅1.60×107 m3/10 a,流域生态用水量增加是造成径流衰减的主要原因;植被恢复改变了流域大气降水的时空分配,在空间上更多降水用于流域内部生态消耗,减小了对下游的水源供给量,在时间上更多降水参与土壤水—地下水循环,延长了向流域外的排泄周期;地表风速、水面蒸发量、干旱指数等气象要素显著降低。[结论] 植被恢复影响下,北川河流域生态用水量增大,径流量衰减,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循环过程的水量比例增加,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高,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黑河中游荒漠植物生长与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荒漠化防治中植物生长与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关系,为荒漠区植被修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黑河中游荒漠区建立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取得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盖度、生物量等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对植物生长和水分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2006—2014年,土壤质量含水率、生物量、盖度变化接近且最大,降水量次之,地下水埋深最小;生物量、盖度呈波动性增大趋势较明显,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位变化呈波动性略有降低趋势,但不明显。(2)在植物生长季的3—11月期间,土壤各层含水率变化步调基本一致,植物平均生物量和盖度变化步调基本一致,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变化步调基本一致。(3)建立了盖度与0—20cm土壤质量含水率、生物量与0—20cm土壤质量含水率回归方程,且均通过了R拟合检验,F方差检验,t回归系数检验,通过模型预测盖度、生物量的变差分别为99.0%和91.4%,预测盖度和生物量变化的准确率分别可达86.5%,78.9%。[结论]黑河中游荒漠植被的生长与环境水分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可通过水资源管理修复植被,也可根据植被生长状况评估水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基础工程建设中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代化基础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至2013年全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0.44×104km和1.3×104km,跃居世界第一。但国家重大工程施工,均是以牺牲土壤生态为代价的基础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圈物质与生物循环,加剧了土壤侵蚀和地质夷平过程,因此土壤生态修复势在必行。本文综合15年的研发,重点阐述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镇化发展中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土壤破坏特征,结合大量土壤生态修复工程实践,论述了道路创伤边坡、城市高陡岩石边坡土壤生态修复创新技术,为我国南方基础工程建设提供了侵蚀性土壤生态修复支撑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