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玉米顶腐病是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发。近几年,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危害重,潜伏危险较高。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或心叶腐烂的总称,2013年在沈丘县各乡镇发生比较普遍。据调查,一般发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较小;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败育,不能正常抽雄散粉,造成授粉不良甚至空秆,使玉米产量严重受损。由于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上连年重茬种植,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受近年一些特殊气候的影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是南阳市主要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万hm2,其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多种病虫害也逐年加重,加上连年重茬种植,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玉米顶腐病在南阳市玉米田发生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一般发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较小;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败育,不能正常抽雄散粉,造成授粉不良甚至空秆,使玉米产量严重受损,对南阳市玉米生产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3.
<正>一、玉米顶腐病在龙江县的发生情况玉米顶腐病是玉米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2005年6月中旬玉米顶腐病在我县玉米田首次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生产上严重的产量损失,有的地块造成毁种。2009年5月末至6月上旬有零星发病,玉米大部分在3叶1心至4叶1心。2010年,我县顶腐病又一次大发生,6月上旬全县玉米发病面积在10万亩以上,发病时大部分玉米植株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南阳市主要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万hm2,其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多种病虫害也逐年加重,加上连年重茬种植,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玉米顶腐病在南阳市玉米田发生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一般发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较小;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败育,不能正常抽雄散粉,造成授粉不良甚至空秆,使玉米产量严重受损,对南阳市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哈尔滨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玉米附加值的提高,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苗期病虫害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尤其是玉米顶腐病在我市发生以来,已经成为我市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对我市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明确玉米顶腐病发生原因和发生规律,我们对全市不同玉米种植区域内,不同玉米品种的顶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出防治效果稳定,适合生产需要的药剂,为今后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沧州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00万亩左右,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方式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近几年来,沧州市夏玉米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玉米粗缩病、苗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顶腐病、玉米茎基腐病和玉米青枯病等,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蓟马、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虫害。根据近年来夏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以下几点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玉米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玉米田的病虫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穗腐病和粒腐病、玉米病毒病等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症状:本病以侵染叶片为主,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  相似文献   

8.
顶腐病是对玉米产量有较大影响的病害。针对2011年黄淮海地区7月下旬-8月上旬连阴雨多、高温高湿有利于玉米顶腐病发生的情况,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县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对夏玉米顶腐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顶腐病发病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措施,为今后预防夏玉米顶腐病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龙江县玉米顶腐病于2005年首次发生,而且部分乡镇玉米田发生顶腐病非常严重,主要得病品种是龙单26,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减产减收。之后几年虽然危害较轻,但每年都有不同成度的发生,危害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造成全县玉米顶腐病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2010年,全县玉米顶腐病再次大发生,主要以龙单24品种发病面积最大,危害最重,还涉及10多个玉米品种发病,发病地块平均发病株率为20%~23.5%,严重地块发病株率高达9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发生玉米顶腐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春季持续低温,玉米播种后出苗延迟,苗小,苗弱,不整齐,而抗病性差,加之后期突然高温天气,导致玉米顶腐病在我县这个玉米产区发生较为严重和普遍,农民朋友应该密切注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0.
近年,豫南地区夏玉米频现黄化、心叶扭曲、心叶抽不出来的现象,有些是除草剂烟嘧磺隆系列产品造成的药害,更多是玉米顶腐病的危害。只有仔细甄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早防早治,以免造成严重损失。一、发病条件玉米顶腐病可分为真菌型和细菌性2种。玉米植株喇叭口期遇到持续高温易发生该病。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强光照气候条件下,易伤害叶片顶端的幼嫩组织,导致细菌入侵。  相似文献   

11.
玉米顶腐病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顶腐病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地区首次被发现,当年发病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3。其后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也有此病发生。2005年和2006年,在辽宁西部地区零星发生,2007年普遍发生。200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5~6月份出现了持续的低温、多雨、寡照天气,致使大面积发生了玉米顶腐病,据各县(市)区调查,全市发生面积近。7万公顷,发病率为5%~50%,严重地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玉米顶腐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龙江省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病原菌特性、发病规律及流行条件提出了玉米顶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首次发现,为玉米新病害。2002年,玉米顶腐病在辽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山东等省发生,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对建平县玉米顶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将对建平县玉米产业的保护和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腐烂病的总称,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病害,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危害损失大,潜在危险性较高,必须引起警惕。1玉米顶腐病的症状玉米顶腐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表现出不同症状。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国家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国内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然而,其上顶腐病的发生在我国各玉米产区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作为玉米传统种植地区,玉米顶腐病于2016年7月首次发现,相关科学研究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国内学者相关理论研究,从增加玉米苗期抗病能力、生长期抗病能力以及使用农药等角度提出防治该病害的措施,以期为文安县有针对地开展玉米顶腐病的进一步蔓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一、管理措施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正赶上立秋时节,这一时期是玉米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管理技术跟不上,会降低玉米的产量。为确保这一时期玉米丰产丰收,玉米生长后期主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病虫害防治8月以后夏玉米即将进入抽雄授粉期,这一时期玉米主要病虫害有:玉米褐斑病、顶腐病、茎基腐病、玉米螟、黏虫、玉米蚜虫等。  相似文献   

17.
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米顶腐病发病规律、发病症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土壤温度、湿度及播种期对玉米顶腐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湿度与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表现为低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早播病害发生严重,晚播病害发生轻但产量损失比较大,以4月16日左右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19.
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起,其发生目前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重,潜在危险性较高,症状表现为单果穗小,籽粒不饱满。玉米顶腐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表现出不同症状。苗期侵染,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呈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植株枯萎或死亡;植株生长中、后期,叶基部腐烂、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以后长出的新叶顶端腐烂,导致叶片短小、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出现似刀削状的缺刻和黄化条纹。成株期感病,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矮化,顶部叶片也会出现短小、组织残缺或皱褶扭曲等现象。茎基部节间短,常有似虫蛀孔道状开裂,纵切面可见褐变;轻度感病者,植株后期可抽雄结  相似文献   

20.
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相互关系及发病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其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抱菌均可交互侵染引起这两种病害,并且能从植株的外侧和内部由基部向穗部传染,初步证实引起穗腐病的镰孢菌是来自茎腐病的镰孢菌。穗、茎腐病的发病条件试验结果显示,玉米茎腐病与玉米品种的抗性、生育期、种植密度、地势、降水和施肥等的关系极为密切,而玉米穗腐病与玉米品种的抗性、土壤类型、种植形式和螟害的关系密切。通过施用钾肥和防治玉米螟可有效地减轻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