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红吸浆虫在土内有4种虫态,其分布以中层(7~13厘米)最多,下层(13~20厘米)次之,上层(0~7厘米)最少,20~38厘米仍有虫口分布.幼虫以上层为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圆茧以中,下层最多,上层很少;长茧及蛹以上层为最多,中、下层较少.成虫发生迟早及持续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3~5月的降雨量,其中以4月下旬降雨最为重要.4月下旬降雨多,则成虫发生早,持续时间长,成虫发生盛期与小麦抽穗期相吻合的机会多,小麦受害重.在小麦抽穗前施一次长效农药封闭地面,可杀死不断上升地面的幼虫和蛹,阻止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吸浆虫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两种,江苏省发生的主要是红吸浆虫。小麦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与棉铃虫化蛹的关系及对下代发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土壤湿度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对棉铃虫的化蛹及羽化影响不大。土壤相对含水量在90%以下时,棉铃虫化蛹率一般在90%以上,羽化率在80%以上,最适为40%左右。降雨对棉铃虫入土化蛹的不同时段影响有差异,雨水浸湿土壤,对入土后尚未化蛹的幼虫影响很大,其死亡率接近100%。化蛹后蛹的死亡率则主要取决于浸水时间的长短。浸水1~2d,对蛹的影响较小,羽化率一般在50%以上;浸水3~4d,羽化率则一般低于20%。对近年棉铃虫发生的实况分析也表明,棉铃虫入土时降大雨,后期蛾消长曲线上相应的位置将出现一个低谷。灌水灭蛹以幼虫入土高峰期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低温对不同虫态烟草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处理方法,对不同虫态烟草甲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各虫态烟草甲耐低温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幼虫、成虫、卵。-20℃处理,各虫态烟草甲死亡率都为100%;-10℃低温条件下,处理1h以上,烟草甲卵和成虫全部死亡,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幼虫全部死亡;5℃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卵不再孵化,5℃处理20d不能使烟草甲幼虫和成虫完全致死,但影响幼虫化蛹和成虫产卵。各温度处理中烟草甲幼虫最终羽化率为0,成虫单雌产卵量为0。0℃,5℃卵最高孵化率均为41.67%。对照中幼虫最终羽化率为77%、卵最终孵化率为52%。  相似文献   

5.
如何防治小麦吸浆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在南乐县一年发生一代。近几年来,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小麦吸浆虫在河南省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个别地块虫口密度居高不下,危害逐年加重。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吮吸麦粒浆汁,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由于吸浆虫虫体小,危害隐蔽,前期不易发现,等到发现时往往已错过防治时期,因此要抓住防治时机,进行科学防治,及时有效地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为世界性害虫,也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发生有十几种,危害小麦的主要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其中以前者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以幼虫吮吸麦粒浆汁,造成瘪粒甚至成空壳而减产,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60%~80%,甚至绝收。危害特点两种吸浆虫均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为害,被吸浆虫为害的小麦,其长势和穗型大小不受影响,且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长势。受害小麦粒浆液被吸食而变瘦,出现瘪粒,甚至成空壳。  相似文献   

7.
室内设定的高温与时间多组合条件下,调查了置于细砂土中的美洲斑潜蝇蛹的羽化率。结果表明,50℃持续2h蛹的校正死亡率为67.2%;44℃处理2h蛹的校正死亡率接近50℃相应处理,48℃、46℃、42℃、40℃的相应处理均显著不及50℃处理。50℃处理4h、48℃处理24h、40~46℃处理72h,蛹的羽化率均为0。说明温度高低、历时长短与蛹的死亡率直接相关。田间防治试验表明,高温闷棚5~7d以上,美洲斑潜蝇蛹无一羽化,较好地降低了发生基数,为田间美洲斑潜蝇的生态防治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黑拟谷盗Tribolium madens(Charp.),是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面粉厂害虫,亦能为害小麦的胚乳。国内尚未报道此虫的生物学特性的论文。其卵在17℃以下,22、27、30、35、37、40℃不同温度及相对湿度40%、70%条件下处理后,卵孵化率有明显的差异。可分三个温区:17℃以下及40℃时卵孵化率为O,37℃孵化率为50%左右,其它温度下黑拟谷盗卵有70%以上孵化。从卵期来言,温度低卵期长,温度高卵期短。湿度对卵孵化率无影响。在温度17℃以下及37℃时黑拟谷盗幼虫不能进入蛹期。赤拟谷盗、杂拟谷盗在37℃时却有部分幼虫化蛹。27℃黑拟谷盗、杂拟谷盗幼虫死亡率为10%,赤拟谷盗在20%以下。黑拟谷盗个体幼虫在此温度条件下需要32—40天才能全部化蛹,群聚生活的幼虫二个月内仍处于幼虫期。赤拟谷盗、杂拟谷盗个体与群体幼虫化蛹天数的差异不如黑拟谷盗明显。相对湿度70%,温度范围20—30℃条件下黑拟谷盗幼虫发育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幼虫期缩短。黑拟谷盗蛹期在35℃为4.3天,27℃为5.6天,22℃为20天。黑拟谷盗卵孵化卒,幼虫发育仅仅在低湿条件下一个很狭窄的温度范围25—30℃内最佳。卵期、幼虫发育期,蛹期均短。且幼虫具有群聚性而延长幼虫期的特性,从而导致在西北某些地区偶而发现黑拟谷盗成虫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网小麦吸浆虫越冬基数调查,结合长期气候预测和农田生态条件分析,预计2007年小麦吸浆虫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小麦红吸浆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1986~1989年对河北省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查明了该省发生的吸浆虫是小麦红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虫茧在土中越夏、越冬,长达10个多月.活动幼虫有随土温变化而垂直移动的习性,且与小麦生育期相一致.作者提出了“以种植抗虫品种为主,药剂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三年来.经河北大面积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红吸浆虫为害,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rn(Herbst)不同虫态(3-4龄幼虫、1-2龄蛹和羽化1天成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歧化酶(SOD)活力在电子束辐照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赤拟谷盗不同虫态的POD活力:羽化1 d成虫〉1-2龄蛹〉3-4龄幼虫;CAT活力:羽化1 d成虫〉1-2龄蛹〉3-4龄幼虫;SOD活力:3-4龄幼虫〉1-2龄蛹〉羽化1 d成虫。辐照处理后,保护酶活力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赤拟谷盗3种虫态POD活力均在500 Gy辐照剂量最高;3-4龄幼虫和1-2龄蛹CAT活力在420 Gy辐照剂量最高,羽化1 d成虫300 Gy最高;3-4龄幼虫和1-2龄蛹SOD活力在420 Gy辐照剂量最高,羽化1 d成虫500 Gy最高。本试验结果有助于阐明电子束辐照对储粮害虫的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12.
小麦吸浆虫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小麦吸浆虫在夏邑个别乡镇零星发生,进入90年代后,小麦吸浆虫在全县呈扩散加重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虫口高密度地块激增。2008年春季普查全县24个乡镇,小麦吸浆虫发生乡镇15个,重发生乡镇3个,全县发生面积1.3万hm^2,重发生麦田小麦减产70%~80%。  相似文献   

13.
双价基因(Bt+CpTI)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及抑制生长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比较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双价棉 )与转 Bt单基因棉 ( Bt棉 )对棉铃虫不同Cry1 Ac抗性种群杀虫活性的时间动态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抑制生长作用。结果表明 ,双价棉叶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于 6月底最高 ,7月底和 8月下旬逐渐下降 ,高于同期测定的 Bt棉的杀虫活性。双价棉对棉铃虫抗性种群 2~ 5龄幼虫的死亡率、存活幼虫体重、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等生长发育的影响 ,均显著高于 Bt棉。用 Bt棉叶连续饲养不同龄期抗性棉铃虫 ,2龄幼虫就可部分化蛹和羽化 ,而用双价棉饲养 ,5龄以下幼虫不能化蛹和羽化 ,表明双价棉对抗性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4.
暖冬气候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河南省新乡地区小麦生育期内的积温近17年来比1960~1990年高45~612℃,冬季平均气温高0.9~4.1℃,从而使小麦生育期提前,冬季冻害和春季“倒春寒”的危害频繁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的气候变化特点和对小麦生长影响情况,提出生产上多利用半冬性、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迟的小麦品种;做到适期播种;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方法,减少暖冬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吸浆虫发生动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受吸浆虫危害的小麦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本文从气象条件入手,结合吸浆虫的生活习性,通过分析,找出了对吸浆虫影响较大的气象要素,并总结了气象条件对吸浆虫发生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 Everts)是一种隐蔽性、抗逆性和抗药性很强的检疫性害虫,许多国家为消灭它而进行了化学的和物理方法的处理研究,这些方法难以彻底防除.1985——1990年笔者用C_060-伽马射线的不同剂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成虫、幼虫.蛹和卵的百分之百致死剂量范围内,随着致死剂量的增加各虫态百分之百致死的时间减少.成虫、幼虫和蛹用较低剂量辐照后主要影响成虫的产卵和卵的孵化;幼虫的化蛹和蛹的羽化;蛹的羽化和成虫的产卵等发育效应.从试验中说明了伽马射线的剂量影响它们发育至下一虫期.  相似文献   

17.
得克萨斯州立学院试验站在生物气候室内使棉铃虫虫蛹的潜育期经受不同的光照期和不同的温度,并将潜育终止期所需的日数记录下来。潜育终止期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受光照期的影响则较小。潜育终止期所需日数与温度成负相关。棉铃虫在育虫室内是按照普通昼长和普通温度饲养的。潜育的蛹都在育虫室内越冬,春季潜育期终止的时刻是与10℃以上相对恒定的温度的出现相关  相似文献   

18.
马宏光 《种子世界》2021,(7):0078-0080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就玉米内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展开讨论。就玉米内生真菌,白僵菌以及链格孢菌,如白僵菌 YC1、链格孢菌 GX5 处理玉米种子,并将其种植于田间。在管理时,采用常规管理,采用新鲜的玉米籽喂养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并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时期。就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时期、羽化率等指标结果,分析白僵菌 YC1、链格孢菌 GX5 的优势。通过对照结果表明,玉米内生真菌 YC1 处理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日期照比对照组显著延长,比对照组增加 69.36%。且在羽化过程中,蛹期以及化蛹率略微降低。而羽化率与对照组 65.08%相比,明显降低,仅有 3.33%。GX5处理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发育历程比对照组显著延长,化蛹率高达 16.67%、羽化率 8.3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在蛹成虫期、翅展、翅长等数据对比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玉米内生真菌白僵菌 YC1、链格孢菌 GX5 可以降低草地贪夜蛾繁殖率。在玉米高产技术中,可以控制病虫害,具备较大的应用潜力以及优势。  相似文献   

19.
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对小地老虎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对小地老虎的致死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棉对照相比,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对小地老虎幼虫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但不理想;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对小地老虎幼虫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表现为使各虫态发育历期延长,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延长,幼虫虫体质量和蛹质量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发生加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已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1 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吸食小麦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由于该虫虫体小,地上活动时间短,危害隐蔽,虫量小、危害轻时不易被发现,只有在虫量多、危害重、减产幅度较大时才意识到是吸浆虫危害所致,损失已无法挽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