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满足多次喷射技术对高压油泵泵油提出的新要求,该文基于GD-1电控柴油机高压油泵设计了适应于多次喷射的控制策略,并在发动机台架上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实现了对高压油泵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高压油泵的优越性能,并有效保证整个电控喷油系统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改善高压共轨式柴油机的多次喷射控制和降低柴油机的排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油喷射系统作为柴油机的“心脏”,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和工作可靠性。随着人们对柴油机智能化、强度化、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柴油机必须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而高压共轨系统具有高度的控制灵活性,其已成为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为此,介绍了这种喷油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现状。  相似文献   

3.
针对单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保有量大、应用范围广,而又普遍存在油耗、排污相对偏高的问题,结合X195柴油机结构特点,在不改变原机任何结构的前提下,增设一套燃油供给系统。增设的燃油供给系统与原燃油供给系统配合,用机械控制方式代替高压电控喷射系统,实现分开喷射,以促进柴油和空气的混合、提高混合气形成质量、改善燃烧过程,从而改善柴油机经济性和排放。试验结果表明。增设一套燃油供给系统实现分开喷射,对控制排放(特别是降低噪音)有作用,此外可改善低温起动性能。采用两个喷油泵分别向一个喷油器供油,实现分开喷射,对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柴油机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喷射与燃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2135型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日寸的喷射与燃烧特性。测试了嘴端油管压力、针阀升程、缸内压力、氮氧化物排放等参数,计算了燃烧率和累计燃烧率。试验结果表明,该燃料的喷射与燃烧过程明显不同于柴油。二甲醚的油管压力升高率和压力峰值低,喷射滞后期及其负荷依赖性很大;相应地,其着火点迟后,着火点的负荷依赖性也很大;滞燃期短;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低;扩散燃烧快速。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可大幅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并实现无烟、低噪声燃烧。  相似文献   

5.
基于GT-Power软件对12V26型柴油机进行仿真模拟。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不同进气门关闭角度对柴油机性能参数与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米勒循环使压缩终点压力温度有效降低。再重新匹配压缩比以补充米勒循环造成的进气损失,重新匹配喷油正时角度以优化燃烧,降低Soot排放。在采用米勒循环M40的基础上重新匹配最佳增压比16.5和最佳喷油正时角-16°CA时,可保证与原机功率相同,油耗降低12.84 g/(kW·h),NOX减排22.08%,Soot减排57.2%。  相似文献   

6.
一、高压共轨技术简介 柴油机在机械喷射、增压喷射和普通电喷后,近几年来出现了共轨高压喷射.  相似文献   

7.
<正>柴油机燃烧过程是柴油机实际工作循环能量转换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要组织好柴油机燃烧过程,必须从燃油、空气与燃烧室等各方面创造条件,如:空气量要足够;空气在燃烧室内应有足够强的涡流与紊流;喷油时空气要有足够的高温和高压以保证燃料及时迅速地着火与燃烧;要有适合的燃料,其自燃着火性能与压缩比相适应;燃料应不易积碳,不会引起腐蚀;要有适当的供油量与供油规律;燃料喷射的雾化质量和燃料在燃烧室的分布要合适,不滴油;燃烧室的结构应该促进空气与  相似文献   

8.
针对6110直喷式柴油机进气系统和喷油系统的特点,设计了几种缩口燃烧室,研究了燃烧室形状对高压喷射直喷式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缩口燃烧室有利于实现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 和排放指标的折衷,特别是创造了氮氧化物排放和微粒排放同时降低的条件;大的底台体积和较长唇部的缩口燃烧室有利于延迟喷油,可以更加有利于氮氧化物和微粒排放的降低,喷油提前角和喷雾锥角决定着燃汪在燃烧室内的落点高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浮游颗粒PM和NOx)和噪声,优良的混合气准备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因素。这要求高效喷射系统产生高喷射压力,确保燃油雾化良好,并且还必须精确控制喷油始点和喷油量。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泵喷嘴技术可以满足这一严格要求。泵喷嘴技术的关键是把喷油泵和喷嘴合成一体,以省去高压油管并获得高喷射压力。  相似文献   

10.
顾晨  王谦 《拖拉机》2011,(1):64-66
基于KIVA-3V程序并应用引导喷射策略,对柴油机燃烧过程与NOx排放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级喷射相比,引导喷射可缩短主喷滞燃期,降低最高燃烧温度,从而降低NOx排放。若引导喷射提前角过小,则NOx排放降低较少;若引导喷射提前角过大,则NOx排放增加。在11°CA的引导喷射提前角、15%的引导喷射量和4°CA的主喷提前角下,NOx排放降低了约13%。  相似文献   

11.
低排放柴油机燃烧及放热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对其性能及排放有较大影响,随着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柴油机采用提高喷油压力、推迟喷油来降低NOx排放。根据实测低排放柴油机气缸压力,分析其燃烧过程特性及放热规律。结果表明,推迟喷油,柴油机在大部分工况下,燃烧在上止点后才开始;最大压力升高率、最大燃烧压力较低,其对应相位较迟,放热峰值也较低。  相似文献   

12.
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 EGR温度对缸内压力、燃烧放热规律、燃烧温度以及 NOx 排放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 EGR进行冷却可以降低燃烧初期的压力升高率和峰值压力。低的 EGR温度可以延长燃烧滞燃期 ,增大预混合燃烧阶段燃烧的燃油比例 ,缩短燃烧持续期 ,降低最高燃烧温度 ,从而降低 NOx 的排放 ,同时可以降低碳烟的排放 ,提高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在车用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柴油-二甲醚的试验研究。将燃料供给系统作了改动,增加了高压氮气瓶以消除气阻。对供油提前角、喷油压力、柴油-二甲醚比例等参数对柴油机供油及燃料 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燃用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时,柴油机可在宽广的转速和负荷范围内稳定运行,最大爆发压力、压力升高率均低于原机,燃烧滞燃期缩短,预混合燃烧减少,NOx、CO及烟度排放均大大降低,HC排放在高负荷工况低于原机。  相似文献   

14.
影响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因素可归纳为3个方面,即进气系统参数、喷油系统参数以及燃烧系统参数。基于某企业开发的6缸直喷式柴油机,以AVL公司的FIRE v8.5为平台,以进气系统参数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参数涡流比为对象,研究了它对直喷式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涡流比从1.0增加到2.6的过程中,随着涡流比的增大,喷雾重叠加剧,并向燃烧室挤流区域集中,燃烧室凹坑内空气利用率变差,不利于柴油机的扩散燃烧,Soot排放增大;在涡流比增大的同时,降低了整个燃烧室的平均温度,使NOx的生成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李彦  周洪如  蒋侃 《中国农机化》2012,(1):65-67,74
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排放污染处理的难点在于氮氧化物和颗粒,而喷油始点和废气再循环(EGR)率对这两种污染物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一些运行参数如喷油始点和EGR率在柴油机所有运行工况中可以实现精确调节。本文通过采用较低的成本的电控VE泵和EGR阀,对喷油始点和EGR率两项参数进行调整,分析其对高速直喷增压柴油机经济型和排放性的影响,并探索有效改进排放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喷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燃烧系统等相关局部参数对燃烧与排放影响的规律,依据低微粒排放的控制目标提出了参数优化评价准则,得出了参数优化设计的趋势是燃烧室凹坑适当变浅、喷油提前角适当推迟、喷油压力适当提高以及涡流比适当减小。由此形成了柴油机局部优化方案,通过与原机对比,优化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综合排放性能,尤其是较低的微粒排放。推荐的设计参数为柴油机燃烧和低微粒排放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BaO(s1)为第1吸附位,Pt (s2)为第2吸附位,采用Chekmin软件对吸附还原脱除柴油机NOx和PM的微观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稀燃阶段气相NO(g)、NO2(g)以NO2( s1)、NO2NO3( s1)、NO3(s1)形式储存在BaO表面;浓燃阶段NOx中的N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N2分子被脱附,C(S)与活性氧O*进行表面反应.稀燃运行时间和比值大小、发动机排温及排气中氧浓度对NOx和PM的去除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实测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分析供油提前角对燃烧始点、最高燃烧压力、缸内最大压力升高率及相位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油提前角提前 ,柴油机燃烧始点提前 ,最高燃烧压力增大 ,其相位相应提前 ,最大压力升高率增大 ,NOx 排放增大 ;供油提前角迟后 ,柴油机燃烧始点滞后 ,最高燃烧压力减小 ,其相位相应滞后 ,最大压力升高率减小 ,NOx 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