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盖芳  纪明山  谷祖敏  王英姿  张杨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80-5480,5482
蜡蚧轮枝菌VL17是沈阳农业大学农药科学实验室筛选出的对温室白粉虱和蚜虫具有高致病力的菌株。对VL17菌株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的最适培养液为PSK和SCSC;最佳温度为25℃;于250 ml摇瓶恒温振荡培养5 d,加入150 ml培养液,菌丝干重达到0.7 g以上,孢子增长倍数达50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固体发酵培养基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蜡蚧轮枝菌产孢量作为指标,比较了6种单一固体培养基和9种正交组合培养基的发酵结果,并对影响该菌株固体发酵的温度、培养时间和光照时间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大米、麸皮和小米为适合产孢的单一固体培养基,正交试验显示以3 ∶ 3 ∶ 1为大米、麸皮、小米最佳质量比,产孢量达到1.92×109个/g.产孢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14 d,产孢量最高可达到2.92×109个/g;光照处理对产孢蜡蚧轮枝菌产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28种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
蜡蚧轮枝菌高产毒素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比较6株蜡蚧轮枝菌(V3450、Vp28、V l6063、V0175、V342和V341)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毒力和6株菌株代谢浓缩液对烟粉虱1龄若虫的忌避作用和毒杀作用,筛选出高产毒素菌株.结果表明:6株蜡蚧轮枝菌的LC50分别为2.57×105、6.03×105、6.03×105、1.70×106、7.41×106、1.66×107孢子.mL-1,表明菌株V3450、Vp28、V l6063的毒力比另外3株高;6株菌株代谢浓缩液对烟粉虱1龄若虫的忌避率分别为76.40%、78.22%、73.54%、52.7%、40.80%、53.33%,死亡率分别为80.27%、71.90%、66.66%、50.86%、40.57%、46.67%,表明菌株V3450、Vp28、V l6063的产毒能力比另外3株强,由此筛选出V3450、Vp28、V l6063为高产毒素菌株.  相似文献   

5.
利用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对湿地松粉蚧的自然种群进行控制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建立了蜡蚧轮枝菌使用浓度、使用次数对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是喷施3次,其次为1×109喷施2次,再次为5×108喷施3次,以害虫种群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实际应用中应采取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6.
蜡蚧轮枝菌固体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米为固体培养基质,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蜡蚧轮枝菌产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25℃、料水比为1:0.33、光照24h/d、添加1%的酵母浸粉时对产孢最为适宜,蜡蚧轮枝菌产孢量最高;而添加葡萄糖时,对该菌产孢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蜡蚧轮枝菌毒素的抑菌与杀虫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D液体培养基对4株蜡蚧轮枝菌菌株VL9808、VL98011、VL98012、VL98014进行振荡培养,通过离心获得菌丝体,对菌丝进行冷冻干燥,经甲醇提取、氯仿萃取等过程,获得了油相和水相两部分组分,用该两部分组分对植物病原真菌、小菜蛾和桃蚜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4株菌株的油相部分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水相部分活性较弱;4株菌株的油相和水相对桃蚜和小菜蛾有良好的致死作用,油相的活性高于水相部分,两者引起桃蚜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小菜蛾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用5种培养液对蜡蚧轮枝菌昆明菌株(KM9803)进行液体培养的结果:以改良的沙氏培养液和豆粉-土豆汁培养液中芽生孢子产量较高;摇瓶时间以4~5d较适宜。产孢量可以达到7.26×108~9.09×108个芽生孢子/mL; 固体培养阶段培养基:加水量以1∶0.6为宜,固体培养发酵时间以7d为宜,分生孢子产量可达到4.05×109~4.11×109孢子/g。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比较蜡蚧轮枝菌不同菌株VL17和VL18菌株菌丝和分生孢子耐热性的差异,喷雾接菌法测定两菌株高温胁迫下的杀蚜毒力,qPCR法研究高温胁迫后热激蛋白sHsp和Hsp70基因的表达量,初步探索热激蛋白抗高温胁迫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VL18菌株菌丝和分生孢子对高温的耐受性显著好于VL17菌株,34℃时VL18菌株的菌落直径比VL17大63.16%,37℃时VL18分生孢子萌发率比VL17高103%;温度高于31℃时两者的杀蚜活性差异显著,37℃时VL18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比VL17高166.67%;42℃时胁迫相同时间,VL18的sHsp和Hsp70基因表达量均高于VL17,胁迫120min时VL18的Hsp70和sHsp基因表达量分别是VL17的16.97倍和63.74倍。两菌株sHsp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sp70基因。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对蜡蚧轮枝菌抗高温胁迫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8种杀虫剂和16种杀菌剂对石斛象甲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对各菌株的抑制性大于杀虫剂,但杀虫剂对菌丝的生长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杀菌剂中以灰创、霉洁、凯越蓝、乙生、美爽对菌株的抑制性最高,这些杀菌剂不能和蜡蚧轮枝菌混用;杀虫剂中三氟对各菌株的影响最小,可以和蜡蚧轮枝菌同时使用;菌株间对药剂的耐受力区别不大,但不同药剂对菌株的影响相差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蜡蚧轮枝菌昆明菌株(KM9803)对3种供试蚜虫都有较强的致病力。将3种蚜虫的无翅成蚜用1.0×104~1.0×108分生孢子/mL悬浮液处理后,测得该菌株分生孢子对3种蚜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 分别是3.75×104孢子/mL(桃蚜Myzus persicae),2.74×104孢子/mL(白尾红蚜Uroleucon formosanum)和0.68×104孢子/mL(麦无网蚜Acythosiphon dirhodum);但芽生孢子对桃蚜的毒力却较强(LC50 1.87×104孢子/ml)。当用1.0×108孢子/m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时,对3种蚜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是4.7d(白尾红蚜),3.6d(桃蚜)和3.6d(麦无网蚜);而用1.0×105孢子/m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时,LT50分别为6.7d(白尾红蚜),6.0d(桃蚜)和4.9d(麦无网蚜)。  相似文献   

12.
玫烟色棒束孢急性毒性及致敏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玫烟色棒束孢菌粉进行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受试物对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1;急性经皮I,D50(4h)〉2000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I.C50(2h)〉2000mg·m-1;对试验兔眼平均刺激指数为0;试验兔皮肤斑贴部位未出现红斑、水肿,致敏率为0%。因此,玫烟色棒束孢的急性经口毒性为微毒性,急性经皮及急性吸入毒性均属低毒性,对实验兔皮肤及眼无刺激性;致敏实验属I级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13.
复硝酚钠急性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分别对大鼠、白兔和豚鼠,进行了复硝酚钠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结果表明:复硝酚钠对雄性大鼠经口LD50为1 210 mg.kg-1,对雌性大鼠经口LD50为1 000 mg.kg-1.对雄性和雌性大鼠经皮LD50均大于2 050mg.kg-1.对大耳白兔眼刺激试验中呈现无刺激;对豚鼠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中呈现无刺激;对豚鼠皮肤致敏率强度分级为Ⅰ级.总之复硝酚钠属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14.
用蜡蚧轮枝菌KM9803菌株及其单孢分离菌株KM9803A、KM9803F、KM9803G,其紫外线诱变菌株Z2和化学诱变菌株H2对甘蓝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将6菌株的毒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M9803F菌株最强,其LC50值在第4(103),5(101)天都明显小于其他菌株(均在105以上);第6,7天的KM9803F的LC50值仍小于其他菌株,只不过差距缩小;在同一数量级(105,106)下对各菌株的LT50进行比较,都以KM9803F的致死中时间最短,为3~4 d,其余菌株均在4 d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生化酶活力测定方法,对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杀虫毒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它对温室白粉虱(Whitefly)成虫和若虫的离体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杀虫毒素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离体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毒素处理4h后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高达90.8%和54.0%;该杀虫毒素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离体羧酸酯酶的抑制率极低,仅为1.9%和18.0%。因此,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杀虫毒素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强烈抑制作用可能是致死温室白粉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萼花臂尾轮虫是鱼苗最适口的优质饵料之一,也是生态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其适应力强、生长快、繁殖迅速、培养成本低,极易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并可作为水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通过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h标准化急性毒性试验,证明了Zn^2 、Pb^2 、Cu^2 、Cd^2 对萼花臂尾轮虫具有急性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敌敌畏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杀虫剂敌敌畏(DDVP)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1~22℃条件下,DDVP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4.82,102.33,81.28,51.29 mg/L,并呈线性关系,安全浓度(SC)为5.13 mg/L;敌敌畏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行为有显著影响,但蝌蚪异常行为的出现与敌敌畏浓度没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对桃蚜侵染致病力强的蜡蚧轮枝菌菌株,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波特喷雾塔测定法,测定来源于俄罗斯的6株蜡蚧轮枝菌菌株对桃蚜的侵染致死情况.[结果]高浓度处理(>1×106孢子/ml),多数菌株在第5、6天达到死亡高峰;第7天结束观察时,所测定各菌株的最高浓度处理(1×108孢子/ml)若蚜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V3、V4菌株在该浓度下致死中时间分别为4.25和4.11 d.[结论]参试菌株对桃蚜均表现出较高的致病性,V3、V4菌株为更优良的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19.
研究蜡蚧轮枝孢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的产生水平与其对桃蚜毒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产酶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显著性,而且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桃蚜若虫毒力的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其中靠近阳极的主酶带与菌株毒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