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引种造林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经过连续14 a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引种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5 m×2.0 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2)抚育压青6 a的辐射松幼树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02倍,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的2.19倍;每株幼树施20 g(N)+100g(P)施肥量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提高65.7 cm~120.2 cm,地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74 cm~3.83 cm;1/3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生长量提高295.7 cm,地径生长量提高3.0 cm,1/4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提高198.1 cm、地径生长量提高2.54 cm;(3)辐射松1 a中有2次高生长高峰期、3次径生长高峰期,高、径速生期在4~6龄年出现,幼林的根系、枝干、叶的生物量在5 a生时也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闽南山地不同造林年度的湿地松人工林分平均木的树干解析,结果表明湿地松胸径生长具有较突出的早期速生性,4~8年间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均大于1 cm;树高生长率在8年前均大于12%;材积生长率在22年前均大于10%,有极大的生产潜力;树冠随径级增大生长量增长越来越小;形数在22年生前随着年龄的增大、树高的生长而出现负生长,在18~26年时形数趋向稳定.根据生长特性,确定了间伐抚育的时间及适宜的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八宝树在闽南山地的引种表现,通过对其开展相关试验,分析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以及山地造林生长情况,总结出其相应的栽培技术。八宝树在闽南山地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年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为1.54 m和3.0-3.5 cm。  相似文献   

4.
民勤绿洲杨树林带生长特性及更新年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民勤绿洲二白杨和新疆杨林带生长状况调查及单株解析木分析表明:杨树林带生长迅速,高生长进程具有前期速生性,5年生树高可达10m左右,15龄树高生长已稳定在14~19m,平均连年生长量为速生期的1/3,基本达到了防护成熟状态,径生长和积生长都具有后期速生性,速生期可延长到20年以后,平均径生长量为1.0~1.5cm,年均樯积生长量为0.1~0.3m^3;最后以林带的防护成熟、经济成熟和数量成熟综合分析确定新疆杨和二白杨林带更新年龄分别为25年和20年。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杨树生物能源林参试品种不同密度的生长节律进行观测研究,得出杨树各品种树高和地径生长速峰期均处于6~8月份,与华北地区水、热同期,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且地径生长高峰期比树高生长高峰期滞后或基本同步。对各品种不同密度的生长节律进行比较得出:不同密度对各杨树品种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有明显的影响,而对整个生长期内的生长节律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坡位条件对油松生长的影响,对分布于坡面和坡顶的油松优势木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坡面上油松的树高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总生长量都明显高于坡顶,二者树高年平均生长量相差约9cm,但是地形对油松胸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两种地形条件下,树高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增长相对稳定,而胸径连年生长量都是在10年之前呈增加的趋势,而后下降,在20年生左右降至最低。两种地形条件下,油松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的年际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同步性,表明树高和胸径的生长都对年际的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油松的树高年生长量与前1年的胸径生长量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表明前1年气候条件对油松的树高年生长有明显影响。油松高生长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径生长则受林分因子和气候的影响;坡面地形更适宜于油松的生长,分布于坡面的油松林可用于培育优质木材,而分布于坡顶的油松林则宜作为生态林来进行保护和经营。  相似文献   

7.
2011年于大型水库周围的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营造马尾松大径材家系试验林,造林半年和1年3个月后分别观测其幼林期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的地径、树高以及冠幅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地径、树高、冠幅的变异系数均在19%以上。不同年份间不同家系地径的变异系数大于树高的,地径的变异系数在年度间变化不明显,而树高的变异系数则2012年的明显小于2011年的。27个大径材优良家系造林1年3个月后,以80、425、38、34的生长表现最好,其树高、胸径和冠幅均生长良好;27个家系的树高生长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全部家系的平均树高远远超过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34号家系的树高超过了国家标准2年生树高的生长量。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各生长性状,包括2011年地径、2012年地径、2011年树高、2012年树高、2012年冠幅等,除2011年地径与树高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霞浦、仙游、永泰、南平延平区、邵武市、永安市和上杭县开展柳窿桉9号引种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柳窿桉9号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在一般立地条件下造林(Ⅲ类地)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中龄林保存率达85%左右。其速生性虽略比尾巨桉DH32-29差,但1年生平均树高可达2.0 m以上,2年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5.0 m、5.0 cm以上,尤其在低海拔山地不受冻或轻微受冻的情况下,其速生性较为明显;柳窿桉9号树干通直、径粗,抗风、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均较强。但柳窿桉9号对低温极为敏感,耐寒性有限,只可耐-2.0~-2.5℃的低温,在闽西北地区受冻几率大,在闽东南地区海拔300 m以下的山地种植受冻较轻,可以恢复正常生长。该无性系在福建中亚热带极端低温不低于-3℃的区域低海拔山地有种植前景,尤其适合闽东南沿海海拔300 m以下的山地栽培。  相似文献   

9.
广东镇海林场引种花梨初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梨在广东镇海林场引种栽培3a,生长调查结果表明,该树种在引种地生长表现较好,2a生平均树高2.48m,平均径1.78cm。立地对花梨生长的影响显著,树高、胸径和冠幅均以较好的立地条件生长好。各坡位以山坡下生长最好,2a生平均高达2.88m,径2.29cm;中坡生长次之,上部生长差,高仅1.94m,径1.29cm。各坡向相比,西坡径高生长量比东坡分别大9.6%和4.1%。造林时要因地制宜,要培育大径材必须用好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对羯布罗香从采种、育苗到山地栽培的一整套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对4 a生的羯布罗香幼林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幼林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羯布罗香年生长量的70%集中在5~10月当中;定植后4 a间年均高生长量0.4 m,地径生长量0.9 cm;定植4 a时羯布罗香幼林平均树高1.76 m,平均地径3.69 cm.  相似文献   

11.
辐射松(PinusradiataD.Don)原产于加利弗尼亚海岸,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现在是南半球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1990年以来辐射松被引种到长江上游四川省阿坝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幼树的成活和早期生长表现良好。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松在原产地和引种地的生长情况,种源和遗传上的差异,环境限制因子和辐射松的气候生境,病虫害,引种不成功的经验教训以及辐射松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文中还简述了辐射松在阿坝干旱河谷地区的早期生长情况,列举了在长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引种辐射松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开展的研究。图4表5参90。  相似文献   

12.
Mason  E.G. 《New Forests》2001,22(1-2):133-158
New Forests - Initial ground line diameter (GLD) of Pinus radiata D.Don and the care of treesduring transport to the field growing siteaffect subsequent tree growth and survival. Anexisting model...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四川省引种栽培的辐射松的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辐射松幼林在四川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和较强的抗病、抗虫能力;根据造林地海拔与林木受冻害的关系,提出在岷江上游河谷区适宜栽培的海拔上限为2100m。辐射松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区域造林保存率极低,而且易感病虫害,不宜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控水法和单因素试验设计,对两种针叶树种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油松(Pinus tabulaeform is Carr.)幼苗在连续干旱胁迫下分别测定其植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和脱落酸含量等4项抗旱生理指标,以评定两种树种的抗旱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干旱胁迫下,两树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辐射松的降幅较大,两树种的质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和脱落酸含量均有所增加,但辐射松的增幅较小,因此,辐射松的抗旱性能次于油松。  相似文献   

15.
泸定县大渡河干旱河谷区营养袋育苗与雨季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定县大渡河流域属干热干旱河谷地带,常规育苗造林成活较差。本文使用云南松、辐射松、岷江柏3种树种开展营养袋育苗和大田育苗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3种树种的营养袋育苗较常规育苗在出苗率、1 a生苗高、地径、须根长度、须根数量等方面,其增幅都在20%~71%间,差异显著;同时在对三种树种采用雨季营养袋造林和常规裸根造林对比试验中,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在当年成活率,年均高生长、年均地径生长,3 a保存率,都有着显著差异,且营养袋造林成活后抗逆强、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0种生态恢复树种盆栽苗木的光合、荧光以及水分生理特征等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植物在干旱地区的光合运作情况以及光合生理特征和水分生理特征,及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各类植物的抗旱特征,以期为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树种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20个植物种群生态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测定以采用Simpson指数和重要值为宜,而生态位重叠则宜应用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综合优势比。2)垫状卷柏生态位宽度最大,它与高山韭、披针苔草、多茎景天、细柄草5个种群形成了共优群落。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32.34,25.89,29.30,22.92和25.77。3)植物种群间有着较为普遍的生态位重叠但整体而言重叠值又比较小。植物生态位发生分离的程度还不够高,群落各种群间在竞争、互惠等种间相互作用上还没有达到较好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Vulnerability of planted forests to biotic and abiotic disturban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dgil  Peter D.  Bain  John 《New Forests》1999,17(1-3):227-238
Losses through reduced growth or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pests, diseases, and abiotic disturbances are generally less in intensively managed, planted forests than in natural forests. Among plantation forests, the most healthy forests are those of exotic species growing a long way from their native range (e.g., Pinus radiata D. Don in New Zealand) and the least healthy ones are those of indigenous species (e.g., Eucalyptus nitens (Deane & Maiden) Maiden in Tasmania). The better health of plantation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generally good growing conditions, the proper matching of site to species that is possible in artificial culture and in the case of exotic species, the freedom from the many pests and diseases present in the native habitat of exotics.  相似文献   

19.
四川干旱河谷的分布与面积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干旱河谷划分的技术标准,采用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调查界定了四川干旱河谷的分布与面积。四川干旱河谷分布于川西地区,涉及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大渡河、岷江、白龙江的干流及部分支流,涵盖攀枝花市、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雅安市的40个县(市、区),面积锣50885.3hm^2。  相似文献   

20.
We compared the performance of mycorrhiza-inoculated and non-inoculated radiata pine (Pinus radiata D. Don) seedlings in two field studies. In the first study, above ground growth of 2-year-old container-grown trees was compared after planting in two areas that differed in water availability. Mycorrhizal inocul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bove ground growth in the 2 years after planting in both areas, especially at the drier site. In the second study, the influence of Rhizopogon roseolus (Corda ex Sturm) Th. Fries and Scleroderma citrinum Pers. on xylem water potential and hydraulic conductance at the soil-root interface of trees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sites was assessed. Nursery inoculations with R. roseolus and S. citrinum improved tree growth during the first 2 years after field outplanting, particularly at the drier s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