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瘟病菌的潜伏侵染与品种抗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老瘟地”上进行甘薯品种抗病鉴定,对某些甘薯品种地上部症状不明显,而地下部薯块感染、薯肉变色者进行分离接种,鉴定确认这类病株系由薯瘟Ⅱ群菌系潜伏侵染引起。试验还表明湛73-165.湘杂9号等15个品种(薯块完好,薯肉正常),具抗潜伏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2.
鄢铮 《植物医生》1996,9(6):9-9
甘薯瘟的简易鉴定方法鄢锋(福建省福州市农科所350014)甘薯瘟又称甘薯细菌性萎蔫病,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在生产上,判断甘薯是否发瘟,可根据薯株症状,结合细菌溢的检查,进行鉴定。其方法如下:(1)外表症状检查:在苗期,注意薯苗顶端叶片是否萎...  相似文献   

3.
甘薯瘟菌系致病型与寄主品种的互作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甘薯瘟菌系致病类型、品种抗性分类、抗性遗传趋势和病菌潜伏侵染特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南方甘薯瘟病区菌系分布状况,抗病品种利用与抗病育种进展;讨论了病原菌与寄主相互作用中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甘薯品种抗甘薯瘟鉴定陈信玉,顾云琴,李先南(浙江温岭市植检站317500)甘薯瘟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是甘薯的毁灭性病害。1991—1992两年,对不同品种甘薯进行抗病性鉴定试验,1992年试在疫区推广应用抗病品...  相似文献   

5.
甘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造成的甘薯茎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病害。线虫向寄主根部移动及取食危害可能是受寄主释放的化感信息物质控制。为最终明确甘薯中对线虫具有高效引诱能力的物质,本研究利用水琼脂平板法测试了甘薯不同品种与不同组织对线虫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薯块和薯茎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引诱能力具有一定差异,感线虫品种栗子香的薯块对线虫的引诱率要高于其他测试品种。随着薯块/薯茎在水琼脂平板上放置时间延长,其吸引线虫的效果增加,96 h后引诱率达到20%。同一品种甘薯茎的引诱能力显著高于薯块、薯叶。甘薯中所含对线虫具引诱作用的活性物质对热稳定,80℃加热8 h后薯茎对线虫引诱率与新鲜茎相比无显著差异,为4.5%。甘薯茎经过不同有机溶剂分别萃取后,乙醇萃取物对线虫的引诱率为6.7%,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物。本文初步明确了甘薯中所含线虫趋化物的性质,为其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药剂浸藤对甘薯瘟的控制效果试验金国胜,李玉灶(浙江瑞安市植检站325200)(瑞安市植保站)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药剂浸藤在甘薯瘟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及控制瘟病的效果。1试验方法选我市当家品种“瑞茹一号”作为供试品种(抗瘟性较差)。用健薯在无病田育苗,6...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从国内外引进500多个甘薯品种,经过重病区的多点重复试验、和示范推广结果:豆沙薯品种表现抗瘟性、丰产性等性能较好。 形态 豆沙薯系莆田地区农科所于1972年从广东海丰县捷胜公社五爱大队引进。此品种叶片肥大、心脏形、青绿色,叶脉紫色,株型直立。茎粗壮长1—2米、青绿带紫。薯块长筒形,中型、皮紫兰色、肉黄白色、结薯集中、数多。  相似文献   

8.
广西3种甘薯薯块真菌性病害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玉林、崇左、南宁等市田间及农贸市场采集表现不同症状的甘薯薯块,通过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柯赫氏法则验证及rDNA ITS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采集的甘薯薯块病害样品中有甘薯软腐病、甘薯根腐病和甘薯干腐病,鉴定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甘薯薯块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抗瘟性甘薯品种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抗瘟性的甘薯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型模式和不同抗性品种的特异酶谱型模式,及不同抗瘟性的甘薯品种染病后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从而利用此变化特点,为鉴定甘薯品种抗瘟性提供新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抗瘟性的甘薯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型模式和不同抗性品种的特异酶谱型模式,及不同抗瘟性的甘薯品种染病后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从而利用此变化特点,为鉴定甘薯品种抗瘟性提供新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郑雪浩  蒋学祥 《植物检疫》1994,8(3):184-185
甘薯瘟品种抗性与药剂浸藤苗试验初报郑雪浩,蒋学祥(浙江省乐清县植检站325600)甘薯瘟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病害,列入全国检疫对象。最早发生在两广,1963年传人温州地区后,1974年一农户因买病区的带土盘菜而开始传入我县。20年来由于其种薯、藤苗、...  相似文献   

12.
甘薯病毒病在湖北省甘薯产区普遍发生,主要病状类型有:皱缩花叶型、卷叶型、叶片斑点型,其中表现皱缩花叶病的品种较多,占被调查品种的42%.用巴西牵牛作钻木,与显症甘薯植株进行靠接,80%的巴西牵牛新生叶片出现系统感染症状,其中皱缩花叶病传毒率88%.电镜观察有症状的巴西牵牛新生叶片,均有长线状病毒存在.另外,用电镜观察有明显症状的甘薯样品82个,在三种病症类型的病叶中均观察到了长线状病毒粒子.甘薯99和北京553两个品种中,病苗氨基酸含量均比正常薯块苗增加,增幅为17.9%~ 97.2%.鄂薯一号、51-93、南薯88的茎尖脱毒苗薯块比正常苗薯块增产9.0%~20.5%,比病苗薯块增产54.1%~128.9%.  相似文献   

13.
甘薯脱毒技术及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于1988~1995年研究了甘薯病毒及甘薯脱毒技术,明确了侵染山东甘薯的主要病毒种类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潜隐病毒,在国内首次分离侵染甘薯的烟草花叶病毒,探明了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适合山东甘薯茎尖培养基的最佳激素配比,浓度,pH值。探索了脱毒薯的增产机理和增产效果,提出了组织培养,茎尖苗检测,脱毒薯速率与推广应用的配套技术规程,培养出徐薯18等12个品种的脱毒苗,平均增产42.9%出干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甘薯主栽品种对甘薯瘟和蔓割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甘薯瘟 2个致病型菌株对我国南方薯区 16份主栽品种分菌系接种鉴定 ,结果表明新种花、胜利百号等 10份表现为高感~感病。瑞薯 1号等 3份为高抗Ⅰ型菌、感Ⅱ型菌 ;徐薯 18则为中抗Ⅱ型菌、感Ⅰ型菌。广薯 88-70和湘薯75-55显示出高抗Ⅰ型菌兼具中抗Ⅱ型菌。用蔓割病菌对 16份主栽品种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广薯 111、潮薯 1号等 7份表现高感~中感 ;而福薯26、岩薯5号等9份则为中抗~高抗  相似文献   

15.
防治贮存期甘薯黑斑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黑斑病 (CeratocystisfimbriataEllisetHal sted)是甘薯重要病害之一 ,造成甘薯大量烂窑、烂床、死苗。甘薯黑斑病菌侵染薯块组织产生毒素 ,人畜食后引起中毒。贮藏期甘薯因受黑斑病危害造成损失达 2 0 %~ 50 %。为此 ,笔者进行药剂防  相似文献   

16.
甘薯病毒病害SPVD抗性鉴定方法及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建立规范、有效的甘薯病毒病害(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抗性鉴定方法,于2011—2012连续两年,利用田间人工嫁接病毒接穗的方法对12个甘薯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和产量损失测定。结果显示,嫁接接种后,接穗成活率接近100%,12个品种都有不同程度发病,病情指数在51.0~95.2之间;感染SPVD的甘薯植株叶绿素含量降低、蔓长缩短;单株薯块产量损失范围在55.1%~97.8%之间。研究表明,供试的12个甘薯主栽品种感染SPVD后均可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且田间人工嫁接病毒接穗是一个有效的SPVD抗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熊道稚  吴春 《植物保护》1981,7(3):36-36
甘薯华叶虫Colasposoma metallicum Clark,是四川省甘薯的主要害虫。成虫为害薯苗,幼虫害薯块。我们在对甘薯华叶虫研究过程中,从室内饲养的幼虫僵死体中分离到的绿僵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控制贮藏期间甘薯软腐病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提高薯块贮藏质量,笔者开展了贮藏温度、愈伤条件及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对甘薯软腐病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甘薯贮藏温度为12℃时,软腐病病情指数最低为9.44。甘薯愈伤温度为30℃,薯块伤口4 d,可完全愈合,从而降低病原菌侵染的风险。贮藏期间,采用保鲜膜包裹、壳聚糖涂膜、喷施咯菌腈和1-MCP对甘薯软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贮藏时间为150 d时,防治效果仍可达70%以上,可用于甘薯软腐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甘薯根腐病(Fusariumsolani(Mart)f.sp.batatasMcclurc.)是江西省甘薯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1979年在新建县昌邑乡发现零里病株,1983年发病面积达1000多市。甘薯感病后,重病株提前枯死,造成缺株垄断;轻病株能继续生长,地下部根茎产生黑色病斑,多数结成柴根,有的虽结成薯块,但长不大,呈畸形,表面产生许多黑色园形病斑,严重影响甘薯产量与品质。1984年从福建农科院耕作所和江苏徐州地区农科引进甘薯16个品种(系)及本地品种在病田中进行自然诱发抗性对比试验,表明了甘薯不同品种(系)对极腐病抗性有明显差异。选用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20.
冯志全 《植物保护》1989,15(5):56-56
1983年经市、县联合普查,我县有13乡(镇)169村(场)发生薯瘟,计2.1万余亩,占当年甘薯种植面积的6.9%,病株率达31.03%,损失粮食124.75万公斤。为控制其危害,于1984—1987年推广抗瘟品种,开展万亩薯瘟综合治理示范。控制了著瘟病区范围未继续扩展;发病面积现已下降至860亩以下,4年共挽回粮食损失973.52万公斤,经济效益达538.05万元,综合治理薯瘟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采取了以下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