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负载量对鸭梨果实内挥发性物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谱-质谱联用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不同负载量的套袋鸭梨果实内的挥发性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负载量的套袋鸭梨果实内均含有22种挥发性成分,经解析并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出21种化合物,有5种酯类物质,7种烷类物质,5种烯类物质,3种醇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其中酯类物质为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在35 79%~49 33%之间;检测出13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比例最高。在一定负载量范围内,挥发性物质含量随负载量增加而提高,游离氨基酸总含量随负载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套袋对早富1号苹果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了套袋和未套袋果实香气成分,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早富1号苹果果实套袋与未套袋香气成分均以酯类物质为主,属于"酯香型"。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未套袋果实套袋果实;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套袋果实未套袋果实。早富1号果实主要香气成分均以乙酸乙酯、乙酸丁酯、2-甲基乙酸丁酯等物质为主。早富1号苹果果实套袋与未套袋香气成分基本一致,相对含量呈现差异。  相似文献   

3.
春秋季节不同品种茶鲜叶芳香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10个不同品种春茶及秋茶鲜叶中的芳香物质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在10个不同品种的春、秋茶鲜叶中均检测出7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含酯类、醇类、烯类、烷烃类、酮类、醛类,其中酯类及醇类为主要物质。同时对春、秋茶鲜叶中主要芳香物质成分及含量做了比较,酯类及醇类(芳樟醇)是茶鲜叶香气成分的主要来源,且春茶鲜叶中具有花香的芳香物质含量要比秋茶中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感官审评和内含物质含量测定,鉴定分析5种宜昌毛尖的香气组分,初步探讨了宜昌毛尖的香气品质特点。结果表明,宜昌毛尖香气以清香为主要特点,部分带花香。GC-MS分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为醇类(5个样品中的平均相对含量为56.47%),其次为烯类(12.23%)、其他类(10.44%)、酮类(9.58%)、醛类(5.87%),含量最少的是酯类(4.67%)。可见对宜昌毛尖香气起主要作用的是醇类、烯类和其他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套袋处理对肥城桃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华  李敏  宋红日  张连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072-507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套袋处理对肥城桃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40种香气成分,且被分成6类,分别是酯类、内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和有机酸类.未套袋果实中检测出36种成分,套袋果实中检测出30种成分;其中(E)-2-己烯-1-醇、乙酸乙酯、苯甲醛、1-己醇、己醛、(Z)-3-己烯-1-醇等为肥城桃果实的特征性香气成分.C6醛类和C6醇类这些清香型化合物在套袋与不套袋处理果实中的相对含量分别占到了54.92%和53.00%;酯类和内酯类这些果香型化合物在套袋与不套袋处理果实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5.95%和26.60%.套袋处理之后的果实各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与不套袋处理的果实差别不大,但香气成分种类减少,主要体现在果香型化合物上,这可能是导致肥城桃果实套袋后风味变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兰科植物花香香料提取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法在30℃环境下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相结合对蕙兰守良梅花朵各部位(蕊柱、唇瓣、棒瓣、主瓣和副瓣)进行香气成份检测,明确兰科植物蕙兰类花香的主要成分和散发部位。结果表明:蕙兰守良梅花朵蕊柱的主要香气成分有7类23种,包括醇类8种、酯类4种、呋喃类3种、烯类4种、醛类2种以及苯类和酮类各1种,7类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占总量的34.78%、17.39%、13.04%、17.39%、8.69%、4.34%和4.34%;花朵5个部位的醇类芳香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其次是酯类、胺类、碳类及烷类;除唇瓣外的部位均含有月桂烯、罗勒烯及蒎烯等芳香烯类物质,其中蕊柱的芳香烯类物质含量较高,推断蕊柱为蕙兰守良梅花香散发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7.
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品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分析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研究其风味品质的形成因子,旨在为中早熟苹果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制定中早熟苹果品种选育评价标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挥发性成分、糖酸组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5种中早熟苹果果实共检测到醇类、醛类与酯类等40种挥发性成分,其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2)皇家嘎拉、茂利元帅、美国8号、美隆与秋口红分别含有11、9、11、7、7种特征香气成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嗅感气味;(3)5个参试品种均检测到3种糖与6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主要为果糖,其次为葡萄糖、蔗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其次为琥珀酸、草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糖酸种类不存在品种间的差异;(4)果糖、葡萄糖、蔗糖共同影响了5种苹果的甜味味感,苹果酸影响了其酸味味感;不同中早熟苹果品种糖总量、糖总量/苹果酸含量及味感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味感评价的差异性与糖酸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特征香气成分在5个品种间存在差异,它们的气味是形成5种苹果各自果实香味的基本元素,3种糖组分与苹果酸是影响5种苹果甜味与酸味味感的因子,3种糖组分的总含量,以及糖总量与苹果酸含量的比值可以作为5种中早熟苹果味感品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可可CCN51和香型可可arriba为试材,采用HS-SPME-GC/MS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期揭示不同基因型可可资源香气成分组成差异,为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CCN51和arriba可可香气成分均由烯烃类、酸类、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等物质组成,其中CCN51含有37种香气物质,arriba含有33种香气物质,主要以乙酸、苯乙醇、乙酸异戊酯、苯甲醛等物质为主。二者共有物质28种,2-戊醇、3-蒈烯、月桂烯、2-庚酮、2-庚醇、壬醛、2,3,5-三甲基吡嗪、乙酸、芳樟醇、2,3-丁二醇、苯乙酸乙酯和己酸等17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基因型可可香气成分组成种类相同,但香气成分物质组成及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为今后新品种选育和优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白葡萄成熟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水晶葡萄、白香蕉葡萄和阳光玫瑰3个品种成熟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水晶葡萄和白香蕉葡萄分别检查出36、33种香气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烷烃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酯类物质含量最多,所占比重较大,水晶葡萄中氨茴酸甲酯和β-紫罗兰酮为特殊致香物质,白香蕉葡萄则以大马酮为主。阳光玫瑰仅含有醇类、醛类、酯类、烷烃和烯烃5类,共29种香气物质,其主要致香成分除主要几种单萜醇类,还有月桂烯、罗勒烯和柠檬烯。[结论]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特征香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杭白菊花水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从杭白菊花水中共分离、鉴定出124种香气成分,香气成分的相对总含量为96.724%,主要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酚类、酸类、烷类等成分,其中酯类成分数量最多,达33种,烯类成分次之,达2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香气成分有2-甲基-2-降冰片烯、藏红花醛、(-)-乙酸龙脑酯、 2, 3, 6-三甲基苯甲醚、反式乙酸菊酯、 2-蒎烯-6-酮,相对含量分别为39.505%、 6.324%、 5.383%、 5.317%、 4.090%、3.399%。此研究结果为杭白菊花水的加工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窖藏和冷藏过程中,鸭梨果实品质、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电子鼻特征、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进一步解析两种贮藏方式对鸭梨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鸭梨采收后以窖藏和冷藏两种方式贮藏,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TA)含量、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使用电子鼻检测挥发性物质变化,利用气质联用色谱(GC-MS)测定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乙烯生成(PbACS1PbACO2)及其信号转导(PbETR1PbETR2PbERS1aPbERS1bPbEIN3PbERF)、挥发性物质合成(PbAAT1PbADH2PbADH3PbADH5PbHPLPbLOX1PbLOX8)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冷藏期间,鸭梨果实硬度变化较小,SSC上升,TA含量下降。窖藏时,果实硬度下降比较明显,但对SSC的影响较小,而TA含量增加。与冷藏相比,窖藏下果实呼吸速率较高,乙烯释放高峰提前1个月出现,且其峰值较高。电子鼻可有效区分两种贮藏方式下的挥发性物质,其中W1W、W5S、W2W、W1S这4种传感器对挥发性物质区分起主要作用;窖藏期间果实挥发性物质较多。鸭梨果皮和果肉的挥发性物质包含醛类、酯类、醇类、萜类、烷烃类等,且果皮中含量较高;窖藏果皮和果肉、冷藏果皮和果肉中分别检出36种和33种、28种和24种挥发性物质,窖藏鸭梨较冷藏时生成更多的乙酯类化合物,其中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E,Z)2,4-癸二烯酸乙酯等为果皮主要香味物质,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为果肉主要香味物质。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与冷藏相比,窖藏明显上调鸭梨果皮和果肉ACC氧化酶(PbACO2脂氧合酶(PbLOX1)和醇酰基转移酶(PbAAT1)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乙烯不敏感转录因子(PbEIN3)的表达。【结论】在贮藏3个月内,与冷藏鸭梨相比,窖藏条件明显促进乙烯生成(PbACO2)和香气合成(PbLOX1PbAAT1)等基因的表达,此时果实具有较多的香气物质种类和较高含量,表现出香味浓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野生秋子梨果实形态、香气物质及糖酸组分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为野生秋子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迁地保存圃的35个野生秋子梨实生株系的果实为试材,以‘小香水’梨、‘京白’梨和‘南果’梨3个秋子梨栽培品种为对照,测量果实的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纵径/横径)及单果重,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性、定量分析果实的糖酸组分和香气物质。【结果】 野生秋子梨各实生株系果实大小、香气成分总含量、各类香气成分种类数及其含量、主要香气成分分离比率与具体含量、各糖酸组分的含量、总糖以及总酸含量等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均在17%以上,各株系间差异明显,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与3个栽培品种比较发现,野生秋子梨的果实纵径、横径及单果重均小于3个栽培品种,但果形指数比较接近;野生秋子梨平均每个株系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明显高于栽培品种的平均香气种类(25种);野生秋子梨平均香气成分含量为9.44 μg•g-1,显著高于3个栽培品种的平均含量(5.71 μg•g-1);野生秋子梨与栽培品种相比,含有酸类和烃衍生物类2类特有化合物,含有酯类等9类111种特有成分;野生秋子梨与3个栽培品种共检测出16种特征香气,其中1-己醇和己醛等8种化合物为野生秋子梨与3个栽培品种共有的特征香气,乙酸己酯和乙酸戊酯等8种特征香气为野生秋子梨特有;35个野生秋子梨实生株系和栽培品种中几乎均能检测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3种糖组分以及苹果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等6种酸组分,且均以果糖和苹果酸含量最高;野生秋子梨中酒石酸及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种,其他糖酸组分、总糖及总酸含量最大值均高于3个栽培品种。【结论】野生秋子梨在果实形态、糖酸组分及香气成分上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参试的35个实生株系间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并且含有酸类和烃衍生物类2类特有化合物和111种特有成分,进一步挖掘利用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对常山胡柚和葡萄柚的果实外观性状(单果重、果形指数和果皮厚度)、主要营养品质指标(总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矿物质和氨基酸含量)和功能成分含量(黄酮类物质、柠檬苦素类物质和精油)进行了对比测定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常山胡柚的苦味物质(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类物质)和总酸含量比葡萄柚低,总糖、总可溶性固形物以及矿物质元素钙、铁、锌和硒含量较高。红肉型葡萄柚中的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类物质含量比其他品种高,两种葡萄柚的精油含量均比胡柚高。在口感上,葡萄柚比常山胡柚偏苦、偏酸。总体上常山胡柚和葡萄柚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该研究对常山胡柚和葡萄柚的生产和消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果实香气是重要的果实性状之一,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了红肉型耶四季桃爷和白肉型耶珍珠桃爷番石榴果实中的挥发性组分差异。在不同果肉类型的番石榴果实中检测到40种挥发性物质袁其中酯类物质种类最多,其次为醛类和醇类物质。红肉型耶四季桃爷番石榴果实挥发性物质种类要多于白肉型耶珍珠桃爷果实,尤其酯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较白肉型果实高。白肉型番石榴果实中主要以醇醛类挥发性物质为主(84%),而红肉型番石榴果实中醇醛类物质含量为69%,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为24.37%遥己醛和2原己烯醛为两种果肉类型番石榴果实中重要的醛类物质,乙酸-3-己烯酯则是重要的酯类物质。酯类挥发性物质在不同品种果实中相对含量的不同是导致果实香气类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绿熟期及完熟期的皱皮木瓜果皮和果肉挥发物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皱皮木瓜果皮与果肉香气中富含酯类化合物,丁酸乙酯在果皮或果肉、绿熟或完熟期的含量达12%~15%,是含量最高的挥发成分之一。含量较高的酯还有2-甲基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绿熟期果皮及果肉挥发物中均明显检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而完熟期仅在果肉挥发物中检出少量芳樟醇。萜烯总体含量不高,除完熟期果皮挥发物中金合欢烯含量高于5%外,各部位及各成熟阶段的柠檬烯挥发成分含量均低于1%。挥发物中富含鸡蛋果素,其在绿熟期及完熟期、果皮及果肉挥发物中总含量约10%~17%,并均以鸡蛋果素异构体Ⅰ为主,而绿熟期果肉挥发物中未检测到其异构体Ⅱ。  相似文献   

16.
To study differences and genetic trends of volatiles in Xingdu 1 and Xingdu 2, the strawberry cultivars, with their parents,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by 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total of 50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Xingdu 1 cultivar, including hexanoic acid methyl ester and hexanoic acid ethyl ester, butanoic acid methyl ester, and butanoic acid ethyl ester, octanoic acid methyl ester and octanoic acid ethyl ester, isomyl hexanoate. And there were 71 compounds in Xingdu 2, which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Xingdu 1. About 55 volatiles were identified in Allstar (female parent), including acetone, acetic acid 1- methylethyl ester, 1-octanol, hexanoic acid ethyl ester and butanoic acid methyl ester. And 43 volatiles were identified in Toyonoka (male parent), including hexanoic acid ethyl ester, nerolidol, 1-octanol, hexanoic acid methyl ester, acetic acid octyl ester, isomyl hexanoate and octanoic acid methyl ester. Consequently, hexanoic acid methyl ester and hexanoic acid ethyl ester, butanoic acid methyl ester, and butanoic acid ethyl ester and isomyl hexanoate in twins might be affected both sides of their parents. In the family, male parent (Toyonoka) ha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fragrance alcohols, such as nerolidol, linalool and 1-octanol, but which couldn't be transmitted to the descendants. Acetone, acetic acid 1- methylethyl ester of the twins originally came from matrilinear inheritance, as the contents of the two compounds were very high in Allstar but little in Toyonoka. Genetic trends of butanoic acid methyl ester, butanoic acid ethyl ester, hexanoic acid ethyl ester, hexanoic acid methyl ester and isomyl hexanoate were affected by both sides of parents.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省珍稀地方名产珍珠油杏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果实的糖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油杏果实含有3种糖组分:果糖、葡萄糖、蔗糖;5种有机酸组分:草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糖组分以蔗糖含量最高,占糖总量的70.53%,其次为葡萄糖,果糖含量最低;有机酸组分以苹果酸较高,占酸总量的58.58%,柠檬酸次之,琥珀酸、乙酸、草酸含量较低。珍珠油杏属于苹果酸型杏品种。  相似文献   

18.
云南清香木绿叶和嫩红叶挥发性成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云南清香木绿叶和嫩红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比较清香木绿叶和嫩红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绿叶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14个化合物,嫩红叶挥发油中鉴定出144个化合物。[结论]清香木叶挥发油主要含萜烯类化合物,绿叶和嫩红叶挥发油中有43种成分是相同的,但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