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全省桑园面积为131.17万亩,比上年增加2.85万亩,是1976年以来桑园面积最大的一年.嘉兴、绍兴两市基本稳定,宁波、温州两市略有减少,其他市地略有扩大.(二)全年饲养蚕种232.06万盒,比上年增加37.11万盒,计19.04%;生产蚕茧84573吨,增产14412吨,计20.54%;盒平均产茧36.44公斤,提高0.45公斤;国家收购鲜茧76525吨,增加10410吨,计15.75%,总投放茧款31444.9万元(含加价),增加5776.53万元,计22.5%,上茧平均价每公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后期浙江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一五"前期,在蚕桑西进和优化改造两项工程带动下,浙江蚕桑产业稳定发展,蚕桑新品种应用逐年推进,桑树综合开发进展良好,蚕茧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十一五"后期,浙江蚕桑产业要围绕"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创新蚕茧收购体制机制,加强蚕桑基地建设,推进科技进步,促进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谚”是我们勤劳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生产经验,它有效地指导了生产,推进了生产的发展。虽然某些农谚不一定正确,但绝大部分农谚是有价值的。这里我们整理出来一些浙江蚕桑方面的农谚,并根据桑、蚕生产内容,分为九个部分。供大家参阅:  相似文献   

4.
余荣峰 《北方蚕业》2001,22(3):38-39
"九五”期间,我县蚕桑生产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前期由于受国际茧丝绸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茧价始终在低价位运行,蚕农生产积极性受挫,出现了大面积毁桑弃养现象,蚕茧产量大幅下降.中后期一是由于县政府对蚕桑生产作了较大调整,加大了蚕桑生产扶持力度;二是充分发挥了一体化的茧丝绸总公司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增长.概括起来有以下成绩和问题. 1 主要成绩 1.1 蚕桑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到"九五”期末,全县拥有桑园总面积2466.7hm2,养蚕户2.25万户,年发种量6.4万张,产茧2480t,桑园面积增长466.7hm2,发种量增加了0. 9万张.  相似文献   

5.
宁都县“三高”蚕桑生产发展浅见杜贤明,黎绵/富(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宁都县蚕桑丝绸总公司)宁都县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早在明代就有一定蚕桑规模,解放后仍是赣州地区蚕桑县之一,但一直未有大发展。随着我省蚕桑工程的实施,1993年全县桑园面积已达16771...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扶持蚕桑生产,省政府决定,除继续执行“斤茧斤肥”的政策(即农民每交售1公斤合乎质量要求的蚕茧,可奖售1公斤平价化肥)外,还设立蚕桑生产“丰产奖”。乡一级,栽桑达5000亩以上,或桑园面积占全乡耕地面积20%以上,每亩桑园平均年产茧100公斤以上,即可得“丰产奖”;村一  相似文献   

7.
8.
9.
玉山县蚕桑生产一九八三年形势很好,全年养了春、夏、早秋、中秋、晚秋和晚晚秋六期蚕,共养一千七百九十七张蚕种,产茧一千一百五十九担,为年计划九百担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八点七,比超历史的八二年六百一十八担增长八成多,是连续增长五个春秋来最好水平的一年,又是一个超历史的丰收年。这个县的蚕茧产量名列全省第三位。突出的有五个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农工贸组织蚕桑生产大合唱,我市蚕桑生产有了新的恢复和发展,1990年全市桑园已达8148亩,产茧5.3万公斤。为了使这项利国利民的农村副业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发展,在“八五”期间,特提出如下规划: 一、全市“八五”末桑园面积要求达到2.5万亩,产茧500吨。其中宝鸡县、千阳县各1万亩,产茧200吨和300吨;岐山县2千亩,陇县、扶风县、眉县各1千亩。  相似文献   

11.
12.
翁源,是全国“六大”茧丝生产基地县之一,又是广东“十大”蚕桑生产重点县。我县的农民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距今已四百三十余年。但大发展仅是十多年来的事。翁源能持续发展栽桑养蚕,一是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我县地处粤北山区东南部,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根据气象局的资料,年日照时数为1,856.5小时,降雨量为1,763.8毫  相似文献   

13.
浙江蚕桑发展史略浙江省农业厅陈清奇一、浙江蚕桑起始浙江是全国蚕桑生产发源地之一。沪杭地区在9500~7500年前就有桑树。据考证,在河姆渡时期,浙江正处冰后最适宜期,平均气温比现代约高2~3℃,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为桑蚕祖先的古蚕桑提供了必...  相似文献   

14.
“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认真回顾一下对今后恢复和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一、“七五”期间广东蚕桑生产的特点。“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有下列三个特点: 1.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急剧下降。历史上珠江三角洲都是广东省蚕茧的主产区,1979年以前珠江三角洲的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面积的80%左右,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茧量的90%以上。从1980年开始,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产茧1.072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2.3351  相似文献   

15.
“七五”计划末期,广东的蚕桑生产水平已经走出了低谷,恢复到正常年份的生产水平。从实际情况出发,“八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应该发展到什么规模比较合适?实现“八五”计划指标有什么有利条件?要注意哪些问题?现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供参考。一、“八五”时期广东蚕桑生产的计划指标。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和省蚕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到1995年广东省的桑地面积要达到35万亩,产茧3万吨。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子长县蚕桑发展的现状,指出了蚕桑生产依靠政府拉动的弊端,提出了稳定和发展重点乡镇及其大棚养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蚕桑生产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产业。在1982年至1987年间,由于农户经营蚕茧的经济效益过低等原因,桑地从77126亩减少到410000 ,年产茧量从3500t下降到1467t。1988年,随着茧价的逐步理顺,虽然桑园面积继续下降到36027亩,减少近5000亩,但是蚕茧产量开始回升到1514吨。出现了恢复  相似文献   

18.
蚕桑生产是我县部分乡镇的一项传统副业,近几年来,桑田面积基本稳定在1.4万亩左右,蚕茧产量逐年上升,从1985年的6935担发展到1989年的17000担。为正确分析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我们对本县8个乡21个村32个村民小组37户85、86、89三年的养蚕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一、1989年比蚕茧大战前的1985、1986  相似文献   

19.
20.
化州县近几年对各项措施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落实运用到生产中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促进了蚕桑生产不断发展。一九八○年全县桑面积达到一万亩,产茧一万六千多担,产值达二百九十多万元。蚕茧增长72%,产值增长85%。一、采种、育苗形式多样。化州县这几年不断更新和扩大新桑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