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为大力发展丹江口市库区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以建设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要支点,通过统筹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提出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的建设措施,以实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三赢"目标,促进市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181-184
以汉江生态经济带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汉江经济带城市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并将结果代入引力模型,测定区域内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研究区域内城市间的经济相互作用,以期对该区域内部的空间整合和经济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湖北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汉江生态经济带湖北段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情况。结果显示,汉江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影响因素主要为政府支持、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手段和乡村区位。  相似文献   

4.
5.
为大力发展丹江口市库区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以建设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要支点,通过统筹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提出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的建设措施,以实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三赢"目标,促进市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05-13906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很多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为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做出了贡献。借鉴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对汉江流域的概况及其生态补偿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汉江干流全长1577km,流域面积15.1万km^2,约占长江流域的9.2%培育和壮大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对于形成我国新的区域经济带.“加厚”长江经济支撑,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水足迹理论,从水环境污染(灰水足迹)视角探讨了长江经济带水污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变化关系,利用脱钩模型进一步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和灰水足迹的脱钩关系,对长江经济带2001—2015年灰水足迹总量及其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核算与分析,综合评价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水资源压力状况,分产业对各省水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合理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无论是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还是在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补偿相关数据,在测算各省市水资源生态补偿综合绩效、水足迹、灰水足迹的基础上,使用双目标决策的序列DEA-SBM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探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8年间反映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变动呈“W”型波动特征,总体呈现出东部地区偏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偏低的分布格局。城乡消费公平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绿色化协同水平指标的调节作用下,生产性投入的提升与城乡分配公平的提升均能够提高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因此,从改善资本投入结构、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三个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提升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15年4—9月EOS/MODIS卫星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采用3S技术,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县(市)的湿润指数、水覆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以及农田(干旱)灾害指数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农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分析该地区的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07—2015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县(市)的农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综合指数分别在32.18~37.72之间,近9年的农田生态质量状况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总体趋势是逐渐增加的,说明生态环境有所好转,本研究可为有关部门开展生态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是我国三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优化其粮食生产格局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50个区县2006—2020年的粮食生产优势,并采用ESDA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水稻的优势区域多数为规模主导型,小麦、玉米的生产区域普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且分布逐渐向淮河以北地区聚集,种植面积的减少使豆类部分优势区域变为劣势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水稻、小麦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聚集情况较为稳定,玉米的高值聚集区分布由"双核心"变为"带状",而豆类恰好相反,两种作物呈"竞争"态势。此外,早期区域粮食生产优势与灌溉水平高度相关;年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解释力逐年增强且成为决定性因素,表明粮食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条件的匹配程度有所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解释力处于低位状态且逐年减弱,反映粮食生产的优势区域农户收入反而较低,粮食生产与农民可支配收入"脱钩"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5个城市2008—2017年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衡量区域生态效率变化趋势,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效率的协调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性,随着产业结构优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生态效率虽有波动但上升速度明显,产业结构优化对改善区域生态效率有显著作用;从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来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效率的协调程度仍处于失调阶段,且下游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随着区域经济不断提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并建立良好的产业结构体系是改善区域生态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空间载体,构建多要素综合评价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从“地-地”对应和“地-人”对应两方面探讨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基础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资源组合中度来看,四川、云南为一般组合区,重庆、贵州、湖南为中等组合区,湖北、安徽、江西为较高组合区,江苏、浙江、上海为高组合区;从资源环境保障程度看,云南、四川、贵州为高保障度区,江西、湖北、湖南为较高保障度区,安徽、重庆、浙江为中等保障度区,江苏、上海为一般保障区;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匹配程度看,云南、贵州、四川为高匹配度区,江西、湖北、湖南为中等匹配度区,安徽、重庆、浙江为一般匹配度区,江苏和上海为低匹配度区.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9—2019年农业生产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该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Trpch指数大于1,说明这期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仍然存在着技术进步受阻、缺乏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等问题。从地区来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在上升,但技术水平均未超过1,说明该经济带各省(市)均存在农业进步受阻的现象;在11个省(市)中规模效率均大于1,说明该经济带各省(市)投入规模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在分析长江经济带气象服务现状、需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依照国家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和气象服务市场开放的新形势,提出了加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气象保障服务的若干对策建议.具体包括:进一步发挥流城气象中心牵头作用,全面拓展业务范围,加快气象监测网建设,做好预警信息全覆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区域,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内10个城市近10年(2004-2013)来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水资源配比状况,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空间上,社会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强;时间上,水资源承载力呈现波动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土地城镇化及其影响机制,利用地理空间统计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进行分析,并探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对城市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区域差异显著;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集聚特征,土地城镇化水平的热点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2)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分权化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了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此外,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均影响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然而,经济全球化下的各类因素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土地城镇化的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为水土流失状况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结合最新调查数据,对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结果】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每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112.884亿元。土壤养分流失损失、土壤水分流失损失、土地废弃损失和泥沙滞留、淤积损失分别占96.028%,0.589%,1.528%和1.855%。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42.97万元/km2。各市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大小依次为安康市>商洛市>汉中市>宝鸡市>西安市。强度损失的县(区)主要集中在2个区域,即汉江源头的宁强县、略阳县和汉江中游的安康市大部及丹江上游的镇安县、山阳县。【结论】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与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水土流失状况的一个直观、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