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评价Claudin-3与Claudin-12基因在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和肠道黏膜屏障中的作用,通过同源克隆及RACE PCR技术克隆珍珠龙胆石斑鱼Claudin-3和Claudin-12基因的全长,采用qRT-PCR技术分析Claudin-3和Claudin-12基因在珍珠龙胆石斑鱼脑、鳃、皮肤、肌肉、肝脏、胃、前肠、中肠、后肠、头肾、体肾、脾和心脏13种组织的表达情况,并通过饲料精氨酸干预评估上述两个基因在肠道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laudin-3 cDNA全长序列为1 544 bp,包括一个153 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TR)和743 bp的3′UTR,Claudin-3的开放阅读框(ORF)为648 bp,可编码215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3 100;Claudin-12 cDNA全长序列为1 236 bp,包括一个118 bp的5′UTR和92 bp的3′UTR,Claudin-12的ORF为1 026 bp,可编码341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7 400;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珍珠龙胆石斑鱼Claudin-3与斜带石斑鱼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最高,一致性高达98.14%,珍珠龙胆石斑鱼Claudin-12与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最高,一致性高达91.75%;Claudin-3和Claudin-12基因在被检测的1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Claudin-3 mRNA在鳃和体肾中表达量最高(P<0.05),其次是中肠和肝脏,Claudin-12在脑中表达量最高(P<0.05),其次是中肠和后肠;饲料中精氨酸含量为3.06%时,珍珠龙胆石斑鱼增重率及肠道Claudin-3和Claudin-1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1.96%和3.74%精氨酸组(P<0.05)。研究表明,Claudin-3和Claudin-12基因表达在适宜精氨酸水平的影响下上调,可维护石斑鱼肠道黏膜屏障完整,并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行为、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工厂化条件下,设60、100和140尾/m~3 3种养殖密度,养殖周期50 d,记录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摄食行为,并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在摄食行为方面,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形态基本遵循圆锥形—碗形—团形—平铺形的变化规律;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分布在上层摄食比例逐渐降低,对应的平均摄食比例分别为80.0%、72.0%和66.7%,其在摄食等级1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分别为82.7%、73.3%和64.0%。在生长性能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平均增重、日增重、饵料转化率和生长效率等4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饵料系数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体长、全长、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等6项指标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白细胞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养殖密度为100尾/m~3的效果最佳。【结论】养殖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适宜密度为100尾/m~3,既能保障其健康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创伤弧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实验室保存的创伤弧菌菌株EPL0201经0.3%甲醛灭活,采用海藻酸钠包裹灭活菌液制备了创伤弧菌微球疫苗,通过口服途径免疫健康的珍珠龙胆石斑鱼(Pearl gentian grouper),在免疫后第28天用1×107 cfu/mL创伤弧菌腹腔注射珍珠龙胆石斑鱼,检测了免疫后珍珠龙胆石斑鱼部分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趋势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创伤弧菌微球口服疫苗的粒径为(34.55±5.33)μm,包覆率为90.5%。测其安全性良好。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免疫基因先后出现不同的表达变化。TLR信号通路上的基因TLR1、TLR2、TLR3、TLR5和M y D88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2p40和TNF-α在肾脏、脾脏、肝脏和肠组织中都参与免疫应答。TGF-β只在脾脏中有表达。免疫基因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不同,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是IL-1β在脾脏中,最高值为对照组的72.37倍。同一种免疫基因在鱼体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峰值表达量...  相似文献   

4.
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在石斑鱼膨化颗粒配合饲料中添加0.6%海带多糖投喂平均体重(275.55±29.79)g·尾-1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结合养殖场实际生产,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2口面积30m2水泥池,每口放养约1 800尾,在封闭式循环水饲养系统饲养66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海带多糖的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率提高29.03%(P0.05),特定生长率提高23.88%(P0.05),饲料系数降低15.20%(P0.05);试验组石斑鱼每增重1kg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减少1.96元,饲料成本降低了12.54%;试验组与对照组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免疫活性(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海带多糖具有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石斑鱼新品种珍珠龙胆2009年在市场上推广后,由于其具备一定的抗病能力及生长速度较快,再加上繁育、养殖及各饲料企业针对这一品种研发饲料的力度不断加大,使珍珠龙胆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并逐渐成为石斑鱼市场的主要品种。随着珍珠龙胆的强势崛起,原本以青斑、老虎斑等品种为主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β-葡聚糖诱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免疫响应机制,为β-葡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珍珠龙胆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100 mg/kg β-葡聚糖进行养殖试验,饲 养8周后采样分别进行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转录组测序和肠道菌群组成分析。【结果】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er9,GDF9)的潜在靶蛋白Claudin-11在成年羊驼卵巢中的表达与定位,探索Claudin-11对促进卵泡发育、调节排卵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成年雌性羊驼为研究对象,用RT-PCR技术分析潜在靶蛋白Claudin-11在成年羊驼卵巢中的表达,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对Claudin-11在成年羊驼卵巢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laudin-11在羊驼卵巢的初级卵泡中弱表达于次级卵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多克隆兔抗Claudin-11抗体与成年羊驼卵巢组织粗提取物可以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显示,Claudin-11在羊驼卵巢的原始卵泡和次级卵泡中弱表达于卵泡细胞周围的扁平或立方形卵泡细胞的胞质,而在次级卵泡中 Claudin-11在最内层颗粒细胞的胞质中进行表达。【结论】Claudin-11在成年羊驼卵巢组织中表达且存在特异性的细胞定位。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高位池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 × Epinephelus luscoguttatus ♀)氮磷的利用与收支情况,阐明其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变化以及氮磷的来源和去向,对3个高位养殖池中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池塘水、进排水以及投入的饲料进行了为期55 d的定期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1)3个池塘养殖期间溶氧均值为8.64~9.55 mg/L;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均呈不规则波动,总氮和总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6.14~7.11和0.38~1.41 mg/L波动;(2)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高,增重率为96.0%~227%,饲料转化系数为0.55~0.90,对饲料氮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47.0%~59.0%和52.0%~63.0%。(3)3个池塘在监测期间饲料氮输入占比为61%~66.8%,饲料磷输入占比为66.9%~71.0%。鱼体产出是池塘中氮磷输出的主要方式,占氮输出的43.0%~60.9%;占磷输出的45.0%~67.7%;其余部分氮磷分别以排水、底泥沉积和其他方式输出。结果表明,在珍珠龙胆石斑鱼高位养殖中,池塘氮磷含量较高,饲料氮磷输入是池塘中氮磷输入的主要方式,鱼体产出是池塘中氮磷输出的主要方式,其次为池塘养殖期间的换水排放,因此,需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水产养殖水排放进行管理,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养殖尾水对附近水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IPI-2I为细胞模型,利用1.5mmol·L-1丁酸钠对IPI-2I细胞进行处理,通过CCK8检测、通路阻断技术、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试验,探讨丁酸钠对IPI-2I细胞Claudin-3表达的影响及调控信号通路情况。结果表明:1.5mmol·L-1丁酸钠可通过激活细胞的GPR109A受体和Akt信号通路以增加细胞中Claudin-3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养殖水质的影响,选用从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分离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制成饲料添加剂,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B0)、0.5%(B1)、1.0%(B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同时分别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水平上添加0(Y0)、0.5%(Y1)、1.0%(Y2)的酵母培养物,制成9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以Y0B0组为对照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3.41±0.47)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幼鱼特定生长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Y1B1和Y1B2组幼鱼特定生长率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Y2B2组(P0.05),且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同特定生长率相似的变化趋势;幼鱼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幼鱼体组成各项指标也均未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12 d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从第6天开始,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均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且Y1B1和Y1B2试验组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P0.05)。综上所述,当饲料中的酵母培养物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为0.5%+0.5%(Y1B1组)和0.5%+1.0%(Y1B2组)时,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获得最佳的生长性能,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效率,同时,养殖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两种蛋白水平下添加虾蛋白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设计6种饲料,以440、480 g/kg两种饲料蛋白与0、10和20 g/kg 3种虾蛋白肽添加量配制。结果显示,相同蛋白水平下,石斑鱼的终末均重和增重率均随着虾蛋白肽水平的上升而先上升后下降,10 g/kg虾蛋白肽组显著高于0、20 g/kg虾蛋白肽组;虾蛋白肽添加量相同时,480 g/kg饲料蛋白组显著高于440 g/kg饲料蛋白组。蛋白质效率、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血清AST和ALT活力、肝脏CAT和T-AOC活力的变化规律与增重率类似。饵料系数、血糖含量和肝脏MDA含量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中添加虾蛋白肽均能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但添加量过高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虾蛋白肽适宜添加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12.
4月13日 海南的石斑鱼石斑鱼营养成分高,吃起来味道有点像鸡肉,因此又有"海鸡鱼"的美称.海南人工养殖的石斑鱼主要有青石斑鱼和龙胆石斑鱼.青石斑鱼一般养至0.5~0.75公斤时最好卖;龙胆石斑鱼因为个头大、长得快,一般长到15~20公斤才上市销售.  相似文献   

13.
紧密连接在维持肠道黏膜完整性和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功能中作用重大。【目的】旨在探讨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克隆获得Claudin-1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 (ZO-1)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建立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PCV2感染的IPEC中Claudin-1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构建的两种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PCV2感染的IPEC中Claudin-1蛋白和ZO-1mRNA表达在4、12、24、48、72h均显著下降。【结论】PCV2感染可抑制猪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破坏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增加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14.
紧密连接在维持肠道黏膜完整性和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功能中作用重大。【目的】旨在探讨PCV2感染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克隆获得Claudin-1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建立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PCV2感染的IPEC中Claudin-1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构建的两种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PCV2感染的IPEC中Claudin-1蛋白和ZO-1 mRNA表达在4、12、24、48、72 h均显著下降。【结论】PCV2感染可抑制猪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破坏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增加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15.
《天津农业科学》2016,(7):23-28
报道了一种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七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NN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RT-LAMP)。该方法参考赤点石斑鱼NNV病毒的主衣壳蛋白(M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克隆出七带石斑鱼NNV的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 V4软件设计了3对针对所克隆NNV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RT-LAMP的反应体系,并分别对反应系统的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七带石斑鱼NNV病毒RT-LAMP检测技术。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在63℃的最佳反应温度下,采用RT-LAMP检测技术经过45 min就能完成一次检测,准确率达到100%。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检测NNV技术设备要求简单,为七带石斑鱼等石斑鱼无NNV受精卵和仔稚鱼的生产现场检测和筛选提供了一种方便、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紧密连接在维持肠道黏膜完整性和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功能中作用重大。【目的】旨在探讨PCV2感染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克隆获得Claudin-1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建立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PCV2感染的IPEC中Claudin-1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构建的两种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PCV2感染的IPEC中Claudin-1蛋白和ZO-1 mRNA表达在4、12、24、48、72 h均显著下降。【结论】PCV2感染可抑制猪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破坏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增加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17.
南海常见7种石斑鱼的DNA条码构建与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获取了南海海域常见的7种石斑鱼———鲑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ario)、青石斑鱼(E.awoara)、黑边石斑鱼(E.fasciatus)、赤点石斑鱼(E.aka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线粒体DNA COI基因及核DNA的RAG1基因部分序列。测定序列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①该研究获取的COI基因部分序列能将7个物种分别开来,可以作为DNA条码;②线粒体DNA COI基因及核DNA的RAG1基因部分序列分别构建的系统发生树较为一致,结果都支持7种石斑鱼分为3支:青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为第1支;鲑点石斑鱼、黑边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为第2支;七带石斑鱼为第3支。研究表明,COI基因部分序列不但可以作为物种辨识的良好DNA条码,而且在石斑鱼属内的种间系统发生关系分析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Claudin-6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laudin-6基因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及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claudin-6及其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laudin-6及mRN...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滇龙胆GrMDC基因序列,以滇龙胆转录组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滇龙胆幼叶克隆GrMDC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滇龙胆GrMDC基因(登录号KJ917169)全长1 275bp,GrMDC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6.77kD,pI为5.97;该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质,无信号肽,为亲水不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GrMDC蛋白与长春花CrMDC蛋白相似性较高(88.12%),且亲缘关系最近;GrMD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2.77kD(含GST标签26kD),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GrMDC基因主要在根中表达。  相似文献   

20.
滇龙胆香叶醇合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龙胆香叶醇合酶基因Gr GES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为研究其在香叶醇和龙胆苦苷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根据滇龙胆转录组Gr GES序列,采用RT-PCR技术从滇龙胆叶片克隆该基因,获得Gr GES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J91716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r GES基因长1 767 bp,编码588氨基酸;Gr GES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7.84 ku,理论p I为5.56。该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包含叶绿体转运肽,为亲水不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62.41%)和环(39.57%)构成。该蛋白具有其他GES蛋白的活性位点、萜类合酶N端结构域(IPR001906,81~273)和萜类合酶结构域(IPR005630,263~588)。Gr GES蛋白与长春花Cr GE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原核表达结果表明,Gr GE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8.22 ku,与预期的大小一致。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Gr GES基因主要在叶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