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技推广》2021,(2):85-86
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也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出台的背景和重要、落实工作、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连民 《农业知识》2020,(24):43-44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21,(4)
正最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摘编如下。1.总体要求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根基,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更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稳定在300亿斤、1 500万亩和120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部在前不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的有关内容. 《指南》首次明确将“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单独列为一级类,下设“乡村道路用地” “种植设施建设用地” “畜禽养殖设施建设用地”和“水产养殖设施建设用地”四个二级类,将破坏耕作层的农业设施相关用...  相似文献   

6.
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摸清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的总体状况,揭示非粮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成因,以徐州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冗余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研究粮食主产区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主导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徐州市法定耕地内(LF,10.25%)、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BF,7.30%)、两区划定范围内(FF,2.67%)非粮化率呈依次递减态势,城区非粮化率高于远郊;非粮化面积超过500 hm2的乡镇为6个,分布于远郊南部和西北角,但非粮化率则从中心向远郊递减扩散。非粮化率在FF范围内存在2个高-高集聚区,不同于LF和BF,城区周边明显高于其他区域;RDA分析显示社会经济变量解释了91.85%的非粮化面积特征向量的变化,主要驱动因子包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农业收入、土地流转率、农业机械总动力,其中非农业收入和农业机械劳动力分别是城区与远郊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非粮化率总体不高,以菜地占用为主,但不同范围、不同区位非粮化率差异明显,必须高度重视并谨慎对待社会经济因素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技推广》2021,(2):88-90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出台的背景、有关要求、如何贯彻落实等问题,接受记者专访. 问:请您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近年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8.
创新粮补机制 稳定粮食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县是全国、全省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党和政府的重中之重工作,  相似文献   

9.
沈蒙淅 《乡村科技》2022,(3):136-139
过去10年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农业结构调整,而耕地"非粮化"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政府各部门对耕地保护工作职责不明晰.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自然资源部与其他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耕地管护职责、治理目标不协同,造成耕地保护管控不力.因此,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梳理耕地"非粮化"的逻辑形成,对耕地保护利用目标、管理主体、...  相似文献   

10.
11.
正为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河北将全面开展耕地"非粮化"排查整治行动。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耕地保护先后作出6次重要批示,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两个文件,对坚决遏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作出部署。河北省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与用途管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非粮化率时空分异,识别其驱动类型,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5—2020年山西省耕地非粮化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率影响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 K-Means聚类法探究山西省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耕地非粮化率由2005年的50.21%下降到2020年的40.05%,呈“W”型波动,超过山西省粮食安全阈值 11.45个百分点;从空间上看,耕地非粮化率差异显著,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从空间集聚类型上看,2005—2020年山西省耕地非粮化率全局莫兰指数先下降后上升,空间集聚效应加强,主要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土地生产率、年降水量、各县到省会中心的距离对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起主要作用,且均与耕地非粮化率呈负相关。山西省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主要分为资源禀赋型、交通便利型、农业支持型和经济作物增长型。识别山西省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对于保护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按照"典型性、代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选取河南滑县、唐河等六个产粮大县作为调研样本区。采取发放问卷、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对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实际提出防控耕地非粮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对于粮食安全始终保持着高度重视,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得到了学界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其中耕地非粮化问题近年来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学界关于耕地非粮化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涵盖了耕地非粮化与土地流转二者之间的研究、耕地非粮化的成因、影响,以及对于耕地非粮化问题的解决对策建议等内容。本文对耕地非粮化问题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总结现有研究成果,进而发现关于耕地非粮化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可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东省20个城市2001—202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SFA模型测算广东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一步借助Tobit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广东省平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稳步缓慢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0.15%,在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区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和时序变化趋同性。2)耕地非粮化水平提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倒逼效应”,但存在功能区差异,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受非粮化的“倒逼效应”明显,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北部生态区影响相对不显著。3)不同水平的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倒逼效应”存在差异,相对而言,高度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应注重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加强耕地非粮化治理,实行功能区差异化提升策略,与社会经济手段相互协调,稳定和提升主销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落实“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汪洁 《浙江农业科学》2022,(3):433-435,439
在国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受污染耕地的风险管控显得更为迫切.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现阶段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组织管理、 类别划分、 区域调整、 种植替代、 深化治理、 完善台账、 长效机制、 培训指导、 资金统筹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稳定粮食生产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在防止耕地“非粮化”方面进行了全面摸排清查,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乡镇行政层级在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基于对各乡镇街道进行的走访调研,搜集了乡镇在开展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中存在思想认识不高、部门协调不够、摸排底数不清、信息把握不全、整改落实不力等问题,从耕地“非粮化”的形成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推进不力2个维度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工作推进力度、彻底详实摸清底数、分类整改和分类施策、加强耕地常态监管、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加强财政支持力度等对策,以期为乡镇开展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的背景之下,针对"非粮化"耕地要积极实施生态化的调控.文章在分析"非粮化"耕地产生的原因,依据生态红线、农户的生计需求、调整的难易程度等的基础上,提出分区、分类的"非粮化"耕地调控措施,并结合新时期国家战略导向,提出对"非粮化"耕地整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研究青海省都兰县耕地“非粮化”现象的影响因素为目的,根据都兰县自然禀赋和区位等特点,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确定为自然地理、距离、政策,并进一步细分为9类影响因子,例如海拔、耕地与各种要素的距离。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不同因子对耕地“非粮化”现象的影响显著与否来判断各因子设立的合理程度。得出不同海拔、不同坡度、耕地面积的不同、是否位于基本农田以及高标准农田范围内,这些都会对耕地的“非粮化”产生较为明显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各地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耕地非粮化趋势,影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通过分析造成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种粮收益较低、粮食补贴政策不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缺少硬性约束、地方政府片面理解乡村振兴和消费需求变化等,提出降低种粮成本、完善补贴制度、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宣传学习以及走出认识误区等应对措施,来阻断耕地继续非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