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杨素萍  田嘉铭  孙东晓  甄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14-10816,10844
[目的]建立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测定几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并分析这几种芦荟色谱图的特征,从而将5种芦荟区分开来。[方法]采用超声振荡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并用HPLC测定芦荟苷的含量,得到芦荟色谱图。[结果]芦荟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3.168 4X-2.855 4,R=0.999 8,表明在2.92~46.67μg/ml范围内,芦荟苷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8.0%;5种芦荟苷的含量分别为:木立芦荟614.3μg/g、海虎兰212.5μg/g、库拉索芦荟135.3μg/g、华芦荟72.92μg/g和不夜城芦荟2.622μg/g。库拉索芦荟在3~5 min出现的双峰左边的峰高稍低,但相差不明显,双峰基本达到基线分离,在其后再没有明显的色谱峰。该特征仅与木立芦荟的色谱图相似,与华芦荟、不夜城芦荟和海虎兰色谱图相差较远,较易区分。[结论]不同品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不同;其中木立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最高;所确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图谱分析可将这5种芦荟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芦荟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深入研发利用,芦荟组织培养已成为芦荟快速大量繁殖的重要手段。就芦荟组织培养的各个环节展开实验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三种芦荟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项研究从1991年开始用两种Aloc和1个变种Aloe进行组织培养,MS为基本培养基,AloeVeraLinme是附加K1mg/1+2.4-D0.1my/l(下面单位相同)为较好,AloeArborescens附加BA2mg/l+IAA0.2mg/l为最佳,AloeVeraVarChinersis附加BA2mg/l+NAA0.2mg/l为最好.外植体取样部位影响Aloc的增殖率,幼嫩的茎段增殖率高,而下部细胞老化的茎段增殖率低.诱导根系上AloeArboroscens生根较快,需要12天左右,AloeVera和其变种生根较慢,需要18天左右.诱导根系最适宜的温度是28~30℃,无机盐浓度是原MS的1/3~1/2为好.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芦荟体内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比试验探讨了对芦荟中芦荟苷、芦荟大黄素的提取方法。对HPLC法同时测定芦荟体内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分别对流动相、检测波长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仪器精密度试验、方法精密度试验以及回收率测定,最终确立了应用HPLC测定芦荟体内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的色谱条件。  相似文献   

5.
6.
芦荟中芦荟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中芦荟素含量的方法。芦荟用甲醇、水提取,在354 nm波长下检测,色谱柱为Discovery(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0∶50(V/V),流速:1.0 mL/min。芦荟素的质量浓度在5.0~8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1.6%~2.2%,回收率为95.0%~98.3%。  相似文献   

7.
8.
综述了芦荟的发展史、生长习性、主要栽培种或变种、叶片的形态解剖学研究、核型分析以及芦荟叶片中的SOD、POD等活性酶类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本实验室所进行的芦荟多糖精制工艺、芦荟色酮的分离纯化进行了简要介绍。此外,对笔者正在进行的芦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与花粉败育的关系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9.
李卫宁  李超  马晶军  孙奂明  温雅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21-1622,1654
[目的]研究Mn2+浓度对库拉索芦荟根活力及体内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砂培试验。[结果]Mn2+对芦荟根活力以及芦荟体内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均有影响。当营养液中Mn2+浓度为1.0×10^-5mol/L时,芦荟根活力最高,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也最高;随着供Mn2+浓度的提高,芦荟体内Mn2+含量不断增加。[结论]为生产出活性成分含量高的芦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芦荟是一种非常好的室内植物,它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民间药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常为人知的是库拉索芦荟,这个植物能够分成两个基础的产品,即凝胶和乳汁。库拉索芦荟凝胶是叶子的果肉或者黏液,这是一种能够从软组织中得到的稀薄的清澈的果冻样物质,这个软组织由芦荟叶内部的一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库拉索芦荟、华芦荟、木立芦荟、不夜城芦荟、海虎兰等几种常见芦荟的实物特征、液相色谱图特征和表皮组织微观形态特征,找到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将库拉索芦荟区分开来。方法用数码相机拍摄芦荟实物照片;用液相色谱仪在相同条件下制作芦荟80%乙醇提取物的液相色谱图;取芦荟表皮组织,经适当处理后,用扫描电镜仪拍摄表皮组织的微观结构。结果从实物特征来看,库拉索芦荟外观形态与其他几种芦荟相比,特点鲜明,差别显著;从芦荟的色谱图上看,库拉索芦荟的特征仅与木立芦荟的相似,与其他几种芦荟相差较远,较易区分;从扫描电镜图片来看,库拉索芦荟表皮组织微观形态仅与华芦荟相近,但仍能区别开来,与其他几种芦荟的差别较大,区别明显。结论利用实物特征可以区分这几种芦荟植株活体,利用扫描电镜图片特征可以区分芦荟离体叶片鲜品,用液相色谱图特征基本可以区分这几种芦荟的粉碎物。将这三种特征结合起来,任何情况下都能将库拉索芦荟与木立芦荟、华芦荟、不夜城芦荟、海虎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2.
芦荟原生质体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的离体培养快速繁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原生质体的融合(体细胞杂交)提供条件。[方法]采用酶解的方法以芦荟的叶片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结果]用芦荟的叶肉细胞可成功分离出原生质体,而且活力较高,可达90%以上。[结论]芦荟原生质体的成功分离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来源、酶液的组成。另外还受酶解液的渗透压、温度和pH值影响。  相似文献   

13.
芦荟属植物含芦荟素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芦荟属AloeL.植物茎、叶的结构与芦荟素类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维管柬内的大型薄壁细胞为芦荟素的主要贮存结构。其来源于原形成层,属特化的韧皮部大型薄壁细胞。芦荟素在叶的同化组织细胞的质体中合成,通过质外体途径转运到维管柬鞘细胞,由其胞间连丝运送到大型薄壁细胞内贮存。该属植物叶内维管柬的密度、大型薄壁细胞的大小和同化组织的厚度与芦荟素含量呈正相关。同一植物中芦荟素的含量为幼叶〉成熟叶〉衰老叶,叶片顶部〉中部〉基部,并与其维管柬的密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澄清了有关芦荟中含芦荟素结构的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14.
芦荟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荟(Aloe spp.)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的经济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芦荟的自然繁殖周期长、雌雄花开不同步、种子小而少、种子育苗困难,故采用传统的繁殖手段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化的需求.为此.目前在生产上常采用组织培养来快速繁殖芦荟种苗.从外植体、培养基、植物激素的选择,培养条件及培养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等方面对芦荟的组织培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以芦荟叶片为试材,采用酶解方法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对斑纹芦荟和不夜城芦荟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以芦荟的叶肉细胞为试材,可成功分离出原生质体,而且活力较高,达90%以上。聚乙二醇(PEG)融合的结果可获得部分融合体。芦荟原生质体的成功分离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来源、酶液的组成,另外还受酶解液的渗透压、温度和pH值等影响。融合的效率主要受融合剂的浓度、原生质体的生理状态及处理的时间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取库拉索芦荟 ( Aloe vera L .)的茎段、叶片作外植体接种于 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 ,诱导出丛生芽、微块茎、愈伤组织 ,将丛生芽、微块茎、愈伤组织分别用浓度为 0 .0 1% ,0 .0 2 % ,0 .0 5 %的秋水仙素以不同的方法和时间处理 ,丛生芽和微块茎能较好地诱出变异体 ,其中以 0 .0 2 %的秋水仙素棉球覆盖处理丛生芽 4 8h诱变效果最好 .变异体叶片肥厚、根粗壮 .筛选稳定的变异体继代 ,经染色体数目观察 ,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为 2 n=2×x=14 ,x=7,不同变异体染色体数目不同 ,其中 80 %以上的变异体细胞染色体数 2 n=4×x=2 8,x=7,为同源四倍体 .四倍体气孔器明显大于二倍体 .四倍体试管苗在 MS BA4 mg/l NAA0 .2 mg/l可以大量增殖 ,并于 1/2 MS NAA0 .3mg/l IAA0 .3mg/l培养基上诱大量根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 90 %以上 .  相似文献   

17.
以木立和库拉索芦荟为试材 ,研究芦荟微繁的生产工艺技术 ,结果表明 :外植体在MS +BA 3mg/L+NAA 0 2mg/L不定芽诱导与增殖最佳培养基上 ,培养 2 5~ 30天 ,诱导再生不定芽 2 7~ 4 0个 ,增殖培养采用母芽切顶或基部环割接种方式 ,再生芽能力显著提高 ,增殖系数达 8 9~ 10 3倍 ;生根培养用 1/ 2MS +NAA0 8~ 1mg/L培养基 ,15~ 2 0天组培苗生根 3~ 8条 ,生根率达 97 4%~ 10 0 % ;组培苗移栽河沙中成活率达90 %以上。同时 ,对大规模微繁降低生产成本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赵敏 《现代农业科技》2010,(18):100+102
介绍了芦荟的生态特征,从种苗繁殖方法、选地、整地作畦、移栽施肥、温度控制、灌水、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芦荟的栽培技术,以为其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芦荟继代芽生根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适宜芦荟继代芽生根的培养基配方。试验表明:芦荟继代芽在1/2MS+0.08mg/L NAA 1-3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的生根效果最为理想;而在1/2MS+0.07mg/L BA 1-3g/L活性碳的培养基上,不但生根效果较好,而且还可长出4-5倍的小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