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我国热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14年我国热作产品进出口市场贸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归纳热作产品贸易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珉 《农业展望》2006,2(5):6-10
介绍了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发展概况。加入WTO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棉花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分析了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的特点。中国加入WTO以后,棉花进出口贸易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进口大幅增加,出口急剧萎缩,贸易逆差严重;进口棉花中一般贸易进口比例上升;美国成为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的最大竞争伙伴,占中国进口棉花50%以上;棉花进口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分析了中国加入WTO以后棉花的贸易依存度增长的趋势。分析了中国进口棉花主要来源国家的棉花进出口贸易变化情况。并就中国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状况、中国棉花关税配额完成情况、纺织品配额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棉花进出口的影响、中国进口棉花贸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分别作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林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林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合作潜力较大,在双边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引入ESI、RCA、TCI指数并构建扩展引力模型和运用TPI指数法对双边林产品贸易现状及其发展潜力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东盟林产品的出口以加工类产品为主,进口以原材料类产品为主;双方近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性有所减弱,人造板是主要竞争类产品;东盟对中国互补性高于中国对东盟,近年中国对东盟互补性较强的为加工类产品,而东盟对中国互补性较强的则为原材料类产品;人均收入规模与人均森林规模对双方林产品贸易有显著正影响,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双方林产品贸易有正向推动作用,而经济危机则起显著阻碍作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出口额、进口额及进出口总额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贸易潜力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畜产品进出口贸易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概括:1993-1999年中国畜产品进出口贸易都是顺差,自1993年始顺差连续3年增长,1996年达最大值后,开始连续3年下降,1999年为最小值。这主要是由于1996年8月欧盟以中国饲料中用药过滥,畜禽产品中残留超标等原因,停止进口中国畜禽产品,随后,中国畜禽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木薯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玲  李宁辉  冯献 《农业展望》2010,6(7):47-51
木薯主要的贸易产品为鲜木薯、木薯干片及木薯淀粉。近年来中国木薯出口逐年减少,成为木薯净进口国。文章分析了中国木薯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剖析了中国木薯的进出口贸易格局及木薯制成品的贸易格局。预计中国鲜木薯(或干片)、木薯淀粉的进口量将继续增长,进口价格依然坚挺;出口量仍然有限;东盟国家仍将是中国木薯的主要进口对象,木薯贸易将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格局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产品分布和地理分布的实证分析,考察了中国林产品贸易的格局,结果表明:中国林产品贸易以进口为主,而且进出口集中度较高,贸易风险较大。提出了改善产品结构、发展产业内贸易和林产品加工业等促进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7.
热带、南亚热带作物是我国农业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国内生活需求和保障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全国、各省主要热带作物及2012年我国进口最大的2个热带作物的生产、贸易情况,为热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2011年,我国热作面积排前三的是广西、广东和云南;热作总产值排前三的是广东、广西和云南;热作进出口占农产品进出口的比重偏高,特别是进口比重偏高,容易导致我国物资安全,特别是战略物资安全。2012年,国内天然橡胶市场量增价跌;我国积极推动油棕生产技术研发,努力挖掘油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薛允平 《世界农业》2006,(4):27-28,41
一、2005年中国食糖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1.2005年中国食糖进出口贸易双增长,继续保持自1994年以来的净进口格局,净进口量有所下降   2005年中国食糖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74.8万t,同比增长34.5%.  相似文献   

9.
美国农产品贸易额占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9.2%,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2012年,美国农产品进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出口增速高于进口。美国农产品出口以谷物、畜产品、食用油籽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传统出口市场较为稳定;进口以饮品、水产品、蔬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自新兴进口来源地增长迅速。近10年来,美国农产品贸易在其商品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然而,美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主要进出口产品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份额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中国从推行鼓励出口到转为鼓励出口和进口并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正在发生质的转变。外贸形势好转进口增幅扩大近两年,中国外贸形势开始好转。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达27.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18%;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2.28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令人瞩目的是,中国进口增长幅度超过出口增长幅度。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出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我国近10年来热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全面分析,总结其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进一步阐述引起贸易变化的重要原因即贸易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饲料产品进出口贸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对中国饲料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饲料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主要原因在于玉米酒糟(DDGS)、高粱、大麦等能量饲料的进口增长;饲料贸易具有鲜明的产品结构特征,制成饲料是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饲料原料依赖进口的状况在短期内不会转变;中国饲料产品的进出口市场都比较集中,进口地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出口地主要为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本文最后提出了促进饲料贸易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用1992-2009年中美之间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SITC7)进出口数据,运用Grubel-Lloyed指数以及Bruelhart指数等量化指标,对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在中美之间存在产业内贸易,但总体水平不高,根据研究发现的SITC7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分布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加入WTO和《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推动了中国种业市场开放,2003年后中国农作物种子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逆差的相对规模逐步缩小,贸易状况得到改善;中国农作物种子的结构特征鲜明,蔬菜类种子是中国进口和出口最多的大类品种,近年出口额增长显著,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市场分布集中,贸易伙伴国多为发达国家,种用稻谷出口地则集中在东盟国家。  相似文献   

15.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6,2(2):29-32
200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势头,出口增幅较大超过进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下降。粮食(不包括大豆)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棉花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蔬菜、水果出口增长,均为贸易顺差且顺差扩大;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缩小.水产品贸易顺差有所扩大。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仍以东部地区为主,其出口份额有所下降,进口份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出口份额有所增加,进口份额略有下降;西部地区进出口份额都略有增加。2005年亚洲仍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其出口增长进口下降;进料加工方式进出口双增长。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一)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势头。但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由2003年顺差转变为逆差 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但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王伶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9):264-266
豆类是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一定地位;同时,我国现在又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的进口国。利用1996—2008年我国豆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了我国豆类产品进出口贸易品种结构及其变化,分析了我国豆类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豆类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继玉米、小麦、水稻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当前全球马铃薯播种面积不断萎缩,总产量不断扩大的局面,全球马铃薯及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主要出口市场仍旧相对集中,但其贸易量迅速上涨,进出口量基本满足同比增长。中国马铃薯及产品的进出口量波动增加,进出口结构日渐优化,进口来源地集中度较低,主要出口地区集中度较高,贸易格局总体呈现日渐多元化局面。本文最后结合中国马铃薯贸易发展趋势和特征,对中国马铃薯的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为服务国内供求平衡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体看,进出口产品结构和主要进出口市场相对稳定,沿海省市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粮食进口激增,粮、棉、油、糖、奶等农产品进口均创新高,首次同时出现净进口,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拉大.这表明中国必须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0.
在自贸区(港)建设的重要契机下,海南热作产业发展在科研技术、种植资源保护、农业对外合作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优质低价热作产品进口冲击、人才储备量不足等问题。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建议在热作生产方面进行差异化发展,利用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大宗热作产品交易平台等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热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热作产品贸易,大力培养涉外农业人才,以相应的产业吸引、留住人才,进一步打响海南热作产业发展的"王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