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弧光磁化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装备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弧光磁化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通过控制电流大小调整光、电磁场强度,对种子进行处理,经过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明显提高,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多种农作物和牧草种子进行不同剂量等离子体处理,将处理和对照进行发芽率实验,寻找出发芽率最高的处理剂量,筛选出最佳的等离子体参数,建立弧光磁化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体系。改进后的弧光磁化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输出剂量更加准确,产品质量稳定,一次处理完毕,无需重复分次处理,处理效果好,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种子发芽及生长,提高复壮促生能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据外刊讯,日本科学家利用磁场处理豆科作物种子,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他们将菜豆和大豆置于比地球磁场场强大10000倍的人工磁场(永久磁场和电磁场)中进行磁化处理,以未处理组作对照。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3.
应用等离子体处理作物种子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作物种子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时,出现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安装与调试方法不正确、等离子种子处理机处理的种子要求不严格、等离子种子处理机处理种子技术不正确,严重影响等离子体处理作物种子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根据上述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对策,为等离子体处理作物种子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mT强度磁场处理水稻种子及育苗土壤表明,水稻种子在磁场作用下明显促进了苗期长势,产量比对照提高1.25%,而将种子与土壤同时进行磁场处理,使其作用更加加强,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5%,说明生物磁化与土壤磁化具有一定的累加磁效应。同时对种子磁化和土壤磁化能否代替酸性调制剂的作用进行了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5.
《种子》2021,(5)
针对传统农垦作物种子处理技术的不足,利用等离子体辉光放电产生真空紫外激活种子的活力,提高种子抗逆性和作物产量。对比研究了国内外等离子体种子激活装备放电关键技术,开发等离子体激活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农垦类种子等离子体激活处理的连续化生产,探讨了农垦类种子等离子体激活生产工艺和示范基地应用研究。研究表明:激活处理效果重复性好,产量和酶的活性提高,收获期提前,处理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农垦类作物种子等离子体激活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为种子激活智能处理提供了较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应用等离子体作物种子处理机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等离子体处理作物种子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的农业增产新技术,是物理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该技术特点为操作简便,应用成本低于生物制剂和化学制剂处理,且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离子体作物种子处理机由机械体、等离子体照射室、交变电感应室和操纵控制盘四部分构成。为精准操作等离子体作物种子处理机,提高处理效果,提出了处理机的作业安置、作业环境、机器调试、种子要求以及处理方法的关键技术并阐述如下。1等离子体作物种子处理机的作业安置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国内外应用物理技术处理作物种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种子进行处理的物理技术较多,包括电场、磁场、磁化水、激光、微波、紫外线等离子体处理等。这些处理对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作物产量及品质可产生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措施。种子引发能够提高种子的萌发活力,提高种子和长出幼苗对逆境胁迫的抵抗力,而种子药剂处理可以防治作物早期病虫害。因此,这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均符合现代农业精量播种的需求。在此条件下,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结合,包括药剂对引发种子的处理方式以及种子药剂处理对引发种子的安全性是种子生产企业和种子处理药剂生产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不同种子引发技术、种子引发对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药剂对引发种子的不同处理方式,并对这两种技术相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冷等离子体处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现代农业物理技术,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不同压强和放电方式组合下冷等离子体的性质、冷等离子体对作物种子处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归纳发现冷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改变作物种皮结构,提高种子代谢水平,改善作物的表型、产量等生产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目前对冷等离子体处理效应的报道多集中在作物表型和生理层面,对机理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是一种近年开始应用的新型冷等离子体源,操作条件更为温和可控,处理效应更加稳定高效。相信今后常规冷等离子体及ARTP处理技术会在改善作物农艺性状、提高作物综合品质等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种子电化学处理技术属于作物种子处理技术中的一种新的应用。目前,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利用电化学处理技术作为种子处理的手段,对种子萌发生长过程的影响进行相应说明,具体讲述了电化学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酶活性、细胞膜的通透性、烂种和打破种子休眠等方面的生物效应,并指出电化学技术在种子处理方面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种子发芽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为了提高种子的活力和杀菌防病,在播种前都要用一定的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浸泡法、拌农药法等等,对增产有一定的效果。近年来,据国内外报道,用传统方法处理种子的发芽技术弊多利少,为此,科学家又创造了种子处理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不同静电场处理种子对作物叶片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分别用不同场强的静电场处理吸胀大豆、黄瓜和油青菜心种子,栽种20 d后测定作物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Chl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用相同强度的静电场处理不同的作物种子,作物叶片生理指标的反应不同;用不同强度的静电场处理同一作物种子,作物叶片的生理指标也有差异,显示出了静电场作用的“阈值效应”。用适宜剂量的静电场处理吸胀种子能有效地提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叶片光合细胞中光合反应中心Ⅱ(PSⅡ)的光合潜力和原初光能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3.
种子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使用时间较长、毒性较大的杀菌(虫)剂被禁止或限制使用,因而促进了研发新的杀菌(虫)剂及生物防治剂.种子处理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有效的种子处理不仅可防治病害、虫害,还可调控作物生长、肥料供应,以及规范种子粒形和提高栽培技术水平.这些种子处理技术要求有合适的药剂及其剂量以及适宜的载体材料.本文重点论述种子处理的意义、处理药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种子处理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处理防治病虫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作物,为促进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章着重介绍了物理选种和药剂处理等常用种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磁化NaCl胁迫溶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磁化强度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磁化NaCl胁迫溶液浸种并喷洒水稻种子及幼苗,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经0.05T的磁化强度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水稻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明显提高,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溶液经不同磁化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表现为酶带增多,酶带加粗;对酯酶同工酶影响不太明显。结论: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磁化处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性。从分生组织长期保存无性繁殖作物,超低温长期保存种子、花粉、营养器官,贮藏过程中遗传完整性研究及种子入库前处理等四个方面展示了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种子接受“磁疗”,这是天津农民种植绿色果蔬的新招。通过对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种子进行磁化处理,不仅能抗病防虫,还能使产量大幅度提升。使用磁化后的种子,每667 m2玉米增产11.8%、小麦增产8.1%、蔬菜增产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种子引发技术在作物抗旱性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子引发是一项能有效提高种子质量的种子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本文主要对我国现有的液体引发、固体引发、抗茵物质引发、激素引发、细胞信号分子引发、细胞周期性药物引发和生物引发等种子引发技术在作物抗旱性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沼液浸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放在沼液中浸泡后再播种的一项种子处理技术。该项技术简便、安全、效果好,不需投资,比清水浸种发芽率提高5%~10%,成秧率提高10%~15%,可使水稻、玉米等多种作物增产5%~10%。  相似文献   

20.
静电场处理作物种子是一项新兴的物理农业新技术,种子经短时间处理后,可使种子在电场中被极化带上电荷,撒播均匀;使种子内多种酶的活性得到提高;处理时产生的高浓度臭氧对种子表面进行消毒杀菌作用,从而实现苗全、苗齐、苗壮,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目的,为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安排了此项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