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28眼),施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2眼),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分析比较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术后随访联合治疗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94.01%);对照组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滤过泡占93.30%,多于对照组的68.85%(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术后近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46眼,常规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下及筋膜下用MMC处理,先以角膜缘为基底做6mmX4mm厚约1/3的板层巩膜瓣,再在该瓣下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mm×3mm厚1/4的板层巩膜瓣,并切除之,使该部位成4mm×3mm×0.2mm引流池,最后切除小梁组织,联合外露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术后1、14、30d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和滤过泡,眼压下降至21mmHg以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0d所有术眼前房稳定。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术后近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46眼,常规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下及筋膜下用MMC处理,先以角膜缘为基底做6mm×4mm厚约1/3的板层巩膜瓣,再在该瓣下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mm×3mm厚1/4的板层巩膜瓣,并切除之,使该部位成4mm×3mm×0.2mm引流池,最后切除小梁组织,联合外露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术后1、14、30d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和滤过泡,眼压下降至21mmHg以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0d所有术眼前房稳定。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滤过泡瘢痕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葡萄膜炎性青光眼、无晶体和(或)人工晶体眼的青光眼、复发性青光眼、年轻患者青光眼等,其滤过泡特别容易瘢痕形成,使手术成功率降低,故称为难治性青光眼或顽固性青光眼[1]。如何减少手术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两种不同质量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53例(66眼)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组(27例33眼)和高质量浓度组(26例33眼),分别使用质量浓度为0.2、0.4 g/L的MMC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滤过泡情况、眼压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低浓度组、高浓度组术后分别有4例(5眼)、3例(5眼)未能坚持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高质量浓度组的眼压低于同期的低质量浓度组(P<0.01).两组术后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0.2 g/L或0.4 g/L质量浓度MM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均可有效降低眼压,但高质量浓度组控制眼压远期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1999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有20例在急性期高眼压状态下施行小梁切除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正确掌握处理浅前房的时间和方法。方法:对92例133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经术后观察,确定浅前房发生的眼数及程度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133术眼中发生浅前房46眼,浅前房发生率为34.58%,其中小梁切除术为12眼(24.49%),小梁切除术+MMC为34眼(40.47%)。引流过畅、房水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术中精细操作、术终前房重建、术后及时处理浅前房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结论:术后浅前房不能完全预防,但可减少其发生。前房如未形成,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张进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144-145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但术后早期浅前房、滤过过强、脉络膜脱离、晚期滤过口的瘢痕化等并发症均会影响手术效果而致手术失败。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对56例?75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覆盖联合可调整缝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收治青光眼56例(75眼),其中男性25例(28眼),女性31例(47眼)。年龄29~65岁,平均53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36%),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眼(40%),开角型青光眼13眼(17.3%),残余青光眼5例(6.7%)。术前眼压26~74mmHg。药物降眼压至正常,有前房炎性反应者监测眼压同时点双氯芬酸钠及典必殊减轻炎症。1.2羊膜材料江西科学院的瑞济生物羊膜,厚度0.1~0.3mm,面积1.5cm&#215;1.5cm,经钴60辐照灭菌。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泡复水。1.3手术方法显微镜下操作,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方形巩膜瓣4mm&#215;4mm约1/2巩膜厚度直达透明角膜缘内1.0mm,前房穿刺,缓慢放房水,切除1.5mm&#215;3mm小梁组织,剪除略大于小梁切除口的周边虹膜。在巩...  相似文献   

10.
小梁切除术被公认为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术之一 ,虽然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但恢复期患者自我护理也不容忽视。做好患者出院时的健康指导 ,是恢复期患者提高自我护理的关键。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999年 5月~ 2 0 0 1年 6月我科共收治各型青光眼患者197例 ,年龄为 14~ 76岁 ,均行小梁切除术。其中男 116例 ,女81例 ,单眼 136例 ,双眼 6 1例。2 指导方式本病区设置一名服务态度好 ,专业知识扎实 ,责任心强的护士作为巡视护士 ,由其给出院患者作健康指导。所采取的形式为宣传栏 ,健康教育小册子、健康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传统小梁切除术以预防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波过道阻塞并提高远期疗效。方法:127例随机分2组:(1)传统组:52例53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2)改良组:75例75眼,在传统小梁切除术中改巩膜瓣原位缝合为错位反转缝合及结膜瓣钉缝于巩膜瓣旁浅层巩膜面。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术式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P〈0.01),显示早期与远期降眼压效果均好。结论:改进的小梁切除并巩膜瓣错位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的小粱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拆武缝线是否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丝裂霉素-C联合可拆武缝线小粱切除术治疗26例(28眼)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术后随访6~24个月,检查记录术眼前房深度、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早期全部形成前房,眼压控制在4~14mmHg,滤过泡扁平或良好,随访期保持功能性滤过泡21眼。全部术眼均无伤口满和滤过泡满,手术成功率达92.8%。结论:丝裂霉素-C可提高高眼压状态下术后眼压控制率,而联合可拆武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38例42眼、对照组36例4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视力0.05-0.1者15眼,>0.1-0.6者25眼,>0.6-1.0者2眼;对照组的视力0.05-0.1者17眼,>0.1-0.6者23眼,>0.6-1.0者1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40,P>0.05)。两组眼压控制及术后并发病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时行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手术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同种异体羊膜植入和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 α- 2 b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1 3例 (1 3只眼 )顽固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于巩膜床 ,分别于术时、术后 1 d、3 d、7d、1 4 d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 2 b 50万单位。术后随访 6~ 1 5个月 ,平均 1 0 .5个月。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降眼压作用、手术成功率及视力变化。结果 :1 3只眼中 ,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1 1只眼 ,无功能滤过泡 2只眼 ,术后 3个月眼压从术前的 (36.42± 5.64) mm Hg降低到 (1 5.73± 2 .99) mm Hg(t=1 1 .465 ,P<0 .0 1 )。术后1 2个月末 ,手术的成功率为 79.8% (寿命表法 )。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与干扰素α- 2 b注射能提高成功率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对接受此手术的56例(102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用0.4%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总结分析其麻醉效果及术后效果。结果: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除上直肌固定时有不同程度痛感外,其余步骤镇痛效果好,能避免球后麻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无特殊。结论: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19例21眼难治性青光眼,术后随访5~8a,(平均6a),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远期成功率为53.3%;眼压由术前的(45.39±13.14)mmHg降至术后的(18.32±6.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致手术失败并发症为:引流盘周纤维包裹6眼(28.6%),引流管口堵塞2眼(9.5%),引流管暴露1眼(4.8%),角膜内皮失代偿1眼(4.8%)。结论: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相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射频结合丝裂毒素C治疗鼻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对30例鼻腔粘连患者用中鼻甲剪分离后进行射频治疗及用丝裂霉素C棉片外涂.结果 26例治愈,显效3例,无效1例.结论 射频结合丝裂霉C治疗鼻腔粘连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丝裂霉素C制备干细胞饲养层的最佳处理浓度,为建立完善干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STO(SIM小鼠成纤维细胞耐硫代鸟嘌呤和耐鸟苯苷亚系)、MEF(原代分离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BRL(大鼠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0、2.5、5.0、10.0、15.0、20.0 μg/mL丝裂霉素C处理汇合度为90%~ 100%的STO、MEF、BRL细胞单层2h,继续培养3d后统计各处理组饲养层细胞的存活数量及增殖细胞比例,并用EdU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结果]随着丝裂霉素C处理浓度的增加,饲养层增殖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比例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丝裂霉素C处理STO、BRL、MEF的最佳浓度分别为5.0、10.0和10.0 μg/mL,对应的增殖细胞比例分别为6.8%、3.0%和2.1%.[结论]丝裂霉素C能有效抑制干细胞饲养层细胞的增殖并保持良好活性,但不同饲养层细胞的最佳处理浓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进行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力法:对26例3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行逆行手术切除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7d内每日以1%荧光素钠角膜上皮染色检查.观察上皮全部愈合时间;随访10~12个月.平均10.7个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角膜创面上皮的平均修复时间为4.6d,随访观察无1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可以促进角膜创面上皮的修复和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作用.方法 一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263例(428眼).结果 术后随访10~18个月,供眼角膜缘区无并发症发生,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4眼复发,复发率3.27%.结论 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