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油菜生长后期叶片对产量及角果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生长后期不同时期去全株叶片的试验结果表明,开花期是决定角果数与产量的重要时期,去全株叶片处理较不去叶片对照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76.2%,单株籽粒产量减产83.9%.终花期后叶片仍向籽粒转移光合产物,但作用减少,此期去全株叶片单株籽粒产量仅减产4.9%.  相似文献   

2.
啤酒大麦冠层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啤酒大麦灌浆期对籽粒干重贡献最大的是叶片,其次是芒.叶片对产量的作用顺序是旗叶>倒2叶>倒3叶,贡献大小依距“生长中心”的远近而移.各叶片贡献的大小取决于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和功能期的长短.冠层各器官和各层干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均呈相近的单峰曲线.稳重与灌浆后期叶片、叶鞘及茎秆的相关性均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  相似文献   

3.
宋继昌  巨霞  赵宏彬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105-107,110
为明确矮秧菜豆不同生育期光合生理指标对产量的影响,以矮秧菜豆新品种青菜豆2号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生育期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个生育期中,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在青熟期达到最大,从苗期至花荚期,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与气孔导度(Gs)同步减小,表明此阶段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限制,而从花荚期到青熟期,Ci随着Gs的增大而减小,此阶段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属非气孔因素,即叶肉细胞光合活性增加,CO2同化能力降低,也是叶片羧化活性不同的反映。通过对青菜豆2号不同生育期光合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联性分析得出,苗期各光合生理指标对产量的关联性均表现为最高,而青熟期各光合生理指标的关联性表现较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熟期大豆R4-R5期冠层某些生理生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应用冠层分析仪和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R4-R5期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生理、冠层内微生态环境。结果表明,不论熟期早晚,高产大豆群体的共同特征在于LAI较高,叶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均匀;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全冠层的光合速率相对较高,从而使全冠层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结果增加了植株荚、粒数及粒重,特别是增加了中上部的荚、粒数。不同熟期间的高产群体冠层特征的差异在于早熟大豆的LAI相对较低,截获的光能多少对于产量形成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高产群体叶倾角小,叶片平展,有利于截获更多光能;而晚熟大豆冠层郁蔽,LAI大,高产冠层各层次叶倾角大则有利于太阳辐射透射到冠层内部,增加群体内部受光量,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光合作用和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试验于始花期叶面喷施SODM、CC和DTA-6,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光合作用和同化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调节剂均提高了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别是生育后期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前期明显,增加叶片中蔗糖、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荚期前(R3)增加转化酶活性,结荚期后降低转化酶活性;鼓粒期(R5)大豆各层叶片夜间可溶性糖输出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上部、下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加速了大豆各层叶片夜间光合产物的输出,作用效果依次为SODM>DTA-6>CC;植株中层的产量构成因素最大,各处理植株上层的荚数、荚重和粒数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1%极显著水平,SODM的中层产量构成各因素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3种调节剂对下层产量构成因素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营养条件下,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测定表明,春玉米植株叶面积、叶片功能期和光合势均表现为中位叶〉上位叶〉下位叶。通过对背地里株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功能期三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三因素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是单株叶面积〉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叶片功能期。  相似文献   

7.
在芸豆开花结荚期进行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水分亏缺对芸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加剧,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光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CO2补偿点升高,光呼吸增强;水分胁迫15d后,叶片气孔密度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气孔宽度和开度显著降低,尤其在重度水分胁迫处理下,气孔宽度和气孔开度比对照减小5.42、3.99μm,气孔关闭时间提前;开花结荚期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造成花荚数和籽粒数减少,最终导致产量较大幅度下降。在轻度、中度、重度水分胁迫下,产量分别比对照下降41.29%、66.37%、85.02%。由此可见,芸豆在开花结荚期对水分亏缺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8.
前期干旱对玉米吐丝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玉米品种陕单8806为材料,通过拔节期(7叶展)、大喇叭口期(13叶展)2个大田控水处理,研究了前期干旱对玉米吐丝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干旱,玉米吐丝期叶片光合生理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光合生理参数日变化规律与对照相似,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午后高于对照,籽粒产量为对照的98.6%;大喇叭口期干旱,玉米吐丝期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显著低于对照,Pn和Tr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3.2%和13.27%,峰值出现时间较对照与拔节期控水处理滞后2 h左右,籽粒产量为对照的81.6%,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同时发现,拔节期干旱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而大喇叭口期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拔节期适度控水对吐丝期光合特性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生理和产量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9.
植株上部叶片的光合产物是籽粒中干物质的第二大来源,小麦旗叶由于所处生长发育时期和位置的特殊性,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明显不同与其它叶片。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旗叶对小麦籽粒产量的贡献可占三分之一。因此在育种栽培过程中,人们普遍对旗叶的大小、光合功能期、叶基角及后期保护都特别关注。叶片光合速率和光合功能期是影响光合生产力的两个因素,而作物产量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光合生产力,提高光合生产力是进一步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而旗叶的叶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由此可见,旗叶叶面积大小、光合功能期必然与穗粒重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以冬小麦14个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研究旗叶各个指标与穗粒重的关系,并结合南疆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系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究栽培密度对四川盆地黄瓜光合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川绿11号"为材料,设置5个栽培密度,测定分析不同密度下黄瓜上、中、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指标。【结果】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部位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也是不同,黄瓜植株从下至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降低是分别是非气孔因素、非气孔和气孔因素共同作用、气孔因素作用所导致;不同叶位叶片可能存在一种光合补偿机制;随着黄瓜密度的下降,单株产量逐渐增加,但每667 m~2产量逐渐下降。【结论】揭示不同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影响,为四川盆地春季黄瓜设施栽培密度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学学报》2019,18(9):2019-202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chine-harvested cotton-planting patterns on defoliation,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in cotton an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In the 2015 and 2016 growing seasons, the Xinluzao 45(XLZ45) and Xinluzao 62(XLZ62) cultivars, which are primarily cultivated in northern Xinjiang, were used as study materials. Conventional wide-narrow row(WNR), wide and ultra-narrow row(UNR), wide-row spacing with high density(HWR), and wide-row spacing with low density(LWR) planting pattern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patterns on defoliation,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Compared with WNR, the seed cotton yield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2.06–5.48% for UNR and by 2.50–6.99% for LWR, respectively. The main cause of reduced yield was a reduction in bolls per unit area. The variation in HWR yield was –1.07–1.07% with reduced bolls per unit area and increased boll weight, thus demonstrating stable production. In terms of fiber quality indicators, the planting patterns only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micronaire value, with wide-row spacing patterns showing an increase in the micronaire values. The defoliation and boll-open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leaves and dried leaves in HWR was the lowest among the four planting patterns. Prior to the application of defoliating agent and before machine-harvesting, the numbers of leaves per individual plant in HWR were decreased by 14.45 and 25.00% on average,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WNR, while the number of leaves per unit area was decreased by 27.44 and 36.21% on average, respectively. The rates of boll-opening and defoliation in HWR were the highest. Specifically, the boll-opening rate before defoliation and machine-harvesting in HWR was 44.54 and 5.94% higher on average than in WNR, while the defoliation rate prior to machine-harvesting was 3.45% higher on average than in WNR. The numbers of ineffective defoliated leaves and leaf trash in HWR were the lowest, decreased by 33.40 and 32.4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WNR. In conclusion, the HWR planting pattern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and stable yield, does not affect fiber quality, promotes early matura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amount of leaf trash in machine-picked seed cotton, and thus its use is abl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相似文献   

12.
小麦旗叶对产量性状及籽粒蛋白含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在开花期去掉旗叶对单株蛋白产量、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等10个性状及其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十个性状中,去掉旗叶对单株蛋白产量、籽粒产量、单穗重的影响最大,而对蛋白含量影响甚微。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蛋白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籽粒产量的下降。旗叶不仅对籽粒碳素积累,而且对籽粒的氮素积累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去掉旗叶对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绿豆开花后不同节位叶片衰老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绿豆品种安05-4为试验材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绿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节位叶片衰老进程.结果表明,绿豆植株开花后16 d内,叶肉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小,细胞中叶绿体高基粒片层数增加;开花23 d以后,叶片迅速衰老,细胞解体,叶肉细胞出现间隙,叶绿体减少,叶绿体基粒片层、基质片层解体.不同节位叶片衰老存在差异,表现为主茎开花第三节叶片>第二节叶片>第一节叶片.  相似文献   

14.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和籽粒产量降低,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受影响较大;剪叶提高了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增幅较大;剪叶提高了茎秆内贮存物质的转移率,以大穗型品种宿2001转移率增幅较大,表现为茎节干重明显减轻。剪叶后,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茎秆内贮存物质转移率的提高,均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最终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增加、叶位升高,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更多。【结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因此,在小麦抽穗后,多穗型品种叶片对增加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直播稻品种郑旱10号为供试材料,探讨不同播量(90、120、150、180、210 kg/hm2)对直播稻郑旱10号产量及根系生理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直播稻适宜播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结果表明,直播稻郑旱10号的产量随播量增加先显著增加后显著降低,当播量为15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10.64 t/hm2。直播稻郑旱10号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齐穗后逐渐下降,随播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播量为150 kg/hm2时达到最大。地上部干质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加,根干质量、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先增加后降低,齐穗期达到最大;地上部、根干质量和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在分蘖中期、穗分化始期和齐穗期均随播量增加而增加,而在成熟期随播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播量为150 kg/hm2时达到最大。根系氧化力和根系生长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先增加后降低,穗分化始期达到最大;均随播量增加而降低,其中齐穗期和成熟期在播量大于150 kg/hm2时,降低更加明显。综上,当播量为150 kg/hm2时,直播稻郑旱10号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成熟期地上部、根干质量和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最大,根系氧化力、根系生长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较大,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春玉米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均使春玉米功能叶片中CAT活性和POD活性降低,CAT在吐丝期干旱处理时其活性降低幅度最大,达52.97%;POD在抽雄期干旱处理时其活性降低幅度最大,达32.01%;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均使功能叶片中MDA含量增加,苗期干旱处理时增加幅度最大,达57.77%。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平均穗粒数影响最大的时期为抽雄期;对百粒重影响最大的时期为灌浆期;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为抽雄期。对各处理单株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说明,除成熟期干旱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生育时期干旱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产量均下降,以孕穗期到开花期干旱处理产量下降幅度最大,减产幅度在58.73~75.41个百分点之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棉花盛花期不同类型叶和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主茎叶对棉铃的空间分布有较大的影响;主茎叶和果枝叶对棉花植株下部棉铃的铃重也有影响;果枝叶和叶枝叶则在棉花成熟期方面有贡献作用;在影响产量的其他因素上,不同类型叶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8.
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9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系为材料,对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千粒重、穗粒数、单穗重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小麦在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都表现为先缓慢升高,灌浆1、2期达到最高峰后慢慢下降,灌浆3期下降较快,灌浆4期表现最低。旗叶在灌浆2、3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穗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灌浆2、3、4期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1、2、3期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单穗重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灌浆3期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小麦高产育种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氮肥水平对糜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生育后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的影响,探讨糜子干物质积累、转运特征和氮代谢变化规律,为糜子节肥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0 kg·hm-2(N1)、105 kg·hm-2(N2)、150 kg·hm-2(N3)、195 kg·hm-2(N4)4种不同施氮水平,以不施肥为对照(CK)。连续两年研究了糜子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变化,分析了不同氮肥条件下,糜子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籽粒中含氮量、蛋白质含量等氮素代谢指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糜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总结了糜子干物质积累特性、叶片氮素代谢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糜子不同器官的地上部干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开花期糜子N3(150 kg·hm-2)处理下的茎干重、叶干重、鞘干重和穗干重最大,分别比不施肥(CK)提高了51.2%、40.8%、64.2%和41.3%;氮肥处理促进了糜子抽穗后植株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移动与转运,提高了地上部器官对籽粒的贡献率。其中,N3(150 kg·hm-2)处理下的叶干物质移动率比不施肥提高了9.6%,转运率提高了12.4%;氮肥处理下的糜子不同叶位叶片GS活性、NR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施氮不影响糜子生育期内叶片氮素代谢的整体变化规律。同一生育时期,糜子顶3叶叶片GS活性、NR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N3(1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氮肥处理下的糜子籽粒含氮量比不施肥分别提高了4.0%、6.0%、7.8%和8.9%;不同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别较不施肥增加3.89%、5.75%、7.54%和8.59%,并且差异均与CK达到显著水平。氮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糜子穗长、茎粗、单株穗数和千粒重及产量,2015年,不同氮肥处理条件下的糜子产量较不施肥分别增加10.09%、29.71%、44.73%和35.99%;2016年分别增加19.08%、30.60%、65.85%和39.14%。两年试验条件下,N3(150 kg·hm-2)处理的糜子产量增加比例均最大,增产效果最好。【结论】适宜的施氮量可促进糜子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有利于改善生育后期糜子叶片的氮素代谢,延缓了叶片的衰老,提高糜子产量。本试验条件下,陕北地区糜子生产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叶龄插秧对北方粳稻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粳稻品种农大3号,通过分期育苗形成不同叶龄(2.5叶、3.5叶、4.5叶和5.5叶)秧苗,采取同期插秧、同期收获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叶龄插秧对北方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吉林省适宜的插秧叶龄为4.5片叶,叶龄高于或低于4.5片叶都会导致单穴粒重、单穴穗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饱满粒率、经济系数及生物产量下降:在一定的叶龄范围内(2.5~5.5片叶),提高插秧期的叶龄有助于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胶稠度和食味;降低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小苗移栽(≤3.5片叶)不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