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个一”喷雾法为一种低容量喷雾方法,即将工农—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的喷头孔径改成1mm,用一背包药液(13kg)喷一亩茶园,简称“三个一”喷雾法。 1988年,浙江省临安县玲珑区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农药使用技术水平解决农残问题。笔者通过8年的研究探讨,引进先进的低容量喷雾技术和药械进行农业、工业、科研方面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较好地掌握了低容量喷雾技术并设计开发出高效专用药械,采用”绿色食品A级”标准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取得良好效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 材料11 药械低容量喷雾法使用福州市农工商集团配套开发的3WDR-08型充电手持式电动低容量喷雾器,高容量喷雾法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12 病虫害与药剂生物防治的供试病虫害为茶黑毒蛾、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和茶…  相似文献   

3.
茶园农药优化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滴直径、密度和沉积率直接影响着农药在茶园空间的分布。采用机动弥雾、手动吹雾和小喷孔片等低容量喷雾与常规喷雾(常量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对分布在茶树冠面0—10cm的芽叶害虫的农药中靶率高达60%—79%,较后者高10%—17%,但在茶树中下部的农药沉积率则反之(小喷孔片除外),农药在土壤中的流失量,常量法明显高于低容量喷雾。不同喷雾技术农药在茶树上的化学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相近,主要差异在于原始附着量的高低,其高低次序为机动弥雾>手动吹雾>小喷孔片>常量喷雾。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和对芽叶害虫的防治效果,低容量喷雾的半剂量处理与常量喷雾的全剂量处理相近。单位面积的农药沉积量及雾滴数与害虫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各种喷雾技术在树冠面的农药沉积量均已超过害虫的致死量,故在芽叶害虫的防效上无明显差异。重点在于通过改进喷雾技术,以提高低容量喷雾对丛内病虫的防效。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地形、集约化程度及不同分布部位病虫的茶园农药优化使用技术方案,按此方案喷药,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商建农  蔡新光 《茶叶》1990,16(1):43-45
利用药液喷雾方法,是目前防治茶树病虫的主要施药方式。我省茶树病虫防治应用化学农药始于50年代中后期,当时主要的施药机械是单管式压缩喷雾器;60年代改用卧式往复式高压喷雾器;60年代中后期起广大农村大量改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茶园较集中的国营(集体)茶场则开始使用工农36型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这些施药机械的共同特点是:喷片喷孔直径较大(1.5—2.0  相似文献   

5.
防治茶树害虫是茶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县常规喷治时要求每亩喷药液量100公斤以上,用药多,成本高,工效低。尤其在高山,水源缺乏的地区。但目前手动喷雾机社会存量大、售价又低,操作简便,稍加改革即可进行低容量喷雾,有力地推动  相似文献   

6.
机动喷雾机与手动喷雾器防治茶园黑毒蛾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茶园病虫害防治的施药工具主要是传统的手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因受到手动压力的影响,存在着压力不稳定,雾滴较大,喷散不均匀,劳动强度大,喷药速度慢等缺点。为此,2010年8-9月,将机动喷雾机与手动喷雾器用于防治茶园害虫黑毒蛾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科技简讯     
低容量喷雾在茶树害虫防治中的作用假眼小绿叶蝉是浙江省临海市茶树害虫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为了解决大容量喷雾存在的问题,提高防冶的工作效率,1990年,在沙衣辽茶场采用蜻蜒26型3MF弥雾机和“三个一”(喷头孔径1mm,1背包药液,喷1亩面积)低容量喷雾法防治茶树害虫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茶树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虫、草害的侵袭,化学防治是茶树保护的重要技术措施,化学药剂的喷洒是借助各种喷药机具完成的。茶园喷药机具的种类和型号较多,从动力形式可分为人力和机动两种;从药液稀释程度则可分为常规容量、低容量和超低容量等类型;按照药剂使用方法又有喷雾、喷粉、弥雾等形式。国内茶园中常用喷药机具的代表型号、规格及主要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现将各种类型茶园喷药机具的特点及选择应用原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喷雾性能,本试验利用水敏纸测试了该机器的雾滴雾化效果,利用诱惑红水溶液作为示踪剂研究该机器的雾滴沉积分布,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雾滴细,单位面积内雾滴数多于常规背负式喷雾器,茶树1/2高度正面45°处,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雾滴在水敏纸上印痕直径为(300.24±157.23)μm,雾滴密度为(141.25±23.85)个·cm~(-2)。雾滴在茶树上部、中部、下部及地表的诱惑红沉积量分别为(0.64±0.14)μg·cm~(-2)、(0.20±0.05)μg·cm~(-2)、(0.18±0.03)μg·cm~(-2)和(0.14±0.02)μg·cm~(-2)。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3CG-45型茶园管理机在农药剂量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仍然高于常规背负式喷雾器,适用于茶园病虫害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0.
在茶园中,传统的施药方法是用工农-16型背负式或工农-36型担架式喷雾器进行常量喷雾,这些喷雾方法都是液力式雾化,所采用的雾化器均为切向离心式涡流芯喷头,所产生的雾滴直径较粗,沉降较快,在茶树树冠层作水平扩散分布较难,因此,每亩用液量多达75~125公斤。农药用量较多,耗工大,防治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近年来,发展了低容量和超低容量的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植保无人飞机在茶园应用的可行性,在茶园测试了无人飞机施药的雾滴沉积分布、对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防治效果,以及6种农药在茶叶中残留量.结果表明,供试的无人飞机喷雾喷头、飞防助剂对无人飞机喷雾的雾滴沉积分布影响不显著.无人飞机施药的雾滴大小、雾滴密度、沉积量等均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但无人飞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索低容量喷雾对棉红铃虫防治效果,今年我们选用0.7mm、1 mm 与常用的1.3mm 孔径啧片进行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方法本试验在第三代棉红铃虫产卵盛期的晚发棉田内进行,分别于9月2日、9月9日施药两次,小区面积0.1亩,五个处理,随机排列,一次重复,以不施药作对照,供试农药为北京产的2.15%溴氰菊酯(敌杀死)。1、0.7mm 孔径片,亩用药量25毫升,兑水15斤喷雾;2、1 mm 孔径喷片,亩用药量25毫升,兑水30斤喷雾;  相似文献   

13.
周继长 《茶叶》1992,18(3):40-41
为提高茶叶质量,对病虫害的防治是不可缺少的。最近日本因农药昂贵,对茶园病虫害防治,采取了一些适时,合理的措施,在喷雾机具等方面因病虫害种类不同、生息、感染场所不同,在设计方面进行了多方面考虑,现介绍如下。一、喷液量日本茶园对病虫害防治的喷液量一般以0.1公顷为单位喷200升为标  相似文献   

14.
药液表面张力与喷雾方法对雾滴在水稻植株上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为示踪剂,采用比色法分析了药液表面张力及喷雾方法对雾滴在水稻植株上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水稻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分别为34.46、34.36和34.33 mN/m。与喷洒清水对照相比,3个水稻生育期内喷洒添加有100 mg/L TX-10的丽春红-G溶液,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分别增加了80.85%、29.80%和22.61%;弥雾机喷头下倾喷雾分别增加了50.83%、18.48%和31.07%。在相同的水稻生育期,喷洒相同表面张力的药液,弥雾机喷头下倾喷雾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率均显著高于弥雾机漂移喷雾和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在稻田喷雾中,利用表面活性剂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和采用弥雾机施药有助于提高雾滴在水稻植株上的沉积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植保无人机对棉花害虫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于2017年进行了大疆MG-1型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和人工电动喷雾器大容量喷雾两种不同施药方式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用药量条件下施药后3 d、7 d的防治效果,对棉叶蝉植保无人机分别为83.95%、93.21%,电动喷雾器分别为81.03%、89.94%;对棉花烟粉虱植保无人机分别为89.25%、90.45%,电动喷雾器分别为90.10%、91.37%;对棉蚜植保无人机分别为85.17%、89.72%,电动喷雾器分别为84.11%、88.07%;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是电动喷雾器的25倍,施药工资费用降低60%,防治费用成本低37.5%;植保无人机具有防治效果好、省工、省力、节约用水量、对棉花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药器械、施药方法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在长汀县以3wH-36"华盛泰山"牌担架式动力喷雾机、3WF-950"华盛泰山"牌背负式喷雾机、20型电动式喷雾器、3W8S-16型手动喷雾器进行不同施药器械、施药方法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结果表明,3WF-950背负式喷雾机不仅省时省工,而且防治的效果显著高于20型电动喷雾器和3W8S-16型手动喷雾器,是...  相似文献   

17.
改进茶园农药喷撒技术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茶叶生产通常采用传统的大容量喷雾法防治病虫害,这种喷药方法的特点是喷液量大,往往可高达125~200公斤/亩,因此,费工费药,农药的对靶率低,大部分农药散落于非目标靶区而污染环境。为了提高农药的对靶率,降低防治成本以及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改进目前常用的农药喷撒技术已势在必行。早在4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改进农药的喷撒技术,并提出了对靶喷撒农药的理论。近几十年来,根据这一对靶沉积理论,国外相继出现了静电喷撒法、间隙喷雾法、笼罩喷雾法和各种各样的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雾滴细而均匀,农药在目标靶上的沉积率高,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所以,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我国的农药喷撒技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农药使用技术水平解决农残问题.笔者通过8年的研究探讨, 引进先进的低容量喷雾技术和药械进行农业、工业、科研方面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较好地掌握了低容量喷雾技术并设计开发出高效专用药械,采用"绿色食品A 级"标准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取得良好效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由于手压喷雾器简单灵活,携带方便,且价格便宜,比较适合当前农村现状及生产的要求,因此仍被部分棉区的棉农广泛应用。但很多棉农对施药总有一种误解,认为喷药液越多越均匀,效果越好,所以爱用大口径喷片等,造成不少药液直接流下叶片。不仅防效差,而且费药、费水、费工、费力,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点面污染严重,也易加重叶片负担,使其过早衰败,还可加重黄枯萎病发生。为此,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并参照有关资料,把手压喷雾器原来的大孔径喷片去掉,换上喷孔直径0.6~0.7mm的小孔喷片,应用相应的操作技术,每公顷喷液由原来的750~1500kg减少到150…  相似文献   

20.
低容量喷雾技术是具有高浓度、低容量、低剂量、低残留特点的先进施药技术,只需常规高容量喷雾技术剂量的50%量(半剂量)就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应用低容喷雾技术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在国内未见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