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源公社王厝大队是我县林业生产先进单位之一,造林面积较大,森林保护管理较好,以营造用材林为主,发展多种经济林,特别是营造混交林成绩突出。全大队土地总面积49438亩,其中有林地39146亩,复盖率达79.2%。在用材林中,杉木林7000多亩,其中:大队林场营造杉木林3680亩,全部实行杉桐混交,目前还保留油桐采收面积约1000多亩。根据77、78、  相似文献   

2.
农谚说:“桐大不如桐二,桐二不如桐三,桐老三,撑破天。”它肯定了泡桐平茬后能长出高大主干。但平茬后泡桐的当年高、径生长量能否赶上同一条件下未平茬泡桐的总生长量,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1983年我们在杨陵区五泉公社毕公大队进行了泡桐平茬与未平茬的对比试验。一、试验方法试验区设在毕公大队三队毛泡桐×白花泡桐无性系一年生留床苗圃地,面积4460米~2,肥力中等,有灌溉条件。试验苗木共615株,株行距为2×2米。采用平茬与不平茬两种处理,完全随机区组排列,6个小区,3次重复,每小区有苗98~106株。试  相似文献   

3.
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又名大蓑蛾,俗称布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该虫近年来在我县大量发生,为害泡桐和多种树木,泡桐被害后生长受到抑制,个别植株甚至濒临枯死,对我县泡桐生产的发展影响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4年,我们在双泉公社南龙大队林场的泡桐片林中进行了大袋蛾防治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导如下:一、林地立地条件和大袋蛾为害情况南龙大队林场泡桐林地地形平坦,土层较厚,土质垆土,肥力中等,地下水位较高(3米以上)。林地面积217亩,其中5年生泡桐纯林97亩,桐、杨混交林80亩,3年生桐粮间作40亩,泡桐株行距为3×3米,已经郁闭。共有泡桐树1万株,株高平均10米。  相似文献   

4.
现我省枣树栽培面积已达109余万亩,每年鲜果达0.9亿kg,是我省果树生产的一大优势。为了探讨枣树间作气象效益,我们1981年到1983年5月间在河南省中牟县八岗公社湛庄大队和谢庄公社前王大队的枣农间作网内进行了三年季节性小气候观测。现将所得资料分析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摸清我区三年桐品种资源,区林科所和有关地、县林业、土产部门和科研单位组成调查组,从1981年开始,首次在全区三年桐集中产区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科技人员和业务干部共35人,调查了44个生产县,129个公社、263个大队、417个生产队和社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用油桐生产中的付产品——桐壳试制磷酸二氢钾(简称磷酸二氢钾),并作水稻根外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桐壳作原料制的磷酸二氢钾,是使粮食增产的好肥料。我们在6个县13个公社28个点面,共410亩稻田中试验,1976年晚稻和1977年早、晚稻试用,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其中4个县6个公社9个点(面)以及区林科所实地  相似文献   

7.
泰和县是井冈山地区产栗地之一。全县22个公社均有分布,但栽培历史较久、面积大而集中的是马市公社蜀口大队。1976年10月,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在马市公社党支部和蜀口大队的干部、群众支持下,我们对蜀口板栗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现根据调查资料及我校板栗试验的情况,整理出下列材料,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丝小枣肉肥、核小、糖分高、果色鲜艳、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但多年来由于管理粗放,任其自然生长,造成树势衰老,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为了复壮树势,提高产量,从1971年开始,我们在献县高官公社郝高官大队;阎村公社许家村大队,进行了小枣树的整形修剪试验,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使盛果期枣树迅速恢复树势,老树复壮,产量、质量逐年上升。郝高官大队修剪前(1970年),单株产量13斤;  相似文献   

9.
我省西部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尤其五、六月间常有干热风危害,给夏收作物后期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造成减产。省委领导同志曾指示科研单位研究解决。我们根据省委的指示和群众利用桐粮间作不仅能够增产木材,而且能减轻干热风危害的经验,于1972年和群众一起开展了桐粮间作的科学试验研究,探讨桐粮间作中桐树与农作物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研究泡桐的栽培技术、生长规律和营林措施等。研究方法采用了调查研究与定位试验相结合。基点设在鄄城县什集公社杨庄生产队,副点设在曹县城关公社河套园大队。试验地和对照地选用的作物品种、播种期、用种量以及施肥管理等主要措施基本相同。另外还进行了高杆泡桐与矮杆泡桐、桐树疏叶与不疏  相似文献   

10.
我省苏北地区农田防护林,目前泰山青杨、大官杨占的比例很大,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十分严重,一般被害率在50—80%,严重的为100%.此虫过去国内研究较多,但在化学防治上还是采取毒泥堵孔、药液喷干的方法,不能适应生产上大面积防治的需要.我们于1982—1983年在丰县王沟公社对此虫的成虫生物学作了进一步观察并进行了树干注射内吸农药的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材料和方法观察和试验在王沟公社大杨庄大队和梁饭棚大队的农田杨树防护林带上进行.杨树品种为泰山青,平均树高10米,平均胸径10厘米,树龄7—8年生.  相似文献   

11.
刺槐林萌芽更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县自1958年大量引种刺槐以来,现已有刺槐林15万亩。其中成林10万亩,疏林5万亩。为了探索采伐更新技术,1982年春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一、试验场地、方法和措施1、试验场地概况:试验地分设在平原和山地。平原区选在晏家屯公社王家庄大队的白马河南岸河滩地上,面积3.5亩;山地选在西皇村公社后马场大队庙西沟,面积50亩,分别进行了不同方法更新试验。王家庄试验地处于平原河滩上;土壤为冲积沙土。伐前林分郁闭度0.4,平均直径18厘米,平均高15米,树龄23年,分布均匀,1982年4月初皆伐。后马厂大队庙西沟南坡,海拔440米,坡度25°,土壤为坡积沙质壤土,林木平均直径14厘米,高7米,树龄22年,伐前每亩45株,分布比较均匀,1982年4月下旬采伐  相似文献   

12.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1963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近十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1963年相比新栽桐树两万多株,株数增加了22%,桐籽产量增长了58%,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1973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粮桐双丰收,共收粮食32万斤,桐籽10.5万斤,平均亩产粮食467斤,桐籽154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24,150元,占全大队总收入的40%多,每户平均收入210元。他们夺得油桐稳产丰产的主要技术经验是:  相似文献   

13.
云斑天牛(学名为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在我省遍布秦巴山区和汉中、安康盆地,为害严重。幼虫蛀食林木、果树的主干和大枝,成虫啃食嫩枝和叶柄,对木材质量、林木生长和结实均影响较大,成为生产上一个突出的问题。为了探索防治办法,我们从1979年开始,与镇安县林业站协作,在该县白塔公社清泉大队(海拔650米)进行防治试验。现  相似文献   

14.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一九六三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十余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一九六三年相比新栽桐树十万多株,株数增加了122%,桐籽产量增长了239.12%。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今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桐粮双丰收,共收粮食37万斤,桐籽22万斤,平均亩产粮食640斤,桐籽321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到506OO元,占至大队的总收入48.5%多,每户平均收入398.42元,他们夺得油桐稳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革命科技路线指引下,六五年来,省桐茶研究站科技人员与铜仁县木弄公社曹家坪大队的干部和贫下中农,组成了三结合的油桐科研小组,调查分析了本地油桐产量不稳定和低产的原因,找出了油桐林内类型混杂、种质下降的问题。为了扭转这种质量下降趋势,采用良种,建立油桐种子园,提供生产上大量需要的良种,是生产上的急需。而如何建立油桐种子园,则是油桐科技上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为此,我们从65  相似文献   

16.
我们肖镇大队位于邹平县城北韩店公社,全大队570户,2700人,耕地6000亩,有林地面积300亩。林业队42人。1976年秋后,在原有林业队的基础上,建立了林业科研队,共分林、果、桑三个科研小组。开展了科研活动。在林木良种方面,两年来进行了以下几种试验:①白杨类选种试验;②榆树选种试验;③黑杨派杨树丰产林的栽培试验;④引进意大利八个杨树品种扦插试验;⑤用组织培养法繁育林木良种的试验。现将杨树、榆树选种和组织培养法繁殖林木良种的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好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近几年来,我们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以大寨为榜样,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坚持继续革命不停步,科学种桐夺高产。桐茶林面积由一九六二年的八百一十六亩扩大到一千四百四十亩(其中油桐一千零六十五亩、油茶三百七十五亩),按全大队四百四十一个人计算,平均每人三点二六亩。桐茶油产量由一九六二年的四千六百五十二斤提高到二万斤,平均每人四十五点三斤。桐茶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特别是一九六九年以来,桐、茶油连年大增产,一九七二年  相似文献   

18.
<正> 核桃脱青皮技术,关系到核桃商品质量的优劣。目前生产上采用的堆积后熟法,因青皮腐烂严重,导致果核污染面积大,污染率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吸取近年来国内外对果树、蔬菜、烟草等作物应用乙烯利调节生长发育的经验,自1978年开始,先后进行了核桃采前喷洒乙烯利和采后催熟的脱皮试验研究。现总结于下: 一、材料和方法1.采前树上喷洒乙烯利试验于1978-1979年在泰安县粥店公社粥店大队进行。试材为新疆早实核桃,树龄5-6年生。采前10天处  相似文献   

19.
元阳县攀枝花公社党委、革委在抓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同时,根据本公社毁林开荒突出这一现象,充分发动广大干部和群众,讨论制定了发展林业生产的措施,建立了退耕还林责任制,推动了全公社的造林、护林活动。攀枝花公社共有六个大队,七十四个生产队,15,000多亩森林面积。一九五八年以来,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的现象突出。全社毁林开荒面积  相似文献   

20.
江川县翠峰公社桐关大队,今年四月通过认真宣传贯彻政策,在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搞好自留山的工作,推动了全大队造林绿化的进程。统一思想认识桐关大队地处半山区,有四个自然村,七个生产队,148户,762人;有林地5,660亩,人均7.4亩;有荒山荒地11,000亩,人均14.6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