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精养高产鱼池的特点是放养鱼类规格大、品种多、密度大。因此,水质管理调节极为重要,尤其是夏、秋季节,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投饵比较多,水质变化快,搞好鱼池水质的调节,是获取养鱼高产稳产的关键。现介绍几种水质的调节方法: 1.适当追化肥,减少或停施有机肥 夏、秋季节适当地追施化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铵态氮,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既增加天然饵料,又改善水质,使鱼池饵料生物保持较高的数量和较理想的种类组成。 2.适时加注新水 这是调节水 相似文献
2.
精养高产鱼池的特点是放养鱼类规格大、品种多、密度高,因此,水质管理调节极为重要。尤其是夏秋季节,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投饵比较多,水质变化快,搞好鱼池水质的调节,是获取养鱼高产稳产的关键。现介绍几种水质的调节方法。一、适当追施化肥,减少或停施有机肥夏秋季节适当地追施化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铵态氮,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既增加天然饵料,又改善水质。每亩鱼池每次施尿素1.5公斤~2.5公斤、磷肥2.5公斤~5公斤,每7天~10天施一次,可使天然饵料生物保持… 相似文献
3.
4.
5.
夏秋季是精养鱼池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此时鱼类摄食旺盛、生长快,但也是高温、暴雨等不利天气和病害的多发期,池塘水质极易发生变化;及时做好水质管理是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定期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加注新水可带进氧气和铁、锰、硅等营养盐类,还可冲淡池水中有机质及动物代谢的有毒物质,从而恢复池水中所含成分的平衡,减弱或消除老水对鱼类生长的不良影响。在夏秋季节鱼类生长的旺季,一般鱼 相似文献
6.
7.
1.清塘消毒,更换底泥 调节水质首先应从更换底泥开始.在年底或干旱季节干池时,用泥浆泵抽出池底2/3以上的淤泥,然后趁大雨天气加水,在池塘周边引水渠道中加入一定的黄壤土,使渠中水变成"黄泥浆"水加到鱼池中.黄泥的微颗粒在水中与悬浮物质形成沉淀物,有明显的澄清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在洛阳市静水养鱼池塘高产试验区内选取有代表性的池塘,进行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初步探索出本地区高产鱼塘的水质调控技术和水质标准。当溶解氧6.3±0.49mg/l、有机物耗氧22.05±1.86mg/l,总氮2.029±0.2262mg/l、磷酸盐0.1797±0.0306mg/l、总硬度11.8±0.5639德国度、PH值8.02±0.5639时,可以达到亩净产鲜鱼4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精养鱼池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鱼产量受很多因素制约与影响。其中水体生态因子的变化,关系到水质的好坏,最终也反映到养鱼产量的高低。产量越高,水的问题就越显突出,往往成为提高单产的限制因素。了解水质变化特点,并采取有效改良措施,是养鱼高产的关键所在。溶解氧。氧气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水中鱼、虾、贝、藻的呼吸都要消耗氧气, 相似文献
11.
万方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1996,(12)
鱼池水质快速培肥法1.引入肥水培肥法先施基肥,每亩鱼池用发酵牛粪250公斤,再灌新水入池,池水深40~50厘米,然后从水质较好的肥水鱼池引进肥水,使池水深至60~70厘米。5~10月份,经过3~4天,浮游生物即可大量出现。2.化肥培肥法先按上述方法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要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更须提高水产养殖疾病控制的水平,而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就是控制好水质。以下是精养鱼池一年四季的水质特点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青虾,又名河虾、湖虾,学名日本沼虾,是我国较为广泛的土著养殖虾种,市场一直高价位畅销。青虾虽然具有养殖容易、投入少、风险小等优点,但是想获得高产高效还有诸多瓶颈。笔者按“八字精养法”的要求,解析青虾养殖的关键技术环节,供养殖者参考。1.水。青虾喜欢在环境优良、水草丛生、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环境中生活。人工养殖对水质的要求:p H7.5~8.5,溶解氧≥5毫克/升,透明度保持在25~35厘米,氨氮≤0.1毫克/升,亚硝酸盐≤0.1毫克/升,有机质含量≤5毫克/升。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阐述了精养池塘水质调控的重要性,提出养鱼重在养水的观点,并介绍了水色形成原理和几种根据水色判断水质的优劣及调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要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更须提高水产养殖疾病控制的水平,而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就是控制好水质.以下是精养鱼池一年四季的水质特点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正>乌鳢隶属鲈形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财鱼等,是一凶猛肉食性名优经济鱼类。它具有生长快、肉质嫩、味道美、营养丰富、生肌补血和滋补身体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2013年我县开展了乌鳢池塘精养高产试验。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的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3口,池深1.8~2.0m,池底为沙壤土,塘底平坦,少淤泥,每口面积为1.1~1.6亩,共4.2亩,排灌方便,无污染,水源 相似文献